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

文档属性

名称 观刈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01 12:2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观刈麦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贞元进士,后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白居易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被后世誉为“古今长歌第一”,和元稹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写作背景 《观刈麦》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当时任周至县县尉,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于是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就写下了这首诗。看图片,听朗读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
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
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
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大声地朗读lǒnghè dānxiǎngzhuó bǐngbì zēngdàn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食烧,烤小孩通“垄”,指田埂爱惜扛,担拿着只是更加蒸烤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拿着破全部掉落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竟然年底做官的俸禄暗地里从事一、诗中人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问:找出诗中人(原词作答) 。明确:妇姑、童稚、丁壮、贫妇人、“我” 二 诗中景 说说文中重点描写了哪两个场面? 作此诗时,白居易正任县尉,是主管一县的治安、催租等事物的官员。看到此情此景,他“自愧”,于是他自言自语道: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怜悯。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三 诗中情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血泪诗人四、评诗人五、小结 《观刈麦》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怜悯。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
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
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
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lǒnghè dānxiǎngzhuó bǐngbì zēngdàn有感情地朗读结合《观刈麦》一诗,谈谈造成诗中人物悲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税”: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瓦不遮屋的真正原因。家田输税尽六、探究 《悯农》
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蚕妇》
张俞(宋)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苛政猛于虎七、拓展阅读 《陶者》
梅尧臣(宋)
淘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观刈麦白居易田家  ,五月 。夜来南风起,小麦 。妇姑  ,童稚 。相随 ,丁壮在南冈。 足蒸   , 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  
复有  ,  在其旁。右手   ,左臂   。听其相顾言,    。家田   ,拾此   。
今我何功德,      。
  三百石,   有余粮。
念此   ,   不能忘。减字背诵 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覆fù  陇lǒng  箪dān
  B.稚zhì  携xié  饷shǎng
  C.灼zhuó   敝bì  晏yàn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哪两个词突出了麦收时天气的酷热?___________
 3.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来?(用原文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B蒸、灼随堂检测4.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五月人倍忙( )
妇姑荷箪食( )
但惜夏日长( )
左臂悬敝筐( )
曾不事农桑( )
吏禄三百石( ) 更加 扛,担爱惜破竟然做官的俸禄5.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农民辛勤割麦的句子是:
, 。
, 。
6.描写贫妇拾麦的诗句是:
, 。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7.反映农民赋税繁重、生活贫苦的句子是:
, 。
8.表现诗人深刻反思的句子是:
, 。
, 。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9.“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这样的场景有力的表现了____________ 农民的辛苦劳动 10.从农民的辛苦与辛酸中,诗 人联想到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
______________。自己的舒适生活深切同情和怜悯1.背诵课文.
2.把文章改写成现代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