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学案
班级: 姓名: 成绩:
【学习目标】
1.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
2.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识别不同的物态变化形式。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掌握三态变化在水循环中的具体作用。
学习难点:分清露、雾、霜的状态。
【学习过程】
1.由于白天气温高,地表水大量 成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一部分 成为小水滴,一部分 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几种悬浮在高层空气中,便形成了云。
2.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随着气流的急速升降而上下运动,他们相遇后就越聚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当中随着温度升高,云中的小冰晶也 成小水滴,与云中原有的小水滴一起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 。
3.当高空中气温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 成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周围的水蒸气与小冰晶接触而 ,当其所受重力足够大时,就形成雪片或者雪团降落下来,这就是 。
4.夏天气温变化剧烈时,高空中会有冷空气团存在,空中悬浮的小冰晶在冷气团的作用下, 成了小冰块,有些小冰块体积较大,下落过程中没有完全 成水,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冰雹。
5.由于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夜晚,气温急剧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 为小冰晶附着在树上,形成 ;附着在教室玻璃内侧,形成 ;附着在地面植被或地面上,就形成 。
6.由于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夜晚温度下降,水蒸气 成为小水滴,一部分附着在大气粉尘上形成 ,一部分附着在花草树叶上形成 。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一部分雨、雪、冰雹、露、雾
和霜吸热后发生 或 ,成为水蒸气;另一部分汇入河流、湖泊、大海,或者被土壤和植物吸收,然后经过 重新散发到空气中。这样水在自然界中就完成了一个过程。
高压锅的结构有 、 、 、
和 。高压锅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工作时,放气孔被 封闭,锅内气体与外面大气隔绝;加热时,随着水的蒸发和沸腾,锅内气压 ,水的沸点随着 。直到锅内气体刚好能顶起 ,气压维持一定值,水也达到较高的沸点,大约为110-120 ℃。
易熔片的作用:为了防止 失效而起备用保险作用。
9.在下图中填上相对应的名称。
冰箱制冷循环路线示意图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压缩机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 ,使其放热 变成液态。液态制冷物质进入 ,吸热 再变成气态,使得冷冻室内可以获得低温。 中汽化了的制冷物质又不断被压缩机抽出,重新压入冷凝器中 。通过这样的循环,制冷物质不断地在蒸发器内 ,从而使电冰箱达到制冷的效果。
10.运载火箭的燃料是 ,助燃剂是 。气态燃料和助燃剂被 后装入火箭内,通过输送装置后再 以供燃烧。
返回舱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穿越大气层时,表面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防热衣”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将返回舱内部温度控制在40 ℃以下。
防热;② 防热;③ 防热。
人造卫星在太空中运行,向阳面受到太阳的辐射,温度很 ,由于没有空气对流,背阴面的温度却很 ,向阳面与背阴面的温差可达250 ℃。这样大的温差,不但容易使卫星外壳损坏,卫星内部的仪器也难以正常工作。所以,要利用“ ”使卫星不同面温度变化均匀。
【随堂练习 巩固基础】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下列关
于水在三态之间转化过程中所对应的吸放热情况,标注都正确的是( )。
如图是某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C.全天气温不会高于 2 ℃
D.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 2 度”
用高压锅煮粥,沸腾后熄火,立即用少量冷水浇淋锅盖,确定安全后,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而普通铝锅煮粥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外界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 100 ℃以下,但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熄火后,锅内温度仍高于 100 ℃,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还会长时间沸腾
C.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D.熄火后,锅内温度仍高于 100 ℃,打开锅盖后锅内气压比原来低,所以重新沸腾
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夏天,小朋友舔着刚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棒时,会感觉自己的舌头被粘住,这是由于水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造成的,寒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有“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晶附着在玻璃窗上,“冰花”会出现在车窗的 (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可以避免火箭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这种材料能起作用的原因是( )。
A.材料坚硬,不怕热
B.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作用生热
C.材料不传热
D.材料受热熔化、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
【明辨易错 精准理解】
1.下面是关于电冰箱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汽化吸热造成的
B.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升华吸热造成的
C.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冰箱内食品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冰箱内食品凝华造成的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和 0 ℃的环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已不存在,都化成了水
B.水已不存在,都结成了冰
C.冰、水和水蒸气都可以存在
D.冰和水都存在,水蒸气不存在
【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
1.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2.用高压锅更快煮熟饭菜,这是因为( )。
A.高压锅较厚,要较高的温度才能沸腾
B.高压锅传热快
C.高压锅内压强大,沸点升高
D.高压锅内压强大,将热量压入饭菜
3.水是生命之源,它是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4.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所示,该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X、Y和Z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X是蒸发,Y是水汽输送,Z是降水
X是蒸腾,Y是径流,Z是降水
X是水汽输送,Y是蒸发,Z是凝固
X是蒸发,Y是水汽输送,Z是凝结
5.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 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6.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 _____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 小水珠,有的 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 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冰山上的积雪 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积雪 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流入大海。
7.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探究实验装置。
(1) 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的水量会减少,这是由于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
(2) 继续加热,在烧瓶口会冒出许多“白气”,“白气”
是由 (选填“空气中”、“沸水产生”)的水蒸气发生 物态变化形成的。某同学在观察
烧瓶中的水沸腾时,从瓶口喷出一股“白气”,在
最靠近瓶口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
。
8.高压锅的锅置上安装了安全阀,其内部的通气孔用熔点较低的易熔片阻断,如图所示,如果限压阀或排气孔发生故障,高压锅煮食物时不能正常向外排气,就会导致锅内气压不断增大,在发生危险前,安全阀内的易熔片会熔化,对外排气减压保证安全,请分析说明易熔片熔化的原因。
9.如图是冰箱内部结构示意图,请用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冰箱的制冷剂制冷的原因。
(2) 从冰箱中拿出的罐装饮料,过一会儿饮料罐外壁会出现水珠,请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0.使用高压锅熬汤或煮东西食物会熟得更快,这是为什么?停止加热,待高压锅恰好不再排气,打开高压锅盖,通常会发现高压锅内的汤又重新沸腾起来,这是什么原因?
【拓展延伸 能力提升】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雪的形成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 10 ℃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 0 ℃,接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低于 4 ℃。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 0 ℃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受强冷空气影响,2019 年 1 月 9 日盐城部分地区迎来了首场降雪。为了应对下雪可能对交通的影响,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做好了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的准备预案。
(1) 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 (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 (吸热/放热)。
(2) 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 。
A.云层中气温较低 B.云层水气充足
C.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D.云层下气温较高
(3) 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 (高/低)。
(4) 收集一定量的干净雪置于室温下,观察雪的熔化现象,测量并作出雪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能反映雪熔化规律的图象是 。
(5) 1 月 9 日我市部分地区下的是雨夹雪,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2.小汽车和客车后面的玻璃上贴有一些平行的线条,对此,小明认为是为了美观,小丽认为跟后边车辆射来的灯光有关,为此他们采访了小车司机,没想到司机叔叔只知道它们是一整根金属线,通电可以发热,除此之外也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你能帮他们解释吗?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蒸发、液化、凝华
熔化、雨
凝华、凝华、雪
凝聚、熔化
凝华、雾凇、冰花、霜
液化、雾、露
汽化、升华、蒸发
锅身、锅盖、易熔片、放气孔、安全阀、密封胶圈;沸点随锅内气压增大而升高;安全阀、增大、升高、安全阀;安全阀
图略;冷凝器、液化、蒸发器、汽化、蒸发器、液化、蒸发吸热
氢气、氧气;液化、汽化;吸热式、辐射式、烧蚀;高、低、热管
【随堂练习 巩固基础】
C
B
D
汽化、凝固、凝华、内侧
D
【明辨易错 精准理解】
1.A
【解析】制冷剂液体进入蒸发器,就会汽化吸收周围热量,从而使冰箱内温度降低,故A正确,B错误;打开冰箱门后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滴,即白雾现象,故CD错误。
2.C
【解析】0 ℃既是冰的熔点,也是水的凝固点,当温度为 0 ℃时,冰可能处于固态或者液态,或者冰水混合物状态;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因此存在0 ℃的水蒸气。
【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
C
C
凝固、汽化
A
A
汽化、液化、凝华、凝固、升华、熔化
(1)汽化;(2)沸水产生、液化、靠近瓶口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
答:高压锅一旦安全阀失效,出气孔就被堵塞,锅内气体压强就会过大,沸点也随之升高,当锅内温度达到易熔片的熔点时,再继续加热易熔片就开始熔化,锅内气体便从放气孔喷出,使锅内气压减小,从而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答:(1) 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
夏季,从冰箱中拿出的罐装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罐表面,使外壁会出现水珠。
答:高压锅内的压强大,导致锅内汤的沸点升高,食物在高温下容易熟。加热时,锅内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汤的沸点高于 100 ℃,停止加热,待高压锅刚好不再排气时,打开锅盖,锅内气压降低,汤的沸点降低,锅内的汤重新达到沸点,因而汤再次沸腾。
【拓展延伸 能力提升】
1.(1)凝华、放热;(2)D;(3)低;(4)乙;(5)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高于 0 ℃
2.答:冬天气温太低时,空气中水蒸气会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沾在玻璃上,妨碍视线,危害行车安全,给电热丝通电,可除去小冰晶和小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