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戎”字。
2.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通过分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王戎的形象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
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善于观察、机智聪明、冷静推断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导入新课。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中华大地人才辈出。在我们过去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历史人物故事,这是《司马光砸缸》,这是《曹冲称象》。
在历史长河中,能留下名字的人物都是非常出色的。我们今天就要来认识一位出色的历史人物,他会是谁呢?
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空“戎”字,图片讲解戎的意思并组词(短横竖撇,这一部分表示古时候的铠甲,右部分的“戈”表示一种兵器,这个字即武器的总称)。
写人离不开写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是啊,李子就长在道路旁边,王戎为什么不去摘呢?
二、一读课文:字字入目,字字音准。
听到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相信这4个字你们一定会读。谁来读
字会读了,把它们放进句子、放进文章中你依然会读吗?
三、二读课文:读出停顿,声断气连。
同学们真会读书。但是啊,文言文光读对字音还不够,还需要读出停顿,也就是句逗。二读读出停顿,气断声连。
师出示划好节奏停顿的图片,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请生读,齐读,配乐齐读
四、三读课文:感悟文意,读出形象。
现在啊,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感悟文意,读出形象,读出谁的形象呀?
出示学习任务:①默读课文,勾画出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②大声说说文章的意思。
这是一篇文言文,有些词语或句子我们理解起来很困难,可以借助哪些方法来理解文章的意思呢?(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请生汇报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故事的起因在说什么呢?
大家有没有发现有有一个字的意思和我们今天的不一样。(尝)在今天是什么意思,在古代呢?引出这是一个古今异义字。
谁来说说故事的经过又在讲什么?
看到压弯枝头的李子,文中是怎么形容伙伴和王戎的?
讲解竞走的意思。今义:一种运动项目;古义:争着跑过去。哪个字的意思是跑?(走)也是一个古今异义字。
看,文言文可真有意思!师出示李子的图片,请生上台根据老师的旁白表演这个句子。
表演完后,师问诸儿为什么要争着跑去摘李子?(生:又大又红、看起来很甜……)
你们刚刚争着跑去摘李子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兴奋,喜悦,激动)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扮演诸儿的学生读,台下的学生读。
看到这么诱人的李子,诸儿都争着跑去摘了,连老师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为什么王戎没有动呢?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就一定是苦的呢?哪一个字的意思是一定(必),从而体现出了王戎怎样的特征(自信而坚定)
大家能带着自信而坚定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吗?
这就是故事的经过,那故事的结果呢?全班一起说。
在这里,有一个字,笔画很少,意思却千变万化,哪个字呢?(之)它也经常出现在文言文中,瞧,在这篇文章中它出现了几次?每个之的意思一样吗?
这就是我们这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故事,那通过对文章的分析,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善于观察,机智聪明,冷静推断)
是呀,王戎凭借他个人的聪慧影响了很多,以至今天就有了这样一个成语:道旁苦李。
五、复述内容,学讲故事。
小组练习讲故事:老师相信大家此刻对这个故事已经深有体会了,对不对?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讲出来吗?怎样才能把它讲好呢?
其实这篇文言文只是这个故事的一部分,要想把这个故事讲生动,我们还需要加上许多的细节。你认为可以添加哪些细节呢?(生: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请生边说的时候边举例子,然后师出示要求,生开始练习。(请生分享)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叫做…
六、完成填空,练习背诵。
让我们向经典致敬,向精神之源致敬,一起来背一背吧!
七、丰富内容,拓展延伸。
这篇文言文,这个故事出自一本书,叫做——《世说新语》,这本书记载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今天回家的作业区把它们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 (道旁苦李)
机智聪明
善于观察
冷静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