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鹤定律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鹤定律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25 10:5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教学主题 化学方程式本章主要的化学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学科 初中化学 年级 九年级上
单元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授课人 Xxx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课题1 本课题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是我们学习化学方程式的第一课,前面我们已经接触到了化学方程式,但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由来并不清楚。这节课我们就以探究的形式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原因和应用,以及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课程中,记录和表示化学反应的主要工具,所以本节课内容尤为重要。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分析和探究化学反应过程中宏观和微观角度的化学变化,分析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更加深入的了解化学的世界。 课题2 本课题主要内容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我们只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才能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变化做到准确了解。化学用语的学习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学会利用好这一工具,才能让我们更加简单便捷的在化学世界中探索。这一课题主要是将宏观的化学反应转化为微观角度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掌握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培养学生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能力。课题3 本课题主要内容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是我们学习化学学科知识后的实际应用。通过简单计算,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常见问题,更加清晰的掌握各物质参与反应的质量关系。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书写正确规范的解题步骤,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 本单元主要学习化学方程式。先从质量守恒定律开始学习,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依据与原理,在学习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要求和配平,能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进一步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循序渐进,打好学习基础。从探究宏观实验入手,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学生自身参与进来,总结质量守恒定律,并通过探究去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配平和计算。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培养学生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本单元选择实验探究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总结质量守恒定律,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化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更为立体的感受化学方程式以及简单计算的意义,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本单元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及步骤。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本单元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规范。
单元学情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和原子、元素、化学式,及对化学物质性质的探究,并且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和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数量关系并不清楚,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化学中重要的学习工具:化学方程式。通过探究实验,总结质量守恒定律,明白了化学方程式的理论依据,在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去掌握一个化学方程式,最后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学习化学方程式在实际中的应用,充分体会化学方程式对化学学习以及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单元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3.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和读法;4.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5.能将化学方程式配平;6.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7.能正确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计算。
达成评价
知识评价 节名 基础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单元实施
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任务活动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新授课 2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3.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3.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1.红磷燃烧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探究;2.硫酸铁溶液和铁钉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探究;3.分组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校本P98页第1-4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1 1.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能将化学方程式配平; 1.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能将化学方程式配平; 1.讨论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2.练习化学方程式配平。 校本P101页第1-5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1 1.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2.能正确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计算。 1.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2.能正确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计算。 1.例题讲解;2.学生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校本P103页第1-3题 校本课时作业
课时设计(课题1)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是我们学习化学方程式的第一课,前面我们已经接触到了化学方程式,但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由来并不清楚。这节课我们就以探究的形式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原因和应用,以及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课程中,记录和表示化学反应的主要工具,所以本节课内容尤为重要。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分析和探究化学反应过程中宏观和微观角度的化学变化,分析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更加深入的了解化学的世界。
2.学习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物质微观角度的分子和原子、元素、化学式,及对化学反应都有初步的了解,本课题主要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且对化学实验操作都有一定的基础。通过分组探究去学习总结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并在探究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对质量守恒定律认识更加深刻,并结合前面的学习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总结,勤于动手的实验能力,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能力。
3.学习目标确定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3.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和读法;4.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勤于思考,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4.学习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化学知识 1.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探究能力 1.能够认真仔细观察红磷燃烧和硫酸铜与铁钉反应实验并总结;
2.能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科学态度 1.保持并发展对化学的研究的兴趣,愿意分享和交流。
2.保持对身边化学的研究和学习,愿意更深层次的观察和了解。
3.保持团结协作,科学严谨的精神,愿意实事求是追求化学真理。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讨论质量守恒定律,积极参与,各抒己见。3分:小组分工不够明确,各抒己见,但不能整合观点。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认真仔细观察红磷燃烧和硫酸铜与铁钉反应实验。3分:能观察红磷燃烧和硫酸铜与铁钉反应实验,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仔细观察红磷燃烧和硫酸铜与铁钉反应实验。
结果展示能力 5分:红磷燃烧和硫酸铜与铁钉反应实验现象及结论,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红磷燃烧和硫酸铜与铁钉反应实验现象及结论,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红磷燃烧和硫酸铜与铁钉反应实验现象及结论。
总分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任务一:导入新课:质量守恒定律
【多媒体展示图片】铁锅生锈:蜡烛燃烧:通过图片,能看出铁和蜡烛的质量怎么变化吗?【过渡】通过图片我们可以发现铁生锈之后,会变重,蜡烛燃烧之后会变轻。通过诗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我们可以知道船燃烧,消失不见,只剩下灰烬;水电解变成了氢气和氧气,那水的质量和氢气、氧气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从化学的角度来考虑,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之后,有的物质质量增大,有的物质质量减小,是这样的吗?物质反应前后有什么规律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板书】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 通过展示图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引发对化学反应,物质质量变化的思考。
任务二:新课讲授:质量守恒定律
【过渡】我们通过两个实验来探究一下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多媒体播放视频】红磷燃烧实验【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探究: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猜想与假设】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多媒体播放视频】红磷燃烧实验课本P92页探究方案一【分组讨论】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能从实验中得到什么结论?【讲解】燃烧前红磷和密闭容器中空气的质量与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和密闭容器中剩余空气的质量相等。那我们再进行方案二的实验操作,再次观察实验现象和总结实验结果。【学生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本P93页方案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前后质量关系。【实验原理】Fe+CuSO4=FeSO4+Cu【实验仪器和药品】橡胶塞,锥形瓶,托盘天平,滤纸片,镊子,硫酸铁溶液,铁钉。【提问】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实验现象;能从实验中得到什么结论?从这两个实验中,能够得到什么结论?【总结】通过两个实验方案的实验结果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板书】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教师演示实验】课本P94页实验5-1、实验5-2学生思考两个实验,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讲解】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反应后称得的总质量小于反应前称得物质的总质量。实验5-2:镁条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反应后称得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前称得物质的总质量。【提问】为什么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大于或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些情况?这两个反应到底遵守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板书】2.解读【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解读:1.化学反应是前提。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化学变化;2.参加反应是基础。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3.质量总和是核心。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计算时不能遗漏;4.质量守恒是目的。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讲解】以水电解反应为例,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的实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结合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微观角度: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质量也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宏观角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板书】3.原因:微观;宏观。【总结】反应中的变和不变。“六个不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元素总质量、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定不变;“两个一定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两个可能变”指: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学生观看视频,并总结红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回答: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得更瘪,最终天平平衡,m1=m2。结论:红磷在燃烧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总结并展示: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从蓝色变成浅绿色,天平保持平衡,m3=m4。结论: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思考并回答。回答:因为有气体参与反应,或者生成气体。托盘天平未称得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观看视频,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实验结果。展示时:思维清晰,表述准确。
任务三:新课讲授:化学方程式
【多媒体展示图片】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过渡】写出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比较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哪种表达方式更为直观快捷?【板书】二、化学方程式【讲解】文字表达式的意义和读法。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为例,文字表达式:“+”表示“和”,碳+氧气 二氧化碳反应物 反应条件 生成物读作: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提问】以2H2+O2 2H2O为例,能从化学方程式中,获取什么信息?【讲解】 2H2 + O2 2H2O分子数比:2 : 1 : 2原子数比:4 : 2 : 6质量比:2×(1×2):1×(16×2):2×(1+16×2)【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量的方面:微观上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即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宏观上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各物质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比。【板书】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化学方程式中构成各物质的微观粒子个数比【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 2H2O为例,质的方面: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量的方面: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板书】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学生观看并回答。学生练习:氢气+氧气 水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练习: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的数量关系。C+O2 CO22H2O 2H2↑+ O2 ↑Fe+CuSO4=FeSO4+Cu学生阅读并总结。 学生进行总结和练习,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意义。展示时:思维清晰,表述准确。
任务五:课堂小结,随堂反馈
【提问】学完本课题,你收获……【反馈练习】校本 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延伸 巩固所学
1.板书设计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解读3.原因:微观;宏观。二、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化学方程式中构成各物质的微观粒子个数比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校本课时作业(2)了解资料卡片:定量研究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本单元选择立意新颖、富有吸引力的视频材料,演示氢气与氧气的微观反应,改变学生对化学实验视频的刻板印象。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从实验探究中,深刻认识和总结质量守恒定律,并运用多媒体来呈现相关实验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课题本节内容主要讲述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意义。通过实验探究,从宏观角度把握质量守恒定律,再运用动画从微观角度,加以分析,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加全面立体的掌握化学知识。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自主实验,进行观察,总结和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善于观察的科学态度。实验5-1和实验5-2,涉及燃烧,有一定的危险性,鉴于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的次数并不多,出于安全考虑,此部分实验由教师演示。但是也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和总结实验。更加深刻的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意义和读法中运用前面学过的化学方程式练习,检验和巩固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方程式这一重要工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