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狼牙山五壮士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班长:马宝玉
副班长:葛振林
战士:宋学义
小战士:胡德林
胡福才
任务一:情境导入
拓展阅读,历史背景
日本侵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对根据地人民的屠杀非常凶残。例如,1943年9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北县区进行了三个月的"秋季大扫荡",仅三个月的时间,日军残杀我人民6674人,烧房54779间,抢掠与焚毁粮食2934万斤,抢走耕畜19300余头,毁农具172600余件,使北岳人民受到了严重损失。
活动一:自由读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借助课后第一题,用小标题的形式梳理文章脉络。
任务二:用小标题梳理文章脉络,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接受任务 ( ) ( )
( ) 英勇跳崖
接受任务 ( ) ( )
( ) 英勇跳崖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活动二:交流探讨
接受任务(1)
痛击敌人(2)
引上绝路(3)
顶峰歼敌(4—5)
英勇跳崖(6—9)
狼牙山五壮士
这篇课文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痛击敌人,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任务三:小组合作学习“痛击敌人”的部分
活动一:小组合作分析第二自然段有何特点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面
点
活动二:交流分享
这种有点有面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
这种既关注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的写法有何好处?
作业:展开想象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班长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后战士用石头痛击敌人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