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朱德
回忆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
感悟文中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识大体、顾大局的优秀品质。
叁
体会本文朴实无华的语言特色
贰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思想品质的写法
壹
理解文章中穿插的议论性语句的含义及作用。
肆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曾参加了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参加了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后,任八路军总司令,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挖掘作者
朱德的母亲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本文最早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
背景资料
学习字词:
佃农( ) 祖籍( ) 仪陇( ) 溺死( ) 劳碌( ) 私塾( )
衙门( ) 横蛮( )
不辍劳作( ) 饱尝( )妯娌( ) 和睦( ) 差役( ) 迁徙( )
diàn
jí
lǒng
nì
lù
shú
yá
hèng mán
chuò
cháng
zhóu l
mù
Chāi yì
x
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5段),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文章可分几个部分?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文章从两大方面叙述了母亲的事件,请分别用一个词进行概括。
整日劳碌
聪明能干
任劳任怨
坚强刚毅
勤劳的母亲
革命的母亲
送子读书
给“我”慰勉
期望成功
支持革命
事例 母亲的优秀品质
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没有打骂过我们,和家人相处都很和睦 勤劳简朴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坚强不屈 有朴素的阶级意识
节衣缩食,借钱供我读书 有远见,力图摆脱贫困和压迫
支持和慰勉我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热爱劳动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勤俭持家 深明大义
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深明大义 热爱劳动
事例 时间
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没有打骂过我们,和家人相处都很和睦 我小时候
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1895~1900
年前后
节衣缩食,借钱供我读书 1905年
支持和慰勉我参加革命 1908年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1919年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大革命时期
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抗战以后
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谈谈你在这方面的体会。
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就要寻找补救之法,以报答母恩于万一。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O)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去“吃大户”。(怎么理解“和平”一词?)
“不得不”是无法忍耐的饥饿、破产逼迫着他们不得已而“上梁山”——成群结队去“吃大户”。这是最起码的自发的反抗行为,但连这样的行为也遭到最血腥的屠杀。
品味语句
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加点的“竟”字有何深意? )
在这样的语境中,准确地用上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将“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与“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对比着平静道出,表现出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以让人震惊的事实“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来说明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这样的话语虽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却十分生动感人。
课堂小结
《回忆我的母亲》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一生的经历,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精读探究
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①痛悼母亲的离去;
1
②对母亲的高度评价;
2
③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3
拓展延伸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林 肯
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
歌颂母亲的名言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