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8 冀中的地道战
默读课文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一边读,一边思考问题,读读停停,速度太慢?
发现问题的答案,圈画出来?
提出问题有哪些角度?
针对主要句段置疑
针对题目置疑
抓住重点语句可以提高阅读质量和速度。
题目质疑
冀中的地道战
“冀中”是哪里?
地道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
怎样“战”的呢?
“战”的结果又如何呢?
阅读解答
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
阅读解答
地道是什么样的?
?
查阅资料
“冀中”是哪里?
经过查字典我知道“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冀中”是河北省的中部。
内容质疑
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地道里怎样“战”的呢?
“战”的结果又如何呢?
为什么地道战被称为奇迹?
再次阅读
地道里怎样“战”的呢?
再次阅读
为什么地道战被称为奇迹?
我会写
侵 略 筑 堡 党
丘 妨 蔽 陷 拐
主要内容
概括各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
介绍当时的情况。
第2自然段:
地道战的产生。
第3自然段:
概括介绍地道战的规模和作用。
第4自然段:
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结构特点。
第5自然段:
详细介绍地道的出口。
第6自然段:
介绍地道怎样防火、防水、防毒气。
第7自然段:
介绍地道里的联络方式。
第8自然段:
介绍地道战的历史意义。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战。
地道的式样和特点。
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进攻。
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1—3)
(4、5)
(6、7)
( 8 )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层次、概括层意。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带着问题读懂了课文,还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地道战的结构和作用,作者又是怎样介绍清楚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战。
地道的式样和特点。
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进攻。
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1—3)
(4、5)
(6、7)
( 8 )
分层把握
学习第一层(第1—3自然段)
这一层交代了地道战产生的时间和背景。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呢?
封锁沟 封锁墙 地道战
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上修筑封锁沟和封锁墙,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在这种情况下,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战,坚持敌后游击战争。
这一新的斗争方式有什么作用?
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
保护自己
打击敌人
第3自然段中哪句话最能总结地道战的情况?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想象不到的很不平常的事。
这句话中的“奇迹”是什么意思?
学习第二层(第4、5自然段)
这一层是以任丘的地道为例,介绍了地道的式样和结构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一层还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怎样分。
地道的内部
地道的出口
两个部分
地道的内部构造分为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后按顺序回答。
内部构造:大洞、小洞、气孔
特点:高、深
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进一步说明地道里既不气闷也不黑暗,非常安全。冀中人民在这里边战斗边生产,充满生活气息。
课文是怎样介绍地道出口的呢?地道出口有什么特点呢?
地道出口
口外
口内
死道
活道
荆棘陷坑
坚固的洞 “迷惑洞”
地雷
“孑口”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是李白的一句诗。意思是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这里形象地写出了地道“孑口”易守难攻的特点。
这一层对地道的构造及特点介绍得比较清楚,使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只是一百多种地道中的一种,地道的特点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既可以保护自己,又能够打击敌人。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道战的确是——
奇迹。
学习第三层(第6、7自然段)
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同样说明了这是“奇迹”。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
敌人想方设法破坏,冀中人民发挥聪明才智,想出许多妙计来防备。
破坏 防备
用土和沙灭火;吊板用来挡住毒气;利用枯井暗沟防水攻。任凭敌人想出什么毒计,冀中人民都有妙计来对抗。另外,因为地道都是通着的,还可以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火攻、毒攻、水攻、土沙、吊板、枯井暗沟
破坏
防备
敌人用火攻
敌人放毒气
敌人用水攻
土和沙
用吊板挡
枯井暗沟
无线电——吆喝
有线电——拉铃
更“先进”的办法:
学习第4层(第8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