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红楼梦》第1-5回
—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红楼梦》第2讲
小说的第一回至第五回,是全书的“序幕”。
第一回:一僧一道两位仙师在谈论红尘之事,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正好听到,凡心大动,请求带它去享受几年。僧人便将它变成一块美玉(即贾宝玉出生所衔之玉),带它到繁华中去。与此同时,交代甄士隐、贾雨村两人的交情和各自的遭遇。
第二回:林如海与贾夫人生下林黛玉,爱如珍宝,想让她读书识字,聘贾雨村做她的老师。又通过冷子兴之口,介绍了宁国府、荣国府现状,梳理了贾家主要的人物关系,特别提到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着美玉、抓周时抓到胭脂,为后续的人物刻画、情节推进奠定基础。
第三回: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全书主要人物的出场。贾雨村官复旧职,将回到京都,林如海托他带上黛玉去荣国府投靠外祖母。接着便通过黛玉的眼睛,描绘了宁、荣二府的繁华景象和诸多生活细节,以及宝、黛二人第一次相见的情况。
第四回:贾府的亲戚薛蟠打死人命,贾雨村为给贾府做人情,胡乱判了案件。由此引出薛蟠的妹妹薛宝钗。宝钗有备选为公主入学陪侍的条件,跟着家人一起进京探望贾家亲戚,随后便在贾府住下。这是宝钗逐渐融入贾府、与宝玉和黛玉之间复杂关系的开端。这既是写《红楼梦》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薛宝钗的出场,更是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故事广泛地描写了社会的黑暗,为贾府日后发生的事提供了社会背景。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与全书第一回中出现的有关“石头”和“灵河岸边”的神话联系起来,并通过贾宝玉看到的“判词”、听到的“仙曲”,预示《红楼梦》中众多女性的命运,即所谓“万艳同杯(悲)”“千红一窟(哭)”。
基本内容
①女娲炼石补天时,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
②此石已通灵性,因偶听一僧一道言红尘中荣华富贵事,便凡心大动,要求到凡间享受一番,于是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施佛法将其变成鲜明光洁的美玉,将它携至富贵温柔乡走了一遭。
③不知多长时间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披阅增删、分出章回,遂成《红楼梦》。
思考1:
第一回中如何交待《红楼梦》成书的由来?
《红楼梦》到底写了多少人?
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红楼梦》共写了448人。
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721人。书中又收《红楼梦》所述及的古代帝王23人,古人115人,后妃18人,列女22人,仙女24人,神佛47人,故事人物13人,共262人。 二者合计,共计983人。
思考2:
《红楼梦》全书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他(她)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思考3:
“姑苏阊门城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他遭逢不幸而看破红尘,随跛足道人出家。”这个乡宦是谁?他遭逢的“三劫”,指的是哪些不幸?
甄士隐。
一劫丢失独女英莲:元宵夜看社火花灯时,走失了女儿英莲。
二劫元宵节失火:三月十五日葫芦庙着火,他家被烧成一片瓦砾。
三劫贫病交加:他只好暂且到田庄上去安身,不料偏逢灾荒,只得折卖了田庄投奔岳父,却又遭岳父的白眼、欺骗,可谓贫病交攻。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是外祖母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鬟,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思考4:
林黛玉进贾府,看到贾府处处与其他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反映了林黛玉怎样的心理?
寄人篱下 心地孤傲 小心谨慎
思考5:王熙凤的出场,为什么写得尤其精彩?
未见黛玉,高呼来迟;见面赞其标致如贾母嫡亲孙女;为黛玉年幼失母而拭泪;贾母责备时,忙转悲为喜;一边安顿黛 玉,一边向丫鬟仆妇下令……
通过一夸、二哭、三忙、四问……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她们去歇歇。”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她,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思考6:
写宝黛初见时的似曾相识感,在全书中有何作用?
1.缘自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2.通过宝黛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的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劣之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个年轻公子:……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条,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亦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她,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字。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好!”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亦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思考7:
宝黛两人对彼此的第一印象有相合之处,但表现方式有什么截然不同?
宝玉:
更多地诉诸行动、语言。
黛玉:
基本上不说话,都是“内心戏”。
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亦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就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女娲炼石补天剩下一块石头,经过修炼有了灵性,听到经过的一僧一道谈论红尘富贵,动了凡心,央求两人带他去人间经历。适逢神瑛侍者下凡游历人间,曾蒙受浇灌之恩的绛珠仙草修炼成女体随之下凡,用还泪来报答他。僧道二人就将石头变幻为美玉,放在神瑛侍者的口中带入尘世。
思考8:
宝黛初会便发生摔玉的风波,宝玉说:“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都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这个“通灵宝玉”有什么来历?
例1:
第一回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和甄士隐听了之后作的《〈好了歌〉解注》。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在艺术表现上有一种特殊现象,是其他小说诗词所少有的,那就是作者喜欢预先隐写小说人物或者家庭未来的命运。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首偈子表面是在写顽石的经历,却也是在借石头来写作者自己,说出自己是无用之材,与世难容,辛酸中透着无奈与不甘。
例2:
例3:《红楼梦》中的人、地、物的命名往往具有隐喻性,尤其善用谐音。
甄士隐——真事隐 贾宝玉——假宝玉(真石头)
贾雨村——假语存(假语村言)卜世仁——不是人
霍启——祸起 贾政——假正(愚腐)
娇杏——侥幸 贾琏——假廉,假脸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原因探析)
……
例4:
《红楼梦》通过灯谜、梦境、戏文、诗歌、酒令、判词等进行了大量的暗示,起到了突出主题、照应结构、展开情节和暗示人物命运的作用。特别是在第五回里,通过一系列判词(配画的)暗示了主要人物的最终命运。
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暗寓她结局之冷落与凄苦。“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挂”字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源自才女谢道韫。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谢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 ”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后人用“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应怜惜黛玉。
思考9:
这个判词写的是谁?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甄英莲(香菱)
思考10:
开卷第一回,曹雪芹如何用四个对比,让我们看清世事无常、人间冷暖?
对比一:虚无幻境与真实世界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空空道人、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先后登场,又是女娲补天,又是几世几劫,又是太虚幻境,又是地陷东南,读者仿佛身处玄幻世界。作者通过僧道与甄士隐的接触和对话,由玄入真、由幻入实,把读者引入现实天地。
虚幻与真实相伴相生,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纵览全书,作者故意把朝代年纪模糊处理,将“真事隐”“假语存”,且“毫不干涉时世”,为我们呈现了别样的红楼梦。所以在小说中,官职称谓亦汉亦唐,楼宇建筑且明且清,人情礼俗有古有今,它架空了时代,却又让读者有迹可循、似曾相识。其中真真假假的故事、虚虚掩掩的情节似有所指,曹雪芹却又不曾道明,点到为止,绝不拖泥带水,让读者绞尽脑汁去解读、重构红楼故事,挑出伏延千里的草蛇灰线。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人生苦短,功名利禄、金银财富、娇妻美妾、儿孙满堂,看似风光,其实都是过眼云烟。权势财色等,虽是好,终是了,到头也是一场空。
对比二:繁华富足与没落荒芜
跛足道人的《好了歌》是点睛之笔,唱尽了人生中的不自知、不知足、不彻悟。如果不长远考虑、不未雨绸缪,繁华富足与没落荒芜就会自由切换。甄士隐的人生际遇在第一回中便经历了天上地下,他先前的小康之家,在英莲失踪之后,便陷入了不可逆转的困顿之中。这何尝不是贾府命运的预演和缩影呢?
对比三:闲适淡然与逐名入仕
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实为神仙一流人品。甄士隐之前有怎样的身世浮沉,让他能够看淡云卷云舒?某种意义上,甄士隐就是贾宝玉,他们都曾到过太虚幻境,都曾见过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都不以功名为念,都在历经三劫后飘飘而去。
贾雨村,以寂寂无名为“一段愁”,以金榜题名为“三生愿”,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求善价、待时飞,把“人间万户仰头看”作为毕生宏愿。
两人有着不同的追求,却有着同样荒凉的结局,可悲可叹,可警可省。
对比四:挚诚待人与腹黑冷漠
作为邻舍,甄士隐对贾雨村热情周到、嘘寒问暖,赠予冬衣、资助路费,给了贾雨村力所能及的帮助,希望他在翌年的会试春闱中一举高中,不负所学。贾雨村,一个落魄无着的、以作文卖字为生、寄居葫芦庙的读书人,却是这样的表现:“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并没有异样的感激之情、鸣谢之状。
两人在中秋之夜欢饮,一直喝到三更。第二天,贾雨村五更便赶路进京了,不曾道谢,不曾面辞。甄士隐酒酣,一觉睡到红日三竿,醒后还不忘为雨村写荐书,以便投谒仕宦之家寄足。然而,贾雨村早已不辞而别。
后来,英莲走失,贾雨村高中后拍胸脯说“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但是,即使知道了英莲的下落,他也全然不顾当日的恩情,毫无原则地“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受了别人的襄助,感觉理所应当、心安理得,甄士隐的热情与贾雨村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继续思考:
为什么满纸“荒唐”?“辛酸泪”如何理解?作者为什么“痴”?“其中味”是什么?又由“谁”来解?……
要知晓答案,请认真阅读《红楼梦》。
问题1:
曹雪芹为什么写作《红楼梦》?
1.作者自觉一事无成,念及当日所有女子,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堂堂须眉竟不若一干裙钗。
2.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一技无成,半生潦倒,遍述一集,以告天下人,不使其泯灭。
问题2:
《红楼梦》的开篇诗是什么?太虚幻境的对联是什么?
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开篇诗)
说道心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结尾诗)
2.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问题3:
《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
1.“金玉良缘”指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两人可以结成姻缘。“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为女娲炼石补天余下的石头化成的神瑛侍者,两者有恩有义,今世应结成姻缘。
2.薛宝钗的“钗”中有金,贾宝玉的名字中有玉,两人结为婚姻为金玉良缘。林黛玉的名字中有木,贾宝玉的名字中有玉,前生有约,两人结为婚姻为木石前盟。
问题4:
冷子兴是谁?冷子兴是怎样向贾雨村介绍贾宝玉的?
1.周瑞家的女婿,一个古董商。
2.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做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
问题5: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是指哪两个人?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这两个人是甄英莲(香菱),冯渊。
2.冯渊是一位十八九岁的守着一份薄产过日子的公子,偏巧碰到拐子卖丫头,他一眼就相中了,立意买来做妾,立誓不再交接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所以要三日后过门。谁知拐子又把这个丫头卖给了薛蟠,预拿两家的钱逃跑,却又没能逃走,两家都不退钱,薛蟠指使家奴将冯渊打死,带着英莲就大摇大摆地上路了,为此冯家告了一年的状,却没人敢审理。
问题6:
林黛玉进贾府后吃的第一顿饭,怎么有那么多的讲究?
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和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
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和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
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
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
贾母吃饭,儿媳妇、孙媳妇必须亲自伺候,这是规矩;贾母是贾府的最高权位者,理应坐主位;黛玉是客,贾母又发了话,才坐下;王夫人是探春的嫡母,是迎春、惜春的婶娘,必须先坐。其他人自然井然有序,一声不闻。
这里,写出了贾母作为核心人物的至高地位和威严,写出了封建社会的宗法礼仪、长幼有序。这也是林黛玉人生中艰难的一步和重要的一课。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