2024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按植被覆盖度差异划分,沙丘可分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科尔沁沙地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达300~4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研究表明,气候、植被等因素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下图示意科尔沁沙地5—10月三类沙丘的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与冬季相比,科尔沁沙地夏季土壤含水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夏季( )
A.降水量少
B.植被覆盖率低
C.风力大
D.气温高
2.下列关于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190厘米土层深度内,沙丘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上升
B.在90~140厘米土层深度内,半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变化最大
C.流动沙丘缺乏植被的保护,土壤含水量最低
D.固定沙丘有利于雨水下渗,土壤含水量相对最高
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在难言岛正式开工建设。该岛东临特拉诺瓦湾,西侧高原广布,冷空气活动频繁,罗斯海新站西风强劲。南极冰间湖是南极大陆海岸带特殊的水域,隆冬季节也不会结冰。下图为特拉诺瓦湾周边地形示意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结合南极的自然环境特征,以下有关图示地区冰间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强风打破海水的稳定,下层较暖海水上涌
B.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海域水体终年温暖
C.处于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带,海水温度变化小
D.处于极地东风的背风坡,冬季海水温度高
4.冰间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海水盐类物质含量高,海产品品质好
B.海水水质好,海洋渔业资源产量较高
C.海水较浅,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
D.湖面不结冰,有利于海洋生物呼吸和觅食
土壤排放的CO2主要来源于土壤中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以及生物残体的分解,土壤CO2的排放量与土壤温度、土壤中的植被残体数量呈正相关。下图示意我国长白山区不同植被类型(阔叶林、针叶林、灌木、草本植物)土壤在一段时间内CO2排放量和峰值时间。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丁植被类型为( )
A.阔叶林 B.针叶林
C.灌木 D.草本植物
6.甲植被类型的土壤CO2排放量峰值时间最晚,主要是因为( )
A.光照强度大
B.枝叶茂密
C.土壤湿度大
D.根系发达
7.全球气候变暖促使冬季长白山土壤CO2的排放量减小的原因可能是( )
A.土温升高
B.降水增加
C.蒸腾加剧
D.雪期缩短
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蒙新荒漠的交会处,属高山深谷地貌,海拔在2 000~4 000米,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综合的特点,区域气温变化剧烈,雨量分配不均。祁连山东段哈溪林区的降水特征典型,下图示意哈溪林区1985—2007年不同垂直带年降水量变化(线性体现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祁连山区域气温变化剧烈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人类活动
C.海陆位置
D.纬度位置
9.1985—2007年,哈溪林区( )
A.森林带年降水量持续下降
B.森林带年降水量变化小于草原带
C.荒漠带年降水量变化最大
D.草原带年降水量均高于荒漠带
10.仅从自然环境变化角度推测,哈溪林区( )
A.森林带面积扩大
B.荒漠带面积扩大
C.森林带下限下移
D.植被覆盖率上升
下图为某山地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1.相对于同纬度其他山地,该山地樟和香杉分布高度更高,可达2 000米,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 B.土壤
C.热量 D.地形
12.与冷杉相比,红桧的生长习性是( )
A.喜热怕干 B.喜热耐干
C.喜光怕湿 D.喜寒耐涝
13.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
A.横断山区
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
D.台湾地区
雅鲁藏布江下游急拐向南流,构成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谷底的雅鲁藏布江畔是大片浓荫遮日的热带雨林,循着山坡往上,是各种阔叶树相互参差。图甲、图乙示意该区域的相关资料。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甲
图乙
14.谷底的雅鲁藏布江畔是大片浓荫遮日的热带雨林,该地雨林发育的原因是( )
A.纬度低,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B.有水汽通道,利于西南季风的深入
C.距海洋近,有利于太平洋水汽到达
D.北侧高山阻挡寒冷气流,终年炎热
15.图乙数字5、6、7代表的自然带是( )
A.灌丛草甸带、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B.苔原带、针阔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C.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
D.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针阔混交林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湖泊的溃决通常与水量、湖岸堤的性质以及周边地形有关。2011年9月14日,位于青藏高原的卓乃湖发生溃决,洪水造成了约一千米宽的决口,在地表冲出洪沟,流进了库赛湖。同年,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也先后溢出并最终注入盐湖,此后卓乃湖面积不断缩小。楚玛尔河为长江源北源,有科学家预测,若未来盐湖亦发生溃决,则会对下游造成更大的破坏作用,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卓乃湖及其周边情况。
(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卓乃湖溃决的原因。(8分)
(2)试说明若盐湖溃决,可能造成的“更大的破坏作用”。(6分)
17.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500万年前,阿伊拉日居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象泉河流域,曾经是一片灌满了微咸水的古湖,随着古湖两侧山脉的加速隆起和一系列的地质作用,象泉河流域的札达盆地(位置见图1)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土林,即土质的丛林。图2为札达土林自然保护区景观图。
图1
图2
(1)由于板块的运动,古湖两侧山脉加速隆起,简述这对古湖区的气候产生的影响。(4分)
(2)推测500万年以来土林形成的地质过程。(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洲最大半岛,位于加拿大东部,哈得孙湾与拉布拉多海及圣劳伦斯湾之间。地表起伏不大,为海拔300~900米的低高原,即拉布拉多高原。拉布拉多半岛北部沿海为苔原带,中南部为亚寒带针叶林带,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东部沿海有苔原植被分布。下图示意拉布拉多半岛自然带分布。
(1)拉布拉多半岛东部沿海有苔原植被分布,就此作出合理解释。(4分)
(2)分析拉布拉多半岛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的主要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的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干流及其支流河谷的部分地段,其两侧山坡的自然带分布非常特殊,垂直植被从下往上,由荒漠过渡到灌丛和森林,呈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示意金沙江(28°15'N)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图。
(1)从自然因素方面分析横断山区河谷内气候干热的原因。(6分)
(2)推测导致金沙江两岸的垂直自然带倒置的主导因素,并分析原因。(7分)
(3)比较金沙江东、西岸寒温带暗针叶林带的分布差异,并说明理由。(8分)
答案与解析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D 2.B 3.A 4.D 5.C 6.B 7.D 8.A
9.D 10.B 11.C 12.A 13.D 14.B 15.A
1.D 科尔沁沙地接近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量多,植被覆盖率高,但是由于夏季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导致土壤含水量偏低,D正确,A、B错误;科尔沁沙地更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力大于夏季,C错误。
2.B 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在0~190厘米土层深度内,半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总体上随深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A错误;在90~140厘米土层深度内,半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变化最大,B正确;沙丘上生长的植物对雨水具有滞留作用和消耗能力,不利于下渗到土壤深层,流动沙丘缺乏植被,土壤含水量相对偏高,C错误;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偏低,D错误。
3.A 冰间湖海区地处南极,风力强劲,强风搅动海水,海水运动明显,下层较暖海水上涌,海水表面温度较高,不易结冰,形成冰间湖,A正确;图示海区,位于高纬度地区,西风带主要影响南北纬40°—60°海域,B错误;处于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带,海水温度变化大,且温度变化不是形成冰间湖的原因,C错误;据材料可知,图示地区西风强劲,D错误。
4.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间湖海区盐度较低,A错误;海水的水质会影响海洋渔业资源的品质,对产量影响不大,B错误;没有信息可以确定冰间湖海水浅,C错误;湖面不结冰,有利于海洋生物呼吸和觅食,D正确。
5.C 土壤排放的CO2主要来源于土壤中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以及生物残体的分解,土壤CO2的排放量与土壤温度、土壤中的植被残体数量呈正相关。甲CO2排放量大,植被生物量大,土壤中生物残体多,土壤微生物丰富,应为阔叶林,乙CO2排放量次之,应为针叶林,A、B错误;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土壤的光照条件更好,土壤温度相对较高,土壤CO2排放量应更大,所以丙应为草本植物,丁应为灌木,C正确,D错误。
6.B 阔叶林树叶茂密,林下光照较弱,土壤升温慢,土壤CO2排放量峰值时间最晚,A错误,B正确;土壤湿度大,不利于根系的呼吸作用,土壤CO2排放量较小,根系发达,土壤CO2的排放量较大,C、D选项可能对土壤CO2排放量有所影响,但对排放峰值的时间影响不大,C、D错误。
7.D 土壤CO2的排放量和土壤中的植被残体数量、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土温升高,土壤CO2排放量增加,排除A;降水增加、蒸腾加剧与土壤CO2排放量关系较小,排除B、C;积雪对土壤具有保温作用,气候变暖,导致雪期缩短,土壤温度降低,进而促使土壤CO2的排放量减少,D正确。
8.A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蒙新荒漠的交会处,属高山深谷地貌,海拔在2 000~4 000米,因此是地形地势导致祁连山区域气温变化剧烈,A正确;该地区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活动少,B错误;祁连山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是固定的,因此不会导致区域气温变化剧烈,C、D错误。
9.D 据图分析可知,森林带年降水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A错误;森林带年降水量总体上变化最大,B、C错误;草原带年降水量均高于荒漠带,D正确。
10.B 由“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综合的特点”可知祁连山基带为荒漠带或草原带,据图分析可知,哈溪林区年降水量和森林带年降水量均呈减小趋势,会导致森林带面积缩小,森林带下限上移,A、C错误;荒漠带面积扩大,B正确;植被覆盖率下降,D错误。
11.C 樟和香杉分布于海拔较低的山地,说明其需要的热量条件较高。该山地樟和香杉的分布高度达2 000米,说明该高度热量能满足其生长需要,故选C。
12.A 从图示信息看,该山地均有林地分布,说明水分条件可以满足其生长需要,红桧分布海拔较低,冷杉分布海拔较高,说明相对于冷杉,红桧生长对热量需求更高,也需要较多水分,A正确,B、D错误;冷杉和红桧对水分需求量都比较大,但从光照条件看,冷杉生长位置海拔高,光照条件更好,C错误。
13.D 由于该山地植被分布能达到0米,说明该地濒临海洋。横断山区位于亚热带地区,其东部山麓地带海拔超过1 000米,不符合该地海拔分布,A错误;黄土高原海拔超过1 000米,排除B;江南丘陵虽然符合植被分布、最低海拔为0米的条件,但其最高海拔不超过1 500米,C错误;台湾山脉主峰海拔超过3 000米,且位于沿海地区,符合条件,D正确。
14.B 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30°N左右,加上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作用,赤道低压带很难对此地产生影响,A错误;雅鲁藏布江下游大体为东北—西南走向,且临近印度洋,有利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携带大量水汽深入,降水较多,利于雨林发育,B正确,C错误;虽然北侧高山高原阻挡寒冷气流,但青藏高原海拔高,雅鲁藏布江畔气候不会终年炎热,D错误。
15.A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变化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变化非常相似,从7到5,随着海拔升高,热量逐渐减少。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规律,7在阔叶混交林带以上,应为针阔混交林带,6应为针叶林带,5在高山草甸以下,最可能为灌丛草甸带,故选A。
16.答案 (1)气候趋于暖湿,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泊水量丰富;(3分)湖岸堤松软易被侵蚀;(2分)湖水冲出湖堤后,两侧地势较高,易汇集流淌。(3分)
(2)盐湖溃决后,对青藏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2分)盐湖水将汇入楚玛尔河,对长江源头水质造成破坏;(2分)流域内湖泊萎缩,生态环境恶化。(2分)
解析 (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卓乃湖溃决的原因,要通过图文材料,从全球气候变化、湖泊补给、地形地势等方面来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必然带动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增多,导致地表径流增多;由于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表径流多流向卓乃湖;卓乃湖入湖水量大增,水位抬升;侵蚀湖岸堤坝或溢过湖堤,决口泛滥。
(2)盐湖若溃决,可能造成对下游更大的破坏,从图中看出,盐湖的下游有青藏铁路,洪水会对铁路造成威胁;洪水会淹没农田、森林和村庄,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洪水通过楚玛尔河进入长江,对长江源头水质造成破坏;洪水会阻断交通、毁坏建筑物,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17.答案 (1)象泉河流域两侧山脉加速隆起,山脉阻挡水汽的进入(形成雨影区)(2分),古湖区域的气候变得干旱少雨(2分)。
(2)周边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在古湖湖底,形成(巨厚)沉积层;(2分)两侧山脉加速抬升,(湖区变干,加上湖水外泄)湖泊干涸,湖底出露,形成札达盆地;(2分)象泉河水及短促夏季降水,冲刷土层,平坦高原湖盆沉积层被切割成土林。(2分)
解析 (1)古湖两侧山脉加速隆起,使得古湖地区与外界的水汽交换减少,山脉阻挡了水汽的进入,古湖地区处于西南暖湿气流的雨影区,降水变少,古湖区域气候变得干旱少雨。
(2)地质过程注意从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分析。土林为土质的丛林,要思考沉积土层的形成过程以及沉积土层形成土林的过程。500万年前,象泉河流域曾经是一片灌满了微咸水的古湖,周边河流注入,挟带大量泥沙在古湖沉积,形成巨厚的沉积层;之后由于板块运动,两侧山脉加速抬升,水汽难以进入,湖区气候变干,加之湖水外泄,湖泊逐渐干涸,湖底巨厚的沉积土层出露地表;结合图示札达土林自然保护区景观图可知,巨厚沉积层接受象泉河水的侵蚀切割以及夏季短暂雨水的侵蚀冲刷,平坦高原湖盆沉积层被切割,形成土林景观。
18.答案 (1)东部沿海陆地轮廓利于拉布拉多寒流经过,拉布拉多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在其影响下,沿岸气候寒冷,生长着耐寒的苔原植被。(4分)
(2)拉布拉多半岛纬度差异大,由南向北,接受的太阳辐射逐渐减少;(2分)平缓的高原地形对纬向的气温和降水量影响不大,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下降;(2分)中南部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形成寒冷的苔原气候,在纬度差异显著的气候条件下,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2分)
解析 (1)从影响气候的洋流因素入手,解释拉布拉多半岛东部沿海有苔原植被分布的主要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拉布拉多半岛东部沿海地区的陆地轮廓,有利于拉布拉多寒流的流经,阻碍作用较小,所以该地受寒流的影响较强;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明显,所以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大陆西岸低,气候寒冷,生长着耐寒的苔原植被。
(2)从纬度地带性分异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拉布拉多半岛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拉布拉多半岛南北纬度跨度较大,中南部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多,北部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少;根据材料信息“地表起伏不大,为海拔300~900米的低高原,即拉布拉多高原”可知,该地地形起伏较小,对于纬向的热量和降水量的影响不大,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都呈现随纬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根据材料信息“拉布拉多半岛北部沿海为苔原带,中南部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可知,拉布拉多半岛中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为苔原气候,气候受纬度差异影响显著,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显著。
19.答案 (1)横断山区纬度低(位于亚热带),气温较高;(2分)位于河谷,地势(海拔)较低,气温高;(2分)山高谷深,暖湿气流越过山脉到达河谷后下沉增温,焚风效应显著,降水少。(2分)
(2)主导因素:水分。(1分)
原因:山地阻挡,冬夏季河谷地带均位于背风坡,降水少;(2分)加之河谷地带气温高,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差,不利于森林的生长;(2分)山顶或半山腰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利于森林生长,(2分)导致金沙江两岸的垂直自然带倒置。
(3)分布差异:西岸寒温带暗针叶林带的分布范围大于东岸;(2分)西岸寒温带暗针叶林带分布的海拔上限高于东岸。(2分)
理由:西岸为阴坡,光照弱,土壤水分条件好;(2分)西岸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2分)
解析 (1)气候干热,既要解释“干”,又要解释“热”。横断山区所处纬度较低,地处亚热带,太阳高度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且河谷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加之谷地热量也不易散失,气温较高。区域所处纬度较低,加之受山地对冷空气阻挡的影响,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弱,气温较高。夏季,暖湿气流翻越山脉形成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显著,气温高,降水少。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河谷受山地阻挡的影响,冬夏季河谷地带均位于背风坡地带,降水少,河谷内气候干旱,加之河谷气温高,蒸发旺盛,水分条件较差,难以满足森林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所以河谷下部自然带为荒漠带。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山顶或半山腰由于气温较低导致蒸发相对较弱,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最终使得金沙江两岸的垂直自然带倒置。
(3)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金沙江东西两岸寒温带暗针叶林分布的海拔下限差异不大,但西岸寒温带暗针叶林分布的海拔上限更高,西岸寒温带暗针叶林分布的范围较东岸地区大。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影响金沙江两岸垂直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条件,西岸地处夏季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水分条件更好。同时,由图可知,西岸为阴坡,西岸受光照的影响更弱,蒸发更少,土壤的水分条件更好,因此森林分布的上限更高、范围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