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8 18:1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获奖感言的特征,品味文章朴素而又严谨的语文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作者及其团队发现、应用青蒿素的科硏过程。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会好奇心和兴趣对科学探索与发现的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科学的价值与魅力,体会科学工作者的贲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难点:体会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但每一次瘟疫的到来,中医都不曾缺席,在这次新冠肺炎防治中,中医依然逆行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医疗专家驰援外国时,还带去了中药莲花清瘟和金花清感。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瑰宝,许多优秀的中医人才正在尽力传承它,比如,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本土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科学家——屠呦呦,她用一株小草改变了曾被一种叫疟疾的沉疴所困扰的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她的文章,感受这种“一生只为一事来”的科学精神与情怀。
2.我们所处的世界神秘而又精彩纷呈,深邃而又奥妙无穷,因而,我们的生活从来就离不开科学。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文明的标尺。从事科学事业不仅需要智力因素,而且需要包括科学精神在内的非智力因素。科学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与荆棘,探索的过程也无比艰辛。唯有具备坚强的意志、超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怀的人,方能在一次次失败与挫折中不断完善自己,最终走向成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两位伟大的科学家——屠呦呦和加来道雄,了解他们的科学探索之路,感受他们伟大的科学精神与品格。
二、写作背景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硏究所首席硏究员屠呦呦与威亷·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2015年12月7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青篙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
三、作者介绍
屠呦呦(1930—),女,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12月生,浙江宁波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多年致力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的世界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她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
四、题目解说
题目中的“青蒿素”点明屠呦呦的研究发现,“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形象地表现出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意义。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4):屠呦呦就获奖表达感谢以及追溯自己的医学初衷。
第二部分(5-15):讲述青蒿素从发现到成药的过程。
第三部分(16-20):讲述青蒿素的发现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和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21-25):讲述中医药学的卓越贡献。
六、全文分析
1.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①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屠呦呦从小立志治病救人,一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②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面对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等多重困难,坚持研究和实验,终于研究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③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查阅大量医药典籍,不辍研究;勇于成为试验新药疗效的志愿者。
④重视中医药学的传承,并希望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造福人类。
2.屠呦呦及其团队能在20世纪7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从内因来看:①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今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同时系统地学习过中国传统医学,这些都为后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②锲而不舍。在抗疟研究这一漫长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经历了诸多困难,做了大量实验,但他们依然无怨无悔、锲而不舍,经历多次失败才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③重视古籍,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屠呦呦善于思考,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遇到困难时,她把目光投向历代中医药学典籍,从前人的经验中汲取经验,取得了创新性突破。
④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的科学研究与国家民族的需要以及世界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外因来看:①中医药学是个巨大的宝库,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医药研究,因而能取得成功。
②团队的力量。祖国提供了研究平台,组员齐心协力。在抗疟研究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523项目”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
3.“我在童年的时候,曾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事例。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生命会和这些神奇的中草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也从没梦想过有今天这样的隆重时刻,我的研究被国际科学界称颂。”这段话中的“完全没有想到”和“从没梦想过”令人印象深刻,它会引起你怎样的思考?
在屠呦呦之前,也许有很多人都研究过青蒿,但是都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可是屠呦呦做到了。她谦虚地说没有想到会被认可,在人生道路上,好像她选择这条道路和获得的成功都是一种偶然。可是,在人生道路上,偶然是实现人生飞跃的节点,更是必然的结果,只有努力和坚持的必然才能成就偶然。决定人生成败的并非命运之棋无常的落子,而是我们内在的品格与长久的积累。
在人生的路口,无论我们选择哪一个方向,只要有和屠呦呦一样的努力精神和优秀品质,就能获得必然的成功。我们要学会从必然做起,打造品质,积累努力,淬炼精神,从而走向成功。
4.“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福祉作出新贡献!”这是发言稿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这是屠呦呦对中医药未来的热望,总结了全文这种结尾通过展望性、预示性的语言,引起听众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屠呦呦的梦想体现了她博大的胸怀,她把青蒿素和中医药推向世界,造福人类。
七、中心思想
屠呦呦在青年时期培养了对中医药学的热爱,历经数年,终于从中国古代药典中获得灵感,发现了青蒿素。文章写了她发现青蒿素的心得、体会和梦想,体现了她可贵的精神品质。
八、写作特点
1.构思讲究,小标题简洁凝练,框架清晰。
全文使用了五个小标题,前四个——“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以科研历程和时间顾序讲述了青蒿素的发现、提取、应用于临床医学的过程,第五个小标题“中医药学的贡献”由此及彼、由点及面,突出表达了我国中医药对世界性医学难题的贡献——现在的及未来的。结构框架清晰,主题突出。
2.点面结合,始终把个人与团队、国家乃至世界、人类关联在一起。
从横向看,本文是一篇发言稿,我们可以把发言的时刻看作一个横断面,屠呦呦把自己和团队的青蒿素研究成果以报告的方式展现在世界面前,总结了中医药对整个人类的贡献。从纵向看,文章整体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从20世年50年代疟疾的肆虐,到屠呦呦发现、提炼青蒿素,再到如今青蒿素对治疗疟疾的良好效果,这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也是科学研究的科学流程。
3.在叙述上,语言浅近,不事渲染,淡化了科研过程中的种种艰难和枯燥。
在屠呦呦的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她朴实无华的科研作风,感受到她和她的科研团队在研发青蒿素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砥砺奋进、忘我奉献的科学精神。这是我国科学家的共同品质。
九、补充资料
演讲稿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十、课文总结
成功登月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曾说:“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科学家屠呦呦则说,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科学的发展总是会影响世界的发展,而人类科学的探索还远未到达终点。
希望同学们能向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学家学习,学习他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十一、布置作业
在本文中,屠呦呦表现了她谦逊的品格,但在网络上也有人因屠呦呦维护个人权益的行为认为她“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课文并联系实际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