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水和溶液综合提高卷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金东月考)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硝酸钾 B.升高温度
C.加水 D.加入同温度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2.(2022八上·金东月考)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3.4 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第1课时))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把它分别置于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中,铅笔静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铅笔分别在三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和三种液体的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B.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C.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D.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4.(2022八上·金东月考)将100g某物体放在盛满某液体的杯子里,溢出了液体80g,则( )
A.物体静止时漂浮在液面 B.物体将沉入杯底
C.物体会悬浮在该液体中 D.无法确定该物体的浮沉
5.(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所用的水越纯净越好
B.正负两极的气体体积比为2:1
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通过该实验可确定水由氢和氧组成
6.(2022八上·金东月考)如图所示的玩具鸭子,放在甲液体中漂浮时,液面位置在A处;放在乙液体中漂浮时,液面位置在B处。则( )
A.甲、乙液体的密度一样大 B.甲液体的密度较大
C.在甲液体中所受的浮力较大 D.在乙液体中所受的浮力较大
7.(2020八上·黄岩期中)小金自制了一个“气象瓶”,其密闭玻璃容器内装有硝酸钾和氯化铵及蒸馏水,当外界温度改变,物质溶解度相应变化,会展现出不同形态的结晶。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解度不变
C.溶剂质量变小 D.溶质质量变小
8.(2020八上·黄岩期中)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9.(2020八上·黄岩期中)科学活动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以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A管吹气,烧瓶将会( )
A.瓶内液面下降,艇将下沉,浮力减小
B.瓶内液面下降,艇将上浮,浮力不变
C.瓶内液面上升,艇将上浮,浮力增大
D.瓶内液面上升,艇将下沉,浮力不变
10.(2020八上·黄岩期中)如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
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固体
C.氯化钠固体 D.硝酸铵固体
11.(2023七下·宁波期末)今有4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以下方法最终都不会有晶体析出)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4g氢氧化钠固体
C.把溶剂蒸发掉20g D.加入25%的氢氧化钠溶液l6g
12.(2023七下·宁波期末)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溶解度(克/100克水) 36.0 0.165 7.4 31.6
A.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6%
B.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7.4克氯酸钾
C.20℃时,将20克硝酸钾加入到50克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D.20℃时,增加水的质量可以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13.(2023·湖州)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溶剂里形成溶液,溶液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一种较好的溶剂
B.海水晒盐的过程可以实现溶剂和溶质的分离
C.两种不同溶液混合后,有可能形成悬浊液
D.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14.(2023八上·宁波期末)如图所示,水槽中有三个等质量的实心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甲、乙为长方体,丙为球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最多
B.乙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小
C.甲物体的密度大于乙物体的密度
D.无法判断三个物体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
15.(2022·温州模拟)如图是某-海底隧道的施工现场,起重船将圆柱形物体放入水中至全部浸没的过程中,起重船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是( )
A. B.
C. D.
16.(2022八上·金东月考)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蔗糖 B.食盐 C.酒精 D.胡椒粉
二、填空题
17.(2022八上·金东月考)小刚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1)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为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2)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18.(2022八上·金东月考)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环节是:
A:降水;B:蒸发;C: 。
(2)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____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19.(2022八上·金东月考)常温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配置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
A.集气瓶 B.烧杯 C.玻璃棒 D.量筒
(2)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0.(2020八上·黄岩期中)一块橡皮泥捏成实心球状,轻轻放到烧杯内的水面上,静止之后,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再把它捏成碗状,轻轻放到该烧杯内的水面上,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
(1)图甲中橡皮泥所受浮力 其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乙图中的橡皮泥做成中空的形状,比甲图能够排开更多的水,橡皮泥所受的浮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相同”),使密度大于水的橡皮泥在水中静止时能够漂浮水面,利用这个原理,人们用钢铁制造了轮船。
21.(2022八上·临海期末)图中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通过对阴影B的分析,可得出结论 。
(2)医生建议夏季出汗过多的时候喝些”淡盐水”,“淡盐水”可归于图中 (填“A”、”B”、“C”或”D”)。
22.(2023八上·宁波期末)某同学用下图所示操作进行粗盐提纯实验。
(1)图②有一明显错误,按该操作将造成的后果是 。
(2)改正图中的错误操作后,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3.(2023八上·椒江期末)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选填“甲”或“乙”)杯中的盐水密度较大,鸡蛋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24.(2022八上·镇海期末)如图所示,一块冰放在盛有的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则当冰完全融化成水后,容器中水面的位置将 。
25.(2023八上·宁波期末)洗水果时,发现芒果比油桃大 ,放入水中后芒果沉底、油桃漂浮,如图甲所示。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芒果 F油桃(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用天平正确测量油桃的质量,所放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油桃的质量是 g;芒果的体积一定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2.4cm3。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2八上·金东月考)某校“制作浮力秤”项目研究小组,制成如图所示浮力秤。使用过程中,发现称量范围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F浮=G物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问题提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方案设计】
器材:悬挂式电子秤、金属块(4.0N)、大烧杯、水以及各种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骤:①将金属块挂在电子秤下,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然后取出金属块擦干;
③按照步骤②的操作,换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多次重复试验。
【数据处理】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液体密度ρ液(g/cm3) — 0.8 1.0 1.2 1.4 1.9 2.0
电子秤示数F拉(N) 0.4 3.6 3.5 3.4 3.3 2.6 3.0
浮力大小F浮(N) — 0.4 0.5 X 0.7 1.4 1.0
【交流分析】
(1)表格中x的数据是 ;
(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 ;
(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
(4)【得出结论】……
【知识应用】根据以上探究,写出一种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 。
27.(2022八上·金东月考)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是中考考查的实验之一,下图是小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
(2)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3)上述实验操作中,②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 。
(4)若在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时,放好砝码和调好游码后,向左盘上加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 。
(5)下列实验操作中会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
A.溶解食盐的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B.加水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水溅出
C.量取水的操作中仰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D.食盐中含有少量泥沙
28.(2020八上·黄岩期中)小科在10.1长假到一古村落旅游时,发现村里有一口古井,当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于是他找来一个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分析上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 .
(2)实验结束后,小柯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和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随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①曲线 (选填“a”或“b”)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
②金属圆柱体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 N
29.(2023八上·嘉兴期末)小明在学习了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后,开展了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的探究。
【实验过程】
步骤一:准确称量干燥的蒸发皿质量;
步骤二:在T℃下保持恒温,配制该温度下的硫酸钠饱和溶液;
步骤三:取一定量的硫酸钠饱和溶液倒入蒸发皿中;
步骤四:加热蒸发皿中溶液至干,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
步骤五:计算出溶解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改变温度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硫酸钠/g 4.9 9.1 19.5 40.8 48.8 46.2 45.3
【数据处理】
(1)在步骤二中你判断该硫酸钠溶液达到饱和的证据是 。
(2)根据表中数据画出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
【得出结论】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
四、解答题
30.(2022八上·金东月考)你见过煮汤圆的情景吗?当汤圆刚放入水中时,会沉入锅底;而当汤圆煮熟时,则会浮出水面。这是为什么 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
31.(2020八上·黄岩期中)如图所示,一体积为10 3m3的立方体木块,在水中静止时,刚好有四分之一露出水面,g取10N/kg.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质量;
(3)若用手将木块缓慢压入水中,当木块浸没在水中时,手对木块的压力。
32.(2020八上·黄岩期中)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m
(1)表中m= ;
(2)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3) 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写出过程)
33.(2022八上·临海期末)如图所示为我国航空母舰”福建舰”。福建舰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于2022年6月17日正式下水,其满载排水量为8万吨。(海水的密度取近似值1.0×103kg/m)
(1)当战斗机返回停在甲板上,福建舰受到的浮力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求”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3)”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m'?
34.(2023八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有一木块的体积为200cm3,浸没在水中且处于静止状态,木块受到绳子向下的拉力F为0.8N.(g=10N/kg、ρ水=1.0×103kg/m3,绳子重力忽略不计)求:
(1)木块此时受到浮力;
(2)木块的重力;
(3)剪断绳子,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饱和溶液是指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指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解答】A. 加入硝酸钾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A正确
B. 硝酸钾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升高温度不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B错误
C. 加水不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错误
D. 加入同温度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后原来的溶液还是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故不是饱和溶液,D错误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过滤是将液体和沉淀分离,当溶液和沉淀的混合物通过过滤器(如滤纸)时,沉淀就留在过滤器上,溶液则通过过滤器而流入接收的容器。
【解答】A. 冷水浸泡不是将液体和沉淀分离,A错误
B. 加热煎制不是将液体和沉淀分离,B错误
C. 取液弃渣是通过滤网将药液和药渣分离,C正确
D. 装袋保存不是将液体和沉淀分离,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浮沉条件比较铅笔受到浮力的大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
【解答】粘有橡皮泥的铅笔始终在不同液体中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由于它的重力不变,所以三个浮力大小相等,即F甲=F乙=F丙;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反比。因为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ρ乙>ρ丙。
故选D。
4.【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物体的重力G=mg=0.1Kg×10N/Kg=1N ,溢出液体80g,则G排=m排g=0.08g×10N/Kg=0.8N,
F浮=G排=0.8N,F浮<G,故物体将会沉入杯底,故B正确,A、C、D错误
5.【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过程和原理分析即可。
【解答】纯净水是绝缘体,而电解水的实验中,水的导电能力越强,反应则越快,因此实验用的水不能太纯静,故A错误;
正极上产生氧气,负极上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之比为1:2,故B错误;
实验中生成氧气和氢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漂浮条件比较鸭子受到的浮力大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
【解答】玩具鸭子在液体中始终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因此二者的浮力相等。根据图片可知,鸭子在甲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在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7.【答案】D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有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部分液体与液体的溶液则是无限的.如:酒精与水的溶液。 有的则不相容如水和油)。 不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解度和其温度有关,温度改变,溶液的溶解度就发生改变;
【解答】 A.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溶液变为饱和溶液,A错误;
B.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肯定是温度发生了变化,物体的溶解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B错误;
C.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溶剂的质量是不变的,C错误;
D.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溶质的质量变小,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根据蒸发溶剂无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分析;
B、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C、根据溶质质量相等时溶剂质量越小,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分析;
D、根据高温不饱和溶液与低温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分析。
【解答】A、 甲是60℃的蔗糖溶液, 恒温蒸发20克水未析出晶体,说明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 丙是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丁是过滤出蔗糖固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甲和乙中溶质质量相等,乙中溶剂质量小于甲,则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不符合题意;
D、 甲是60℃的蔗糖溶液不饱和溶液,丙是室温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分析烧瓶内气压变化,从而确定水的流向,进而确定烧瓶的重力变化。接下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受到浮力的变化,最后比较浮力和重力大小,从而确定烧瓶的浮沉状态。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烧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若从A管吹气,那么烧瓶内气压增大,于是里面的水流出来,此时烧瓶的重力减小。由于烧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因此它受到的浮力不变,即此时浮力大于重力,那么它将上浮,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析出晶体说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生石灰放入水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放入水中溶液温度不变,硝酸铵放入水中溶液温度降低分析。
【解答】A、 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水中加入物质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固体溶解温度无明显变化,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固体溶解吸热,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常通过三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加入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该溶液,据此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40g-x)×20%=40g×10%,x=20g,应将溶剂蒸发掉溶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A错误;
B.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y,(40g+y)×20%=40g×10%+y,y=5g,故B错误;
C.根据A选项的分析,可蒸发掉20克水,故C正确;
D.加入25%的氢氧化钠溶液16g,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中,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g,进行分析判断;
(3)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进行分析判断;
(4)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A错误;
B.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g,则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7.4克氯酸钾,故B正确;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则20℃时,将20克硝酸钾加入到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5.8g,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不受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多少的影响,20℃时,增加水的质量不能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3.【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
B、根据蒸发结晶可分离溶质和溶剂分析;
C、根据溶液混合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分析;
D、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解答】A.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一种较好的溶剂,不符合题意;
B. 海水晒盐的过程水分蒸发,氯化钠析出,可以实现溶剂和溶质的分离 ,不符合题意;
C. 两种不同溶液混合后,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而形成悬浊液 ,不符合题意;
D.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2)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排开水的体积大小;
(3)(4)根据浮沉条件比较三个物体的密度大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和乙漂浮,丙悬浮,那么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因为三者质量相等,所以重力相等,那么受到的浮力相等,故B错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相等时,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故A错误;
丙的体积等于V排,而甲和乙的体积等于V排+V露出,则三者的体积为:V乙>V甲>V丙。根据公式可知,密度丙>甲>乙,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5.【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把船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此过程中,船漂浮,所以船和物的总重力与船和物受到的浮力相等,即G船+G物=F浮船+F浮物; F浮物=ρ液gv排,当物体入水的过程中,v排先变大,浸没后不变,所以F浮物先变大后不变;G船+G物不变,则F浮船=G船+G物-F浮物先变小后不变。
【解答】G船+G物=F浮船+F浮物; F浮物=ρ液gv排,当物体入水的过程中,v排先变大,浸没后不变,所以F浮物先变大后不变;G船+G物不变,则F浮船=G船+G物-F浮物先变小后不变。因为物体是圆柱形的,随着物体浸入深度的增加,v排不是均匀增大的(先增大的快,水浸过圆柱体的直径后,v排增大的慢),所以圆柱体的浮力也不是均匀增大的(先增大的快,后增大的慢),导致船的浮力变小也不是均匀的(先快后慢),所以A、B、D都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A. 蔗糖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A错误
B. 食盐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B错误
C. 酒精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C错误
D. 胡椒粉不能溶于水,得到的是悬浊液,D正确
故答案为D
17.【答案】(1)氧气
(2)水---------氧气+氢气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电解水是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会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其中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连接的电极产生氢气,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
【解答】(1)试管2与电源正极相连,故产生的是氧气,氧气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故答案为 (1)氧气 (2)
18.【答案】(1)水汽输送
(2)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
【解答】(1)C是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
(2)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下游、中游、上游调水,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相互连接,因此南水北调是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 (2)D
19.【答案】(1)A
(2)小于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确定需要的实验器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解答】(1)配置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烧杯用于盛放溶液,玻璃杯用于搅拌溶液,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只有集气瓶没有用处,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故选A。
(2)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分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甲中加入5g水后,溶质质量不变,但是溶剂质量增大了。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乙中加入5gNaCl后,溶质质量增大,而溶剂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比较可知,溶质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20.【答案】(1)小于
(2)增大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浮沉条件分析解答;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分析橡皮泥受到浮力的变化。
【解答】(1)图甲中橡皮泥在水中下沉,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2)乙图中的橡皮泥做成中空的形状,比甲图能够排开更多的水,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可知,橡皮混所受的浮力增大。
21.【答案】(1)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
(2)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各部分的溶液类别分析。
【解答】(1)阴影B为饱和溶液和稀溶液的交叉,可得出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的结论。
(2)“淡盐水”可归于图中稀溶液和不饱溶液,即图C处。
故答案为:(1) 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 ;(2)C。
22.【答案】(1)部分液体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导致滤液依然浑浊
(2)③②①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规范和注意事项解答;
(2)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②为过滤,没有用玻璃棒引流,那么可能造成的后果是:部分液体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导致滤液依然浑浊。
(2)粗盐提纯的操作过程为:溶解、过滤和蒸发,即操作顺序为:③②①。
23.【答案】乙;等于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和密度的大小。
【解答】①根据图片可知,鸡蛋在甲中悬浮,则液体密度ρ甲=ρ鸡蛋。鸡蛋在乙中漂浮,则液体密度ρ乙>ρ鸡蛋。比较可知,液体密度ρ甲<ρ乙。
(2)据图片可知,鸡蛋在甲中悬浮,则浮力F甲=G鸡蛋。鸡蛋在乙中漂浮,则浮力F乙=G鸡蛋。比较可知,浮力F甲=F乙。
24.【答案】上升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水面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冰块排开水的体积与熔化成水后体积的大小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冰熔化前,它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支持力,以及竖直向下的重力,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到:F浮+F支=G冰,
所以F浮=ρ水V排g<G冰, ①
冰化水后质量不变,
根据G=mg可知,重力不变,即G冰=G水,
即:ρ冰V冰g=ρ水V水g ②
由①②可得:
ρ水V排g<ρ水V水g,
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大于排开水的体积,
所以冰熔化后,水面将上升。
25.【答案】大于;82.4;大于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浮力大小;
(2)油桃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
(3)根据浮力的大小比较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芒果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油桃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芒果受到的浮力大于油桃受到的浮力,即F芒果>F油桃。
(2)根据乙图可知,油桃的质量为:(50g+20g+10g)+2.4g=82.4g;
(3)油桃在水面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力=G,
那么:m排g=mg;
即:m排=m;
ρ水V排=m;
1g/cm3×V排=82.4g;
则:V排=82.4cm3;
芒果受到的浮力大于油桃受到的浮力,则芒果排开水的体积大于82.4cm3;
即芒果的体积肯定大于82.4cm3。
26.【答案】(1)0.6
(2)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3)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
(4)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物体受到浮力与液体密度的数量关系,再据此推测x的数值;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始终等于自身体积,据此分析解答;
(3)当金属块接触烧杯底部时,会受到向上的支持力,从而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得更小,导致计算出的浮力偏大,据此分析解答。
(4)根据F浮=ρ液gV排分析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中第2、3、5、7组数据可知,浮力的数值等于液体密度的一半。则第4组实验之中x=1.2×=0.6;
(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
(4)增大浮力秤的称量范围,即增大浮力秤受到的浮力。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可以换用密度比水更大的液体。
27.【答案】(1)用天平称氯化钠的质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食盐
(2)⑤③①④②
(3)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
(4)取出一部分食盐,使天平平衡
(5)A、C、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天平测量时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
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1.计算,计算出需要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2.量取,量取需要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溶解,将量取的溶质和溶剂倒入烧杯中,进行搅拌溶解
4.装瓶,将配置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并贴上标签
【解答】(1)图中错误的操作是用天平称氯化钠的质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食盐
(2)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应为⑤③①④②
(3)②步骤是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
(4)放好砝码和调好游码后,向左盘上加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说明左盘加入的食盐偏重了,因此需要取出一部分食盐,使天平平衡
(5)A.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会使得加入的水的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正确
B. 加水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水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B错误
C. 量取水的操作中仰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会导致量取水的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正确
D. 食盐中含有泥沙,会导致加入溶质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D正确
故选A C D
故答案为(1)用天平称氯化钠的质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食盐 (2) ⑤③①④② (3) 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
(4)A、C、D
28.【答案】(1)越大
(2)a;1.0N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从甲→丁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再根据F浮=G-F拉分析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变化;
(2)①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物体受到浮力的变化,再与图像进行对照即可;
②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最大,则此时受到的浮力最大,根据图像确定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从甲→丁的过程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根据F浮=G-F拉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2)①当物体浸入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当物体完全浸没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则浮力不变,那么曲线a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受到浮力的变化;
②根据图像a可知,金属圆柱体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最大,应该为1N。
29.【答案】(1)烧杯中出现固体不能继续溶解
(2);在0℃~60℃的范围内,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变大后变小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当溶液中出现未溶的晶体时,说明溶液已经饱和;
(2)方格纸上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溶解度,根据表格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即可;
【得出结论】 根据图像,描述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解答】(1)在步骤二中你判断该硫酸钠溶液达到饱和的证据是:烧杯中出现固体不能继续溶解;
(2)方格纸上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溶解度,根据表格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即可,如下图所示:
【得出结论】在0℃~60℃的范围内,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变大后变小。
30.【答案】当汤圆刚放入水中时,汤圆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会沉入锅底;而当汤圆煮熟时,汤圆的体积变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根据F浮=ρ液gV排,ρ液、g不变,V排变大,浮力变大,大于重力,所以浮出水面。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①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则物体下沉;浮力等于重力,则物体悬浮;浮力大于重力,则物体上浮;
②注意分析汤圆体积的变化,进而确定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最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分析受到浮力的变化,最终揭示汤圆付出水面的原因。
31.【答案】(1)解: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 1/4)×10 3m3=7.5N;
(2)解:木块漂浮,则G木=F浮=7.5N,
木块的质量:
(3)当木块完全浸没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
那么它受到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0 3m3=10N;
则手对木块的压力:。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计算木块受到的浮力;
(2)首先根据漂浮条件G木=F浮计算出木块受到的重力,再根据计算木块的质量;
(3)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计算木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手对木块的压力。
32.【答案】(1)13.6
(2)解: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g13.6g×100%=26.47%,
答: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47%。
(3)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根据题意有:100×20%=(100g+x)×5%,
x=300g,
答:需要水的质量是30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数据确定1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质量确定m值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注意溶质质量为溶解的固体质量分析;
(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加水质量为两溶液差值分析。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1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质量为3.6克,则m=13.6.
故答案为:(1)13.6;(2)26.4%;(3)300g。
33.【答案】(1)增大
(2)解: m液=8×104t=8×107kg
F浮=G浮=m液g=8×107kg×10N/kg=8×108N
答:”福建舰” 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8×108N。
(3)解:由F浮=ρ海水V排g可知,福建舰排开海水的体积:
V浮=
V排=8×104m3
答:”福建舰” 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是8× 104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浮沉条件分析轮船受到浮力的变化;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计算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式 计算福建舰排开海水的体积。
【解答】(1)福建舰始终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当战斗机停在甲板上时,它受到的重力增大,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34.【答案】(1)木块浸没在水中,则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V=200cm3=2×10﹣4m3,
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10﹣4m3=2N
(2)木块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静止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拉力,
由三力平衡可得:G木+F=F浮,
则G木=F浮-F=2N-0.8N=1.2N
(3)因G木<F浮,
所以,剪断绳子后木块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
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G木=1.2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此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 =1.2×10﹣4m3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ρ液体gV排 计算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即可;
(2)对静止状态下的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 G木=F浮-F 计算木块受到的重力即可;
(3)将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与重力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剪断绳子后木块的运动状态,以及最终的平衡状态。再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式 计算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即可。
1 / 1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水和溶液综合提高卷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金东月考)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硝酸钾 B.升高温度
C.加水 D.加入同温度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饱和溶液是指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指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解答】A. 加入硝酸钾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A正确
B. 硝酸钾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升高温度不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B错误
C. 加水不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错误
D. 加入同温度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后原来的溶液还是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故不是饱和溶液,D错误
故答案为A
2.(2022八上·金东月考)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过滤是将液体和沉淀分离,当溶液和沉淀的混合物通过过滤器(如滤纸)时,沉淀就留在过滤器上,溶液则通过过滤器而流入接收的容器。
【解答】A. 冷水浸泡不是将液体和沉淀分离,A错误
B. 加热煎制不是将液体和沉淀分离,B错误
C. 取液弃渣是通过滤网将药液和药渣分离,C正确
D. 装袋保存不是将液体和沉淀分离,D错误
故答案为C
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3.4 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第1课时))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把它分别置于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中,铅笔静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铅笔分别在三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和三种液体的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B.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C.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D.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浮沉条件比较铅笔受到浮力的大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
【解答】粘有橡皮泥的铅笔始终在不同液体中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由于它的重力不变,所以三个浮力大小相等,即F甲=F乙=F丙;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反比。因为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ρ乙>ρ丙。
故选D。
4.(2022八上·金东月考)将100g某物体放在盛满某液体的杯子里,溢出了液体80g,则( )
A.物体静止时漂浮在液面 B.物体将沉入杯底
C.物体会悬浮在该液体中 D.无法确定该物体的浮沉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物体的重力G=mg=0.1Kg×10N/Kg=1N ,溢出液体80g,则G排=m排g=0.08g×10N/Kg=0.8N,
F浮=G排=0.8N,F浮<G,故物体将会沉入杯底,故B正确,A、C、D错误
5.(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所用的水越纯净越好
B.正负两极的气体体积比为2:1
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通过该实验可确定水由氢和氧组成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过程和原理分析即可。
【解答】纯净水是绝缘体,而电解水的实验中,水的导电能力越强,反应则越快,因此实验用的水不能太纯静,故A错误;
正极上产生氧气,负极上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之比为1:2,故B错误;
实验中生成氧气和氢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6.(2022八上·金东月考)如图所示的玩具鸭子,放在甲液体中漂浮时,液面位置在A处;放在乙液体中漂浮时,液面位置在B处。则( )
A.甲、乙液体的密度一样大 B.甲液体的密度较大
C.在甲液体中所受的浮力较大 D.在乙液体中所受的浮力较大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漂浮条件比较鸭子受到的浮力大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
【解答】玩具鸭子在液体中始终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因此二者的浮力相等。根据图片可知,鸭子在甲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在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7.(2020八上·黄岩期中)小金自制了一个“气象瓶”,其密闭玻璃容器内装有硝酸钾和氯化铵及蒸馏水,当外界温度改变,物质溶解度相应变化,会展现出不同形态的结晶。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解度不变
C.溶剂质量变小 D.溶质质量变小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有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部分液体与液体的溶液则是无限的.如:酒精与水的溶液。 有的则不相容如水和油)。 不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解度和其温度有关,温度改变,溶液的溶解度就发生改变;
【解答】 A.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溶液变为饱和溶液,A错误;
B.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肯定是温度发生了变化,物体的溶解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B错误;
C.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溶剂的质量是不变的,C错误;
D.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溶质的质量变小,D正确;
故答案为:D.
8.(2020八上·黄岩期中)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根据蒸发溶剂无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分析;
B、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C、根据溶质质量相等时溶剂质量越小,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分析;
D、根据高温不饱和溶液与低温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分析。
【解答】A、 甲是60℃的蔗糖溶液, 恒温蒸发20克水未析出晶体,说明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 丙是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丁是过滤出蔗糖固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甲和乙中溶质质量相等,乙中溶剂质量小于甲,则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不符合题意;
D、 甲是60℃的蔗糖溶液不饱和溶液,丙是室温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0八上·黄岩期中)科学活动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以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A管吹气,烧瓶将会( )
A.瓶内液面下降,艇将下沉,浮力减小
B.瓶内液面下降,艇将上浮,浮力不变
C.瓶内液面上升,艇将上浮,浮力增大
D.瓶内液面上升,艇将下沉,浮力不变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分析烧瓶内气压变化,从而确定水的流向,进而确定烧瓶的重力变化。接下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受到浮力的变化,最后比较浮力和重力大小,从而确定烧瓶的浮沉状态。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烧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若从A管吹气,那么烧瓶内气压增大,于是里面的水流出来,此时烧瓶的重力减小。由于烧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因此它受到的浮力不变,即此时浮力大于重力,那么它将上浮,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0.(2020八上·黄岩期中)如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
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固体
C.氯化钠固体 D.硝酸铵固体
【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析出晶体说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生石灰放入水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放入水中溶液温度不变,硝酸铵放入水中溶液温度降低分析。
【解答】A、 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水中加入物质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固体溶解温度无明显变化,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固体溶解吸热,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3七下·宁波期末)今有4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以下方法最终都不会有晶体析出)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4g氢氧化钠固体
C.把溶剂蒸发掉20g D.加入25%的氢氧化钠溶液l6g
【答案】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常通过三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加入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该溶液,据此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40g-x)×20%=40g×10%,x=20g,应将溶剂蒸发掉溶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A错误;
B.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y,(40g+y)×20%=40g×10%+y,y=5g,故B错误;
C.根据A选项的分析,可蒸发掉20克水,故C正确;
D.加入25%的氢氧化钠溶液16g,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3七下·宁波期末)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溶解度(克/100克水) 36.0 0.165 7.4 31.6
A.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6%
B.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7.4克氯酸钾
C.20℃时,将20克硝酸钾加入到50克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D.20℃时,增加水的质量可以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中,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g,进行分析判断;
(3)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进行分析判断;
(4)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A错误;
B.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g,则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7.4克氯酸钾,故B正确;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则20℃时,将20克硝酸钾加入到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5.8g,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不受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多少的影响,20℃时,增加水的质量不能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3.(2023·湖州)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溶剂里形成溶液,溶液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一种较好的溶剂
B.海水晒盐的过程可以实现溶剂和溶质的分离
C.两种不同溶液混合后,有可能形成悬浊液
D.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
B、根据蒸发结晶可分离溶质和溶剂分析;
C、根据溶液混合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分析;
D、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解答】A.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一种较好的溶剂,不符合题意;
B. 海水晒盐的过程水分蒸发,氯化钠析出,可以实现溶剂和溶质的分离 ,不符合题意;
C. 两种不同溶液混合后,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而形成悬浊液 ,不符合题意;
D.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2023八上·宁波期末)如图所示,水槽中有三个等质量的实心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甲、乙为长方体,丙为球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最多
B.乙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小
C.甲物体的密度大于乙物体的密度
D.无法判断三个物体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2)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排开水的体积大小;
(3)(4)根据浮沉条件比较三个物体的密度大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和乙漂浮,丙悬浮,那么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因为三者质量相等,所以重力相等,那么受到的浮力相等,故B错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相等时,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故A错误;
丙的体积等于V排,而甲和乙的体积等于V排+V露出,则三者的体积为:V乙>V甲>V丙。根据公式可知,密度丙>甲>乙,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5.(2022·温州模拟)如图是某-海底隧道的施工现场,起重船将圆柱形物体放入水中至全部浸没的过程中,起重船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把船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此过程中,船漂浮,所以船和物的总重力与船和物受到的浮力相等,即G船+G物=F浮船+F浮物; F浮物=ρ液gv排,当物体入水的过程中,v排先变大,浸没后不变,所以F浮物先变大后不变;G船+G物不变,则F浮船=G船+G物-F浮物先变小后不变。
【解答】G船+G物=F浮船+F浮物; F浮物=ρ液gv排,当物体入水的过程中,v排先变大,浸没后不变,所以F浮物先变大后不变;G船+G物不变,则F浮船=G船+G物-F浮物先变小后不变。因为物体是圆柱形的,随着物体浸入深度的增加,v排不是均匀增大的(先增大的快,水浸过圆柱体的直径后,v排增大的慢),所以圆柱体的浮力也不是均匀增大的(先增大的快,后增大的慢),导致船的浮力变小也不是均匀的(先快后慢),所以A、B、D都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2022八上·金东月考)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蔗糖 B.食盐 C.酒精 D.胡椒粉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A. 蔗糖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A错误
B. 食盐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B错误
C. 酒精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C错误
D. 胡椒粉不能溶于水,得到的是悬浊液,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7.(2022八上·金东月考)小刚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1)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为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2)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1)氧气
(2)水---------氧气+氢气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电解水是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会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其中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连接的电极产生氢气,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
【解答】(1)试管2与电源正极相连,故产生的是氧气,氧气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故答案为 (1)氧气 (2)
18.(2022八上·金东月考)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环节是:
A:降水;B:蒸发;C: 。
(2)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____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答案】(1)水汽输送
(2)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
【解答】(1)C是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
(2)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下游、中游、上游调水,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相互连接,因此南水北调是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 (2)D
19.(2022八上·金东月考)常温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配置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
A.集气瓶 B.烧杯 C.玻璃棒 D.量筒
(2)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A
(2)小于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确定需要的实验器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解答】(1)配置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烧杯用于盛放溶液,玻璃杯用于搅拌溶液,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只有集气瓶没有用处,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故选A。
(2)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分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甲中加入5g水后,溶质质量不变,但是溶剂质量增大了。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乙中加入5gNaCl后,溶质质量增大,而溶剂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比较可知,溶质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20.(2020八上·黄岩期中)一块橡皮泥捏成实心球状,轻轻放到烧杯内的水面上,静止之后,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再把它捏成碗状,轻轻放到该烧杯内的水面上,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
(1)图甲中橡皮泥所受浮力 其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乙图中的橡皮泥做成中空的形状,比甲图能够排开更多的水,橡皮泥所受的浮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相同”),使密度大于水的橡皮泥在水中静止时能够漂浮水面,利用这个原理,人们用钢铁制造了轮船。
【答案】(1)小于
(2)增大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浮沉条件分析解答;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分析橡皮泥受到浮力的变化。
【解答】(1)图甲中橡皮泥在水中下沉,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2)乙图中的橡皮泥做成中空的形状,比甲图能够排开更多的水,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可知,橡皮混所受的浮力增大。
21.(2022八上·临海期末)图中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通过对阴影B的分析,可得出结论 。
(2)医生建议夏季出汗过多的时候喝些”淡盐水”,“淡盐水”可归于图中 (填“A”、”B”、“C”或”D”)。
【答案】(1)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
(2)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各部分的溶液类别分析。
【解答】(1)阴影B为饱和溶液和稀溶液的交叉,可得出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的结论。
(2)“淡盐水”可归于图中稀溶液和不饱溶液,即图C处。
故答案为:(1) 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 ;(2)C。
22.(2023八上·宁波期末)某同学用下图所示操作进行粗盐提纯实验。
(1)图②有一明显错误,按该操作将造成的后果是 。
(2)改正图中的错误操作后,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答案】(1)部分液体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导致滤液依然浑浊
(2)③②①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规范和注意事项解答;
(2)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②为过滤,没有用玻璃棒引流,那么可能造成的后果是:部分液体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导致滤液依然浑浊。
(2)粗盐提纯的操作过程为:溶解、过滤和蒸发,即操作顺序为:③②①。
23.(2023八上·椒江期末)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选填“甲”或“乙”)杯中的盐水密度较大,鸡蛋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乙;等于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和密度的大小。
【解答】①根据图片可知,鸡蛋在甲中悬浮,则液体密度ρ甲=ρ鸡蛋。鸡蛋在乙中漂浮,则液体密度ρ乙>ρ鸡蛋。比较可知,液体密度ρ甲<ρ乙。
(2)据图片可知,鸡蛋在甲中悬浮,则浮力F甲=G鸡蛋。鸡蛋在乙中漂浮,则浮力F乙=G鸡蛋。比较可知,浮力F甲=F乙。
24.(2022八上·镇海期末)如图所示,一块冰放在盛有的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则当冰完全融化成水后,容器中水面的位置将 。
【答案】上升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水面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冰块排开水的体积与熔化成水后体积的大小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冰熔化前,它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支持力,以及竖直向下的重力,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到:F浮+F支=G冰,
所以F浮=ρ水V排g<G冰, ①
冰化水后质量不变,
根据G=mg可知,重力不变,即G冰=G水,
即:ρ冰V冰g=ρ水V水g ②
由①②可得:
ρ水V排g<ρ水V水g,
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大于排开水的体积,
所以冰熔化后,水面将上升。
25.(2023八上·宁波期末)洗水果时,发现芒果比油桃大 ,放入水中后芒果沉底、油桃漂浮,如图甲所示。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芒果 F油桃(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用天平正确测量油桃的质量,所放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油桃的质量是 g;芒果的体积一定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2.4cm3。
【答案】大于;82.4;大于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浮力大小;
(2)油桃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
(3)根据浮力的大小比较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芒果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油桃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芒果受到的浮力大于油桃受到的浮力,即F芒果>F油桃。
(2)根据乙图可知,油桃的质量为:(50g+20g+10g)+2.4g=82.4g;
(3)油桃在水面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力=G,
那么:m排g=mg;
即:m排=m;
ρ水V排=m;
1g/cm3×V排=82.4g;
则:V排=82.4cm3;
芒果受到的浮力大于油桃受到的浮力,则芒果排开水的体积大于82.4cm3;
即芒果的体积肯定大于82.4cm3。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2八上·金东月考)某校“制作浮力秤”项目研究小组,制成如图所示浮力秤。使用过程中,发现称量范围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F浮=G物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问题提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方案设计】
器材:悬挂式电子秤、金属块(4.0N)、大烧杯、水以及各种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骤:①将金属块挂在电子秤下,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然后取出金属块擦干;
③按照步骤②的操作,换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多次重复试验。
【数据处理】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液体密度ρ液(g/cm3) — 0.8 1.0 1.2 1.4 1.9 2.0
电子秤示数F拉(N) 0.4 3.6 3.5 3.4 3.3 2.6 3.0
浮力大小F浮(N) — 0.4 0.5 X 0.7 1.4 1.0
【交流分析】
(1)表格中x的数据是 ;
(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 ;
(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
(4)【得出结论】……
【知识应用】根据以上探究,写出一种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 。
【答案】(1)0.6
(2)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3)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
(4)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物体受到浮力与液体密度的数量关系,再据此推测x的数值;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始终等于自身体积,据此分析解答;
(3)当金属块接触烧杯底部时,会受到向上的支持力,从而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得更小,导致计算出的浮力偏大,据此分析解答。
(4)根据F浮=ρ液gV排分析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中第2、3、5、7组数据可知,浮力的数值等于液体密度的一半。则第4组实验之中x=1.2×=0.6;
(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
(4)增大浮力秤的称量范围,即增大浮力秤受到的浮力。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可以换用密度比水更大的液体。
27.(2022八上·金东月考)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是中考考查的实验之一,下图是小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
(2)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3)上述实验操作中,②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 。
(4)若在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时,放好砝码和调好游码后,向左盘上加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 。
(5)下列实验操作中会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
A.溶解食盐的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B.加水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水溅出
C.量取水的操作中仰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D.食盐中含有少量泥沙
【答案】(1)用天平称氯化钠的质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食盐
(2)⑤③①④②
(3)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
(4)取出一部分食盐,使天平平衡
(5)A、C、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天平测量时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
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1.计算,计算出需要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2.量取,量取需要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溶解,将量取的溶质和溶剂倒入烧杯中,进行搅拌溶解
4.装瓶,将配置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并贴上标签
【解答】(1)图中错误的操作是用天平称氯化钠的质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食盐
(2)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应为⑤③①④②
(3)②步骤是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
(4)放好砝码和调好游码后,向左盘上加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说明左盘加入的食盐偏重了,因此需要取出一部分食盐,使天平平衡
(5)A.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会使得加入的水的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正确
B. 加水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水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B错误
C. 量取水的操作中仰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会导致量取水的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正确
D. 食盐中含有泥沙,会导致加入溶质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D正确
故选A C D
故答案为(1)用天平称氯化钠的质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食盐 (2) ⑤③①④② (3) 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
(4)A、C、D
28.(2020八上·黄岩期中)小科在10.1长假到一古村落旅游时,发现村里有一口古井,当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于是他找来一个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分析上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 .
(2)实验结束后,小柯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和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随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①曲线 (选填“a”或“b”)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
②金属圆柱体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 N
【答案】(1)越大
(2)a;1.0N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从甲→丁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再根据F浮=G-F拉分析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变化;
(2)①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物体受到浮力的变化,再与图像进行对照即可;
②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最大,则此时受到的浮力最大,根据图像确定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从甲→丁的过程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根据F浮=G-F拉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2)①当物体浸入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当物体完全浸没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则浮力不变,那么曲线a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受到浮力的变化;
②根据图像a可知,金属圆柱体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最大,应该为1N。
29.(2023八上·嘉兴期末)小明在学习了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后,开展了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的探究。
【实验过程】
步骤一:准确称量干燥的蒸发皿质量;
步骤二:在T℃下保持恒温,配制该温度下的硫酸钠饱和溶液;
步骤三:取一定量的硫酸钠饱和溶液倒入蒸发皿中;
步骤四:加热蒸发皿中溶液至干,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
步骤五:计算出溶解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改变温度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硫酸钠/g 4.9 9.1 19.5 40.8 48.8 46.2 45.3
【数据处理】
(1)在步骤二中你判断该硫酸钠溶液达到饱和的证据是 。
(2)根据表中数据画出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
【得出结论】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
【答案】(1)烧杯中出现固体不能继续溶解
(2);在0℃~60℃的范围内,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变大后变小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当溶液中出现未溶的晶体时,说明溶液已经饱和;
(2)方格纸上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溶解度,根据表格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即可;
【得出结论】 根据图像,描述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解答】(1)在步骤二中你判断该硫酸钠溶液达到饱和的证据是:烧杯中出现固体不能继续溶解;
(2)方格纸上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溶解度,根据表格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即可,如下图所示:
【得出结论】在0℃~60℃的范围内,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变大后变小。
四、解答题
30.(2022八上·金东月考)你见过煮汤圆的情景吗?当汤圆刚放入水中时,会沉入锅底;而当汤圆煮熟时,则会浮出水面。这是为什么 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
【答案】当汤圆刚放入水中时,汤圆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会沉入锅底;而当汤圆煮熟时,汤圆的体积变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根据F浮=ρ液gV排,ρ液、g不变,V排变大,浮力变大,大于重力,所以浮出水面。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①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则物体下沉;浮力等于重力,则物体悬浮;浮力大于重力,则物体上浮;
②注意分析汤圆体积的变化,进而确定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最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分析受到浮力的变化,最终揭示汤圆付出水面的原因。
31.(2020八上·黄岩期中)如图所示,一体积为10 3m3的立方体木块,在水中静止时,刚好有四分之一露出水面,g取10N/kg.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质量;
(3)若用手将木块缓慢压入水中,当木块浸没在水中时,手对木块的压力。
【答案】(1)解: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 1/4)×10 3m3=7.5N;
(2)解:木块漂浮,则G木=F浮=7.5N,
木块的质量:
(3)当木块完全浸没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
那么它受到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0 3m3=10N;
则手对木块的压力:。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计算木块受到的浮力;
(2)首先根据漂浮条件G木=F浮计算出木块受到的重力,再根据计算木块的质量;
(3)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计算木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手对木块的压力。
32.(2020八上·黄岩期中)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m
(1)表中m= ;
(2)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3) 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写出过程)
【答案】(1)13.6
(2)解: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g13.6g×100%=26.47%,
答: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47%。
(3)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根据题意有:100×20%=(100g+x)×5%,
x=300g,
答:需要水的质量是30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数据确定1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质量确定m值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注意溶质质量为溶解的固体质量分析;
(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加水质量为两溶液差值分析。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1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质量为3.6克,则m=13.6.
故答案为:(1)13.6;(2)26.4%;(3)300g。
33.(2022八上·临海期末)如图所示为我国航空母舰”福建舰”。福建舰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于2022年6月17日正式下水,其满载排水量为8万吨。(海水的密度取近似值1.0×103kg/m)
(1)当战斗机返回停在甲板上,福建舰受到的浮力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求”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3)”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m'?
【答案】(1)增大
(2)解: m液=8×104t=8×107kg
F浮=G浮=m液g=8×107kg×10N/kg=8×108N
答:”福建舰” 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8×108N。
(3)解:由F浮=ρ海水V排g可知,福建舰排开海水的体积:
V浮=
V排=8×104m3
答:”福建舰” 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是8× 104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浮沉条件分析轮船受到浮力的变化;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计算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式 计算福建舰排开海水的体积。
【解答】(1)福建舰始终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当战斗机停在甲板上时,它受到的重力增大,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34.(2023八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有一木块的体积为200cm3,浸没在水中且处于静止状态,木块受到绳子向下的拉力F为0.8N.(g=10N/kg、ρ水=1.0×103kg/m3,绳子重力忽略不计)求:
(1)木块此时受到浮力;
(2)木块的重力;
(3)剪断绳子,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
【答案】(1)木块浸没在水中,则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V=200cm3=2×10﹣4m3,
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10﹣4m3=2N
(2)木块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静止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拉力,
由三力平衡可得:G木+F=F浮,
则G木=F浮-F=2N-0.8N=1.2N
(3)因G木<F浮,
所以,剪断绳子后木块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
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G木=1.2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此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 =1.2×10﹣4m3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ρ液体gV排 计算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即可;
(2)对静止状态下的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 G木=F浮-F 计算木块受到的重力即可;
(3)将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与重力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剪断绳子后木块的运动状态,以及最终的平衡状态。再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式 计算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