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8 15:0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明“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
【学习目标】
1.搜集资料,分类整理,分享交流,了解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体现。
2.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加深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的理解,并以制作“词云”的方式呈现。
【课前学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自强不息”的出处及意思,积累有关“自强不息”的神话传说、名人名言、古典诗文。
2.阅读教科书中“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两部分提供的参考材料,了解其大致含义。
【课上学习任务 】
学习任务一:
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神话传说、名人名言、古典诗文,完成表格的填写。
神话传说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含出处) 含义
古典诗文
古典诗文(含出处) 含义
学习任务二:
以小组为单位,到图书馆查阅或借助网络,搜集中国古代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每个小组整合自己的资料,提炼一个有关“自强不息”的主题,例如“好学少年贵自强”“有志青年当自强”“巾帼英雄亦自强”……在这个主题之下,完成下面的任务。
以故事梗概的形式呈现本组推荐的自强不息故事(文言文或现代汉语皆可),并在每一个故事前写一则推介语。最后将专题内容以公众号的形式展示出来,每个小组承办一期。
公众号主题
故事名称
推介语
故事梗概( 文言文或现代汉语皆可)
学习任务三:
整理自己搜集的有关“自强不息”的神话传说、名人名言、古典诗文、自强故事等资料,从中提炼“自强不息”的丰富内涵,比如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不屈不挠等等,将提炼出的具体内涵以词云图的形式展示出来。
学习任务四: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子·三十三章》中说:“自胜者强”。在无数优秀炎黄子孙的人生轨迹中,都鲜明地印刻着矢志不渝、刻苦勤奋、拼搏向上、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用生命书写出一部光辉的伟大著作《史记》;李白面对仕途不顺,也要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詹天佑刻苦学习,信念坚定,满腔热情,为中国设计和建造第一条铁路……几千年来,正是因为这种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克服万难,创造了璀璨的东方文明。
材料二: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历经无数惊涛骇浪,在艰辛磨难中繁衍至今,兴旺发达,得益于自强不息精神。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危亡,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着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直到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国产党经过大革命、土地革命和长征的艰难跋涉,积攒了抗战爆发以来的成功和失败的丰富经验,终于在一次次灾难性的扼杀与重挫,一次次坚韧顽强的浴火重生中,锤炼成政治上成熟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说:“70 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材料三:
7 月 31 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从此走向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开通,凝结着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心血,饱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本色,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从 1994 年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开始,一代代航天人一路披荆斩棘、不懈奋斗,始终秉承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情怀,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在陌生领域从无到有进行全新探索,在高端技术空白地带白手起家,用信念之火点燃了北斗之光,推动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闪耀浩瀚星空、服务中国与世界。这是中国航天人在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上立起的又一座精神丰碑,是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既血脉赓续、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共促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如今的北斗,已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相关产品出口 120 余个国家和地区。仰望星空、北斗璀璨,脚踏实地、行稳致远。大力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探索、砥砺前行,我们就一定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智慧和力量。
1.这三则材料分别概括了自强不息在哪些方面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自强不息又产生了哪些新认识。
【学习资源】
课外阅读:刘东苇编《最激励人心的 100 个自强不息的故事》;路遥《平凡的世界》。
【作业设计】
1.观看纪录片《重生》第四集《淬炼》,了解中国共产党从 1921 年到 1949 年间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感悟中国共产党在重大灾难中一次次浴火重生的奋斗历程,加深对自强不息这种民族精神的理解。
2.课外阅读下面几篇文章,积累自强不息的素材,并结合文章说一说你对自强不息内涵的理解。
“三步走”+“齐步走”:中国航天闯出自强路
在全球航天爱好者注目中,九天之上实现了一项新突破:北京时间 5 月 7 日,在太空中高速运行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上,一台“3D 打印机”自主完成了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样件打印,并验证了微重力环境下复合材料 3D 打印的科学实验目标。这意味着中国首次太空 3D 打印实验,也即国际首次太空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3D 打印实验取得圆满成功。
熟悉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的人知道,此项新突破是中国“太空制造”的一大步,但只是中国载人航天漫漫征程中的一小步。长征五号 B 火箭刚刚完成首飞,成功把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送入预定轨道,不仅验证了该火箭是名副其实中国航天“大力士之最”,而且通过试验,验证新飞船再入返回控制、防热以及回收等一系列技术,正式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根据计划,今年迈入“第三步”的还有中国嫦娥工程,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担纲,实施嫦娥五号月球取样返回任务。此外,本月计划发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北斗导航系统建设“第三步”即将迎来收官战。
对于中国航天来说, 2020 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多项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的航天旗舰工程“齐步”挺进,形成世界航天发展史上的壮观景象。
人类的太空之家
对长征五号 B 火箭成功首飞的重要意义,人们听到最多的恐怕就是“正式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要准确、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必须熟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
1992 年 1 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被正式批准,被命名为“921 工程”。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工程。该工程由 7 个分系统组成,包括航天员系统、飞船应用系统、载人航天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着陆场系统。其中,载人航天飞船系统是核心。
1992 年 9 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被批准实施。根据该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志在九天之上,但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中国航天人由此开始了艰苦跋涉的历程,到今年已经默默奋斗了 28 个春秋,创出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一片新天地。
1999 年 11 月,神舟一号成功发射,飞船返回舱之后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在此后 3年间,神舟二号、三号、四号接连升空,验证了陆海基航天测控网,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等实验。
2003 年秋,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飞上太空,让中国成为继苏、美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2005 年 10 月,神舟六号搭载两名航天员首次成功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收官。
2008 年 9 月,神舟七号飞天圆满成功,中国掌握了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开启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征程。2011 年 11 月、2012 年 6 月,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先后飞天,分别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空间交会对接和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中国由此突破和掌握了自动和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2013 年 6 月,神舟十号升空实现与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2016 年九、十月间,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接连发射升空, 之后结成组合体进行了长达 30 天的载人飞行,中国由此突破了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技术。2017 年实施的天舟一号任务使中国掌握了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宣告完成。
长征五号 B 近日首飞成功,验证了火箭总体方案、各分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协调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技术、大推力直接入轨偏差精确控制技术等一批新技术,为后续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发射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方的探月传奇
与载人航天工程同步紧锣密鼓推进的还有探月工程,根据年初公布的本年度中国的航天计划,嫦娥五号任务将实施,将从月面带回 1 到 2 公斤的样本。值得注意的是,嫦娥五号将完成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
早在 1994 年,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就进行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经过数年努力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和卫星关键技术研究。2004 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即“嫦娥工程”并最终确定中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 个阶段。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2007 年 10 月、2010 年 10 月,中国发射嫦娥一号、二号探测器,获取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信息。
第二步为“落”,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地外天体的着陆技术,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进行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分和月表的环境,进行月岩的现场探测和采样分析,进行日-地-月空间环境监测与月基天文观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2012 年 9 月、2019 年 1 月,中国发射了嫦娥三号、四号探测器,分别实现了月球正面和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第三步为“回”,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承担“回”任务正是嫦娥五号。
托举嫦娥五号飞天的将是长征五号火箭,这将是该型火箭成功复飞以来的又一次出征,其表现无疑备受瞩目。此外,嫦娥五号回程要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月地转移和再入回收等过程,其难度对中国航天来说可谓是空前的,要圆满完成探月工程第三步“回”的任务,中国航天人必须全力以赴。
世界的北斗时空
进入 5 月,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升空的时间窗口日益临近,各项准备工作正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可以预期,发射组网后,北斗三号功能将更加完备,为全球各地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精细的服务。回顾“北斗”建设,我们发现,其也经历了“三步走”循序渐进、逐步发展演变的历程。
建设自主、开放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孜孜以求的目标,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就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逐渐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设北斗一号系统。1994 年,中国启动北斗一号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建设;2000 年,发射 2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2003 年,发射第 3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该系统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步,建设北斗二号系统。2004 年,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2012 年底,完成了 14 颗卫星(5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5 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 4 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发射组网。北斗二号系统在兼容北斗一号系统技术体制基础上,增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第三步,建设北斗三号系统。2009 年,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到 2018 年年底,完成了 19 颗卫星发射组网,完成基本系统建设,向全球提供服务;到 2020 年上半年,计划完成 30 颗卫星发射组网,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继承北斗有源服务和无源服务两种技术体制,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定位、测速、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服务,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还可享有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经过执着不懈的努力,“北斗”从中国走向亚太,再迈向全球,成为造福世界的重要时空基础设施。科技进步永无止境,在全球系统建设完成后,“北斗”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向着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阔步前行。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 年 5 月 13 日报道
第二课时 辨“君子自强不息”的价值
【学习目标】
1.采访、讲述身边人自强不息的故事,以颁奖词等形式宣传,体会“自强不息”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2.在采访、讲故事、创颁奖词、写留言的过程中锻炼语文综合能力。
【课前学习任务】
1.寻觅身边有自强精神的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确定采访对象。
2.观看一些访谈节目,了解采访的流程,学习如何设计好的采访问题。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确定采访对象,拟定采访提纲。
“身边榜样寻‘自强’”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采访对象
采访目的
采访方式
采访问题
学习任务二:
整理采访记录,按照量规撰写并讲述采访对象自强不息的故事,录制成微音频。
学习任务三:
为身边自强不息的榜样人物设计一个颁奖词,在“自强不息人物”颁奖典礼上宣读。
学习任务四:
请你暂时客串一下“自强知心哥”,任选一位同学的问题, 写一则留言劝慰或鼓励。
【作业设计】
1.请你以“君子自强不息”为话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演讲稿,并在班级进行演讲。
参考题目:
《我的“中国梦”,志当存高远 》
《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迎接新挑战,自强在我心》
《放飞青春梦想,不可知难而退》
2.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央视播出的首期《中国诗词大会》上,来自四川的无臂小伙彭超过五关斩六将,成为首位擂主。彭超幼年失去双臂,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用脚穿衣、写字、上网等,付出了数倍于常人的努力,考上了四川大学。自初中起,彭超就开始喜欢读古诗词,不如意时,读读诗,用诗篇来激励自己。彭超最喜欢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诗格外豪迈,这种豪迈能带给人力量。彭超表示,未来的人生,需要“诗意的生活”,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1)假如你去采访彭超。针对“自强不息”这一话题,你会提出哪两个问题?
问题 1:
问题 2:
(2)你认为自强不息在当今时代有什么价值?
(3)假如你在演讲稿中要用到上面的材料,那么这则材料不能证明的观点是( )
A.不可一曝十寒 B.不可见利而进 C.要坚忍强毅 D.要不屈不挠
【答案示例】
1.演讲稿写作思路:首先,要明确中心论点,具体鲜明,新颖独到。其次,可以查找前面搜集的资料,比如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诗词等,积累道理论据。第三,整理资料,积累古代先贤、时政新闻中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或者挖掘身边自强不息人物的故事,积累事实论据。最后,再运用论据写一段议论性文字,建立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2.(1)问题示例:
许多同学不愿意背诵古诗词,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豪迈的诗词如何激励着你抒写生活的诗意?
(2)自强不息让我们在逆境中锤炼自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让自己拥有一个阳光人生,遇见更好的自己;自强不息让我们能从容面对成长之路的挫折,是我们的良伴和精神的火炬,带领我们走向光明。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