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2《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8 11:5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常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并赋予这些平常的生活细节以极不平常的意义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
学习重点 通过细节感受项脊轩的意义;体会人物描写中细节动人之处。
学习难点 体味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情境任务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作品,该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文章通过记叙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抒发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时过境迁,文章得以千古流传,然而归有光笔下的项脊轩却已消失,当地文化旅游部门准备重建归有光故居并向社会征集相关对联,其中包括项脊轩。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在理解作者写景、写物、写人的基础上,为项脊轩撰写几幅对联。
学习活动一:品味屋中轩
1.倾情诵读,进入文本
好的文章需要反复吟诵,更何况是这样一篇至情之文。请六位同学和老师一起配乐诵读,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弥漫在文章中的情感。
2.描绘画面,分析情感
(1)让作者产生这样感受的“项脊轩”是怎样的一间屋子,哪些句子写出了它的特点?找出描写项脊轩的文字读一读,并分析其特点。
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作者笔下修葺后的项脊轩,充满了诗情画意:
原来阴暗的小屋变明亮了,是因为阳光照射在新修的围墙上,从新开的四扇窗户反射到室内;原来院前普通的围拦因主人在周围种植了兰花、桂树、修竹而增添了无限美景;白天,在小屋或仰或躺,或长啸或吟唱悠然自得;有时,静静地独自端坐,可以清晰地聆听大自然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庭院前幽静的环境,吸引着小鸟常来觅食,有人来了也不愿飞走;每当农历十五的晚上,皎洁的月光照亮了院前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在墙上,有如一幅清淡优美的水墨画,而且是活的水墨画!——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之极。
3.师生小结,感悟喜情
在对项脊轩的对比描写中,我们更能体会到项脊轩闹中取静的珍贵,归有光乱中求学的坚定。这篇作品写于归有光十八岁,我们仿佛也能穿过岁月,看到这个十几岁的少年亲自给这间百年老屋开辟了窗户,要让南阁子里照进光来,这小小的项脊轩凝聚着一个少年的心气和志向,他渴望在这个日渐衰败的家族里凭借自己的勤奋苦读有所超越,能够重振家业,让归家“有光”。
学习活动二:走进轩中人
1.回顾内容,进入人物
问题:在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人呢?
明确:诸父、先妣、先大母、亡妻。
2.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1)明确任务
在对诸父、先妣、祖母、亡妻的追忆叙述中,有很多细节;细节可以与人、事、物、情相关。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细节探究其描写的妙处。探究任务:第一二组探究诸父异爨;第三四组探究老妪忆母;第五六组探究大母励志;第七八组探究回忆亡妻。
提示:诵读、细节、分析情感(细节的动人之处往往在于,它是人的最不经意之处、事的最不宏大之处、情的最不热烈之处、景的最不起眼之处)。
(2)赏析示范
诸父异爨这一事件中有一处细节: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从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大家族分家之后门墙林立的凌乱之景,这些门墙客观上意味着诸父之间生活的分离,但在情感上,却意味着彼此间的隔阂与淡漠。从中,我看到了归有光面对家族分崩离析的无奈与悲凉。
3.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①诸父异爨组
②老妪忆母组
原文: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分析:借老妪之口来缅怀去世的母亲,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归有光的姐姐在襁褓之中呱呱哭泣,娘亲此时在屋子西面的内室不能见到孩儿,但却急切地手扣门扉对女儿嘘寒问暖——是冷了,还是饿了?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关爱儿女的慈爱母亲形象,传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教师情境创设:归有光的母亲一生为多子所苦,后为节育,听信奴仆偏方,喝下了田螺水,竟自此失声。听闻老妪说到母亲对儿女的嘘寒问暖,思及母亲失声后欲关爱儿女而不得,再加上多年对母亲的思念,内心该是何等的悲痛!
资料链接: 归有光8岁丧母:“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指归有光之母)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先妣事略》
“孺人死十六年而有妇,孺子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先妣事略》
深化情感:8岁,是最需要母亲关爱的年纪,可母亲却骤然离世;8岁,还是一个不能领会生死的年纪,所以年少的他竟以为母亲是睡着了。写下这些文字时,归有光18岁。从8岁到18岁,“母亲”二字,也许他早已在心中千回次的咀嚼回味;从8岁到18岁,十年冷暖无人知;从8岁到18岁,夜半衾寒有谁问。而今听到老妪之言,对母亲的记忆从茫然无着变得渐次清晰。娘以指叩门扉,娘对儿嘘寒问暖,娘曾承受失语之痛,可我已十年不曾见得娘亲容颜,也再不能得见。
再次从这娘的这六个字中去感受归有光内心的悲痛:老师读旁白,学生读这六字。
③大母励志组
原文: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分析:叙述祖母到轩中看望我一事,有语言——“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有动作——以手阖门、持一象笏至。第一处语言描写—“孩儿,许久不见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像个女娃娃一样?”话语亲切、有趣,表面上是责备,实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年迈的祖母对孙儿的疼爱、关怀。“以手阖门”,动作轻微,生怕打扰到孙儿。从祖母的“自语”、手持象笏至的动作、离去前的再三叮咛中,我们读出了她对归有光苦读的赞许,更有对他的殷殷期盼和勉励。三处语言、两处动作,细腻平凡,但却把一位慈爱的祖母对孙儿的疼爱、赞许、期盼和勉励写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教师补充:细节还可以是从情的角度而言。
原文:“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资料链接:知人论世,深味悲情:归有光自幼苦读,8岁丧母,9岁能文,15岁束发读书于项脊轩中,20岁中秀才,23岁娶妻魏氏,29岁丧妻,35岁中举人,后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后迁居至上海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二十余年,世称震川先生。60岁中进士,授县令职,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归有光《家谱记》
归有光幼年丧母,祖母是陪伴照料他最多的人,这“长号”中自有对祖母的深切思念之情。但同时,归有光身上还肩负着振兴家族、光耀门楣的重担,祖母的殷殷期盼正在于此。祖母已逝,而归有光依旧科场不第,思及祖母,如何不“长号不自禁”!这长号中既饱含着归有光仕途、人生失意的慨叹,更包含他自觉有负祖母重托的悲恸。
④回忆亡妻组
原文: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分析:在描写与亡妻轩中共处的生活场景中,我们读到夫妻二人和谐恩爱、琴瑟和鸣、伉俪情深。也许在妻去世后的无数个无眠的夜晚,他就在这树下独自回味两人曾经共度的美好时光,愁苦、相思、离情,百般滋味涌上心头。这树是他对妻子情感的化身。树愈繁茂,人离去愈久。时间愈久,思念愈深。树在人亡!物是人非!睹物思人,借景抒情,托物寄情,“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教师补充:这个时年三十一岁的叫归有光的读书人,含蓄内敛,对于亡妻始终没有说出这四个字:“我好想你”,可我们分明从他的文字里,读到了他的情深。随后他九次应试,八次落第,等到考中进士已是六十岁,苍颜白发,垂垂老矣!对求仕之途的苍凉感慨,和对家庭温情的无限依恋,成就了今天的《项脊轩志》。几百年过去,今天的我们读了仍会感慨万千,甚至潸然泪下。
4.师生小结,感悟悲情
“明末清初五大家”之一的黄宗羲(《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有言:“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的确,作者所选取的都是“一二细事”——发生在轩中的琐碎细微之小事,但小中见大。读书轩中之喜犹如飘渺辽远的云间之月。18岁的归有光,31岁的归有光,面对着这项脊轩北向的四窗,从小轩窗向外望,是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提醒着作者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沧桑;是诸父分家后留下的小门墙,提醒着作者家道衰落的无奈、悲凉。从轩窗向内望,那里有先妣曾经驻足的痕迹,那里有祖母手持象笏时那期待殷殷的眼神,那里有妻子凭几学书的倩影。妻离、母去、大母逝,归有光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位女妇相继离世,悲怆、悲戚、悲恸,作者的一颗悲心,在项脊轩前无处躲藏!而作者写轩,其目的还是为了写人。透过这一扇项脊轩窗,我们看到了归有光复杂的心灵世界。
学习活动三:撰写轩中联
1.课文总结
(1)围绕着项脊轩,作者记叙了哪些事情?
修葺项脊轩;叔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
(2)行文中那一句话,概括了作者在项脊轩中的生活的感受?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3)哪些事情悲,哪些事情喜?
喜——修葺项脊轩;悲——叔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
(4)小结本文所写内容
一间书斋——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两种感情——多所喜,亦多可悲
三世变迁——祖辈、父母辈、自己
四个女人——先大母、妪、先妣、妻子
五件事情——修葺项脊轩;诸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
(5)归有光为自己的书斋拟名“项脊轩”有什么含义吗?
明确:一是说它屋小,如在项脊之间;二是因为作者的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怀宗追远”之意;三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也立下了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
2.完成任务
任务:在理解作者写景、写物、写人的基础上,为项脊轩撰写几幅对联,可以从整体上立意,也可以只从某个角度构想,注意对联的写作要求。
对联示例
上联:胜景清雅,书海啸歌,庭阶寂寂,桂影斑驳,几多憧憬几春秋
下联:诸父异爨、老妪追怀、祖母殷殷、夫妻相敬,一度思亲一怆然
上联:桂影斑驳风移影动情系旧南阁
下联:门庭凋零时过境迁魂牵三代人
上联:南阁子思旧情,爱恨交加
下联:先大母盼儿效,冷暖自知
上联:明月半墙,默闻呱呱儿泣
下联:桂影斑驳,静听喳喳鸟鸣
上联:明月半墙,默闻呱呱儿泣
下联:书香满架,静听琅琅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