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思想
政治
经济
军事
接受董仲舒建议 ,兴办 。
接受主父偃建议实施 、建立 制度。
中央铸 、实行 官营、平抑 。
北击 。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太学
推恩令 刺史
五铢钱 盐铁 物价
匈奴
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 时期。
温故知新
鼎盛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阶段特征)
(常考选择题或简答题)
东汉的兴衰
(1)东汉建立
1.东汉的兴
(2)光武中兴
2.东汉的衰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时间+都城+人物
措施+影响
原因+影响
原因+过程+人物+影响
建立
鼎盛
灭亡
汉
公元25年
公元9年
公元前202年
长安
洛阳
公元220年
西汉建立
新朝建立
东汉建立
西 汉
新
东 汉
东汉灭亡
(西汉末)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汉书 谷永传》
根据材料分析西汉灭亡的原因。
①朝政腐败 ②民不聊生
写出年代尺上时间点发生的历史事件。
[杭州,一封关于四季的情书]
现场抢答:公元9年的刘秀为什么拿不到朝廷的补贴了?
公元9年,外戚( )夺取政权,建立( )朝 ,西汉灭亡。
(3)下列哪些人是东汉的“外戚”?
A.皇帝的弟弟 B.皇帝的叔叔
C.皇帝的舅舅或者妻弟 D.皇帝的子女
王莽
新
王莽建立新朝
(1)王莽的姑妈是皇太后,他在朝中的大权是通过什么身份获得的?
(2)什么是外戚?
P63注解
C
外戚
(4)王莽施政的结果如何?
加剧社会动荡,及其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推翻。
都 城:
建立时间:
公元25年
刘秀(光武帝)
洛阳
东汉建立
建立者:
阅读课本P64回答:政权又回到刘氏家族,刘秀如何让经历战争之后的泱泱大国重现生机?
东汉是汉朝统治的延续
问题
措施(文中)
作用
战乱(民族)
允许北方
少数民族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
巩固边疆
刑法重
减轻刑罚
人民安心,
社会安定。
人民赋税
负担重
减轻农民负担
提高积极性,
有利于农业生产
劳动力不足
多次释放奴婢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
恢复和发展
政治腐败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监督官吏
节省财政开支,
肃清吏治
光武中兴
(1)哪一措施是和汉武帝时一样的?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2)这些措施有何影响?
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出现“光武中兴”
(3)西汉的清明治世?
文景之治
反映了东汉初年相对安定的世俗生活。
(1)阅读第63、64页这两幅图的文字说明,回答:他们共同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
光武中兴
东汉宅院画像砖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2)东汉的大一统是否一帆风顺呢?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1)东汉的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即位时平均年龄是9.5岁 平均寿命是24岁。
(2)推测:这个问题会导致东汉后期什么样局面的出现?
皇帝年龄特点:皇帝即位均比较年幼,且很多“早逝”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母后临朝
外戚专权
君权旁落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1)阅读课本65页“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回答:东汉外戚、宦官专权导致了怎样的局面?
造成了政治腐败,激化了社会矛盾,动摇了东汉统治。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2)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农民会怎么办?
请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关于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
背景(原因):
时间:
领导人:
性质:
结果:
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
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184年
张角
是一场有宗教色彩的、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自然灾害频繁,阶级矛盾激化
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
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州牧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名词解释
割据:以武力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