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专题强化练13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20分钟
[2021新高考八省(市)1月联考,江苏卷]我国西部山地内某小流域面积23.1平方千米,海拔2960~4800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95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并随高程增大而增加。流域内景观类型多样,山地自然地带垂直分异明显。下图为“某小流域景观类型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该小流域内的( )
A.高寒草原带是其所在山地的基带
B.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基本相同
C.稀疏林地可出现于各自然地带内
D.降水变化特点决定了垂直带谱结构
2.高寒草甸与高寒灌丛同属一个山地自然地带,导致两者发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壤肥力
B.空气湿度
C.日照长短
D.地表水分
(2022北京一零一中学月考)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新疆沙雅县位于塔里木河沿岸,这里河床低浅,受汛期洪水漫溢影响,分布有大面积的胡杨林。图1是“新疆绿洲分布图”,图2是“天山博格达峰的垂直地域分异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图1
图2
3.博格达峰北坡( )
A.垂直自然带的基带是温带荒漠带
B.海拔1100~3300米高度间可以全年自由放牧
C.纬度高于南坡,故相同自然地带分布高度高于南坡
D.冰川、草原、森林、荒漠并存,地方性分异规律明显
4.沙雅县分布有大面积的胡杨林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热量丰富时节,水源充足
B.山麓地带为宜林地
C.全年降水较少,光照充足
D.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5.与天山北麓相比,沙雅县所在绿洲面积较小,原因是( )
A.山地阻挡冷空气南下,热量充足
B.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
C.位于盆地地区,海拔低、沙漠广布
D.为古丝绸之路沿线重镇,开发过度
(2022重庆朝阳中学月考)下图为某山脉南、北坡1月和7月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6.该山脉南坡为( )
A.阴坡、迎风坡 B.阴坡、背风坡
C.阳坡、迎风坡 D.阳坡、背风坡
7.该山脉山顶多灌丛草甸,很少有高大的乔木,原因是山顶( )
A.风力大 B.水分条件差
C.温度低 D.土壤发育差
8.若该山脉位于大陆西岸,其山麓自然带最可能是( )
A.温带草原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地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包围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地域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
(1)根据自然地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
(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
(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专题强化练13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1.B 2.D 3.A 4.A 5.B 6.C 7.A 8.D
1.B 该小流域“海拔2 960~4 800米”,高寒草原海拔2 980米处是该小流域海拔最低部分,但并非山地最低海拔,故高寒草原带不是所在山地的基带,A错误;决定冰川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热量、水分和地形等,受热量因素影响,小流域内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基本相同,小流域内水分和地形的影响较小,B正确;读图可知,稀疏林地并没有出现于各自然地带内,C错误。垂直带谱结构是由水分和热量等因素共同决定的,该小流域由山下到山上并没有出现类似荒漠—草原—森林的变化,D错误。
2.D 由图中信息可知,高寒草甸分布广泛,形成致密紧实的草皮层,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故土壤肥力高是高寒草甸形成的结果而不是原因,A错误;高寒草甸与高寒灌丛分布海拔相差不大,说明两者所处地区的空气湿度、日照长短相差不大,B、C错误;读图可知,高寒灌丛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地表水分条件好,D正确。
3.A 博格达峰位于新疆,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读图可知其北坡基带为温带荒漠带,A正确;北坡海拔1 100~3 300米范围内,高度差异大,夏季冰川融化,主要在较高海拔地区放牧,冬季主要在较低海拔地区放牧,牧民在高、低海拔地区之间转场,并不可以全年自由放牧,B错;北坡的纬度高于南坡,但两坡纬度差异不是很大,且读图可知,整体而言,相同自然地带分布高度南坡更高,C错;该地冰川、草原、森林、荒漠并存,主要体现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而不是地方性分异规律,D错。
4.A 沙雅县位于塔里木河沿岸,该河主要补给类型为永久性冰川和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冰川和积雪融水量大,河流处于汛期,为胡杨林的生长提供了水源,A正确;山麓地带并不是典型的宜林地,且干旱地区植物的生长主要取决于水分条件,光照条件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C、D错。
5.B 沙雅县位于天山脚下的塔里木河沿岸,即天山南侧,位于盛行风背风坡,降水较少,B正确;北侧山地对冷空气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但这与该地绿洲面积较小关系不大,绿洲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源的丰歉程度,A错;天山北侧也属于盆地地区(准噶尔盆地),沙漠分布也较多,C错;主要与自然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较小,D错。
6.C 结合图示分析,该山7月温度较高,位于北半球;同海拔气温南坡整体高于北坡,可判断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同海拔降水南坡整体多于北坡,说明南坡为迎风坡,北坡为背风坡。故选C。
7.A 由图可知,山顶1月气温略高于0℃,7月气温高于10℃,1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7月降水量接近25毫米,仅从气温和降水量来看,可以满足乔木生长需求,因此B、C错误;土壤发育差异不会直接导致植被差异,D错误;最可能的原因是山顶风力大,不宜高大乔木生长,故选A。
8.D 由图可知,该山地山麓地带1月都大于0℃,可判断位于亚热带地区;7月炎热干燥,1月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山麓地区的典型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故选D。
9.答案 (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
(3)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水分充足,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
解析 (1)我国东南部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依据图示信息,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林变为常绿硬叶矮林或灌丛,说明山顶水分条件发生了变化。硬叶说明山顶水分条件差,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
(3)季雨林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而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说明沟谷中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适合季雨林的生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