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
(2021全国甲,9—10)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2.图中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
(2021浙江6月选考,4)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
3.图中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海底宏观地形分别是( )
A.生长边界 海岭 B.消亡边界 海沟
C.消亡边界 海岭 D.生长边界 海沟
考点2 地质构造与地貌
(2021河北,14—15)下图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背斜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 )
A.水平挤压 B.水平拉张
C.垂向挤压 D.垂向拉张
5.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
A.F1~F4疏导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
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
D.F1~F4断至含油层
(2020北京,3—4)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6.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中( )
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
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
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
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
考点3 河流地貌的演变
(2021湖南,15—16)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呈季节性变化。图1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图2为研究区同一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8.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 )
A.3月、5月 B.9月、7月
C.8月、6月 D.5月、9月
9.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
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
③北部以风力侵蚀为主
④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1广东,15—16)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图1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图2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10.由图1可知,当流量从14278m3/s降至6888m3/s时,该河段( )
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
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
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
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
11.根据图2,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 )
A.河道来沙量减少
B.河道的水位升高
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
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
三年模拟练
(2021浙江6月选考,1)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景观图,该区域内植被多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完成下题。
1.造成图中地形崎岖不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2020天津,4—5)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2.形成上图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
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
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
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
3.导致上图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
A.垂直抬升
B.水平拉张
C.水平挤压
D.岩浆喷发
(2022山东济宁期中)祁连山北坡酒泉盆地南缘发生过强烈褶皱活动,相邻的南部背斜向北推覆到下图所示地区地表之上(这种外来的地层称为推覆体),经长期复杂地质作用后,形成出露下伏地层的安门口构造窗、与周围岩石地质年代不连续的飞来峰——妖魔山,构造剖面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透过安门口构造窗可以看到的构造地貌是( )
A.背斜 B.向斜
C.背斜谷 D.向斜谷
5.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该地区( )
①O1与J之间发生过地壳抬升与外力侵蚀
②妖魔山是推覆体被侵蚀的残留物
③下伏地层被侵蚀形成构造窗
④北侧O1、O2为连续地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2福建福州期中)海退是指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地质现象。辽河三角洲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辽河三角洲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浅海—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下图为辽河三角洲区域图,完成下面两题。
6.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表现为以海退为主的影响因素可能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河流含沙量增加
③陆地相对抬升
④海浪侵蚀减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辽河三角洲发育,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浅海—三角洲的过程,说明( )
A.生态系统从河湖湿地系统向海滨湿地系统逐步转变
B.沉积层先后体现陆相沉积—海陆过渡相沉积—海相沉积
C.陆地可能经历了抬升—下沉的地质活动过程
D.海平面可能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过程
(2021江西南昌三模)M地位于福建闽江河谷,地质学家对M地进行考查,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还原其15万年来的地质演化过程。下图示意M地地质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M地外力作用以堆积为主的时间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距今6万年左右,M地发生了( )
A.河流泛滥 B.河流改道
C.山体滑坡 D.火山喷发
10.当前M地的地貌类型是( )
A.“V”形谷 B.U形谷
C.河漫滩 D.河流阶地
黄河滩区是指黄河主河槽与防汛大堤之间广阔的滩地区域,滩内居住着大量的人口,平时是群众生活居住的场所以及农业生产的土地,汛期又成了洪水漫溢之地。滩区房子不断重复着“淹没—倒塌—重建—淹没”的轮回,群众为保护耕地和村庄自建了土堤,称为生产堤。滩区群众生活贫困,当前山东省正大力推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建设千里黄河生态经济走廊。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黄河滩区横截面示意图
11.关于黄河滩区的形成条件说法错误的是( )
A.含沙量大 B.流量稳定
C.落差小 D.河道宽
12.生产堤的修建会使( )
A.滩地冲刷加深 B.滩地淤积抬高
C.主槽冲刷加深 D.主槽淤积抬高
13.虽然灾害频发,生活贫困,但是滩区居民们仍然选择留下来,原因最可能是( )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靠近黄河,便于灌溉
③靠近黄河,交通便利
④环境优美,生态宜居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1.C 2.A 3.A 4.A 5.D 6.C 7.A 8.D
9.B 10.A 11.A
1.C 珊瑚环礁的形成过程:首先,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长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潟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潟湖的环礁。读图观察可看出②是海底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④是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浅海岸边堆积形成岸礁;①是海平面下降,继续接受堆积,形成堡礁;③继续接受堆积,珊瑚礁变厚。A、B、D错误,C正确。
2.A 珊瑚礁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距海面25米以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映,反之,标志着地壳下降或海平面上升。图④首先是海平面上升,岛屿(地壳)相对下降,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海面以下25米以内的浅海岸边堆积;之后海平面下降,珊瑚礁出露海面。B、C、D错误,A正确。
3.A 读图,根据马尔代夫群岛和印度半岛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处地处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两板块拉伸,易形成海岭,A正确,B、C、D错误。
4.A 根据材料“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背斜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可知,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应为地壳水平运动而非垂直运动,C、D错;图中岩层弯曲,应是受到水平挤压的影响,压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能力导致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乙处岩层断裂下陷,甲、丙处岩层断裂抬升,A正确,B错。
5.D 读图可知,F1~F4断层延伸至含油层,背斜油藏在强大的压力下沿断层散失,这是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D正确;F1~F4断层疏导性能好,有利于石油组分的散失,但如果没有断至含油层,其疏导性能再好,也不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A错。同理,F1~F4延伸到地表或石油埋藏层位较浅,但断层如果没有断至含油层,石油难以有散失通道,也不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B、C错。
6.C 沉积岩中含有化石。结合图例可知,①和④是花岗岩,②是安山岩,三者都为岩浆岩,不可能发掘出化石,A、B、D错。③是砂岩,为沉积岩,最可能发掘出化石,C正确。
7.A 图中岩层出现弯曲,为褶皱,褶皱的岩层出现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A正确。图中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经过变质作用,B错。图中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错。乙处煤层厚度无明显变化,D错。所以选A。
8.D 由图可知,L月同一地点风积物较厚,根据材料信息,该地的冬春多大风,河道中的风积物经过累积,到5月份达到最厚,加上这时段河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故可推出L月为5月。而M月可能是9月,因为夏季降水、冰川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经过长时间流水侵蚀,河道中风积物被侵蚀、搬运掉,厚度减小。D正确,A、B、C错误。
9.B 由上题解析可知,M月河流水量大。由材料可知,该河流由南向北流动,南部位于河流上游,河水流动速度快,侵蚀作用强,河道宽阔;北部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较平坦,流速慢,上游来的泥沙到下游河道中堆积,使河道变狭窄,①④正确,故选B。
10.A 由材料可知,该河段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m/s之间,要看侵蚀与堆积发生的区域,主要需要判断该区域的流速与泥沙起动流速的大小关系,若该区域流速快于泥沙起动流速,则该区域以侵蚀作用为主,若该区域流速慢于泥沙起动流速,则该区域以堆积作用为主。
图示解析
11.A 根据材料可知,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说明泥沙沉积减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库可以蓄水拦沙,三峡水库的运行使得长江中游河道的来沙量减少,导致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A正确。其余三项均不会导致边滩整体萎缩,可排除。
三年模拟练
1.B 2.D 3.A 4.C 5.A 6.B 7.D 8.A
9.C 10.D 11.B 12.D 13.A
1.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由于夏季多暴雨,降水量大且集中,易形成地表径流,在流水侵蚀的作用下黄土高原产生崎岖不平的地形,B正确。当地无冰川分布,受冰川侵蚀影响不大,C错误。黄土高原地形崎岖不平主要是因为受到外力侵蚀作用,与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无关,A、D错误。
2.D 由景观图可以看出该地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广东省降水丰富,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山体陡峻,存在垂直裂隙,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这一特殊地貌。该处地貌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多“顶平、身陡、麓缓”的红层砂岩山体。
知识拓展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3.A 该地岩层为沉积岩层,并非岩浆活动形成,排除D;水平拉张和水平挤压作用只能直接使岩层发生变形或断裂,不能直接使岩层出露地表,排除B、C;该景观岩层为沉积岩,是沉积物在地表以下经过长时间的固结成岩地质作用形成的,后来因垂直抬升作用出露地表,故其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垂直抬升作用,故选A。
4.C 从图中可以看出安门口构造窗下部岩层向上拱起,且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其顶部被侵蚀为谷地,所以该构造地貌为背斜谷,C正确。
5.A 由图可知,O1与J之间有不整合面且上部不平整,所以二者之间发生过地壳抬升和外力侵蚀,①正确;北侧O1、O2岩层地质年代不同,为不连续地层,④错误;根据材料,推覆体是南侧地表岩层推移过来的,然后在此被侵蚀了一部分,形成了妖魔山,所以妖魔山是推覆体被侵蚀的残留物,②正确;依据材料可知,南部背斜向北推覆到图示地区地表之上,经长期复杂地质作用后,形成出露下伏地层的安门口构造窗,所以构造窗不是下伏地层被侵蚀形成的,③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6.B 海进与海退是海陆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如表现为海退过程,一般是由于陆域相对抬升或者沉积物沉积量大于侵蚀量,导致海平面相对下降,②③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升高,会导致海进;海浪侵蚀减弱是海退导致的结果,不是影响海退的因素,①④错误。故选B。
7.D 河道(湖沼)、滨海为陆地环境,浅海为海洋环境,三角洲是海岸带环境。辽河三角洲发育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浅海—三角洲的过程,表明该区域海平面先后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过程,D正确;生态系统从河湖湿地系统向海滨湿地系统再向三角洲湿地系统转变,A错误;沉积层先后体现陆相沉积—海相沉积—海陆过渡相沉积,B错误;陆地可能经历了抬升—下沉—抬升地质活动过程,C错误。
知识拓展 海进和海退
海进是指在相对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内,海面上升或陆地下降,造成海域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小,海岸线向陆地内部推进的地质现象,也称海侵。一般认为,海进是海水逐渐向时代较老的陆地风化剥蚀面上推进的过程。在相对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因海面下降或陆地上升,造成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地质现象,称为海退。
8.A 读图可知,②③时间段基岩升高幅度较大,则该时间段,地壳发生明显抬升,地壳抬升阶段,沉积作用弱,且在②③时间段沉积层的厚度逐渐变薄,则该时间段外力作用以侵蚀为主,故B、C错误;①④阶段基岩较为稳定,堆积作用强,根据沉积层厚度变化可知,①时间段沉积层逐渐变厚,而④时间段沉积层厚度逐渐变薄,则①时间段外力作用以堆积为主,④时间段外力作用以侵蚀为主,A正确,D错误。
9.C 河流泛滥不会使沉积层厚度在短时间内产生如此明显的增大,故A错误;河流改道会使堆积作用减弱,沉积层厚度减小,B错误;山体滑坡使滑坡体在山前堆积,会使基岩上部沉积物厚度明显增大,C正确;火山喷发会改变基岩形态,而图示6万年前基岩形态没有发生明显变化,D错误。
10.D 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福建闽江河谷地区,根据图示基岩海拔随时间的变化可知,该地区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因此M地应形成了河流阶地地貌,D正确。④时间段,M地海拔较高,沉积层不断变薄,以侵蚀作用为主,而河漫滩应位于海拔较低处,且应以堆积作用为主,C错误;图示④时间段基岩海拔较为稳定,“V”形谷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河岸陡峭,基岩因受侵蚀导致海拔不断降低,且“V”形谷中沉积层厚度极小,A错误;U形谷为冰川地貌,该地海拔较低,没有冰川分布,B错误。
11.B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下游滩区河道宽,落差小,流速缓慢,泥沙大量沉积;黄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洪水期黄河水量大,沉积的泥沙更多;枯水期,水位下降,泥滩裸露,故选B。下游河道宽,也为滩区的形成提供较大的空间。
12.D 生产堤的修建使中小洪水漫滩的概率相对减小,制约了主槽和滩地的水沙交换,入滩水沙较少,难以造成滩地大量淤积,故A、B错误;本该漫溢到滩地的洪水、泥沙被约束到生产堤之间,泥沙大部分淤积在生产堤以内的河流主槽内,主槽河床抬高,不利于泄洪,故C错误,D正确。
13.A 滩区是由黄河的泥沙沉积形成,地形平坦,土质疏松,土壤肥力高,便于耕作,且有黄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此农业生产条件比较优越,故①②正确;由于黄河下游泥沙大量淤积且水位季节变化大,因此航运条件差,加上滩区多地上河、灾害频发,大量的国道、高速公路、铁路等在经过此地时采用高架桥的形式,因此滩区道路等级较低,对外联系不便,故③错;滩区洪涝灾害多发,生态环境宜居性较差,故④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