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人教)下册教学课件:24《诗经两首》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人教)下册教学课件:24《诗经两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02 12:2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诗经》两首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
“雅”:
“颂”:
2、三大表现手法:
“赋”:
“比”:
“兴”: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 间歌谣。
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
“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起兴)关 雎
雎鸠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突破字词难点:
注意下列句中的画线词: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
琴瑟友之
左右芼之
钟鼓乐之
黄河(现指一般的河流,词义扩大)
配偶(与“逑”字面完全不同)
择取(与下文“采”“芼”有动作上的先后)
时时刻刻都在追求
思念(服,今指衣服或“吃”)
弹琴鼓瑟,友:亲近(名词作动词用)
挑选
敲钟击鼓,使…快乐(使动用法)
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描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美丽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反映了他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关雎》的主要内容: 诗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受挫
幻想河边邂逅,一见钟情
(第一章)朝思暮想,辗转反侧
(第二三章)琴瑟钟鼓 ,欢庆娱乐
(第四五章)这首情诗主要的艺术手法:一、“起兴”。“兴”是触景生情,借助于其他事物引出所要表达的内容。诗歌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使人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
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①我看《关雎》之美,美在小伙子的痴情专一。“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不由得令人想起白居易《长恨歌》中“孤灯极尽难成眠”的诗句。元朝散曲家乔吉《蟾宫曲》中“饭不沾匙,睡如翻饼”更是对这种相思之苦的精彩阐释……讨论:《关雎》之美,美在何处?请你以“我看《关雎》之美,美在……,不由得令人想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②我看《关雎》之美,美在淑女的美丽贤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足以体现她的勤劳。不由得令人想起培根的一句话“美貌犹如盛夏的水果,容易腐烂而又难以保存”,小伙子看中的正是她的美丽与贤淑……③我看《关雎》之美,美在如画的景物,优美的意境: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河中的小岛上或相依相偎,或追逐嬉戏,或关关和鸣; 一位美丽的姑娘正驾着一叶扁舟在碧绿的荇菜丛中忙碌着……不由得令人想起……
④我看《关雎》之美,美在回环往复的语言…… 蒹 葭生字词蒹葭(jiānjiā):芦苇。
唏(xī):干。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涘(sì):水边。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湄(méi):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跻(jī):高。重点字词:苍苍、萋萋(又作凄凄)、采采:茂盛的样子
霜、唏(干)、已(停止)
一方(一边)、湄(岸边)、涘(水边)
长、跻(登、上升)、右(弯曲)
中央、中坻(水中的小洲或高地)、中止(水中的小块陆地)主要内容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小伙子
对意中人的爱慕和追寻,表现了他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望、惆怅的心情。《蒹葭》的结构: 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
后六句写人。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写景: 作用: 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有
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
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写人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
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失望惆怅之情。
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
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
着追求和怅惘情怀。《蒹葭》的
艺术特色: 1、重章叠句。三章句式相同,每句只更换一两字,表现了反复咏唱
和缠绵无尽的感情。2、借景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