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变化的地形 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单选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如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运动示意图,与该图示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表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B.图中两侧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
C.图中所示是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或海洋
D.图中所示的板块碰控,地表隆起,形成山脉
2.下列关于全球构造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陆漂移说是德国的莫霍提出的
B.大陆漂移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在不断缩小
3.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为( )
A.亚欧大陆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4.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证明了( )
A.大陆漂移学说 B.海底扩张学说
C.地质力学学说 D.板块构造学说
5.下列叙述中,不是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
A.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B.大洋分隔的两岸都有繁华的城市
C.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D.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一直在缓慢地变化着
6.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的地形是 ( )
A.高大的山脉 B.裂谷和海洋 C.岛弧 D.悬崖
7.如图为“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图”,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图中显示的信息有( )
①相邻的大陆轮廓基本吻合
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
②大陆发现古海洋生物化石
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岩石构造上相呼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人们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对“板块构造学说”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全球共有七大板块组成
B.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C.板块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D.板块碰撞形成山脉,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9.下列证据不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是( )
A.浙江和江苏两地有相同的物种(枇杷,杨梅)
B.可以按照地理界线拼合各大洲连续的煤层矿带
C.南美洲和非洲有相似的物种(鸵鸟,海牛)
D.大西洋两岸地形的高度拟合
10.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
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1.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经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了 理论,认为地壳的岩石圈分裂成 大板块,板块“漂浮“在 上慢慢地移动着。
12.板块构造学说创立的基础是德国地质学家 建立的 。
13.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 (填序号)。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B.珠穆拉玛峰每年在升高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14.如图,国家测量队近日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又一次测定了珠峰的高度,这是继1975年和2005年之后我国第三次测量珠峰的高度。之所以要重新测量珠峰的高度,是因为: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使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发生变化。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示板块的名称。
A ;
B ;
C ;
D ;
E ;
F 。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为海洋的是 板块,我国地处 板块。
(3)日本位于 板块和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因此多 和 。
16.读“板块示意”,完成下列要求:
(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 大板块,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分别称为 。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如2008年5月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主要是因为该地正好处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
三、解答题
17.印尼(大致位于图甲中黑色箭头所示位置)爪哇岛东部塞梅鲁火山于2022年12月4日开始喷发,火山喷发导致当地数千人紧急逃离。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如图甲),印尼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 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
(2)图乙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火山喷发岩浆来源,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
(3)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塞梅鲁火山属于活火山
B.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C.火山爆发是地球外部能量释放的过程
D.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和岩浆通道组成
18.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常会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契机。在新的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的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了 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2005年-2015年10年间珠峰地区以每年约3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以每年约0.4厘米的速度上升。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张力形成裂谷和海洋,挤压力形成山脉。
【解答】板块运动示意图中箭头指向中间,表示板块挤压,形成山脉,箭头指向两边,表示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故答案为:C
2.【答案】C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解答】A、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A不符合题意;
B、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B不符合题意;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C符合题意;
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在扩张,太平洋在收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C
【解析】【分析】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澳大利亚位于位于印度洋板块上,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A
【解析】【分析】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解答】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的特征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该学说是魏格纳提出的。
故选A。
5.【答案】B
【解析】【分析】证明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有: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一直在缓慢地变化着;
【解答】A. 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属于大陆漂移说的证据,不符合题意;
B.大洋分隔的两岸都有繁华的城市,不能证明大陆漂移说,符合题意;
C. 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属于大陆漂移说的证据,不符合题意;
D. 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一直在缓慢地变化着 ,属于大陆漂移说的证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B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的特点:1.在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稳定;2.在板块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成为火山、地震活动的多发地区。
【解答】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碰撞挤压往往形成高大的山脉,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能证明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解答】“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有: ①相邻的大陆轮廓基本吻合 ; 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 ; 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岩石构造上相呼应 ;②大陆发现古海洋生物化石,是海陆变迁现象,能证明地壳的变动但不能证明大陆的漂移;
故答案为:B.
8.【答案】A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解答】
A、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共有六大板块组成,故A错误;
B、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故B正确;
C、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故C正确;
D、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碰撞形成山脉,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9.【答案】A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解答】A:浙江和江苏两地比较近,并且枇杷并不是只有浙江和江苏两地才有相同的物种,因此此说法不能支持大陆漂移学说,A符合题意。
B、可以按照地理界线拼合各大洲连续的煤层矿带,说明这些板块曾经是拼合一起的同一板块,由于漂移所以分离了,B不符合题意。
C、南美洲和非洲隔着遥远的距离,如果曾经不是同一板块怎么会有相似的物种(鸵鸟,海牛),因此支持大陆漂移学说,C不符合题意。
D、大西洋两岸地形的高度拟合,说明版块曾经是同一板块,支持大陆漂移学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是发生地震。
【解答】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正确。
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正确。
③地球有六大板块,不是七大板块,错误。
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正确。
故选C。
11.【答案】板块构造学说;六;软流圈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经过了许多专家的研究,积累了岁月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 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软流圈,地质学专业术语,是指地壳岩石圈以下的圈层在地下60~250公里之间,位于地幔上部。
【解答】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经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了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认为地壳的岩石圈分裂成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慢慢地移动着。
故答案为:板块构造学说;六;软流圈
12.【答案】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解答】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认为现今的地球陆地原来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才逐渐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板块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裂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有六大板块板块,由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故答案为: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
13.【答案】(1)②→③→①
(2)C
(3)①②⑤
【解析】【分析】
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
【解答】(1)三种学说,先是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海底扩张说综合了上述两种学说提出来的,是比较完善的一种学说,故先后顺序是 ②→③→① ;
(2)ABD都是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是有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作用的结果;C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外力(流水)冲刷形成的,故不能用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C;
(3)①非洲和南美洲横跨大西洋,鸵鸟不可能飞过大西洋到达对岸,可以说明原先两块大陆是一体的;② 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 ⑤ 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有煤层也可以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现今的两个地磁极-南极和北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们置是在移动的,并发生过逆转”,这也可以作为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故答案为:(1) ②→③→① (2)C;(3) ①②⑤
14.【答案】亚欧
【解析】【分析】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了亚欧板块的下面,抬升形成了青藏高原地区,并且这种挤压还在进行之中;
【解答】 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 亚欧板块交界处, 板块运动使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发生变化 。
15.【答案】(1)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太平洋;亚欧
(3)太平洋;亚欧;火山;地震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构成的地球表面不是一块整齐,而是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构成。
【解答】(1)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E美洲板块;F南极洲板块。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为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我国地处亚欧板块。
(3)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因此多火山和地震。
故答案为:(1)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2)太平洋;亚欧(3)太平洋;亚欧;火山;地震
16.【答案】(1)6;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2)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有六大板块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据图分析解答。
【解答】(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6大板块,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分别称为 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如2008年5月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主要是因为该地正好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17.【答案】(1)印度洋
(2)地幔
(3)A;D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三大类岩石有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沉积岩有两个特点:具有层理结构和常含有化石。
【解答】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如图甲),印尼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
(2)如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火山喷发岩浆来源,A处位于地幔,因为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壳深部或地幔物质部分熔融;
(3)A.塞梅鲁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部地区,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是活火山,故A正确;
B.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有利有弊,故B错误;
C.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故C错误;
D.火山是由火山口、火山锥和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故D正确。
故答案为:(1)印度洋;(2)地幔;(3)AD。
18.【答案】(1)海底扩张
(2)软流层
(3)印度洋板还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
【解析】【分析】(1)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2)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
(3)板块挤压形成山,张裂形成海洋。
【解答】(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2005年-2015年10年间珠峰地区以每年约3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以每年约0.4厘米的速度上升,这是因为印度洋板还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
故答案为:(1)海底扩张(2)软流层(3)印度洋板还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