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变化的地形 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单选题
1.温州城区坐落于温瑞平原,被瓯江、楠溪江等分割成几块(如图所示),向内纵深地区湖荡连绵。形成这种地形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冰川 B.流水 C.风力 D.生物
2.温州灵昆岛位于瓯江的入海口,是浙江省的两个河口冲积岛之一。岛屿陆地面积25平方千米,平坦开阔。形成这种岛屿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风力 B.流水 C.生物 D.冰川
3.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流动沙丘,影响它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生物 B.冰川 C.流水 D.风力
4.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图片中地表形态的形成主要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流水沉积 D.风力侵蚀
5.“山前桃花山后雪”主要反映了( )
A.地形因素的影响 B.纬度因素的影响
C.海陆因素的影响 D.季风因素的影响
6.如图所示为某双峰山景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旅行者在A位置向南看到的地貌与下列哪个相似( )
A. B.
C. D.
7.浙江省的地形主要是( )
A.高原、山地 B.高原、平原 C.平原、丘陵 D.丘陵、盆地
8.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9.下列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不一定相同
B.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
C.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会交叉
D.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不一定相同
10.灵昆岛位于瓯江入海口,又名温州岛,是浙江省两个河口冲积岛之一,该岛具有“沙洲绿树,江海一色”的景观特色。形成该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 B.流水 C.生物 D.冰川
11.下列地貌形态,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火山湖 B.海岸边的怪石
C.喜马拉雅山 D.沙漠中的石蘑菇
12.《汉书·地理志》记载了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地貌(如图),后在很多干旱地区也发现了类似地貌。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流水 B.风力 C.冰川 D.海浪
二、填空题
13.读下面两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乙地在 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以 为特征。
(2)图2山顶海拔为2500米,箭头表示气流方向比,较B和C两地, 地降水多。
14.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2)填写地形部位名称:② ④
(3)如果对这座山体进行开发,适合开发攀岩项目的区域是 (填图中序号)
(4)李村在王村的 方向。
15.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点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2)若图上测得丙村和乙村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那么丙村和乙村实际的直线距离为 千米;
(3)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
应选择 (选填“②” 或“③”线。)
16.各种地形的成因:
黄土高原—— ;
珊瑚礁—— ;
新安江水库—— ;
溶洞—— ;
河口三角洲—— ;
夏威夷群岛—— ;
阿尔卑斯山—— 。
17.读地貌景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丁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2)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
A.浙江千岛湖 B.杭州西湖 C.柴达木盆地 D.喜马拉雅山
(3)如图所示,A、B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m。
三、解答题
18.周日,小明和小红去爬附近的某座山,他们征得家长同意后,查阅了此山的等高线地形图。
(1)写出图中F字母所表示地形的名称 。
(2)若该地有一条小溪沿山谷流下,可能出现在 处(填数字)。
(3)适宜攀岩运动的是 地。
(4)若量得D和G之间的图上距离为6厘米,那么D和G的实际直线距离为 千米。
19.读图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画出了甲河的四条支流(a、b、c、d),其中错误的是 ,理由为 。
(2)乙村在丙村的 方向。
(3)甲河的大致流向为 。
(4)如果水库蓄水后,最高水位可达550米(海拔)。为了不被淹没,乙、丙两村庄需要搬迁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1)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有主要是受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流水(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石灰岩溶蚀形成溶洞、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泥沙沉积形成平原和三角洲、大峡谷;风力(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流动的沙丘、风蚀城堡;冰川(在高寒地区):角峰、冰斗谷、波浪、海岸地形、生物、珊瑚礁。内力作用有火山地震等现象;(2)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起伏加大,影响是阶段性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缓慢、持久的影响。(3)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全球而言,内力的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解答】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有主要是受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流水(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石灰岩溶蚀形成溶洞、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泥沙沉积形成平原和三角洲、大峡谷; 温州城区坐落于温瑞平原,被瓯江、楠溪江等分割成几块(如图所示),向内纵深地区湖荡连绵。形成这种地形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
故答案为:B.
2.【答案】B
【解析】【解答】自然界出现不同的地形的原因有风力,流水,生物,冰川等因素。
【分析】入海口的岛屿地貌的主要外因为流水。
故答案为:B
3.【答案】D
【解析】【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主要以风力为主
【解答】A.流动的沙丘上几乎没有生物,A错误
B.沙漠中温度高,没有冰川,B错误
C.沙漠是干旱地区,水源缺乏,C错误
D.沙漠地区影响流动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是风力,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A
【解析】【分析】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解答】图中地表形态可见,随水流走势,出现不规则沟壑,且随地形走向而定,故为流水侵蚀。
故答案为:A
5.【答案】A
【解析】【分析】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冷暖、干湿状况都产生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解答】由于山前春意盎然,桃花盛开;山后积雪不融,寸草不生,地形因素的不同导致的现象,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C
【解析】【分析】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山脉越陡,等高线越疏的地方,山脉越平缓;山顶是山的最高点;等高线越往里越高的是山地;等高线越往外越高的盆地;
【解答】从A的位置看过来左边的山脉更高,后面的山脉低一些;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山脉越陡,等高线越疏的地方,山脉越平缓,所以看过来左边的山脉越高越陡,右边的山脉矮一些缓一些,C正确;
故答案为:C.
7.【答案】C
【解析】【分析】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区的山区,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脉、盆地为主。四大平原有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
【解答】浙江山地和丘陵占74.63%,平坦地占20.32%,河流和湖泊占5.05% ,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故答案为:C
8.【答案】C
【解析】【分析】世界陆地表面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它们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売运动、火山和地震活动;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
【解答】流水的冲刷使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9.【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解答】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指相邻2条等高线的高度差,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高度相等,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度越缓,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之间不可能重叠,但是陡崖处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 , 同一等高线表示的高度各点相等,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也相等,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B
【解析】【分析】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地势趋于陡峭,在地球外力的作用下,地势趋于平坦,外力作用又风力、流水、生物、冰川等;风蚀蘑菇是风力作用;三角洲平原是流水的冲刷;角峰是冰川的作用;
【解答】 灵昆岛位于瓯江入海口,又名温州岛,是浙江省两个河口冲积岛之一,该岛具有“沙洲绿树,江海一色”的景观特色。形成该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
故答案为:B.
11.【答案】D
【解析】【分析】地形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变得陡峭,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地形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地势趋于平坦,地球的外力作用有流水、冰川,风力,生物侵蚀等;
【解答】A. 火山湖,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不是风力侵蚀;
B. 海岸边的怪石是海水的侵蚀,不是风力侵蚀;
C. 喜马拉雅山的角锋是冰川的作用,不是风力侵蚀;
D.沙漠中的石蘑菇是风力的作用,符合;
故答案为:D.
12.【答案】B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解答】干旱地区出现图中的地貌,由此可知,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风力;
故答案为:B。
13.【答案】(1)高;晴朗
(2)B
【解析】【分析】(1)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锋系统、暖锋系统。
高压系统:天气晴好;低压系统:阴雨天气。
(2) 地形雨,当潮湿气团前进时,遇到高山阻挡,气流被迫缓慢上升,降水的山坡正好是迎风的一面,而背风的一面,因为气流下沉,温度升高而不再形成降水。
【解答】 (1)乙地中间气压高,故乙地在高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以晴朗为特征。
(2) BC两地中, B位于迎风坡, C位于背风坡,故B地降水多。
14.【答案】(1)B
(2)鞍部;山脊
(3)①
(4)西南
【解析】【分析】①是峭壁,是等高线的重合处;②是鞍部,是两座山顶之间中间平坦的地方;③是山顶;④是山脊,等高线向外凸出,越往外等高线越低;
【解答】(1)从图上看李村的地形属于中间低,越往外地势越高,属于盆地的地形;
(2)②在两座山顶之间中间平坦的地方是鞍部;④等高线向外凸出,地势越来越低的是山脊;
(3)①是峭壁,等高线的重合处,适合开发攀援项目;
(4)图中是指向标定位法,从图中可以看出李村在王村的西南方向。
故答案为:(1)B(2)鞍部、山脊(3)①(4)西南
15.【答案】(1)山谷
(2)0.75
(3)②
【解析】【分析】在有等高线的地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越疏,表明地形越平坦。
【解答】(1)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从图上可以看出,图上1厘米等于实际500米,故乙丙两村图上距离1.5厘米,则其实际距离为750米,即0.75千米。
(3) 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 ,则要选择地势相对平缓的,从图中可以看出, ② 线位置等高线相对较平缓,故选 ② 线。
故答案为:(1)山谷(2)0.75(3) ②
16.【答案】风力的沉积;生物的堆积;人类活动;流水侵蚀;流水的沉积;火山喷发;板块碰撞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把流水对陆地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内力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
【解答】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则是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
珊瑚礁——生物的堆积;
新安江水库——人类活动;
溶洞——流水侵蚀;
河口三角洲——流水的沉积;
夏威夷群岛——火山喷发;
阿尔卑斯山——板块碰撞。
故答案为:风力的沉积;生物的堆积;人类活动;流水侵蚀;流水的沉积;火山喷发;板块碰撞
17.【答案】(1)D
(2)A
(3)600
【解析】【分析】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解答】(1)甲图表示火山喷发,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乙图表示由流水侵蚀作用中溶蚀作用形成的峰林;
丙图表示由内力作用使岩层弯曲形成褶皱;
丁图表示流水侵蚀中下切作用形成的峡谷。
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甲和丙。
故选D。
(2)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浙江千岛湖。
故选A。
(3)如图所示,A、B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1300米-500米-200米=600米。
18.【答案】(1)山顶
(2)1
(3)C
(4)3
【解析】【分析】此题以地形图为依托,考查等高线,判断地形等。此图是由外向里等高线变大,故此图表示的是山峰。河流发源于山谷,1位于山谷。此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00,实际一厘米表示500米。攀岩活动需要选择峭壁,C为峭壁。
【解答】(1)此图是由外向里等高线变大,故此图表示的是山峰。F为等高线最高位置,故为山顶。
(2)河流发源于山谷,1位于山谷。故 若该地有一条小溪沿山谷流下,可能出现在 1.
(3)攀岩活动需要选择峭壁,C为峭壁。
(4)此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00,实际一厘米表示500米。 若量得D和G之间的图上距离为6厘米,那么D和G的实际直线距离为 3千米。
故答案为:(1) 山顶(2) 1(3) C(4) 3
19.【答案】(1)b;b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地形为山脊, 发育不成河流
(2)东北
(3)由西向东
(4)乙村需搬迁、丙村不需搬迁。因为乙村海拔低于550米,处于水库淹没区域内;丙村海拔高于550米,不处于淹没区域。
【解析】【分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
【解答】(1)b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不可能发育成河流;
(2)由指北定向法可知,乙村在丙村的东北方向;
(3)甲河流左侧海拔高,所以流向是自西向东;
(4)由图可知,乙村的海拔在500米到550米之间,丙村的海拔在550米到600米之间,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是550米,所以乙村要搬迁、丙村不需要搬迁;
故答案为:(1)b;b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地形为山脊, 发育不成河流;(2)东北;(3)由西向东;(4)乙村需搬迁、丙村不需搬迁。因为乙村海拔低于550米,处于水库淹没区域内;丙村海拔高于550米,不处于淹没区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