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过关卷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甘井子期末)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表是小明制作的一张学习卡片上的内容。据此判断,“他”是( )
1894年11月;他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905年8月,他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5年8月,他提出三民主义
A.孙中山 B.康有为 C.黄兴 D.陈独秀
2.(2022八上·历城期末)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华兴会 B.兴中会 C.中国同盟会 D.强学会
3.(2022八上·抚顺期末)在中国近代社会,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是报刊,报刊也因此成为各种政治力量宣传自己思想政治主张的阵地。孙中山关于中国同盟会纲领的阐述主要发表于( )
A. B.
C. D.
4.(2022八上·江西月考)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
A.确保了同盟会的统治地位 B.结束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
C.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推动了革命形势的日益成熟
5.(2022八上·平南期中)“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镇南关起义 C.安庆起义 D.黄花岗起义
6.1911年,《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7.(2022八上·即墨期末)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8.(2022八上·青岛期末)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后剪辫子和劝禁缠足 B.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
9.(2022八上·石景山期末)“首义战旗红,帝制哀哉入梦中。革命洪流汹涌起,九州激荡共和风。”横线处应该补全的是( )
A.定海 B.安庆 C.武昌 D.上海
10.下图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辛亥革命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B.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C.实现了人民民主的愿望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1.(2022八上·南山期中)“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 )
A.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12.(2022八上·兴平期中)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的“丰碑”主要是指(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D.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3.(2022八上·卫辉期末)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同盟会章程》
14.(2022八上·成都期中)“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文明、礼仪制度)一新……”《申报》这篇元旦《新祝词》应发表于( )
A.190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21年
15.(2022八上·朝阳期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宣告了中华民族独立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6.(2022八上·抚顺期末)知识分子吴玉章在回忆录中写道:“辛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际的中国带来了一线光明,当时人们是多么的欢欣鼓舞啊!但是,转瞬之间,_____把中国重新投入黑暗的深渊,人们的痛苦和失望,真是达于极点。”“_____”处指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丑条约》签订 B.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国民党发动军事“围剿”
17.(2022八上·卫辉期末)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 )
A.封建军阀垮台
B.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C.资产阶级共和制适合中国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8.(2022八上·凤阳月考)下表主要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 )
1905年11月 1912年1月 1912年2月 1915年底 1915年12月 1916年6月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三民主义” 经历了一系列起义失败后,最终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成立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准备在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动乱
A.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腐朽 B.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
C.民主共和已成社会共识 D.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
19.(2022八上·电白期末)“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 B.军阀混战延续不休
C.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D.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20.(2022八上·南山期中)《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八上·黄埔期末)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和实 现中国富强的理想, 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故居内有如下事迹记载:
材料二
1895 年 10 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 创办了 上海强学会,并于 1896 年 1 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 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四
1919 年 10 月 10 日,在纪年武昌起义 8 周年之际, 孙中山不无哀痛地说:“革命军起矣, 民国由之立矣, 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分析曾国藩创办洋务企业的历史背景。
(2) 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 产生了什么影响?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 孙中山所说“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 革命之目的尚未达 到也”是指什么?结合材料三、四, 谈谈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22.(2022八上·惠东期中)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他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找寻伟人足迹】
材料一
【解读史料中的历史】
材料二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清朝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材料三1916年5月,孙中山指出:“民国成立,五族共和,方幸其目的之达。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
【学史感悟】
材料四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1)根据材料一图1、图2,请你列举两项孙中山从1894年到1912年的相关事迹。
(2)依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它表明近代中国探索民主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材料三中孙中山说这段话的背景是什么?针对这一情况,他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反击,领导了哪一历史事件?
(4)从材料四中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卡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 命团体;1905年8月,孙中山那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 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1905年8月,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他学习的主题是先行者孙中山的革命活动,B符合题意;
康有为主要发起了戊戌变法,排除A;
黄兴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
陈独秀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事迹。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孙中山的事迹即可作答。
2.【答案】C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
华兴会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团体,于1904年2月15日在湖南长沙正式成立,A选项错误;
兴中会是孙中山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B选项错误;
强学会是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以宣传变法图强的组织,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同盟会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3.【答案】B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B符合题意;其它三项的报纸不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同盟会和三民主义,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4.【答案】D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06年至1911年4月, 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十多次起义。这些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当时打击清王朝统治,推动革命形势日益成熟,D符合题意;
1906年至1911年4月的中国同盟会并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统治地位的说法错误,排除A;
北伐战争基本结束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排除B;
护国战争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革命志士的奋斗。难度适中,掌握中国近代革命知识的奋斗历程即可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佻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上联赞美了革命烈士为国献身的可贵精神,下联概括了全国人民悼念烈士的深切之情。1911年4月27日,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举行起义,结果失败,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D符合题意;
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排除A;
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共同筹划镇南关起义,广西镇南关不是题文中的广州黄花岗,排除B;
1907年夏,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后失败,徐锡麟死难,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黄花岗起义。难度适中,掌握黄花岗起义的基本史实,抓住关键词“七十二”既可作答。
6.【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这支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清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可以看出有鲜明的反封建民主革命的目的,B项符合题意;
ACD项与题意 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武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指的是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到1912年清朝宣统帝宣布退位,君主专制制度一共存在了213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和终结了自秦朝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正确;
清朝统治时间共260多年,与2132年的历史所指内容不符,排除A项;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这也是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排除B项;
题干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上起到的作用,题干没有涉及,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改革社会陋习的法令。题目中提到的头和脚的变化就是剪辫子和劝禁缠足,A项符合题意;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与“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不符,排除B项;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属于思想方面的影响,排除C项;
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与题干的“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9.【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首义”“帝制”及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人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因此,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武昌起义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武昌起义的爆发。
10.【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民国元年,……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民主气氛浓郁,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议员选举,城乡轰动。”可知,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B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A;
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人民民主的愿望,排除C;
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同时,熟练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1.【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及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打开了中国进步思潮的闸门。D选项正确;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A选项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才实现了当家作主,B选项错误;
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表述错误,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辛亥革命的意义。
12.【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在于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而,“丰碑”的含义主要是指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选项正确;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A选项错误;
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但不是最大功绩,C、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并掌握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
13.【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南京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享有平等、自由等权利,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C符合题意;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的纲领性文件,A不符合题意;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的的纲领性文件,B不符合题意;
《同盟会章程》是不属于民主宪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国,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4.【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文明、礼仪制度)一新……” 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华民国的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可排除A、B、D选项,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成立相关史实。需要识记中华民国于1912年1月1日成立。
15.【答案】A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据“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性是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A符合题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排除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华民族独立,排除C;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成果。
16.【答案】B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但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辛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际的中国带来一线光明,但转瞬之间,中国又被重新投入黑暗的深渊,B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材料不符,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北洋政府,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7.【答案】D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开历史的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民意,必定会被推翻。因此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独裁和复辟不得人心,说明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题意不符,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袁世凯复辟,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8.【答案】D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中华民国;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可知,20世纪初期的中国发展艰辛曲折,从1905年建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到1912年终于建立中华民国,再到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意图复辟,最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动荡之中,尽显中国民主发展之路的艰辛曲折,D正确;
北洋军阀统治的确黑暗腐朽,但图表不仅仅在反映这段历史,还有前期革命的曲折,A错误;
辛亥革命成功后,虽然中华民国建立了,但袁世凯却窃夺了革命成果,B错误;
从袁世凯意图复辟引发护国战争可知,虽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却还没有成为社会共识,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归纳能力,难度较大,在学习时掌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了解革命的曲折性,结合材料作答即可。
19.【答案】C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 由材料中的信息“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可知,这反映了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C项正确;
题干不能体现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排除A项;
题干不能体现军阀混战延续不休,排除B项;
题干不能体现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考查学生的分析题干材料能力。
20.【答案】D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可知描述的是军阀割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各省被大大小小的军阀所控制,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D选项正确;
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与辛亥革命时期,都还没有出现各省各派系之间的争斗,由此可排除A、B、C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的统治相关史实。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要求掌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的相关知识点。
21.【答案】(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威胁清政府的统治;
(2)方式: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在思想文化领域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3)理由:民族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满族的民族压迫;民权主义: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我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历史事件的评价,应具有一分为二的观点,从积极性与消极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知识点】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故居内有如下事迹记载:1851年,洪秀全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3年,奉旨办湖南团练,创建湘军”、“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1年,创办安庆内军械所1865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创办洋务企业的历史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威胁清政府的统治,曾国藩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根据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可知,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创办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所说“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我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历史事件的评价,应具有一分为二的观点,从积极性与消极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故答案为: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威胁清政府的统治;
(2)方式: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在思想文化领域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3)理由:民族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满族的民族压迫;民权主义: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我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历史事件的评价,应具有一分为二的观点,从积极性与消极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1)相关事迹:1894 年成立兴中会;1905 年建立中国同盟会;1911 年领导辛亥革命;1912 年建立中华民 国;1912 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失败的原因:民主共和思想没有深入人心或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缺乏对共和思想的认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国民素质较低;缺乏对国情的正确认识等。
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国民素质。
(3)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事件:护国战争。
(4)精神品质: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 (1)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 者,1894年,他组织成立了兴中会; 1905年,他建立中国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 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912年1月1日, 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2)依据材料二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有:民主共和思想没有深入人心(或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缺乏对共和思想的认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国民素质较低) ;缺乏对国情的正确认识等(或国情不同,照搬别国模式)。它表明近代中国探索民主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国民素质,深入宣传民主共和。
(3)由“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可知,材料三中孙中山说这段话的背景是袁世凯复辟帝制。为反对袁世凯复辟,1915年, 孙中山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反击、领导了护国运动。
答案为: 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事件:护国战争。
(4)从这段材料中, “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我们能感受到孙中山爱国主义、公而忘私的精神品质。 :、”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 ”可以感受到所中山勇往直前的品质。 ”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能感受到所中山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1) 相关事迹:1894 年成立兴中会;1905 年建立中国同盟会;1911 年领导辛亥革命;1912 年建立中华民 国;1912 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失败的原因:民主共和思想没有深入人心或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缺乏对共和思想的认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国民素质较低;缺乏对国情的正确认识等。
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国民素质。
(3)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事件:护国战争。
(4)精神品质: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
【点评】 本题以孙中山、辛亥革命、护国运动为背景, 考查孙中山的相关事迹、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近代中国探索民主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孙中山具备的精神品质的相关史实。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进者。 平时学习时要对重点知识的总结积累。提高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过关卷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甘井子期末)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表是小明制作的一张学习卡片上的内容。据此判断,“他”是( )
1894年11月;他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905年8月,他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5年8月,他提出三民主义
A.孙中山 B.康有为 C.黄兴 D.陈独秀
【答案】A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卡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 命团体;1905年8月,孙中山那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 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1905年8月,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他学习的主题是先行者孙中山的革命活动,B符合题意;
康有为主要发起了戊戌变法,排除A;
黄兴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
陈独秀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事迹。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孙中山的事迹即可作答。
2.(2022八上·历城期末)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华兴会 B.兴中会 C.中国同盟会 D.强学会
【答案】C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
华兴会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团体,于1904年2月15日在湖南长沙正式成立,A选项错误;
兴中会是孙中山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B选项错误;
强学会是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以宣传变法图强的组织,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同盟会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3.(2022八上·抚顺期末)在中国近代社会,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是报刊,报刊也因此成为各种政治力量宣传自己思想政治主张的阵地。孙中山关于中国同盟会纲领的阐述主要发表于(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B符合题意;其它三项的报纸不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同盟会和三民主义,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4.(2022八上·江西月考)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
A.确保了同盟会的统治地位 B.结束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
C.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推动了革命形势的日益成熟
【答案】D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06年至1911年4月, 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十多次起义。这些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当时打击清王朝统治,推动革命形势日益成熟,D符合题意;
1906年至1911年4月的中国同盟会并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统治地位的说法错误,排除A;
北伐战争基本结束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排除B;
护国战争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革命志士的奋斗。难度适中,掌握中国近代革命知识的奋斗历程即可作答。
5.(2022八上·平南期中)“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镇南关起义 C.安庆起义 D.黄花岗起义
【答案】D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佻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上联赞美了革命烈士为国献身的可贵精神,下联概括了全国人民悼念烈士的深切之情。1911年4月27日,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举行起义,结果失败,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D符合题意;
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排除A;
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共同筹划镇南关起义,广西镇南关不是题文中的广州黄花岗,排除B;
1907年夏,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后失败,徐锡麟死难,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黄花岗起义。难度适中,掌握黄花岗起义的基本史实,抓住关键词“七十二”既可作答。
6.1911年,《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这支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清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可以看出有鲜明的反封建民主革命的目的,B项符合题意;
ACD项与题意 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武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7.(2022八上·即墨期末)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指的是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到1912年清朝宣统帝宣布退位,君主专制制度一共存在了213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和终结了自秦朝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正确;
清朝统治时间共260多年,与2132年的历史所指内容不符,排除A项;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这也是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排除B项;
题干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上起到的作用,题干没有涉及,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2022八上·青岛期末)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后剪辫子和劝禁缠足 B.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改革社会陋习的法令。题目中提到的头和脚的变化就是剪辫子和劝禁缠足,A项符合题意;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与“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不符,排除B项;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属于思想方面的影响,排除C项;
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与题干的“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9.(2022八上·石景山期末)“首义战旗红,帝制哀哉入梦中。革命洪流汹涌起,九州激荡共和风。”横线处应该补全的是( )
A.定海 B.安庆 C.武昌 D.上海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首义”“帝制”及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人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因此,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武昌起义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武昌起义的爆发。
10.下图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辛亥革命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B.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C.实现了人民民主的愿望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民国元年,……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民主气氛浓郁,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议员选举,城乡轰动。”可知,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B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A;
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人民民主的愿望,排除C;
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同时,熟练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1.(2022八上·南山期中)“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 )
A.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及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打开了中国进步思潮的闸门。D选项正确;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A选项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才实现了当家作主,B选项错误;
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表述错误,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辛亥革命的意义。
12.(2022八上·兴平期中)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的“丰碑”主要是指(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D.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在于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而,“丰碑”的含义主要是指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选项正确;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A选项错误;
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但不是最大功绩,C、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并掌握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
13.(2022八上·卫辉期末)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同盟会章程》
【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南京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享有平等、自由等权利,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C符合题意;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的纲领性文件,A不符合题意;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的的纲领性文件,B不符合题意;
《同盟会章程》是不属于民主宪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国,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4.(2022八上·成都期中)“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文明、礼仪制度)一新……”《申报》这篇元旦《新祝词》应发表于( )
A.190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21年
【答案】C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文明、礼仪制度)一新……” 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华民国的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可排除A、B、D选项,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成立相关史实。需要识记中华民国于1912年1月1日成立。
15.(2022八上·朝阳期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宣告了中华民族独立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答案】A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据“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性是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A符合题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排除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华民族独立,排除C;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成果。
16.(2022八上·抚顺期末)知识分子吴玉章在回忆录中写道:“辛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际的中国带来了一线光明,当时人们是多么的欢欣鼓舞啊!但是,转瞬之间,_____把中国重新投入黑暗的深渊,人们的痛苦和失望,真是达于极点。”“_____”处指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丑条约》签订 B.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国民党发动军事“围剿”
【答案】B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但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辛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际的中国带来一线光明,但转瞬之间,中国又被重新投入黑暗的深渊,B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材料不符,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北洋政府,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7.(2022八上·卫辉期末)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 )
A.封建军阀垮台
B.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C.资产阶级共和制适合中国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D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开历史的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民意,必定会被推翻。因此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独裁和复辟不得人心,说明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题意不符,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袁世凯复辟,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8.(2022八上·凤阳月考)下表主要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 )
1905年11月 1912年1月 1912年2月 1915年底 1915年12月 1916年6月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三民主义” 经历了一系列起义失败后,最终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成立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准备在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动乱
A.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腐朽 B.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
C.民主共和已成社会共识 D.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
【答案】D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中华民国;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可知,20世纪初期的中国发展艰辛曲折,从1905年建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到1912年终于建立中华民国,再到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意图复辟,最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动荡之中,尽显中国民主发展之路的艰辛曲折,D正确;
北洋军阀统治的确黑暗腐朽,但图表不仅仅在反映这段历史,还有前期革命的曲折,A错误;
辛亥革命成功后,虽然中华民国建立了,但袁世凯却窃夺了革命成果,B错误;
从袁世凯意图复辟引发护国战争可知,虽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却还没有成为社会共识,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归纳能力,难度较大,在学习时掌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了解革命的曲折性,结合材料作答即可。
19.(2022八上·电白期末)“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 B.军阀混战延续不休
C.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D.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答案】C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 由材料中的信息“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可知,这反映了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C项正确;
题干不能体现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排除A项;
题干不能体现军阀混战延续不休,排除B项;
题干不能体现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考查学生的分析题干材料能力。
20.(2022八上·南山期中)《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答案】D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可知描述的是军阀割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各省被大大小小的军阀所控制,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D选项正确;
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与辛亥革命时期,都还没有出现各省各派系之间的争斗,由此可排除A、B、C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的统治相关史实。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要求掌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的相关知识点。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八上·黄埔期末)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和实 现中国富强的理想, 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故居内有如下事迹记载:
材料二
1895 年 10 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 创办了 上海强学会,并于 1896 年 1 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 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四
1919 年 10 月 10 日,在纪年武昌起义 8 周年之际, 孙中山不无哀痛地说:“革命军起矣, 民国由之立矣, 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分析曾国藩创办洋务企业的历史背景。
(2) 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 产生了什么影响?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 孙中山所说“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 革命之目的尚未达 到也”是指什么?结合材料三、四, 谈谈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答案】(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威胁清政府的统治;
(2)方式: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在思想文化领域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3)理由:民族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满族的民族压迫;民权主义: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我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历史事件的评价,应具有一分为二的观点,从积极性与消极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知识点】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故居内有如下事迹记载:1851年,洪秀全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3年,奉旨办湖南团练,创建湘军”、“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1年,创办安庆内军械所1865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创办洋务企业的历史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威胁清政府的统治,曾国藩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根据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可知,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创办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所说“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我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历史事件的评价,应具有一分为二的观点,从积极性与消极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故答案为: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威胁清政府的统治;
(2)方式: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在思想文化领域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3)理由:民族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满族的民族压迫;民权主义: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我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历史事件的评价,应具有一分为二的观点,从积极性与消极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2.(2022八上·惠东期中)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他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找寻伟人足迹】
材料一
【解读史料中的历史】
材料二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清朝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材料三1916年5月,孙中山指出:“民国成立,五族共和,方幸其目的之达。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
【学史感悟】
材料四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1)根据材料一图1、图2,请你列举两项孙中山从1894年到1912年的相关事迹。
(2)依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它表明近代中国探索民主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材料三中孙中山说这段话的背景是什么?针对这一情况,他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反击,领导了哪一历史事件?
(4)从材料四中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1)相关事迹:1894 年成立兴中会;1905 年建立中国同盟会;1911 年领导辛亥革命;1912 年建立中华民 国;1912 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失败的原因:民主共和思想没有深入人心或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缺乏对共和思想的认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国民素质较低;缺乏对国情的正确认识等。
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国民素质。
(3)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事件:护国战争。
(4)精神品质: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 (1)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 者,1894年,他组织成立了兴中会; 1905年,他建立中国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 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912年1月1日, 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2)依据材料二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有:民主共和思想没有深入人心(或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缺乏对共和思想的认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国民素质较低) ;缺乏对国情的正确认识等(或国情不同,照搬别国模式)。它表明近代中国探索民主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国民素质,深入宣传民主共和。
(3)由“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可知,材料三中孙中山说这段话的背景是袁世凯复辟帝制。为反对袁世凯复辟,1915年, 孙中山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反击、领导了护国运动。
答案为: 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事件:护国战争。
(4)从这段材料中, “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我们能感受到孙中山爱国主义、公而忘私的精神品质。 :、”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 ”可以感受到所中山勇往直前的品质。 ”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能感受到所中山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1) 相关事迹:1894 年成立兴中会;1905 年建立中国同盟会;1911 年领导辛亥革命;1912 年建立中华民 国;1912 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失败的原因:民主共和思想没有深入人心或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缺乏对共和思想的认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国民素质较低;缺乏对国情的正确认识等。
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国民素质。
(3)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事件:护国战争。
(4)精神品质: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
【点评】 本题以孙中山、辛亥革命、护国运动为背景, 考查孙中山的相关事迹、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近代中国探索民主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孙中山具备的精神品质的相关史实。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进者。 平时学习时要对重点知识的总结积累。提高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