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9-18 11:1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的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体会“从条件想起”的两大关键点“找关系、理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策略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
数学小讲师展示
妈妈带了150元,买两双鞋用去48元,剩下的钱买袜子。如果袜子每双9元,最多可以买多少双?
一、分层引导,感知策略
谈话:桃园今年是大丰收,小猴每天都在忙着摘桃子,请看大屏幕。题里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结合预习出示活动要求:
1.想一想:“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
2.说一说: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
3.算一算:你能通过填表或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吗?
学生按要求小组交流,并进行交流汇报。
1. 理解题意,解读关键条件。
提问:“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条件是什么意思?
预设1:从“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启发:能说完吗?如果我们用带有数学符号的式子来反映这些条件之间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预设:第一天摘桃数+5个=第二天摘桃数
第二天摘桃数+5个=第三天摘桃数……
小结:你看,在这样一个简洁的条件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数学信息,需要我们认真去读清楚、想明白。
2. 依据条件,探寻解题思路。
提问:根据“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两个条件,你能分别算出什么?(第二天摘了多少个,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追问:在能够算出的这些问题中,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接着算什么?
明确:先求第二天的,再求第三天的、第四天、第五天的。
提出要求:确定了解决问题的顺序,我们也可以有多种方法得到结果。你可以填填表,也可以列算式。如果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写下来。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
(二)解决问题,呈现多种方法。
交流:按刚才讨论的解题思路,谁来给大家分享自己的方法,。
1.列式
预设1:我是列式计算的第二天:30+5=35(个)第三天:35+5=40(个)第四天:40+5=45(个)第五天:45+5=50(个)
追问:求第二天摘桃多少个时,用到了哪些条件?求第三天摘桃个数时呢?
预设2:我也是用算式方法和他不一样,先算5×2=10(个),再算30+10=40(个)得到第三天摘了40个桃。
针对引导:“5×2”的结果表示什么?根据哪些已知条件想到计算“5×2”的?算出第三天比第一天多摘10个之后,再联系哪个条件就能算出第三天摘桃的个数?
2. 列表
预设3:我是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从左起第一栏,依次填写第一、二、三、四、五天的摘桃的个数,完成表格
追问:表中第一栏该填什么?其它各栏呢?
3. 比较
提问:列式和列表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从第一天摘30个开始,依次求第二天摘了多少个,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指出:不管是列式计算,还是列表求出答案,我们都是从已知条件出发,一步一步地进行思考。像这样从已知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
(三)回顾反思,形成策略认识。
谈话: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小结:要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二、 变式沟通,形成策略
出示问题:小猴第一天摘30个桃子,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少摘5个,第三天摘多少个?第五天呢?
小猴第一天摘10个桃子,以后每天摘的个数是前一天的2倍,第三天摘多少个?第五天呢?
1.提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那你会解决这样的问题吗?想一想,刚才分析题目的过程对解决这两个问题有启发吗?选择其中一题在头脑里想一想,你打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列表或列式做一做。
2.组织核对与汇报,重点突出学生的思路。
3.提问:由一道题变两道题,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同学们还能一下子解决问题呢?有什么窍门?
4.小结:无论条件怎么变,我们都是从条件想起,根据条件间数量的关系,一步一步朝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去靠拢。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类比应用,丰富体验
(一)基础练习
1. 想想做做第1题。
(1)以图片为载体呈现条件
读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几个条件?哪几个条件?
由左图可知:5个桃子重500克;
由右图可知:一个橙子比一个桃子重20克。
提问: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提出哪个问题?(一个苹果多少克?)
追问: 把它和第二个条件结合,接着还能提什么问题?(一个橙子多少克?)
(2)以文字为载体呈现条件
读题: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
提问:你知道了几个条件?哪几个条件?
再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哪些条件想到这个问题的?这几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思考:这题需要列表吗?为什么?
指出:要根据问题和条件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
2. 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题目: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
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4次呢?
提问:这题用列表合适吗?为什么?
(2)出示表格:分析:怎样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都是下落高度的一半”?
填表: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求第一次反弹高度时,用到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第2、3、4次反弹高度时呢?检验: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下落高度的一半吗?
3. 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题目: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8;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4。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
要求:根据题意在图中画一画、涂一涂,标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
(2)学生操作后提问:从图上看,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几人?
进一步要求:如果列式计算可以怎么做?(18–8–4)
(二)拓展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并同桌交流,学生汇报核对结果。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是怎样利用策略解决问题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