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专题强化练2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及太阳方位
(2022天津静海学业能力调研)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杆影位置的日变化情况,图中所测杆影变化的时间间隔相等。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示日期当地昼长约为( )
A.9小时 B.12小时
C.15小时 D.18小时
2.图示日期最可能是( )
A.4月1日 B.6月1日
C.10月1日 D.12月1日
(2022海南东方月考)北半球某中学生利用日珥镜(一种观察太阳的天文仪器)观察当地正午时的太阳轨迹,下图为其在窗户上记录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日珥镜与三脚架的支点位于窗户正中间并与窗户下缘处于同一高度。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窗户的朝向是(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4.经过一周年的观测记录,该同学发现日珥镜仰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83°,该地纬度最接近( )
A.21.5°N B.30°N C.47°N D.48.5°N
5.(2021福建三明5月质量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丙三地同学设计“影子长度”探究学习活动,6月22日他们在当地时间10:00—14:00每隔一小时测量直立杆(杆长1米)的影子长度,所得数据制成下面三图。
(1)简述甲、乙、丙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2)同日期某同学(23°26'N,0°)参与该探究学习活动,请参照上面三图绘制当地正午前后日影情况图。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专题强化练2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及太阳方位
1.C 2.B 3.B 4.D
1.C 根据“图中所测杆影变化的时间间隔相等”及竿影朝向从正西—正北—正东变化的范围内均分为8个间隔,从正西到正东杆影共跨180°,可知相邻两个杆影大致间隔22.5°,因太阳在天空中大约每小时转过15°,故影子也是大约每小时转15°,所以可以算出相邻两个杆影之间的时间间隔大致为1.5小时,图中一共有10个间隔,因此该地此日昼长约为15小时。
2.B 根据上题可知,该地该日昼长大于12小时,而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说明该日应为北半球夏半年的某一天,可以排除C、D选项。4月1日靠近北半球春分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昼长稍大于12小时,不可能到15小时,所以6月1日最有可能,A错误,B正确。
3.B 该地一年中正午的太阳全部都在一个方向上,且该地位于北半球,因此该地应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只能位于正南方。图中显示,该地正午的太阳轨迹在窗户的左侧,表明窗户的朝向是西南方,B正确。
4.D 由上题可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日珥镜仰角的最大值即为当地北半球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日珥镜仰角的最小值即为当地北半球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由此推知,日珥镜仰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该地北半球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该地北半球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83°,即90°-(当地纬度-23°26')+90°-(当地纬度+23°26')=83°。计算可知,该地纬度最接近48.5°N,故选D。
5.答案 (1)乙、甲、丙。理由:6月22日,甲地正午杆影长为0,被太阳直射,纬度为23°26'N;乙地正午杆影长为1米,而杆长为1米,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乙地正午杆影朝南,说明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45°,乙地位于21°34'S;丙地正午杆影朝北,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纬度高于23°26'N。
(2)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当天是6月22日,正值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图中甲地直立杆正午影子长度为0,可确定甲地正午接受太阳直射,纬度为23°26'N;乙地正午直立杆影长为1米,杆长为1米,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乙地正午影子朝南,说明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45°,由此可知当地地理纬度是21°34'S;丙地正午直立杆影子朝北,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即当地纬度高于23°26'N。所以三地的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乙、甲、丙。第(2)题,由当地地理位置(23°26'N,0°)可知,6月22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直立杆影长为0;其他时间点的直立杆杆影位于偏南的位置。具体杆影长度可参考同在23°26'N上的甲地。当地位于0时区,时间为10:00—14:00,对应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分别是18时至22时。具体如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