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生活中的静电》教学设计
【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与要求】
3.2 电磁相互作用3~4年级:
⑨列举电的重要用途,知道雷电、高压电、家庭电路中的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静电现象,知道静电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一些消除生活中静电的方法。
2.科学思维: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静电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合作与交流。
3.探究实践:能通过实验观察静电现象,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4.态度责任:能用静电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思路】
本课从播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科学。之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制造静电现象的方法,知道静电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知道某些特定场合、物体消除静电的重要性,具备防止静电的意识,掌握一些消除静电的方法。本节课教学流程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情境导入。第二部分是探究交流,学习新知。第三部分是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一些比较有趣的现象,有位同学,他在生活中遇到了这样一些现象,一起来看。(播放视频)同学们,从视频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答。师引导:确实,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生活中的静电。
(呈现课题:生活中的静电。)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一)认识静电现象。
1.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生活中,你们都遇到过哪些静电现象
2.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分享。
生:冬天脱衣服的时候会有噼噼啪啪的声音。
生:有时候开门,会被门把手电一下......
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很丰富,不愧是生活的小达人.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想一想静电是怎样产生的呢?
学生依据生活经验猜测: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摩擦可能会产生静电。
师:真是这样吗?这只是我们的猜想,科学上我们可以做实验来验证。”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课件出示实验器材:气球、塑料尺子、梳子、纸、毛皮、橡胶棒、丝绸。)
师: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打算如何设计实验让它们产生静电呢?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师:看到大家讨论的很认真,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方案?生给出不同的方案。师:那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答:物体之间,可以多摩擦几次......
师出示温馨提示,指生读一读。
(1)物体之间,可以多摩擦几次。
(2)将物体摩擦后相接近,不要直接贴上。
(3)保管好实验中的碎纸屑,不要随地乱扔。
(4)实验结束后,实验器材放回原处,完成实验记录单。
师:实践出真知,同学们,开始实验吧。完成的小组填写实验记录单。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来上来分享一下?组内同学上台分享汇报。
(二)探究静电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师提出问题:静电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资料填在活动手册上,现在小组内资源共享一下。
(生分享,师:你是怎样获取这些资料的?)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看看你从视频中还能获得哪些不知道的信息?2.认识到静电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播放视频)
师:谁来说说从视频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答。
(三)怎样消除静电?
师:静电对生产、生活影响很大,像面粉厂、加油站和加气站等场所中的易燃、易爆物品容易被静电引燃、引爆,你觉得应该怎样消除静电呢?
生答。
师:书上也告诉了我们一些去静电的小妙招。在油罐车上安装接地线,这是为了释放静电,避免静电导致油罐车起火爆炸;在加油站安装除静电装置,这也是为了释放静电,避免静电导致加油站起火爆炸;在面粉厂装面粉时使用防静电面粉袋,可以避免因静电导致的面粉爆炸。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拓展古人对静电的研究。
2.总结本课内容,学生谈收获。
3.教师布置拓展任务:课下找一找消除衣服静电的小妙招。
【案例评析】《生活中的静电》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电的本领》中的第 4课时。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四年级的学生对于静电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敢于探究与实践,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静电现象,能用静电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通过探究实验观察静电现象,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