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8 19:0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 1《那一刻,我长大了》第一课时习作评改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题目的比较,利用作前提纲,找准自己长大的那一刻。
2.在写作时,把这件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通过多角度细节描写将“那一刻”这个重点部分写具体,使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记录自己长大时的感受。
3.积极主动与同学互相欣赏习作,乐于分享,学习修改。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内容的重点部分,然后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帮助学生准确判断习作内容中的重点部分,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多角度细节描写,使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表达感受,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真实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环节预设与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草稿反馈
1.真诚交流《“童年拾光”随感录》的征稿正在进行,目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完成了草稿,老师读了大家的草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家都写了自己童年当中一件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雅馨、佳广、俊然他们都写到自己照顾阳了的妈妈这件事,病毒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挫折,但面对苦难,我们却长大了。同学们都能在四年级的基础上把事情经过写清楚了,得到了这颗星。
板贴:事情经过写清楚★。
2.AI老师反馈但是经过老师的批阅和 AI老师的智能反馈,同学们现在要想发表,还有三个地方做得不够,第一,那一刻这个重点部分没写具体。第二,长大时的感受不够具体。第三,题目写得不够新颖。
同学们看看你的草稿,题目旁边是不是出现了一些符号呀,每个小符号都有代表意义,如果出现了三角就表示你的那一刻没找准,出现方框表示那一刻这个重点部分你没写具体,心是内心感受不够具体,横线表示题目没起好。(指着题目)
同学们看,这次我们的习作主题就是《那一刻,我长大了》,题目就提醒我们,这篇习作的重点,第一个就是那一刻,第二个就是我长大时的感受,把这两个重点部分写具体,我们的习作才能突出中心。这个单元的重点就是学习怎么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针对我们的不足想想怎么才能改好我们的作文。
板贴:“那一刻” 长大时的感受题目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聚焦单元任务情境之《“童年拾光”随感录》征稿活动,遵循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先草稿后指导,结合老师的批阅和AI反馈,帮助学生厘清自己草稿中出现的问题。)
二、锁定“那一刻”
那同学们怎样找到“那一刻”,把“那一刻”的重点写具体呢?很多同学都写到了学会了自行车,学会了做菜,老师知道你们把四年级写过的这篇作文又用到这里了。那我们这篇作文是《那一刻,我长大了》,这两个题目有什么不同?预设:《我学会了___》是学会的过程,而长大是一种结果。
预设:《我学会了___》重在写一件事,《那一刻,我长大了》侧重写长大的感受。你们看四年级时我们同学写的《我学会了演讲》,出示时间轴,他把学会演讲的过程写得很具体。那五年级这次的习作是《那一刻,我长大了》我们再写这件事,它的重点该是什么呢?
预设:得到鼓励,完成演讲是重点追问:为什么?
预设:那一刻,他收获了自信,突破了自我。
总结:对,《那一刻,我长大了》指向的是学会的那一刻,我感受到长大的滋味,这里要重点写,所以如果你还在把学会的过程写具体,那你的这篇作文就写偏了,跑题了。那怎样才能找到你长大的“那一刻”呢?拿出自己的作文提纲,把让你长大的那一刻圈出来。集中交流 2名(拍照投影交流)哪一刻是你长大的瞬间?那一刻你有怎么怎样的感受?
评价:你看,你经过认真思考,已经纠正自己的选材问题了,这也是一种长大。(投影作文草稿)这是你的草稿(圈出),这一部分你就需要重点写。
评价:......就是你要写的重点部分,恭喜你锁定了那一刻。这是你原来写的草稿,这就是你要重点写的“那一刻”,同学们都像老师这样,把那一刻这个部分画个圈,提醒自己把这儿写具体。
(设计意图:利用作前提纲,引导学生锁定“那一刻”。在草稿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将我学会自行车,我学会了做饭等这些事作为选材,很显然他们对四年级《我学会了——》这篇作文进行了复制,所以我们先让孩子对两个作文题目进行比较,在思辨中明确两次习作的重点部分有所不同,进而通过作前提纲,找到自己长大的那一刻。)
三、“那一刻”写具体
1.我们都找到了那一刻,那怎么把那一刻写具体呢?我们看,这是曲林写的,这是晨曦写的,他们都写的照顾妈妈,我们看看谁把“那一刻”写具体了。那我们就跟他来学一学。(两篇文章框出“那一刻”)
2.怎么样把那一刻写具体?谁来谈一谈?
预设:细节描写。
预设:某一句话。
评价总结:你评价得很精准,在曲林长大的“那一刻”里,你们看,她重点写到了看到的妈妈的眼神、听到的妈妈的话,还写到了当时她想的说的、做的。这就是多角度的细节描写,(板书:多角度细节描写)用上多角度细节描写,你就能把那一刻写具体。这个方法我们之前已经学过,大家今天回家以后就闭上眼睛,回顾一下这个令你长大的“那一刻”,把镜头放大、放慢,努力地回忆当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你说了什么?你一定能按这个方法把“那一刻”写具体。
(设计意图:例文对比,指引学生把“那一刻”写具体。在习作评改课上,我们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从学生草稿中选取典型素材。对于把“那一刻”写具体,学生已有相关的学习经验,所以从优秀片段中汲取方法后,他们完全有能力在课后进行修改。)
四、长大时的感受写具体
同学们,在长大时的那一刻,曲林她懂得了回报爱,关心妈妈,你在长大时的那一刻里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说......出示长大内涵思维导图。是的,这些都是长大,长大背后的内涵各不相同。
1.我们怎么才把自己长大时的感受这个重点部分写清楚呢?先来看看咱们同学现在的水平吧。这是煜航写的长大时的感受,这是晗宁写的长大时的感受,这是雅鑫写的长大时的感受,这是欣雅写的长大时的感受,你们是不是觉得点题就赢了呀。恰恰相反,如果你这样写,《“童年”拾光随感录》你就无法入选,知道为什么吗?
2.这个单元都在学习怎么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学了作者是怎么抒发思想感情的,还记得吗?(出示四篇课文,重点句划线)我们回顾一下,你们学了哪些抒发感情的方法?预设:借物抒情。
预设:借助人物言行表达情感。
预设:直接抒情。(板书: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3.有这么多方法,但我们同学只写到“那一刻,我长大了”,至于长大背后有什么感受都没有写出来,你要是能把这个重点部分写具体,那你的文章就能登上随感录了。
4.我们这是梓萌同学习作的一个片段,请梓萌为大家读一读。这个片段写得怎么样?学生评价。我们能看到她也用多角度细节描写把那一刻写具体,但是写到长大时的感受却戛然而止,现在我们一起来修改这个部分,看看会产生什么神奇的效果。
采访一下梓萌,当你看到爷爷赚钱这么辛苦,你有什么感受吗?你想对爷爷说些什么?我们能感受到爷爷真的很疼你,这份爱沉甸甸的,现在你想怎么做呢?那一刻,你懂得了爷爷的辛苦,也懂得了珍惜和感恩,你真的长大了。你们看梓萌的内心感受就这样表达出来了。这里这样写好不好,怎么表达更好一些?
(品词析句)请你为大家读一读。(配乐)我们也来写写自己长大那一刻的感受。如果你觉得不知如何下笔,那就你反复地追问自己,那一刻,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那一刻你长大了想做什么?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长大感言?瞧,你使用了....很多同学经过修改,长大那一刻的感受比较具体了,我们再去看看大作家林海音先生怎么表达自己长大时的感受?爸爸去世时,她只有 14岁,作为家中的老大,身下有 6个年幼的弟弟妹妹,当她听说爸爸在医院去世的消息。
她写到:读了林海音先生的这个片段,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长大背后是承担家庭的重担,是不能再依赖,不能再弱小。这里面有没有“那一刻,她长大了”,没有,但却让我们体会到了她长大时的真实感受,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这就是高妙的表达。
课后我们可以再继续修改这一部分,争取也能有这样激荡人心,让人回味无穷的感受。
最后我们来看看题目,以梓萌这篇文章为例,你看我们可以这样以触动心灵的那一刻为题,《爷爷转身的那一刻》也可以以自己最深的感受或启发拟题《沉甸甸的爱》。
板书:指向内容表达情感
(设计意图:保底培优,引领学生写出长大时的真实感受。草稿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没有把“长大时的感受”写具体,所以我们就将引导学生“把长大时的感受写具体”做为本节课的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例文的诊断,通过问题引领学生集中修改一篇,一起经历把感受表达清楚后的提升效果,再让学生自己修改。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了分层教学。对于情感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我们用林海音先生的片段去激励他做到更精妙的表达。对于还是无从下笔的孩子,我们引导他使用自我追问的问题支架去学会表达。)
【作业】
1.今天回家后同学们如果把“那一刻”写具体了,得 1颗星,如果把“长大时的感受”也写清楚了,再得 1颗星,题目也起好了,再得一颗星,如果这些你都做好了,下节课上推荐官来赏评你的作文,你就非常有机会入选。
2.选做任务:阅读名家名篇朱自清《背影》、林海音《城南旧事》,走进名家的童年往事。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得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在布置作业环节再次回扣本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将作文修改好。在作业布置方面进行了分层,保证了学困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又让学有余力的孩子拓展阅读,积累运用更高妙的语言。)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