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第一节
农
业
因
及
区
位
素
其
变
化
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
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
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
一、农业区位因素
1. 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它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2. 农业的分类
广义的农业:包含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五大部门。
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农业分类
生产对象:农、林、牧、副、渔(混合)
投入多少: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产品用途: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技术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地租
5、农业区位因素
(1)气候(光照、热量、降水量、气温日较差、风、自然灾害)
光照
热量
降水
光照长短和强度影响农产品品质
气温的高低决定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降水的多少影响农业类型和分布
(一)自然因素
生长期:一个地区在一年内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一般指气候均温≥10℃的天数衡量。(积温和无霜期)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
(长江以南的农作物生长期较长一般在8-10个月,东北地区一般在4个月左右)
生长周期:某一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如玉米一般为95-130天),生长周期越长,品质更优
南方地区生长期长,作物生长周期短,复种指数高,作物可一年两到三熟;
东北地区生长期短,作物生长周期长,只能一年一熟,但周期长的作物有机质积累多,品质好。
②热量——适宜农作物生长温度条件,影响农业的种类、熟制、
生长期及上市早晚
探究:新疆绿洲分布有何特点?农业怎么分布?
塔里木盆地的农业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带,又称绿洲农业(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引高山冰雪融水或地下水灌溉的农业)。
限制性因素(短板):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满足,指短板
主导性因素(长板):影响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指长板
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限制条件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图示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农业种植区,具有用水便利,地势平坦及土壤肥沃等条件
不同的地形,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梯田
Terrace
农田
Farmland
林地
Woodland
(3)地形——农业类型
桔生淮南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东北大米单位面积产量不如长江三角洲
丘上:坡度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缓坡:坡度小,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沟谷:地势低洼,容易积水,发展鱼塘养渔业。
江西千烟洲立体农业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
陡坡坡度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缓坡坡度小,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沟谷地势低洼,容易积水,适宜发展渔业。
(3)地形——影响农业的机械化水平、生产规模、水利化
影响生产方式
多样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平原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发展林牧业;高原发展畜牧业,区域地形多样,则有利农业多种发展。
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大,则可发展立体农业,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若地势起伏较小(坡度<25°),适宜发展梯田。
影响机械化程度
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典型地区如美国中央大平原;
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典型地区如日本。
小区位:山地地形,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阳坡热量,阴坡水分。
黑土肥力极高,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非常有利于种植业发展
水稻土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土壤质地湿润、肥沃、蓬松。
沙质土肥力较高,土质疏松,利于植物根系发育,有良好的排水性和透气性,常见于冲积平原
红壤广泛分布于南方山区,土质黏重,土壤贫瘠,呈酸性,排水性和透气性都差
紫色土是由紫色砂岩和页岩风化物堆积形成。紫色土富含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一种肥沃的土壤,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土壤的肥力、酸碱度、厚薄、疏松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种类、产量等。
(4)土壤
区位因素 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举例
气候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要求不同的气候。 我国南方的三季稻;熟制;新疆吐鲁番的水果
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我国南方的水田;横断山区、千烟洲的立体农业
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东南丘陵的茶树种植
水源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新疆的绿洲农业
小结: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1)市场——需求和价格→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农业生产活动所考虑的并非只是如何利用土地生产作物,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生产的农产品运到市场销售,以获得经济收入。所以,除了自然因素外,市场、交通运输、政策法规等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也很重要。
大城市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极大,促使城市周围的乡村地区较多地发展蔬菜、水果、肉、蛋、奶及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城郊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变化。(城郊农业用地类型的变迁)
(二)人文因素
(2)交通——运输、存储费用+运输时间
+冷藏保鲜技术→扩大了销售市场
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产品容易腐烂变质的乳畜业、园艺业、果蔬业等,一般要求靠近城市(市场),而且要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保障。
问题:据材料分析案例的主导因素?
荷兰(又称鲜花王国)的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在24小时之内,荷兰的鲜花可以空运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可以这样说,是荷兰的鲜花装点了整个世界。
(3)政策——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会对农业生产决策起到直接干预。
材料:农产品补贴问题
日本由于客观原因,农业生产成本很高,但日本农产品仍占据着国内市场,原因是日本政府对本国农产品实行高额补贴,并对国外农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来保护国内农业生产,使日本农业仍然保持一定的规模。
(4)科技——培育良种;保鲜、冷藏技术;机械、化肥
农业科技的发展,培育良种作物,提高农作物单产、质量
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产品的销售范围。
农业机械代替了人力畜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化肥的生产提高了农业产出
人文因素 影响 举例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供求,安排生产
交通 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便利的交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
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
技术 通过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影响农业的发展 ①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m高度。②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
农业区位因素——人为因素
概念说明 举例
主要 因素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生产的所有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
社会经济因素: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等
主导 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决定性因素),即对该种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大的因素。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低洼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
限制性 因素 生产所需的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个条件不能满足的即为限制性因素。 当这个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就变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水源不足,因此,水源就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河西走廊由于引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能够进行农业生产,水源就成了当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知识拓展 】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食。
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
区位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 水热充足,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地形 地处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
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水源 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市场 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生产习惯 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经验丰富
食物偏好 水稻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2022·湖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最近几年,南疆地区农民利用房前屋后自家庭院,搭建拱棚,种植蔬菜,足不出户,增收致富。这些大棚里生产出来的新鲜蔬菜,不仅满足了本地需要,而且还跨越天山南北,被端上全疆千家万户的餐桌。目前,在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参与下,南疆地区设施蔬菜种植得到快速发展,面积由过去占全疆的四成提高到近八成,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图示意该地区蔬菜大棚。
(1)描述南疆地区蔬菜种植面临的自然条件。
南疆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全年降水较少;土地面积广大,但存在土地盐碱化的问题。
(2)自然条件不算优越的南疆缘何能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请说明理由。
政策支持;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户素质的提高,龙头企业的引领;市场需求量大。
(3)简述利用房前屋后搭建拱棚种植蔬菜对农民的好处。
提高庭院土地利用率;庭院小拱棚投入小、生产灵活;满足自家蔬菜的需求;足不出户就可以增加经济收入。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比较稳定
变化很快
农业区位的选择
影响
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较快)。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地形、土壤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①我国南方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②云贵高原用梯田改善地形;
③新疆用坎儿井防止水分蒸发和用温室改善光热等;
④培育良种,海水稻的种植以及提高农作物的耐寒或耐旱能力等。
温室大棚改善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节,从而扩大了农作物种植的时空范围。
温室改造光热
改造水分
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实施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灌溉技术的发展使干旱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2、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农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促使生产规模扩大;
农产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下跌,促使生产规模缩小。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改进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形成了一些专业的农业化生产地域。
阿根廷的牛肉能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主要得益于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与应用。
案例:花卉种植业
号称“世界花卉王国”的荷兰,具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和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以及完善的花卉销售和流通系统。近几十年来,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亚洲的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欧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鲜切花三大消费市场。
1、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纬度低,热量和光照条件优越,水源充足;有充足劳动力,工资成本低,能够精细化耕种。
2、这些发展中国家要想保证鲜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
非洲
亚洲
拉丁美洲
北美
欧洲
日本
距离市场更近。
4、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市场需求扩大;科技进步;交通改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
改良品种,延长花期;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改进冷藏、保鲜技术;
加快物流、电子商务建设,缩短时间,加快流通。
自学窗
农产品的反季节供应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季节供应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并形成世界性的蔬菜、水果、花卉生产基地。热带地区以其独特的气候优势,成为反季节供应品种的主要生产基地。南、北半球温带地区间的反季节供应同样方兴未艾。
优点:反季节供应,因能避开当地品种的竞争,故而能获取更高的利润,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市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自然条件:只有在相隔较远、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两个地区间才可以进行反季节供应。例如热带地区以其独特的气候优势,成为反季节供应品种的主要生产基地。南、北半球温带地区间的反季节供应同样方兴未艾。
保障条件:快捷的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
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季节供应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并形成世界性的蔬菜、水果、花卉生产基地。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热量
海陆位置
降水
地形位置
水热差异及水热组合
气候:光照、热量、降水、风、自然灾害、温差
地形
水源
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科技
种植历史
饮食习惯
机械化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