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8 15:1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次鸦片战争
课程标准
1.比较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社会状况,理解鸦片战争爆发以及中国失败的必然性。
2.知道鸦片战争的过程、结果、签订签约
3.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战争爆发、中国失败的必然性。
[时空观念]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战争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和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等资料,形成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结果和影响的正确和客观的认识。
[历史解释]通过相关史料和历史表述,透过历史现象看其本质,探究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相互关系、侵略特点、主要影响等;探究民族危机下“师夷长技”的时代选择的必然性。
[家国情怀]将两次鸦片战争置于工业革命的背景中去认识,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开放竞争的自觉性,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尤其是学习林则徐、魏源等在民族危机下敢为天下先,向先进学习的勇气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及中国失败的原因
知识梳理:
一、天朝梦醉--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9世纪中期的世界 19世纪中期的中国
整体评价 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清政府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清朝统治危机四伏。
具体表现 ①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当时,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其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②法国: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③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④美国:积极参与到侵华活动中。 ①政治: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政治腐败日益显露。 ②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③科技:落后且发展缓慢。 ④军事: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冷兵器,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 ⑤阶级: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思考点(教材第91页)
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中国在当时国际格局中的处境。
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探究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鸦片战争背景)第一组展讲,第二组及其他组补充质疑
中国 英国
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综合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探究二】如果不禁烟,中英这场战争能避免吗?第三组展讲,第四组及其他组补充质疑
史料一 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我方则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史料二 工业革命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新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名词解析:
贸易顺差:贸易顺差亦称“贸易出超”。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现象。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贸易逆差:贸易逆差亦称“贸易入超”。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能? 不能?
原因
①根本原因:
②直接原因:
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 对中国的危害
南京条约
注:《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企图的条款是“协定关税”,因为据此英国可以大肆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其他条约的签订: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知识延伸】
领事裁判权
领事栽判权亦称“治外法权”,是指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利。在中国近代,西方列强通过强迫中国政府莶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这项特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但近代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西方商品在华滞销,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力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③战争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2)过程
①第一阶段: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次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遭到清军反击,英军损失很大。
②第二阶段:大沽战后,为了报复中国,英法联军率军舰百余艘陆军近三万人,于1860年8月占领天津。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
①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运权等大量权益。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②与俄国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俄国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知识延伸:中俄东段边界的变化
1689年《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庠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瑗珲条约》,又称《瑷珲城和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探究三】(课上讨论):思考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五组展讲,第六组及其他组补充质疑
提示:两次鸦片战争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方面、对外关系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传统的自然经济模式造成巨大伤害的同时,也为中国开启近代化提供了条件。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政治上 (社会性质) 封建社会
经济上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 中国被卷入,自然经济
思想文化上 封建传统思想,八股取士,“天朝上国” 封建传统思想受到冲击,客观上使中国接触到西方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掀起了一股的新思潮
对外关系上 闭关锁国
总之,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客观上也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知识延伸:解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权;在经济上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三、天朝梦醒--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
(2)鸦片战争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代表人物及著作
代表人物 著作 其他
林则徐 《四洲志》
魏源 《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徐继畬 《瀛寰志略》 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历史概念“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来的。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
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来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以彼之道,还之彼身。这一思想后来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践意义上,它是后来洋务运动甚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运动的先声。
(1)含义:“师夷之长技”指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军事技术;“制夷”是抵抗侵略,克敌制胜
(2)实质: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仿效和肯定。
(3)意义
①冲破了“贵华夏,贱夷狄”的旧观念。
②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③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④使“睁眼看世界”发展成为社会思潮。
升华: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百年屈辱历史的开始。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何感想?
课后反思:
我的收获
2、我的疑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