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18 16: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含有元素硒(Se)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已知它是第四周期第ⅥA族元素。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比硫强
B.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Se
C.稳定性:H2Se>H2O
D.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SeO2
2.某同学在研究前18号元素时发现,可以将它们排成如图所示的蜗牛形状,图中每个点代表一种元素,其中O点代表氢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O点越远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
B.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
C.B、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相互反应
D.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A>D
3.下列选项不能说明金属A比金属B活泼的是
A.A常温下可以与水反应,B不与水反应
B.B不能从任何含A的盐中置换出金属A
C.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B强
D.A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少
4.类推的思维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采用,但类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经过实验的验证。以下类推的结论正确的是
A.由“Cl2+H2O=HCl+HClO”反应可推出“F2+H2O=HF+HFO”反应也能发生
B.HCl的水溶液酸性很强,推出HF的水溶液酸性也很强
C.由“2Fe+3Cl2=2FeCl3”反应可推出“2Fe+3I2=2FeI3”反应也能发生
D.Na、K在周期表中属于同一主族,化学性质相似,Na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故K常温下也能与水剧烈反应
5.下列有关碱金属、卤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描述,正确的个数为
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密度依次增大
②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加热时生成的氧化物形式为R2O
③根据同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推测,At2与H2较难化合,砹化银也难溶于水
④根据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可推出HCl、HBr、HI的酸性依次减弱
⑤碱金属都应保存在煤油中
⑥碳酸铯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
A.2 B.3 C.4 D.5
6.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h、d三种元素能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酸
B.根据g、h的单质与Fe反应的情况,可以判断h的非金属性强于g
C.工业上通过电解f、h形成的化合物制取f单质
D.x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7.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n2-1。下列有关X的说法正确的是
A.X能形成化学式为X3的碱
B.X不能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物质
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比核电荷数少10
D.X可能形成化学式为KX的物质
8.砒霜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砷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5
B.砷元素是第四周期的主族元素
C.砷原子的第3电子层含有18个电子
D.与砷同主族的上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为25
9.砷为第四周期ⅤA族元素,根据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砷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
B.砷可以有-3、+3、+5等多种化合价
C.五氧化二砷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磷酸弱
D.砷的还原性比磷弱
10.以下关于锂、钠、钾、铷、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②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③与O2反应均可得到多种氧化物;④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均要保存在煤油中 ⑤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⑥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⑤
11.下列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CB.非金属性:C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NaD.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N12.2016年IUPAC将第117号元素命名为Ts(中文名“ ”,tián),Ts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s是第七周期第VIIA族元素
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中子数为176的Ts,其核素符号是
D.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
13.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a,最外层电子数为(2a+1)。下列有关元素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X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a2-1)
B.元素X形成的单质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
C.元素X形成的简单离子,各电子层的电子数均达到2n2(n表示电子层数)
D.由元素X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能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14.已知X、Y、Z、M、Q、R皆为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原子半径与主要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和Z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B.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酸或碱或盐
C.M与Y组成的化合物可作自来水杀菌消毒剂,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D.X、Y与R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强碱
15.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M R Q
原子半径/nm 0.186 0.102 0.075 0.074 0.143 0.099
主要化合价 +1 +6 -2 +5 -3 -2 +3 +7 -1
已知X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离子半径大小:Y2->Q->X+>R3+
B.X、Z、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可两两反应
C.X和M可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
D.将YM2和Q2按物质的量1:1通入含少量NaOH的酚酞溶液,溶液不褪色
二、实验题
16.某小组为探究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
【查阅资料】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氧化性强弱探究:
实验Ⅰ
实验Ⅱ 取a中的黄色溶液少许,加入KI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
实验Ⅲ 另取a中的黄色溶液少许,先加入足量的NaBr固体,充分振荡,然后加入KI溶液和淀粉溶液
【分析与解释】
(1)实验Ⅰ中a试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①甲同学认为:实验Ⅱ观察到 现象,得出氧化性:Br2>I2。
②乙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反思,认为实验Ⅱ不能充分证明氧化性:Br2>I2;他补做了实验Ⅲ。补做实验Ⅲ的目的是 。
17.铝、铁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其合金与盐在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铝合金是一种建筑装潢材料,它具有坚硬、轻巧、耐用的特性。铝合金的下列性质与这些特性无关的是
A.不易生锈 B.导电性好 C.密度小 D.硬度大
(2)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写出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铁粉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固态产物是 。
(3)焊接金属时常用的焊接液为氯化铵,其作用是消除焊接金属表面的铁锈。;上述反应中当生成3.36L氮气(标准状况)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个,有同学认为,该反应产物中不应该有Fe生成,他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 。
(4)现有仪器和药品:试管和胶头滴管,溶液、酸性溶液、溶液、氯水等。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探究铁与稀硝酸完全反应后铁可能的价态,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操作 现象与结论
第一步 取少量液体装于试管,向试管中滴入几滴溶液。
第二步 ;若无明显变化,则说明不含。
三、工业流程题
18.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注:和,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和】
(1)固体B的组成为 (填化学式);在生成固体B的过程中,需控制稀溶液的加入量。若稀溶液过量,则因过量引起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完成煅烧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 Al2O3 。
(3)若银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4%,理论上废料中的铜可完全转化为 ,至少需要的溶液 L。
(4)溶液也可用于制备胆矾,其基本操作是 、 、过滤、洗涤和干燥。
19.某同学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和少量C、Al2O3、FeSO4等)为原料制备MgCO3·3H2O,其设计的实验流程如下:
(1)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密度是1.176 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滤渣的化学式为 ;操作X的名称为 ,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3)已知:在下列实验中,当溶液中pH=8.5时,Mg(OH)2开始沉淀;pH=5.0时,Al(OH)3沉淀完全。请补充完整由操作X得到的水溶液制备MgCO3·3H2O的实验方案:边搅拌边向溶液中滴加氨水, ,过滤、用水洗涤固体2-3次,在50℃下干燥,得到MgCO3·3H2O。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Se和S同一主族,原子序数:Se>S,则非金属性:S>Se,A错误;
B.同一主族非金属元素其最低负化合价相同,Se元素最低负化合价为-2价,则氢化物化学式为H2Se,B正确;
C.非金属性:O>Se,稳定性:H2O>H2Se,C错误;
D.氧族除氧外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则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SeO3,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A.离O点越远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序数越大不一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递减,故A错误;
B.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B正确;
C.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钠, 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故C正确;
D.A、D处于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小,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小,故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A>D,故D正确。
答案为:A。
3.D
【详解】A.与水反应越剧烈,说明金属性越强,即A的金属性强于B,故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置换金属性弱的,说明A的金属性强于B,故B项不符合题意;
C.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即A比B强,故C项不符合题意;
D.金属性的强弱不能用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来衡量,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A.F2与水反应生成HF和O2,故A错误;
B.氢氟酸为弱酸,故B错误;
C.I2的氧化性比Cl2弱,不能将铁单质氧化到+3价,故C错误;
D.K比Na金属性强,常温下可与水剧烈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降低,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增大趋势,但K反常,①错误;
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加热时,锂生成氧化锂,钠生成过氧化钠,②错误;
砹的原子序数大于碘,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以推测,At2与氢气较难化合,砹化银也难溶于水,③正确;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其对应简单氢化物的酸性强弱无关,因此由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无法推出HCl、HBr、HI的酸性强弱,④错误;
Li的密度比煤油小,不能保存在煤油中,应该保存在石蜡中,⑤错误;
氧化铯是活泼金属氧化物,易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所以碳酸铯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⑥正确。综合以上分析可知③⑥正确。
故选:A。
6.C
【分析】利用图中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原子序数关系,推出x为H、y为C、z为N、d为O、e为Na、f为Al、g为S、h为Cl。
【详解】A. H、Cl、O可以组成HClO、HClO4等具有强氧化性的酸,故A正确;
B.Fe与S反应生成FeS,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可知氧化性:Cl2>S,得出Cl的非金属性强于S,故B正确;
C.f、h形成的化合物是AlCl3,AlCl3属于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Al2O3制取Al单质,故C错误;
D.H与C、N、O等非金属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H与Na反应生成NaH,NaH为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C。
7.D
【分析】假设n=1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不符合题意;n=2时,最外层电子数为5,质子数为7,此时X为N;n=3时,最外层电子数为7,质子数为17,此时X为Cl;故X为N或Cl。
【详解】A.由于元素X可能为氮元素或氯元素,因此不可能形成化学式为的碱,A错误;
B.元素X可形成KNO3或KClO3,B错误;
C.若X为N元素,则最外层电子数比核电荷数少2,C错误;
D.若X为Cl,则可生成KCl,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A.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ⅤA族,最高化合价为+5价,A正确;
B.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ⅤA族,B正确;
C.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第3电子层含有18个电子,C正确;
D.与砷同主族的上一周期元素是P,原子序数为15,D错误;
故选D。
9.D
【详解】A.磷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砷在通常状况下也是固体,A不符合题意;
B.砷可以有-3、+3、+5等多种化合价,B不符合题意;
C.磷的非金属性强于砷,五氧化二砷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磷酸弱,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律,砷的还原性比磷强,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①锂、钠、钾、铷、铯均为第ⅠA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一个电子,①正确;
②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单质熔点最低的是铯,②错误;
③Li与O2反应只能得到Li2O,③错误;
④Li的密度比煤油小,不能保存在煤油中,应该保存在石蜡中,④错误;
⑤碱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所以其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它们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⑤正确;
⑥根据⑤的分析可判断⑥错误;
答案选C。
11.B
【详解】A.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NB.N、O属于同一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B正确;
C.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Al,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Na>Mg>Al,故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越容易与氢气化合,非金属性O>S、O>N,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O>S、O>N,故D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A.Ts是117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故A正确;
B.Ts的同位素原子都有117个电子,故B正确;
C.中子数为176的Ts,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117+176=293,其核素符号是,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故D正确;
故选:C。
13.C
【分析】因电子层数不可能为小数,只能为整数,根据题意,1≤a≤3,又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8,即2a+1≤8,得1≤a≤3。当a=1时,不成立;当a=2时,最外层电子数为5,应为N;当a=3时,最外层电子数为7,应为Cl。
【详解】A.当X为N元素时,质子数=2a2-1= 7,当X为Cl元素时,质子数=2a2-1=17,故A选项正确;
B.由Cl2+H2OHCl+HClO,N2+3H22NH3,N2+O22NO知,元素X形成的单质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B选项正确;
C.Cl-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最外层电子数达不到2n2,C选项错误;
D.如果X为Cl,则可形成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D选项正确;
答案为C。
14.C
【分析】X、Y、Z、M、Q、R为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M有+7、-1价,则M为Cl;Y有-2价,Y处于VIA族,而Z有+5、-3价,可知Z处于VA族,原子半径Y<Z<M(氯),故Y为O元素、Z为N元素;X、Q均有+1价,二者处于IA族,其中X的原子半径小于Y(氧),故X为H元素,R有+2价,其处于ⅡA族,原子半径M(氯)<Q<R,可推知Q为Na、R为Ca。据此判断。
【详解】由分析可知,X为H、Y为O、Z为N、M为Cl、Q为Na、R为Ca;
A.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N,则水的稳定性强于氨气的,故A正确;
B.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HNO3、NH3 H2O、NH4NO3等,三者分别属于是酸、碱、盐,故B正确;
C.M与Y组成的化合物ClO2可作自来水杀菌消毒剂,2ClO2+2NaOH=NaClO2+NaClO3+H2O,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ClO2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X、Y与R组成的化合物Ca(OH)2是一种强碱,故D正确;
故选C。
15.D
【分析】已知X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则X为Na。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则根据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的数据可知,Y、M为第分别为S、O,Q为Cl(F无正价),Z为N,R为Al,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A.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S2->Cl->Na+>Al3+,A正确;
B.X、Z、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NaOH、HNO3、Al(OH)3,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遇见强碱反应,B正确;
C.Na和O形成Na2O2和Na2O两种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C正确;
D.SO2和Cl2按物质的量1:1混合发生反应SO2+Cl2+2H2O=2HCl+H2SO4,通入NaOH溶液中,生是硫酸钠和氯化钠,溶液为中性,由红色变为无色,D错误;
故选D。
16.(1)Cl2+2Br-=Br2+2Cl-
(2) 溶液变蓝 除去a中未反应的Cl2,防止其氧化I-,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
【详解】(1)由实验Ⅰ的现象可知,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可得氧化性:Cl2>Br2;
(2)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I2+2Cl-,得到氧化性:Cl2>I2;则要根据反应:Br2+2I-=I2+2Br-,得出氧化性:Br2>I2,实验Ⅱ观察到淀粉溶液变蓝色,可说明溴单质置换出碘单质;补做实验Ⅲ的目的是实验时要除去a中未反应的Cl2,防止其氧化I-产生干扰。
17.(1)B
(2) 第3周期第ⅢA族 Fe3O4
(3) 0.9NA
(4) 若溶液呈血红色,则说明含,Fe3+若不显血红色,证明没有Fe3+ 取少量液体装于试管,向试管中滴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 若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含Fe2+
【分析】铝镁合金具有耐腐蚀性、密度小、机械强度高等方面的特点;铝元素核电荷数为13,核外电子层数三个,最外层电子数3个,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据此判断在周期表中的位置,Al(OH)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铁粉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铁离子能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络合物而使溶液呈血红色,亚铁离子和硫氰化钾溶液不反应,亚铁离子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铁离子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以此解题。
【详解】(1)A.不易生锈,用作建筑装潢材料,美观,A正确;
B.导电性好,与装潢无关,B错误;
C.密度小,有利于用作建筑装潢材料,C正确;
D.强度高,用作建筑装潢材料,坚固耐用,D正确;
故选B;
(2)铝是13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第ⅢA族;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离子方程式为:;铁粉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和氢气;
(3)3.36L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15mol,根据方程式,上述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 3价升高到0价,生成3mol氮气,电子转移总数18mole-,当生成0.15mol氮气时,转移的电子数;,有同学认为,该反应产物中不应该有Fe生成,他的理由是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铁离子能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络合物而使溶液呈血红色,亚铁离子和硫氰化钾溶液不反应,亚铁离子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铁离子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如果向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就说明含有铁离子,否则不含铁离子如果向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如果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就说明含有亚铁离子,否则不含亚铁离子,故答案为:若溶液呈血红色,则说明含,Fe3+若不显血红色,证明没有Fe3+;取少量液体装于试管,向试管中滴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若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含Fe2+。
18. CuO、Al(OH)3 Al(OH)3+OH-=+ 2H2O 4 2 4 O2 50 25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分析】银铜合金废料在空气中熔炼得到银溶体和渣料,Cu加热氧化产生CuO,所以渣料中含有CuO和少量Ag,向渣料中加入稀硫酸,CuO反应变为CuSO4,Ag不发生反应,经过滤除去Ag单质,向CuSO4溶液中加入Al2(SO4)3和适量稀NaOH溶液,反应产生Cu(OH)2、Al(OH)3沉淀,加热煮沸,结合Al(OH)3和Cu(OH)2开始分解的温度,Cu(OH)2分解变为CuO,因此过滤得到的固体B中含有CuO和Al(OH)3,在惰性环境中煅烧固体B,其中一个反应为:4CuO+2Al2O34CuAlO2+O2↑,然后利用元素守恒并结合物质的性质逐项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固体B成分为CuO和Al(OH)3;由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够与强碱NaOH溶液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所以在生成固体B的过程中,需控制稀NaOH溶液的加入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 2H2O;若稀NaOH溶液过量,则Al(OH)3会转化为NaAlO2;
(2)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反应方程式为:4CuO+2Al2O34CuAlO2+O2↑,故按照物质书写顺序,由前到后各种的系数及缺项物质分别是4、2、4、O2;
(3)根据Cu元素守恒,则理论上生成CuAlO2的物质的量n(CuAlO2)==50 mol,则由CuAlO2中Al、Cu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1至少需要Al2(SO4)3的物质的量为25 mol,因此至少需要1.0 mol/L的Al2(SO4)3溶液的体积V[Al2(SO4)3]==25 L;
(4)由于CuSO4的溶解度较大,并且随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由CuSO4溶液制备胆矾需要的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然后过滤、洗涤和干燥就得到晶体CuSO4·5H2O。
【点睛】本题以物质制备为线索,考查物质性质的应用、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注意结合Cu(OH)2、Al(OH)3的分解温度判断物质B的成分,最后根据目标产物,结合元素守恒确定缺少的物质并进行配平和有关物质的化学计算。
19. 3.6 mol·L-1 C 萃取、分液 分液漏斗、烧杯 至pH介于5.0~8.5之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至Mg2+完全沉淀
【分析】由流程图可知,向工业废渣中加入30%硫酸,MgCO3和Al2O3与硫酸反应溶解,FeSO4溶解,C不反应,则过滤后得到含有镁离子、铝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滤液和碳滤渣;向滤液中加入氧化剂,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再加入有机溶剂,萃取分液除去溶液中的铁离子,得到含有镁离子、铝离子的水溶液,向水溶液中溶液中滴加氨水,控制溶液pH在5.0~8.5之间除去铝离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至Mg2+完全沉淀过滤、用水洗涤固体2-3次,在50℃下干燥,得到MgCO3·3H2O。
【详解】(1)由c=可得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密度是1.176 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6mol/L,故答案为:3.6mol/L;
(2)由分析可知,滤渣为不溶于水,不能与30%硫酸反应的碳,化学式为C;操作X的目的为加入有机溶剂,萃取分液除去溶液中的铁离子,分液用到的仪器:分液漏斗、烧杯;故答案为:C;萃取、分液;分液漏斗、烧杯;
(3)由当溶液中pH=8.5时,Mg(OH)2开始沉淀,pH=5.0时,Al(OH)3沉淀完全可知,由操作X得到的水溶液制备MgCO3·3H2O时,应先加入氨水控制溶液pH在5.0~8.5之间除去铝离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至Mg2+完全沉淀过滤、用水洗涤固体2-3次,在50℃下干燥,得到MgCO3·3H2O,故答案为:至pH介于5.0~8.5之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至Mg2+完全沉淀。
【点睛】由当溶液中pH=8.5时,Mg(OH)2开始沉淀,pH=5.0时,Al(OH)3沉淀完全可知,由操作X得到的水溶液制备MgCO3·3H2O时,应先加入氨水控制溶液pH在5.0~8.5之间除去铝离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至Mg2+完全沉淀过滤是设计实验的关键,也是难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