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实验与多元 20世纪以来的西方艺术(至上主义 构成主义—俄国人的艺术)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课实验与多元 20世纪以来的西方艺术(至上主义 构成主义—俄国人的艺术)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9-18 16:2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至上主义/构成主义
1915-1925
——俄国人的艺术
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列宁、斯大林建立一种迄今为止从未被尝试和检验过的平等主义的政府形式,布尔什维克人接受了受卡尔·马克思启发的体系,名为共产主义。艺术家们提出了力求同样先进和民主的新艺术形式,叫做非客观艺术。
科技的迅速发展使摄影技术很快传播,摄影技术的出现严重阻碍了传统具象艺术的发展,使其日渐衰退走到尽头,而至上主义的出现恰巧成为了现代艺术和传统的具象艺术的分界点。
至上主义的发展阶段
1911-1913年属于“立体民族风情”系列即早期的探索阶段。题材多为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场景。马列维奇在1911-1913年间创作的《割草人》,1912年创作的《雪后的小村之晨》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1913-1920年属于“至上主义风格时期”即发展的成熟阶段。在此阶段期间马列维奇亲自将至上主义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黑色时期、彩色时期和白色时期。
1913年,马列维奇开始玩弄“非逻辑主义”这一概念,表示从“理性”的角度看是荒谬的。对常识和荒谬发生冲突的交叉点深感兴趣。创作了一幅名为《奶牛与小提琴》(1913)的“宣言绘画”。
这是一幅标准的立体——未来主义作品,以大量互相重叠的二维平面为特征
《奶牛与小提琴》预示着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到来。
卡济米尔·马列维奇《奶牛与小提琴》
《黑色正方形》(1915)。是至上主义的第一件作品,标志着至上主义的诞生。
“黑色方块在白色背景上是第一次非主观的感觉得到表达的形体。方块等于感觉,白色背景等于感觉之下的空洞”
——马列维奇
马列维奇认为:“对于至上主义者而言,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东西是感情。”
黑色时期:马列维奇《黑色正方形》
《黑色圆形》《黑色十字》
竖向版式油画
这幅画中没有任何属于我们这个世界的题材,它关心的是作品在观众中激起的感受
在马列维奇眼中,至上主义是纯粹艺术,油画颜料——而不是从自然界中复制来的形状——支配着作品的颜色和形式。
彩色时期:马列维奇《至上主义》
白色时期是之前两个时期进一步发展升华得来的,这个时期的作品利用白色方块清晰地传达了至上主义艺术家内在的至高无上的感情和纯粹的精神。
两重白色极简到了极致——不仅空间和深度不见,颜色亦消失。但当我们看到这幅图像的时候还是能够感觉到二元的存在
白色时期:《白底上的白方块》
至上主义的特点
受立体未来主义影响而产生
纯粹抽象的形式,彻底非描述性的绘画风格,放弃了对三维空间的表现
不带有任何主观感情且是一种直角系统的构图
简约的外表象征着智慧、深思、现代性和精密性
影响了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最后的未来主义展览:从0到10
这是俄国实验艺术家向世界发出的信号,宣告意大利未来主义的终结和现代艺术新阶段的开始
标题“从0到10”指向十位被选入展览的原创性艺术家。用马列维奇的话说,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剔除了所有可辨识的题材,他们描绘的是“无形”
马列维奇代表纯粹的精神,塔特林创造了真正的空间新概念
这幅作品源自毕加索《吉他》作品中发现的拼贴艺术,他从中发现了用这类技巧创作出自己独有艺术的方法。
塔特林重构了雕塑的概念:一件三维作品,有史以来第一次不为模仿或再现现实生活而存在,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物体而存在,它凭借自身的力量树立起来。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角落里的反浮雕》
构成主义的命名
1917年马列维奇恶意贬称塔特林的作品为“构成艺术”,构成主义一词开始广为流传
1921年《结构主义宣言》发表,塔特林领导的运动正式被命名
构成主义与布尔什维克的关系
列宁宣告苏联艺术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即是“可被大众理解”。塔特林和它的构成主义同伴柳博芙·波波娃、亚历山大·罗琴科和亚历山大·埃克斯特接受号召
布尔什维克给艺术家的目标是:为共产主义创造一个形象标志。构成主义自此永远的和左派联系在一起。
他们的事业是平等主义的事业,女性艺术家破天荒的不再属于小配角,在运动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她们都在界定、发展、创造构成主义艺术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早期,波波娃曾为他们的实践下过定义:“绘画中的结构是个部分能量之总和。”
原计划是将它建在圣彼得保境内涅瓦河的北岸,以60度角,倾斜着指向天空和全世界。
《第三国际纪念塔》将塔特林的纯粹的艺术样式与实用的创作意图结合起来。之后,塔特林进入了设计与生产的实践摸索中,人们将其称为塔特林的“生产主义”
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塔》
罗琴科展出了一组三联画《纯红、纯蓝和纯黄》(1921),它们统称为《最后的画》或《绘画之死》
罗琴科称自己的构成主义绘画并非什么特别的或超验的艺术品。
实际上他降低了他们作为艺术品的地位,他声称它们只是他一直进行的原材料特性研究的一部分,而这一研究的目的是作品的构成。
亚历山大·罗琴科《最后的画》
罗琴科为列夫托洛茨基的书《日常生活之问题》设计封面
波波娃设计了一些用绿色或蓝色圆形装饰的时坐连衣裙
波波娃创造了一系列设计基于排列圆形或四边形等单一主题的图案。她还采用张开的方格位于不同空间层叠加, 这样布瞬间变得有深度和空间感。
柳博芙·波波娃
这幅海报,运用了几何图形、重叠平面,以及至上主义风格的黑、白、红色。
非再现性艺术的形状和风格,以一种高度象征性和表现性的方式表现出来。
暗示着马列维奇和塔特林的创作方式是正确的: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形状,若是以某种平衡而富有技巧的的方式组织在一起,的确能激起观众的情感反应。
埃尔·利西茨基 《以红楔攻打白军》
构成主义特征
提倡艺术家在追求主观梦想的同时也要注重艺术的实用性
应用到建筑、工业产品、印刷、纺织、戏剧等设计活动
影响:1、促进了苏俄现代设计运动的发展
2、在色彩及理念和设计实践方面的探索成果,在诸多方面给德国包豪斯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