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七年级上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七年级上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8 11:5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温故知新
1.灭亡西晋的民族?时间?
2.东晋建立时间 建立者?都城?
3.“王与马共天下”这种局面发生在什么时期?
4.东晋灭亡时间?南朝包括哪几个朝代?疆域最大的是哪个?
5.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劣势是谁在位?
6.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4条)
7.南朝时的什么地方是当时商业最繁荣的大都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迭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阶段特征)
(常考选择题或简答题)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宋 齐 梁 陈
东汉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东晋
北朝
南朝
前秦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2.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潮中促交融)
前秦与东晋对峙
1.淝水之战
(平戈声里看交融)
(1)背景
(2)经过
(3)结果
(4)败因
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胡风汉韵大交融)
(1)背景
(2)措施
(3)意义
(4)启示
(1)表现
(2)意义
前秦南下进攻东晋
前秦失败
民族矛盾
北魏统一北方
迁都洛阳+推行汉化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4各方面
为……,为……
促进民
族交融
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汉化措施
淝水之战
前秦衰败
北魏统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前秦
东晋
北朝
南朝
温故知新
苻坚
淝水之战
前秦统一北方
1.前秦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2.谁领导前秦走向富强,并统一了北方?
王猛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
前秦统一北方
前秦军
东晋军
时间:
双方:
兵力对比:
典故:
结果:
383年
前秦VS东晋
80多万 : 8万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影响:
东晋成功抵御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没有恰当处理好各民族间的矛盾是前秦失败的根本原因
战前:强征各族人民,拼凑士兵八十万。
战时:军队阵脚大乱,自相践踏,一溃而不可收拾。
战后:迅速土崩瓦解,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
无意愿
无斗志
无认同感
淝水之战
前秦战败的原因?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凝心聚力,才能一统天下
(1)统一时间:
439年
(2)民族:
鲜卑族
(3)影响: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 魏
(鲜卑族)
南北朝形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的建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思考:北魏“马上得天下”,可否“马上治天下”?
民族 生产 方式 生活 方式 政治 制度 文化
汉族 以农耕 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北魏 鲜卑族 以游牧 为主 逐水草 而居 相对落后 相对
落后
鲜卑拓跋族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北魏统一北方,各民族与汉族已无区别,但鲜卑仍保持旧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2)措施:
①494年,迁都洛阳
②推行汉化措施
说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汉姓:改鲜卑族姓为汉姓。
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3)意义: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说汉语
改汉姓
穿汉服
北魏帝王出御图
通汉婚
材料一: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二:
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减少了民族隔阂,促进了民族交融
②推行汉化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
名词解释: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政治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生产(经济)
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耕;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
少数民族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方面
汉语的使用;西北民族的乐器受汉族人民欢迎。
民族心理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政治方面
生活习俗
饮食、服装、用具等相互影响。
交融领域
交融特点
民族大交融
生产方式
生活习俗
汉人《放牧图》
游牧民族《耕田图》
民族大交融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百官上朝示意图
实行君主专制
北魏陶俑
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民族大交融
民族心理
1
2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冯太后(公元442-490年)
冯太后曾在北魏献文帝、孝文帝时期两度“临朝听政”,成为北魏朝廷的实际统治者。她主政时已开始了以汉化为中心的社会改革,孝文帝的改革实际上是在她的主持下展开的,改革的伟大历史功绩有一半应该归属她。
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494年 迁都洛阳
孝文帝拓跋宏
(公元467—499年)
平城
洛阳
洛阳:1、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2、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迁都洛阳还便于举兵南下,实现南北统一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