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微纳米材料研究所研发的纳米量级碳酸钙直径约为30nm,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量级碳酸钙是一种胶体
B.若将纳米量级碳酸钙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不能透过滤纸
C.若将纳米量级碳酸钙加入稀盐酸中,不会有二氧化碳产生
D.若将纳米量级碳酸钙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2.下列食品添加剂的成分属于酸的是
A.可乐中的二氧化碳 B.饮料中的苯甲酸
C.奶粉中的硫酸亚铁 D.香肠中的亚硝酸钠
3.现有下列五个转化,其中不可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Na2CO3→NaOH B.CuO→CuCl2
C.Fe2O3→FeCl2 D.CO2→Na2CO3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泥浆 B.NaHCO3 C.Fe(OH)3胶体 D.干净的糖水
5.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Fe(OH)3胶体在通电后可作定向移动,是因为Fe(OH)3胶体带电
B.Fe(OH)3胶体就是一个一个Fe(OH)3组成的胶粒
C.用过滤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泥沙
D.根据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浊液、溶液和胶体
6.碳元素能形成多种氧化物,如CO、CO2、C2O、C2O3,其中C2O、C2O3能燃烧生成CO2,C2O3能与H2O反应生成二元酸(H2C2O4)。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肯定错误的是
A.H2C2O4+Zn=ZnC2O4+H2↑
B.C2O3+CaO=CaC2O4
C.C2O3+3CuO3Cu+2CO2
D.C2O3+2NaOH=NaC2O4+H2O
7.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冰、生石灰、空气 B.碘酒、纯碱、烧碱
C.液氧、盐酸、沼气 D.金刚石、苛性钠、食盐水
8.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不能均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SSO2S
B.Fe→FeCl2→Fe(OH)2→Fe(OH)3
C.Na→Na2O→Na2O2→Na2CO3
D.FeFe2O3Fe2(SO4)3
9.我国传统文化富含化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中“飞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天工开物》中有“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两精逼和,成声成变”,该过程发生化学变化
C.《物理小识》记载:“有硇水者,剪银块投之,则旋而为水”,“硇水”是指盐溶液
D.“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中的操作方法是蒸发
10.下列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的是
A.雾霾 B.胶体 C.溶液 D.泥沙水
11.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酸 碱 混合物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H2CO3 NaOH 碘酒 CO CO2
B HClO Ba(OH)2 碱石灰 Na2O SO2
C CH3COOH Na2CO3 CuSO4 5H2O CaO SO3
D NaHSO4 KOH 冰水 Fe2O3 NO
A.A B.B C.C D.D
12.甲、乙、丙三种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转化,下列选项中符合转化关系的是
A.甲为氢氧化钠、乙为氯化钠、丙为硝酸钠
B.甲为氧化铜、乙为氯化铜、丙为氢氧化铜
C.甲为碳酸钠、乙为二氧化碳、丙为碳酸钙
D.甲为过氧化氢、乙为氢气、丙为氧气
13.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水、液氯都属于纯净物
B.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烧碱、纯碱、火碱都属于碱
D.根据酸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可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14.下列关于CuO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为黑色固体 B.可与水反应生成碱
C.属于碱性氧化物 D.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15.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是分散系,溶液、乳浊液、悬浊液都不属于分散系
B.云、雾属于气溶胶,其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
C.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D.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溶液中可制备胶体
二、填空题
16.是黑棕色晶体,主要用于金属蚀刻,污水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物质的分类方法,应属于 (填序号)。
①酸 ②氯化物 ③混合物 ④盐 ⑤化合物 ⑥电解质 ⑦易溶于水物质
(2)将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继续煮沸可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可处理污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生成了红褐色沉淀,原因是 。
(3)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其中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请写出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氢氧化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农药中的波尔多液正是利用石灰乳(溶于水的氢氧化钙)和硫酸铜水溶液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冬天,树木过冬防虫,树木根部以上涂80 cm的石灰浆。
工业上常用下列方法制备氢氧化钙。具体过程为:将石灰石煅烧成氧化钙后,经精选与水按1∶(3~3.5)的比例混合,生成氢氧化钙料液经净化分离除渣,再经离心脱水,干燥,即为氢氧化钙成品。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上述短文中提供的物质,完成下表(每空仅填一种物质)。
类别 混合物 碱 氧化物
名称
化学式 无
(2)写出生成波尔多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
(3)写出工业制备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物质类别的转化关系。示例如下:
A(氧化物)+B(氧化物)→C(盐) 。
(4)请写出与题目不相同的制备氢氧化钙的方法,并说明工业生产方法的优点: 。
三、实验题
18.我国“蓝天保卫战”成果显著,肆虐的雾霾逐渐被遏止。科学家研究发现含氮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图中的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 (写化学式,下同),图中物质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的是 。
(2)SO2转化为SO3的化学方程式是 ,工业上利用氨制备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长期保存浓硝酸,需使用棕色试剂瓶,并放置在阴凉处,其原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氨与一氧化氮(N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分别按如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为电流表。
①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 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两烧杯中溶液c(H+)均减小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中比乙中慢
E.乙的外电路中电流方向Zn→Cu F.乙溶液中向铜片方向移动
②在乙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而且在锌片上也产生了气体,分析原因可能是 。
19.某兴趣小组同学欲研究SO2的相关性质。
(1)从物质类别来看SO2属于_________(填序号)。
A.碱 B.酸性氧化物 C.盐 D.非金属氧化物
(2)利用如图装置来检验SO2的性质。
①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d中溶液都褪色,体现了SO2的 性。
②装置e的作用是 ,若装置e中有40mL2.5mol/L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增重4.8g,则装置e中含硫物质的组成为 (写化学式)。
(3)该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继续探究SO2及氯气的漂白性: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的颜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四、工业流程题
20.金属钛广泛用于国防工业、医疗等领域。某化工厂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制取钛,同时获得副产品A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TiO3属于 (填酸、碱、盐、氧化物、单质),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4)反应③为分解反应,其产物除红棕色固体A外,还有两种组成元素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的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反应中有a吨钛铁矿经过一系列反应制得b吨钛,计算钛的产率 (产率=×100%)。
21.硫酸镁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的作用。工业上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含少量、等)为原料制备硫酸镁的流程如下:
(1)“酸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滤渣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的颜色为 。
(3)将硫酸镁与木炭在800℃时煅烧,可以得到高纯度的MgO,煅烧过程中存在以下反应:
利用下图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收集、吸收或处理。(已知:与都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等碱溶液反应;且能与酸性溶液、溶液反应。)
①装置A中U型管放在冷水中的目的是 ,收集的物质是 。
②装置B、C中所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溶液、 溶液。(填化学式)
③装置D的作用是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纳米量级碳酸钙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不属于胶体,故A错误;
B.若将纳米量级碳酸钙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胶体,胶体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故B错误;
C.若将纳米量级碳酸钙加入稀盐酸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故C错误;
D.若将纳米量级碳酸钙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B
【详解】A.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A错误;
B.苯甲酸属于酸,B正确;
C.硫酸亚铁属于盐,C错误;
D.亚硝酸钠属于盐,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Na2CO3→NaOH可以通过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一步实现,故A不选;
B.CuO→CuCl2,加入盐酸可以一步转化,故B不选;
C.Fe2O3→FeCl2,加入盐酸生成氯化铁,不能一步实现,故C选;
D.CO2→Na2CO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钠,能一步实现,故D不选。
故选C。
4.B
【详解】A.泥浆含有泥沙和水,属于混合物,A不合题意;
B.NaHCO3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B符合题意;
C.Fe(OH)3胶体即氢氧化铁和水组成的胶体,属于混合物,C不合题意;
D.干净的糖水是糖和水组成的混合物,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C
【详解】A.胶体是电中性的,带电的是胶体粒子,故A错误;
B.Fe(OH)3胶体就是很多个Fe(OH)3组成的胶粒分散到分散剂水中,是粒子的聚集体,故B错误;
C.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泥沙不能透过滤纸,用过滤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泥沙,故C正确;
D.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浊液、溶液和胶体,故D错误;
答案选C。
6.D
【详解】A.由题干信息中H2C2O4是二元酸,可知其可能会与锌发生置换反应,A正确;
B.由C2O3能与水反应生成二元酸及CO2的性质类推,可知C2O3能与CaO反应生成盐,B正确;
C.由CO、C2O3均能燃烧及CO的性质类推,C正确;
D.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生成物的化学式应为Na2C2O4,D错误;
答案 D
7.D
【分析】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详解】A.冰为化合物,A不选;
B.碘酒为混合物,烧碱为化合物,B不选;
C.盐酸为混合物,C不选;
D.金刚石为单质,苛性钠为化合物,食盐水为混合物,D选;
故选D。
8.D
【详解】A.S和浓硫酸发生归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弱氧化性,硫化氢具有还原性,两者反应生成S单质,能一步实现转化,选项A不符合;
B.Fe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均可一步实现转化,选项B不符合;
C.钠和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氧气加热得到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选项C不符合;
D.铁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不能得到氧化铁,选项D符合;
答案选D。
9.B
【详解】A.“飞累”是柳絮主要成分为纤维素,A错误;
B.火药的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
C.硇水能溶解银块,不可能是盐酸,应该是硝酸,C错误;
D.属于固态物质受热直接转化为气态物质,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雾霾属于胶体,泥沙水属于浊液,溶液属于溶液,Fe(OH)3胶体属于胶体,由于分散系按照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为浊液、胶体、溶液,因此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的是溶液,选项C合理。
11.B
【分析】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详解】A.一氧化碳不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
B.次氯酸为酸、氢氧化钡为碱,碱石灰为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氧化钠为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B正确;
C.碳酸钠为盐而不是碱,硫酸铜晶体为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C错误;
D.硫酸氢钠为盐不是酸,冰水为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NO不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钠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氯化钠,A错误;
B.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铜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铜,B错误;
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正确;
D.过氧化氢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气,D错误;
故选C。
13.A
【详解】A.、冰水、液氯都有固定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金属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盐,故C错误;
D.根据酸分子中能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故D错误;
选A。
14.B
【详解】A.单质铜是红色的,其氧化物CuO为黑色固体,A正确;
B.CuO不溶于水,也不能与水反应,B错误;
C.CuO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C正确;
D.CuO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D正确;
故选B。
15.B
【详解】A.胶体是分散系,溶液、乳浊液、悬浊液都属于分散系,故A错误;
B.云、雾属于气溶胶,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故B正确;
C.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故C错误;
D.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溶液中,得到沉淀,不能得到胶体,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6.(1)②④⑤⑥⑦
(2) 发生了聚沉
(3) 纯净物
【详解】(1)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由氯离子和铁离子构成的盐且易溶于水,属于②氯化物、④盐、⑤化合物、⑥电解质、⑦易溶于水物质,故选②④⑤⑥⑦;
(2)制取红褐色胶体应该向煮沸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至溶液变红褐色;;自来水中含有许多可溶性物质,破坏了胶体的稳定性,使得氢氧化铁胶体发生了聚沉;
(3)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17.(1) 石灰乳 氢氧化钙 氧化钙 Ca(OH)2 CaO
(2)CuSO4+Ca(OH)2=Cu(OH)2↓+CaSO4,复分解反应
(3)CaCO3(盐) CaO(氧化物)+CO2(氧化物)↑,CaO(氧化物)+H2O(氧化物)= Ca(OH)2(碱)
(4)2Ca+O2=2CaO,CaO+H2O=Ca(OH)2,工业生产方法有原料(石灰石)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详解】(1)混合物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短文中提供了多种混合物,如波尔多液,石灰乳等,碱有氢氧化钙即Ca(OH)2,氧化物是氧化钙即CaO;
(2)波尔多液是CuSO4溶液和石灰乳的混合液,故生成波尔多液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Ca(OH)2=Cu(OH)2↓+CaSO4,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其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3)工业制备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CaO+H2O=Ca(OH)2,涉及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盐→氧化物+氧化物,氧化物+氧化物→碱;
(4)制备氢氧化钙的另外一种方法有:2Ca+O2=2CaO,然后CaO+H2O=Ca(OH)2,通过比较可知,工业生产方法有原料(石灰石)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18.(1) SO2、SO3、N2O5 NH3
(2)
(3)
(4)
(5) )CD 锌片不纯,在锌片上形成原电池
【详解】(1)图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为N2O5、SO2、SO3。NH3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使溶液呈碱性。
(2)S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SO3,化学方程式为。工业上利用NH3与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O和H2O,化学方程式为。
(3)浓硝酸见光及受热易分解,生成NO2、O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因此浓硝酸要用放在棕色试剂瓶中且放置在阴凉处。
(4)NH3与N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则两者反应生成N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
(5)①
A.甲中并未形成原电池,无正负极,A错误;
B.甲烧杯中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表面无现象,B错误;
C.甲烧杯中Zn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乙烧杯中氢离子在铜电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气,两烧杯的反应均消耗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减小,C正确;
D.甲中Zn与H2SO4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乙中构成原电池,能加快反应速率,因此产生气泡速率甲中比乙中慢,D正确;
E.乙中Zn电极为负极,Cu电极为正极,外电路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即电流方向为Cu→Zn,E错误;
F.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乙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向锌片方向移动,F错误;
正确的为CD。
②在乙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上也产生了气体,可能的原因为锌片不纯,在锌片上形成原电池。
19.(1)BD
(2) 还原 吸收尾气SO2 和
(3)
【分析】利用二氧化硫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氢硫酸、品红溶液等反应探究其化学性质,最后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利用二氧化硫和氯气混合后探究它们的漂白性及强氧化性;
【详解】(1)二氧化硫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所以为酸性氧化物,按组成元素分为非金属氧化物,故答案为BD;
(2)①c中二氧化硫与氢硫酸反应产生硫单质和水,出现浅黄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强的氧化剂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氧化,a、d中溶液都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
②SO2是污染性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装置e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吸收尾气SO2;
若装置e中有40mL2.5mol·L-1 NaOH溶液,NaOH的物质的量为0.1mol,若其完全转化为Na2 SO3,则可吸收0.05molSO2,质量增加3.2g;若其完全转化为NaHSO3,则可吸收0.1molSO2,质量增加6.4g;反应后溶液实际增重4.8g,恰好介于这两个值之间,则装置e中含硫物质的组成为Na2SO3和NaHSO3;
(3)氯气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有还原性,二者能按1:1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气体失去漂白性,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0.(1) 盐 +2价
(2)分解反应
(3)TiCl4+2Mg2MgCl2+Ti
(4)2FeSO4Fe2O3+SO2↑+SO3↑
(5)
【分析】钛铁矿用硫酸酸浸生成硫酸亚铁和H2TiO3,硫酸亚铁高温分解生成红棕色固体A是氧化铁。钛酸热分解生成TiO2,然后用氯气、焦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氯化钛,最后用金属镁置换出钛,据此解答。
【详解】(1)FeTiO3是由酸根离子和阳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钛元素化合价是+4,FeTiO3中钛元素化合价是+4,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填:盐;+2。
(2)反应①中,钛酸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钛,是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3)反应②中,高温条件下,镁和四氯化钛反应生成钛和氯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TiCl4+2Mg2MgCl2+Ti。故填:TiCl4+2Mg2MgCl2+Ti。
(4)反应③为分解反应,其产物除红棕色固体(氧化铁)A外,还有两种组成元素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的气体,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应该是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Fe2O3+SO2↑+SO3↑。故填:2FeSO4Fe2O3+SO2↑+SO3↑。
(5)理论上得到钛质量:,钛的产率=。故填:。
21.(1)
(2) SiO2 红褐色
(3) 冷却硫蒸气,收集硫单质; 硫单质(或S); 溶液(或酸性溶液); 溶液; 点燃生成的CO,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流程中,矿石中的成分碳酸镁、碳酸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SiO2不与稀硫酸反应,后续流程中主要除去铁元素得到硫酸镁,先加入过氧化氢将二价亚铁氧化为三价铁,再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使铁形成沉淀析出。第(3)小问的实验题重点考查了常见非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与都属于酸性氧化物,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与混合物分离中,先吸收,在吸收。用溶液(或酸性溶液)吸收,溶液吸收。
【详解】(1)“酸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矿石中的成分碳酸镁、碳酸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SiO2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滤渣成分是SiO2;的颜色为红褐色;
(3)根据题给信息,煅烧后产生的气体是、、CO、硫蒸气。①装置A中U型管放在冷水中的目的是冷却硫蒸气,收集硫单质;②装置B、C分别除去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所以装置B、C中所盛放的试剂分别是溶液(或酸性溶液),溶液;③装置D的作用是处理一氧化碳气体。点燃CO,防止污染空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