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高空飞行
③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
④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主要是(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4.嘉兴地区的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 )
A.增强① B.削弱② C.增强③ D.削弱④
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这种现象称为逆温。有人说,逆温是雾霾的帮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上图中,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次是( )
A.① B.② C.③ D.②③
6.对于逆温现象的意义论述正确的是( )
A.出现晴好天气,交通能见度更好 B.高空出现逆温层不利于飞机飞行
C.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加重雾霾天气 D.逆温现象可以增加沙尘暴现象的出现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此图表示的是夜晚
②此图表示的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夜晚气温低于白天,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下图为“风形成示意图”和“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9.关于左上图中a.b.c.d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表示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B.b表示摩擦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C.c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
D.d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10.右上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
A.A B.B C.C D.D
下图是“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气压带为( )
A.赤道低气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12.下列判断和推论正确的是( )
A.气压带②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
B.风带③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的
C.在风带③,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
D.风带①的气流性质为寒冷干燥
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大气中某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判断,甲地此时近地面的风向最可能为( )
A.西北 B.东南 C.东北 D.西南
14.若用此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则此季节( )
A.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B.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
C.东北春小麦收获 D.澳大利亚西北部吹西北风
下图为也门等高线地形图,其首都萨那曾被誉为“阿拉伯明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萨那的气候特点( )
A.终年炎热干燥 B.全年降水不多,四季如春
C.全年高温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6.萨那夏季的盛行风(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下图是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18.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B.7月降水量北多南少
C.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大 D.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2022年某月我国某山地受天气系统影响,发生降雪。下图示意此次天气系统过境前后,该山地气象站记录的降水量、气温和气压变化情况。下表为该天气系统影响该山地时,青岛(36.04°N,120.2°E)连续两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06:43 17:43
06:42 17:44
19.该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反气旋 C.暖锋 D.气旋
20.该天气系统过境的时间可能是( )
A.9月25日6:00—10:00 B.10月18日16:00—20:00
C.2月19日00:00—4:00 D.3月19日11:00—15:00
2021年我国国庆节期间,潍坊市经历了一场天气变化,下图示意潍坊市该时期的气象要素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与4日相比,7日( )
A.出现冻害 B.风速更大 C.大气逆辐射强 D.气温日较差大
22.国庆节期间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及其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是( )
A.暖锋,绵绵细雨天气 B.冷锋,大风沙尘天气
C.气旋,大雾天气 D.反气旋,冻雨天气
当地时间2022年3月11日凌晨2时30分,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贡贝”登陆莫桑比克,登陆时甲乙两地风暴潮强度差异较大。下图示意“贡贝”的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贡贝”登陆时( )
A.受偏东风影响,甲地风暴潮强度小 B.受偏北风影响,甲地风暴潮强度大
C.受偏南风影响,乙地风暴潮强度大 D.受偏西风影响,乙地风暴潮强度小
24.从M运动到N处,台风势力( )
A.先增强再减弱 B.先减弱再增强 C.持续增强 D.持续减弱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通常以海平面图上的等压线显示气压水平分布形势,不同高度等压面上的等位势高度线来描绘空间气压分布形势。夏季,青藏高原在热力作用下会形成一种独特的高原涡旋气压场。下图为青藏高原7月600hpa空间气压分布形势(1988—2017年)。
(1)据图描述青藏高原夏季气压场的分布特点。
(2)比较A,B两地600hpa的高度差异,并画出A、B两地近地面的风向。
(3)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说明夏季青藏高原温度场与气压场的关系。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研人员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左图示意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日地表温度的变化。
(1)在右图中用“→”绘制绿洲与周边沙漠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2)说出图中A点此时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判断该热力环流强度最弱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年10月不同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图中甲地16日下午经历了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17日凌晨有雾,持续至上午08时消散。
判断16日08时乙处天气系统的类型,并分析其对山东半岛天气的影响。
(2)17日02时甲地出现大雾天气,分析大雾的形成原因。
(3)说明17日08时甲地大雾消散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的垂直高度判断,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底部的气温约为-50℃,随高度升高,平流层气温升高,平流层顶部气温大约0℃,①线正确,A正确。故选A。
2.答案:D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该层为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①错误;垂直方向的气温上热下冷,故大气稳定,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③错误,②④正确,D正确。故选D。
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夜必霜”时夜晚晴朗,天空无云,大气逆辐射即大气的保温作用比较弱,夜晚气温比较低,这种天气状况下容易产生霜冻;因此,图中③环节减弱是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C正确。故选C。
4.答案:B
解析:黑色的尼龙网的透明度比较差,对太阳辐射具有强烈的削弱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可知图中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此可知黑色的尼龙网可以使得图中②环节减弱,B正确。故选B。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逆温是对流层大气出现了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的现象。据图可知,图中②出现了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的现象,B正确;其他层次均未出现该现象,A、C、D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逆温出现时,大气稳定,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出现或加重雾霾天气,能见度差,A错误,C正确;高空出现逆温层,大气稳定,对流运动弱,有利于飞机飞行,B错误;逆温出现时,大气稳定,对流运动弱,不易起风沙,减少沙尘暴的出现,D错误。故选C。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山谷风是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的,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了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读等温线图可看出,山顶(坡)气温比同一高度谷地低,因此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比谷地高,风从山峰往山谷吹,为山风。夜晚山峰比山谷同高度自由空气放热快,温度较低,因此此图表示的是夜晚,①②③正确,A正确。故选A。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山谷风。甲地为山谷,夜晚温度高,是高于山坡而不是高于白天,A错误;甲地为山谷,夜晚温度高于山坡,气流上升,B错误;甲地为山谷,夜晚温度高于周围地区,C错误;甲地为山谷,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大气上升易成云致雨,D正确。故选D。
9.答案:D
解析:读图判断,根据气压值可知,该图表示近地面风的形成,其中d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既能改变风向,也能改变风速,D正确:近地面的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偏转一定角度,与等压线斜交,因此c表示风向,其向右偏,因此为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C错误;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因此a表示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A错误;b与风向相反,表示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B错误。故选D。
10.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右图表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的等压线分布,图中某点的风向可用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致向右偏转45角表示,图中A点的风向向左偏转,A错误;B点和D点的风向都是由低压指向高压,B、D错误;C点的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向右偏转,C正确。故选C。
11.答案:D
解析:由图中风带的风向,可判断出图中气压带②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①风带为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③风带为东北信风带,A、B、C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
12.答案:B
解析:气压带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燥,A错误;风带③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的东北信风带,B符合题意;在风带③,风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C错误;风带①的气流性质为温和湿润,D错误。故选B。
13.答案:A
解析:图中35°S上空等压面向下凹陷,表明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比南北两侧低,近地面相反,35°S附近气压比南北两侧高,为高气压带中心,由此推断图中甲地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由北(35°S)指向南(40°S),在此基础上,近地面的风向向左偏(南半球)形成西北风,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答案:D
解析:上一题已经判断,35°S附近近地面为高气压带中心,根据纬度位置判断,该带应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其中心位置位于30°S以南,说明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则此季节是南半球夏季或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沿岸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A错误;春季时,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B错误;我国东北地区收获春小麦在北半球夏季,而此时为北半球冬季,C错误;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澳大利亚西北部的西北风,D正确。故选D。
15.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萨那位于阿拉伯半岛南部,纬度较低,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较少;图中显示,其海拔在2000米以上,地势高,全年气温较温和,四季如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答案:C
解析:据大气环流知识可知,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影响图示区域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两地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无热带季风气候分布,A、B错误;甲地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35°附近,且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C错误,D正确。故选D。
18.答案:C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月气温自北向南先增后减,A错误;根据图中7月降水量线可知,7月降水量北少南多,B错误;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大,C正确;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D错误。故选C。
19.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使该地气温降低,气压升高,且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因此该天气系统是冷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答案:B
解析:根据表中日出日落时间可知,该地昼长约为11小时。9月25日和3月19白昼长应十分接近12小时,A、D错误;根据图中气温及气压变化可知,16:00开始气温明显下降,气压明显上升,冷锋开始过境,该天气系统过境的时间可能是10月18日16:00-20:00,B正确,C错误。故选B。
21.答案:D
解析:与4日比,7日天气较晴朗,云层较薄,气温日较差更大,大气逆辐射较弱,D正确,C错误;结合图示风速信息可知,7日风速较4日小,B错误;读图,7日气温在10℃以上,不会出现冻害,A错误。故选D。
22.答案:B
解析:读图,该天气系统导致石家庄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在4日出现短时间且强度较大的降水天气,符合冷锋过境的特点,冷锋锋前暖气团水汽少,则不会形成降水,形成大风沙尘天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答案:C
解析:读图中的纬度可知,图中纬度为南纬,因此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运动方向为顺时针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台风“贡贝”在登陆时,北部的甲港吹偏北风,为离岸风,风将海水吹离岸边;而南部的乙港盛行偏南风,为迎岸风,风将海水向岸吹送,受到陆地的阻挡,潮位高;因此乙港比甲港的风暴潮更强、更猛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答案:B
解析: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贡贝”从M运动到N处,是由陆地到海洋的过程,在陆地上由于没有水汽提供,热带气旋“贡贝”的势力减弱,但到达海洋后,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水汽提供,热带气旋“贡贝”的势力会越来越强,故从M运动到N处,台风势力先减弱再增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答案:(1)夏季,青藏高原西部形成低压涡旋中心;由低压中心向四周气压升高。
(2)B高于A(或A为4356米,B为4362米),作图如下:
(3)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多,形成独特的高原气温中心;受热力作用影响,在青藏高原形成低压涡旋中心。
解析:(1)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多,形成独特的高原高温中心;受热力作用影响,在青藏高原形成低压涡旋中心,且位于图中西部。图中显示中间等值线数值小,向四周等值线数值变大,故可知等压面下凹,气压形势表现为由中间向四周气压升高。
(2)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可以判断出等值距为6米,且由中间向外等位势高度线数值升高,可读出A为4356米,B为4362米,故B高于A。图为北半球600hpa空间气压分布形势图,根据等位势高度线总体分布形势可知,等压面中间下凹,故可知为低压中心。风的判读应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其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图中A处气压值南高北低(气压形势为低压中心),故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致由南指向北。高原面上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沿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偏转30°-45°,故风向偏转为西南风。同理可得出B地风向为东南风。由此可作图如下:
(3)从原理上分析,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地面辐射。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面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同周边同高度大气相比,高原大气离地面近,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周边同高度大气因距离地面远,接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气温高,受热上升,在青藏高原形成低压涡旋中心。
26.答案:(1)按照顺时针的方向画图即可。
(2)风向:偏南风;形成原因:由于绿洲地区气温低于邻近沙漠,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沙漠地区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因此A地的风从绿洲吹向沙漠成为偏南风。
(3)北京时间6点前后最弱。理由:北京时间6点前后沙漠和绿洲的温差最小。
解析:(1)由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图中沙漠的气温高于绿洲,所以沙漠近地面由于气温高空气能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绿洲近地面由于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如下图所示:
(2)由图示及第1小题分析可知,近地面风由绿洲吹向沙漠,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转,所以风向为偏南风或西南风。
(3)由图所示,图中北京时间6点前后,沙漠和绿洲两条温度曲线距商最近,温差最小,所以北京时间6点前后热力环流强度达到最弱。
27.答案:(1)气旋(低压),山东半岛位于其西部,以来自海洋(渤海)的偏北风为主,可能产生大范围降水。
(2)冷锋过境时有降水,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含量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夜间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产生逆温层),水汽凝结成雾。
(3)日出后,太阳辐射增强,近地面气温升高(逆温层消失);等压线变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风速增大,大雾消散。
解析:(1)由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变化可知,乙地为低压或气旋。读图可知,山东半岛位于气旋的西部,受来自渤海的偏北风的影响,可能产生大范围降水。
(2)从水汽条件来看,17日甲地刚刚经历过冷锋过境带来的降水天气,降水过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含量大,相对湿度高;从冷却条件来看,17日02时为夜间,夜间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降低速度和幅度较大,从而使水汽凝结成雾;从层结条件来看,天气晴朗,夜间近地面迅速降温,从而形成逆温现象,大气稳定,不利于雾的消散;从风力条件来看,图中显示,17日02时甲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不利于雾的消散。
(3)17日08时是日出后,太阳达到较高的高度,太阳辐射增强,地面增温,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减小,雾滴蒸发消散;随近地面气温升高,逆温层消失,对流运动加强,有利于雾的消散;图中显示,此时甲地等压线变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风速增大,因此大雾被风力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