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升华与凝华-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冬天树叶上结霜 B.夏天小草上凝结露珠
C.秋天树林中的雾 D.初春冰雪消融
2.电冰箱是常用家用电器。小明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以下是小明对所看到的这些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后不久,水便结成冰-----凝固
B.夏天打开电冰箱门,门口有一团白雾----汽化
C.放在冷冻室里的棒冰包装纸上有白色的霜----凝华
D.从电冰箱里取出的矿泉水,瓶壁上有水滴-----液化
3.去年12月下旬的强降温使多地出现雾凇美景。形成雾凇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汽化
4.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下列变化与“滴水成冰”这一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B.
C. D.
5.如图甲是登山爱好者在安吉龙王山拍到的雾凇美景。下列事例与雾凇形成的原理相同的是( )
A.冬天清晨河面上的白雾
B.夏天狗吐出舌头
C.用久的灯泡内壁变黑
D.衣柜中变小的樟脑丸
6.寒冷的冬天,小明发现路旁一只小狗的舌头被冻在窨井盖上。下列物态变化与此相同的是( )
A.干手器干手
B. 湿餐布粘虾
C.冰上结晶
D.叶上沾露水
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水浴加热来探究“碘的升华”。(资料: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则水浴加热过程中固态碘( )
A.既有熔化又有升华 B.先熔化后汽化
C.只有升华没有熔化 D.没有熔化也没有升华
8.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接正确的是( )
A.水壶中的水沸腾——液化 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升华
C.冰箱冷冻室内壁上出现冰霜——凝固 D.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液化
9.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
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④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 草地上的霜消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下列有关物态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冰熔化时放热 B.蒸笼上方的“热气”是液化形成的
C.冬天的霜是水珠凝固形成的 D.拿出棒冰会看到“冷气”是冰汽化形成的
11.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出汗”或结“冰花”。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一面;③“汗”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态水;⑥“汗”是水蒸气;⑦“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⑧“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其中正确的( )
A.①④⑤⑦ B.①③⑤⑧ C.①④⑤⑧ D.③④⑥⑧
12.小花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她发现不一会儿鸡蛋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 B.“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C.“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 D.“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13.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下列对图中描述的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晶莹的露”是凝固产生的
B.“ 飘渺的雾” 是汽化产生的
C.“凝重的霜”是凝华产生的
D. “轻柔的雪”是熔化产生的
14.滑雪场会利用自然界的降雪制成滑雪道,但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会在气温低于0℃的时候,通过造雪机喷射出水雾形成“人造雪”。则自然界的雪和“人造雪”的形成( )
A.都属于凝华现象
B.都属于凝固现象
C.都需要从外界吸热
D.都向外界放热
15.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碘升华管是密封的玻璃管,内含少量碘晶体。用如图甲和乙所示的两种方案做“碘的升华”实验都能观察到碘蒸气。观察到的碘蒸气( )
A.甲方案中:一定是由固态碘升华而成
B.甲方案中:可能是由液态碘液化而成
C.乙方案中:一定是由固态碘升华而成
D.乙方案中:可能是由液态碘蒸发而成
16.如图所示为“冰花男孩”;冬日的早晨,该男孩到达教室时,竖立的头发上已结满冰花,下列事例与冰花形成的原理相同的是( )
A.冬天清晨河面上的白雾 B.荷叶上的露珠
C.北方冬天的雾凇 D.冬天河面上水结成冰
17.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二、探究题
18.如图所示是小科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时做的两个实验。
(1)图甲是小科在杯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其中气泡是由 形成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
(2)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小科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已知碘的熔点是113.5℃。请你分析小科的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
19.如图是同学们在课堂上做的一些实验,请回答:
(1)甲实验: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一段时间内读数不断下降,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
(2)乙实验:推动注射器活塞,使内部乙醚气体液化,请从微观角度解释现象 。
(3)丙实验:用酒精灯给碘锤加热时,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三、简答题
20.七年级的科学老师在教学《物质的特性》时,为了其中一节课,准备了干冰来进行实物演示,谁知道从网上购买的干冰在冰柜里放了一天就消失了。试问:
(1)干冰(固体)消失,是因为它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2)干冰以前常被用来营造舞台上“烟雾”缭绕的仙境效果,近些年来越多的被用在了各个餐厅的菜品上(如图)。请你解释“烟雾”形成的原因 。
21.老师利用图甲装置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小明发现此实验存在不足,于是将实验进行改进(如图乙)。实验过程中小明观察到了碘晶体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同时发现碘蒸汽在烧瓶底部凝华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已知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请结合实验目的指出原实验的不足并解释改进后实验的优点,同时说明温度计示数上升的原因。
22.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四、填空题
23.为缓解旱情,人们常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有一种人工降雨方案是: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水蒸气便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成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24.科学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用镊子夹取一块冒着“白气”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温度-74℃)放入气球内,并迅速扎紧气球。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气球快速鼓起,同时在气球底部的外壁观察到“白霜”。请分析:
白气是一种 现象(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请解释“白霜”形成的原因 。该过程中气球变大能说明 (选填A.分子能运动、B.分子间的空隙能改变)。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冬天树叶上结霜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直接由气态变成固体形成的,发生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小草上凝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由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发生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秋天树林中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由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发生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初春冰雪消融,即冰雪吸热后由固态变成液态形成,发生熔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A.将水放入冷冻室后不久,水便结成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夏天打开电冰箱门,门口有一团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放在冷冻室里的棒冰包装纸上有白色的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从冰箱中取出的矿泉水,瓶壁上会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故选B。
4.B
【详解】滴水成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
A.露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屋檐下的冰柱,水变成冰,属于凝固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雪糕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雾凇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A.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狗吐出舌头,利用水汽化吸热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由于灯丝中的钨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到冷的灯泡内壁时,又在灯的内壁上凝华为固态钨,故C符合题意;
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由于井盖的温度很低,小狗舌头上的水分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变成的冰。
A.干手器干手时,水分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A不合题意。
B.湿餐布粘虾,水分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冰上结晶,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C不合题意。
D.叶上沾露水,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碘锤”在水中加热,热水的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3.7℃,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会熔化;但是碘升华,没有温度限制,所以会升华,故C正确。
故选C。
8.B
【详解】A.水壶中的水沸腾,是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A错误;
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B正确;
C.冰箱冷冻室内壁上出现冰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
D.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9.B
【详解】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收热量,符合题意;
②夏天,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
③秋天,清晨出现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
④冬天,草地上的霜消失,是由固态小冰晶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A.冰融化时,是由固态变成液态,需要吸热,故A错误。
B.蒸笼上方的“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冬天的霜是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拿出棒冰会看到“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汗”是液态水,由屋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所以应出现在里面;“冰花”是固态的冰晶,由屋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所以应出现在里面。
故选A。
12.C
【详解】试题分析:小水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B都错;小水珠消失,是由液态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属汽化现象,故C正确,D错;应选C。
【考点定位】物态变化
13.C
【详解】A.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4.D
【详解】AB.自然界的雪是由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落到地面上,都属于凝华现象,人工造雪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在那里接触到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这些小水滴凝结成冰晶,也就是人们看到的雪花,说明“人造雪”属于凝固现象,故AB错误;
CD.水气凝华成雪,小水滴凝结成冰晶的过程中都要向外界放出热量,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15.C
【分析】根据升华的概念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详解】甲方案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故A、B选项错误;
乙方案中将碘升华管放在水中进行水浴加热,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碘的升华实验,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过程的掌握情况,更进一步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16.C
【详解】冰花男孩,是男孩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依附在头发上形成的,属于凝华。
A.白雾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了的小水滴,故A不符合题意;
B.荷叶上的露珠,是日出前气温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北方冬天的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依附在植物的枝干上,故C符合题意;
D.冰是水凝固形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D
【详解】A、二氧化碳气体无色。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属于吸热过程;水蒸气是无色气体。不符合题意。
C、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不是熔化。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吸热,使瓶口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符合题意。
故选D。
18. 升华 液化 见解析
【详解】(1)[1][2]干冰在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同时吸收热量,所以水中的气泡中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白雾其实就是小水珠。
(2)[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小科的猜想是错误的。
19. 酒精蒸发致冷/液体蒸发(汽化)吸热 乙醚分子间的空隙变小 碘锤内充满紫色蒸气
【详解】(1)[1]因为液体汽化吸热,所以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一段时间内读数不断下降。
(2)[2]推动注射器活塞,乙醚被压缩,乙醚分子间的空隙变小,所以从气态变为液态。
(3)[3]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紫色碘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20. 升华 见解析
【详解】(1)[1]干冰(固体)消失,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2)[2]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下降,干冰与空气中冷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所以形成“烟雾”缭绕的效果。
21.见解析
【详解】图甲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火焰温度大于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无法实现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需要改进,由图乙可知,采用水浴法加热,1标准大气压下,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碘蒸气遇冷在烧瓶底部凝华,放出热量,使烧瓶中的水的温度上升,所以温度计示数会上升。
22.见解析
【详解】补充器材:大烧杯、水、石棉网、铁架台。
向大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并固定在铁架台上,利用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对固态碘进行水浴加热,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碘蒸气,而并未出现液态碘。
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温度为100℃,低于固态碘熔点,所以碘在加热过程中不会熔化,由此可证明紫色碘蒸气是从固态直接变化而来。
23. 升华 吸收 凝华 熔化
【详解】[1][2][3][4]干冰进入冷云层,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由于升华需要吸热,干冰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使高空中水蒸气遇冷变为小冰粒,即由气态变为固态冰,属于凝华;当小冰粒遇热变为雨点时,是由固态的冰变为液态的水,属于熔化。
24. 液化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气球外面遇冷凝华 AB
【详解】[1]干冰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迅速变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放热变成小水珠,因此“白气”是液化现象。
[2]干冰放入气球后,气球的外壁温度极低,外面的水蒸气在上面迅速放热,由气态变成固态,因此“白霜”是凝华现象。
[3]气球变大能说明分子在运动,且分子间的空隙能改变,故选AB。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