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七年级上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七年级上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8 11:5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三国鼎立


袁绍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
曹操统一北方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

西晋(266年建立,280年统一全国)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本课小结
领域 时代 人物 成就
造纸术 西汉
东汉
中医学 东汉
史学 西汉
宗教 东汉
西汉末年
发明造纸术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华佗
麻沸散;
五禽戏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司马迁
《史记》
佛教传入中国
张陵
张角
太平道
五斗米道
“治未病”
温故知新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阶段特征)
(常考选择题或简答题)
三国指哪三个政权?鼎立是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
2.赤壁之战
3.三国鼎立
(1)背景
(2)时间
(3)交战双方
(4)结果
(5)影响
(1)魏
(2)蜀
建立+措施+影响
(1)背景
(2)时间
(3)交战双方
(4)结果
(5)影响
(3)吴
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三国鼎立


洛阳、220
成都、221
建业、229
袁绍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
曹操统一北方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

西晋(266年建立,280年统一全国)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本课小结
曹操《蒿里行》
1.该诗描述东汉末年出现了什么景象?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东汉末年,州郡割据,军阀混战
2.右图告诉我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官渡之战
3.人民的愿望是什么?
和平
4.谁顺应民意,结束了战乱局面?
曹操
5.当时北方阻碍曹操统一北方的势力是谁?
袁绍
材料一: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三国志·魏书·毛玠传》
材料二: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
材料三:负污辱之名,……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各举所知,勿有所遗。——《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采用屯田措施,重视农业生产
人才: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官渡之战
曹操

黎阳
白马津
袁绍
白马
延津
官渡
乌巢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VS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三四万人
十万人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官渡之战
了解一场战役应了解哪些内容?
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统一全国
曹操统一北方后写了一首诗:
有没有实现?
战役 赤壁之战 时间 作战双方
力量对比
特点 战术
结果 影响 曹军
孙刘联军
不习水战,连接船舰
水火齐攻
兵力20余万
兵力约5万
曹军大溃,北撤
以少胜多
公元208年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
孙刘联军
赤壁之战
当时南方的两股势力是谁?
孙权和刘备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意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曹操和
袁绍
孙刘联军和曹操
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
曹操战胜袁绍
孙刘联军战胜曹操
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要点归队
①公元200年 ②孙刘联军——曹军 ③以少胜多
④公元208年 ⑤袁军——曹军 ⑥曹军胜利
⑦曹军失败 ⑧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⑨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①③⑤⑥⑨
②③④⑦⑧
曹操失败原因
曹操骄傲轻敌;
曹军不习水战;
孙刘联合;
根本原因:当时统一的条件尚未成熟。
骄兵必败
应扬长避短
重视团结与协作
讲究方法和策略
找准时机
经验教训
孙刘采取正确战术;
实际运用
骄兵必败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曹操是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从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经验教训?将这些经验教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你会怎么做?
绘制“三国鼎立” 简图:
①明确三国方位。
②注明国家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29年
孙权
建业
洛阳
曹丕
220年
刘备
221年
成都
三国鼎立



2
2
9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措施 影响

蜀汉

220年
221年
229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pī)
三国鼎立
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发展经济,
改善民族关系。



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和海外贸易、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
龙骨水车
造船
到达夷州
七擒孟获
蜀锦
屯田
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措施 影响



220年
221年
229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pī)
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并发展。
改善民族关系,发展经济。
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派船到达夷洲。
发展海外贸易,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根据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图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图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我认为是历史的进步。
三国鼎立
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孙刘联军火攻战术
《三国演义》的描述
文学作品
《三国志》的记载
史学著作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草船借箭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课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