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封建时的欧洲
第一篇:续写罗马荣耀——拜占庭帝国的兴起
第二篇:编纂千古法典——《查士丁尼法典》
第三篇:步入帝国的黄昏——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第四篇:一览帝国的余晖——拜占庭帝国的文明
1.了解拜占庭帝国的位置和版图、查士丁尼及其法典、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地位等基本史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价值。
2.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研究历史问题,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
3.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的产生都有重要影响;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壹·续写罗马荣耀——拜占庭帝国的兴起
1.拜占庭帝国的建立:
330年,拜占庭成为罗马帝国的新首都,改名君士坦丁堡。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统治延续了1123年,历经12朝,93位皇帝,其统治时间远超其他帝国。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395-1453)
阅读材料,结合P47红字部分,了解拜占庭帝国的由来。
壹·续写罗马荣耀——拜占庭帝国的兴起
问题思考: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为什么还能延续下去?
(主要从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和国力等方面进行思考)
地理位置优越(欧亚非三洲交汇)版图辽阔,社会稳定。
农业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农业
商业
材料二:君士坦丁堡处于中心位置,它的码头和港口几乎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所有贸易,使得东罗马帝国的国势如虎添翼。—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帝国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
材料一:……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粮食供应几乎全部来自埃及并经过亚历山大里亚集散运输。—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贰·编纂千古法典——《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一世(483年-565年)
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我们要重现罗马人的名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查士丁尼出生于马其顿托莱索的一个农民家庭。其叔父(一说伯父)靠军队发迹,并最终爬上东罗马君主宝座。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承了叔父的权位,正式成为东罗马皇帝。 他以恢复昔日罗马的荣光为己任,通过战争,光复了许多曾经属于罗马帝国的土地,使地中海再度成为罗马的内海。他统治时期的东罗马帝国,被认为是最后一个属于真正罗马人的时代。查士丁尼也被称为“最后一位伟大的罗马皇帝”。
查士丁尼一世:离帝国的宏大梦想最近的帝王
1.查士丁尼其人:
贰·编纂千古法典——《查士丁尼法典》
2.统治措施:
强敌环伺
(1)对外进行扩张
材料一:“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2)对内编撰修缮法律
①目的:
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②机构:
④成果:
法典编纂委员会
③时间:
529年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编》《法理概要》《新法典》
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贰·编纂千古法典——《查士丁尼法典》
3.《罗马民法大全》:
法典名称 法典内容
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是对罗马法的各种法律文献和查士丁尼颁布的法令的整理,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相关史实:查士丁尼非常重视法律文献的整理和汇编。他说:“我过去是恺撒,我现在是查士丁尼,我因为受到上帝的意志而笔削诸于法律……”,他下令编纂法典,组成以法学家特里波尼安为首的法典编纂委员会。
贰·编纂千古法典——《查士丁尼法典》
3.《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一:……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罗马民法大全》
①局限性:仍然承认奴隶制
材料二: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罗马民法大全》
③积极影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材料四: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武力因为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19世纪德国伟大的法学思想家耶林
④积极影响: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②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习惯法
成文法
公民法
万民法
《罗马
民法大全》
执行过程中有很大随意性,平民贵族矛盾尖锐。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十二铜表法》
仅适用于罗马公民
起源
发展
完备
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包括外邦人)
公民法VS万民法:法律的适用范围不同
习惯法VS成文法:法律的表现形式不同
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是世界史上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法律。
罗马共和国时期
罗马帝国时期
拜占庭
帝国时期
依据所学概括罗马法发展演进历程
贰·编纂千古法典——《查士丁尼法典》
4.军事上对外扩张:
查士丁尼一世任命军事才能卓越的贝利萨留担任统帅,向西灭掉了意大利境内的东哥特王国、北非境内的汪达尔王国、以及西班牙境内的西哥特王国。他统治时期基本恢复罗马帝国时期的疆域,使地中海再度成为罗马的内湖,昔日罗马帝国极盛时期疆域重现。
领土356万平方公里
拜占庭帝国一度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叁·步入帝国的黄昏——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帝国灭亡的过程:
(1)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
军区制:把行省改为军区,自由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解决
措施
后期地方独大,削弱王权
(2)9世纪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
问题
长期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
求助西方封建主的军事援助
解决
措施
遭遇趁火打劫
叁·步入帝国的黄昏——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求助于西欧封建主,垂涎于东方土地和财富的西欧封建主组建了十字军东征。西欧十字军东征指罗马天主教教皇准许下,由西欧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前后共计8次,持续近200年。十字架是基督教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十字军征服了拜占庭大部分领土之后,拜占庭帝国国势衰微,领土缩小。
1.帝国灭亡的过程:
十字军东征
叁·步入帝国的黄昏——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440年前后东罗马疆域
1355年前后东罗马疆域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利用火炮攻破城墙,君士坦丁十一世殉国,都城陷落,屹立千年的拜占庭帝国灭亡。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
奥斯曼帝国军队攻陷都城
1.帝国灭亡的过程:
叁·步入帝国的黄昏——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2.帝国灭亡的原因:
①外族的入侵,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阿拉伯人、奥斯曼人等)
②十字军东征的打击;
③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④骄傲自大,封闭保守
材料:导致拜占庭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帝国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帝国的居民不思改变,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听任政府机构慢慢地垮下去也不愿变革。他们一直生活在过去,从不展望未来。
——尼科尔《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启示:改革开放促使国家富强;封闭保守致使国家衰落。
你能从拜占庭帝国灭亡原因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外 部原 因
内 部原 因
肆·一览帝国的余晖——拜占庭帝国的文明
1.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观察图片,想想拜占庭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圣索菲亚大教堂
罗马穹顶
希腊石柱
基督镶嵌画
伊斯兰
洋葱头式屋顶
兼收
并蓄
古希腊罗马文明
基督教文明
东方文明
基督教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
东方文明
肆·一览帝国的余晖——拜占庭帝国的文明
2.拜占庭文化的评价:
“战乱迫使大批拜占庭学者和工匠逃离家园,移居到相对安定的西欧,推动了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的热潮…拜占庭古代手稿、书籍、文物带到意大利,激发了文艺复兴作家热潮…”—陈志强《盛世余晖:拜占庭文明探索》
对西方
对东欧
俄罗斯国徽
拜占庭图腾
西里尔字母
俄文字母
塞尔维亚字母
对东欧:为字母文字的演变产生巨大影响。
对西欧:保存大量希腊、罗马书籍,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课堂小结
拜占庭帝国
《查士丁尼法典》
395年
罗马帝国分裂
东罗马帝国
创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保存大量希腊罗马古籍
7世纪阿拉伯人进攻占地
1204年十字军攻占首都
14世纪奥斯曼不断进攻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
维护专制统治 稳定社会秩序
《法理概要》
《法学汇纂》
《新法典》
《罗马
民法大全》
奠定了欧洲
民法的基础
随堂训练
1.东罗马帝国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是因为 ( )
A.它的第一个皇帝叫拜占庭 B.它的首都是拜占庭
C.拜占庭是东罗马帝国内最著名的建筑 D.拜占庭文化底蕴深厚
2.下列关于拜占庭帝国灭亡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长期的对外战争 ②外族势力入侵
③奥斯曼土耳其攻破君士坦丁堡 ④帝国财政枯竭,内部人民起义不断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A
3、在罗马留给后人的遗产中,有那么一样“它不仅是博大精深的治国理政经验的成套体系,而且在调节社会关系方面具有高度的实用性”。这一遗产是( )
A.罗马法 B.罗马共和制 C.罗马奴隶制 D.罗马帝制
4、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
A
C
随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