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书生中学八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 )
A. 白银大量外流 B. 人民体质下降 C. 政府吏治腐败 D. 军队军纪涣散
2. 割九龙司一区给英国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黄埔条约》
3.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下列历史事件与林则徐直接相关的是( )
A. 虎门销烟 B. 三元里人民抗英义 C. 金田起义 D. 黄海大战
4. “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公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手公定断,免滋讼端、其革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意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均应照前在江南原定善后条款办理。”材料所述现象出自哪条约( )
A. 《虎门条约》 B. 《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北京条约》
5. 如图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进口中国货物税率的变化图。引起其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2100万银元 C. 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D. 中英双方协定关税
6. 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相似之处是( )
A. 都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 B. 都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
C. 侵略者都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D. 都有利于侵略者进行经济侵略
7. 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 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 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 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8. 下面是各阶段中英贸易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年份 中国对英贸易额 年份 英国对中贸易额
茶叶(千磅) 生丝(包) 棉纱(万磅) 棉布(万匹)
1846年 46746 20270 1845年 260 310
1856年 63278 58551 1855年 290 200
A. 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中国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
C. 引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D. 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占优势
9. 对太平天国要进行总体上的评价,既要看到农民战争自身的弱点,也要看到这场斗争为历史、为社会提供了新的东西。下列属于“新的东西”的是( )
A. 永安建制 B. 定都天京 C. 《天朝田亩制度》 D. 《资政新篇》
10.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 )
A. 俄国 B. 法国 C. 英国 D. 德国
11. 如图所示为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
A. 学习西方治国 B. 实行君主专制 C. 平均分配土地 D. 实现男女平等
12.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
①运动规模空前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13.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集中力量,一鼓作气地攻下北京,这样就有可能推翻清政府。可是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
A. 阶级局限性 B. 人心的向背 C. 军队的士气 D. 战略战术
14. 有学者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遁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对于“赶往近代最初一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鸦片战争开放广州、杭州等通商口岸,促使封建自然经济解体
B. 鸦片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15.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 九龙司 B. 香港岛 C. 台湾 D. 辽东半岛
16. 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清政府武器落后
B. 战备不足
C. 政府妥协退让
D.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材料三:“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 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1) 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材料二中的“绅士”指谁?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
(3) “莫将成败论英雄”,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地位?导致这场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除材料三中的“煮豆燃萁”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由材料“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政府吏治腐败,官吏大多吸食鸦片,包庇烟贩。
故选:C。
本题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为切入点,考查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
2.【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上,列强通过《北京条约》强迫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故选:B。
本题以割九龙司一区给英国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北京条约》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3.【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与林则徐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A项正确;三元里人民抗英是鸦片战争期间广东人民的自发反侵略斗争,排除B项;1851年,洪秀全等人发动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排除C项;黄海大战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北洋水师将领邓世昌等人英勇殉国,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与林则徐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解析】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843年,清政府与英国在虎门订立《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规定:“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共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英国据此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即由各国的外交领事引用其本国法律,在中国国土上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无此内容,排除BC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鸦片战争背景、经过、结果、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5.【答案】D
【解析】依据图片时间“1843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故引起英国进口中国货物税率变化的直接因素是中英双方协定关税。ABC与英国进口中国货物税率变化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D
【解析】一切战争的本质是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因此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相似之处是都有利于侵略者进行经济侵略。
故选:D。
本题考查两次鸦片战争。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过程、结果、影响。
本题以两次鸦片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答案】A
【解析】据题干“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可知,鸦片战争前,统纺织业尚且能够养家糊口,但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受到破坏,中国的传统纺织业受到西方机器工业的冲击,发展日趋艰难,A项正确;自强求富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鸦片战争使民众的生活更加拮据,民众的生活没有得到改善,排除C项;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即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以及危害,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以及危害。
8.【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据各阶段中英贸易情况统计表“1846年”“1856年”“中国对英贸易额”“英国对中贸易额”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引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9.【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为社会提供了新的东西”是指学习西方,《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D项正确;“永安建制”属于历史事件,不具有进步性,不算为社会提供的新东西,排除A项;“定都天京”客观上不具进步性,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性,停留在土地的范畴,本质上还是封建的产物,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资政新篇》的相关史实,“这场斗争为历史、为社会提供了新的东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10.【答案】A
【解析】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俄国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俄国有关,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相关史实。俄国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相关史实。
11.【答案】A
【解析】A.《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故A正确。
B.《资政新篇》未涉及实行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排除B。
C.《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排除C。
D.《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男女平等,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资政新篇》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识记《资政新篇》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2.【答案】B
【解析】要注意“时代特点”的含义,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代正是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除具备其他农民运动反封建的性质外,它还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新任务.从世界形势来看,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思潮,《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也就符合了时代的新特点.故太平天国新的时代特点是②④.
故选B.
本题以“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
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13.【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可知,反映的是由于偏师北伐,孤军深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这是军事战略上的失误,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均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需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的分析理解。
本题以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的记载为背景材料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14.【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的是洋务运动。故对于“赶往近代最初一步”理解最准确的是选项C。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与识记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解析】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期间,正值道光帝在位,中国战败,被迫签定《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
本题以鸦片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6.【答案】D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清政府”、“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最根本的原因”。结合所学我们知道,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实行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英国,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D。
本题考查清政府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
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清政府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的理解与把握,需要理解中英两国的历史。
17.【答案】【小题1】目的: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原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题2】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
【小题3】揭开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中外敌对势力联合绞杀。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