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广西各地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广西各地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18 19:1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1.(2022秋·广西桂林·八年级统考期末)2025年我国有望实现宇航员登月。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不能像在地球表面那样直接面对面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其原因是,在月球上(  )
A.宇航员的声带无法振动 B.是真空环境,真空不能传声
C.只能传递次声波 D.只能传递超声波
2.(2022秋·广西百色·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个现象说明了
A.水可以传播声音 B.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C.固体能够传声 D.液体也可以成为声源
3.(2022秋·广西防城港·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这样做是为了(  )
A.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B.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4.(2022秋·广西玉林·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球上的宇航员可直接用语言交谈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C.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5.(2022秋·广西百色·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两个小纸盒,一根铜线做成“土电话”表明了(  )
A.气体能够传声 B.固体能够传声
C.液体能够传声 D.只有纸盒能够传声
二、填空题
6.(2022秋·广西梧州·八年级统考期末)“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空气柱的 产生的,通过 传入到人耳。
7.(2022秋·广西贵港·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物体 产生的;如图乙,不断抽出钟罩内空气,闹铃声 ,推理出 。
8.(2022秋·广西百色·八年级统考期末)古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9.(2022秋·广西钦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雨天,我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m/s,小明看到闪电后约10s听到雷声,小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10.(2022秋·广西桂林·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发生地震或者矿难事故时,埋在废墟或矿井中的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水管发出求救信号比直接呼救的效果好,其原因是 .
三、实验题
11.(2022秋·广西河池·八年级统考期末)(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可以传声。
12.(2022秋·广西河池·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空气中探究声现象时的实验现象。
(1)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 放大,使现象更容易观察。这种方法叫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四、计算题
13.(2022秋·广西玉林·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一座长为1km的大桥的过程中,当火车头在距离桥头150m,距离山崖775m时鸣笛,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到达桥头后,火车又用50s完全通过了该大桥。求: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火车的长度;
(3)声音的速度。

14.(2022秋·广西钦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我们可用下述方法测定钢里的声速:在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钢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若管长1020m,两次响声间隔2.8s,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所用的时间;
(2)声音在钢里的传播速度。
15.(2022秋·广西玉林·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其下潜的速度为20m/s,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1s时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3s后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求:
(1)从发射超声波到13s后收到信息,超声波传播的路程;
(2)从发射超声波到13s后收到信息,“奋斗者”号下潜的深度;
(3)收到信息时,“奋斗者”号距海底的距离;
(4)此海域的深度。
16.(2022秋·广西梧州·八年级统考期末)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其下潜的速度为20m/s,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s时悬停,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2s后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
(1)潜水器下潜50s的深度;
(2)潜水器悬停处距海底的距离;
(3)“奋斗者”号还需多长时间潜到海底。
17.(2022秋·广西崇左·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悬崖,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8秒听到回声,求: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多远?
18.(2022秋·广西桂林·八年级统考期末)利用声呐探测海深时,是利用回声的原理。如图所示,当探测船到达探测海面时,由船上的发声仪器发出声音,在6s后,接收到回声,请求出此处海的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19.(2022秋·广西河池·八年级统考期末)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呐发出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
参考答案:
1.B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宇航员的声带可以振动发声,但声音不能传播,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详解】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
故选B.
3.D
【详解】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故选D。
4.C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宇航员的交流靠电磁波,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声音的传播介质,故C正确;
D.物体只要振动就能产生声音,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人就不会听到,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用两个小纸盒,一根铜线做成“土电话”表明纸盒和铜线能传声,故选B。
6. 振动 空气
【详解】[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笛声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通过空气传入到人耳。
7. 振动 减小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1)[1]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即是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2][3]由题意可知,不断地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小;进一步推理,没有气体时将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8. 振动 大于
【详解】[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9. 空气 340 3400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我们听到雷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2]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状态、温度等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3]小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的距离大约为
10.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详解】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发生地震时候,埋在废墟的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水管发出的求救信号比直接呼救的效果好,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是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11. 振动 空气
【详解】(1)[1]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现象。
(2)[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同时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2. 振动 微小的振动 转换法 空气
【详解】(1)[1]乒乓球的振动说明音叉在振动,故说明振动产生声音。
(2)[2][3]音叉的振动看不见,但是音叉的振动带动乒乓球振动,乒乓球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将看不见的音叉振动转化为能够看得见的乒乓球的振动,运用了转换法。
(3)[4]敲击右边音叉,音叉将振动传递给空气,空气再将振动传递给左侧的音叉,左侧的音叉振动,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13.(1)30m/s;(2)500m;(3)340m/s
【详解】解:(1)火车的速度
(2)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
s2=v车t2=30m/s×50s=1500m
则火车的长度
L车=s2﹣L桥=1500m﹣1000m=500m
(3)设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
s=775m

2s=s声﹣s1
s声=2s+s1=2×775m+150m=1700m
声音的速度为
答:(1)计算火车的速度是30m/s;
(2)火车的长度是500m;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
14.(1)3s;(2)5100m/s
【详解】解:(1)由得,敲击声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
(2)其他条件相同时,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故敲击声通过钢传播的时间
t'=t- t=3s-2.8s=0.2s
由得,声音在钢里的传播速度
答:(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所用的时间是8s;
(2)声音在钢里的传播速度5100m/s。
15.(1)19500m;(2)260m;(3)9620m;(4)10900m
【详解】解:(1)由 可得,从发射超声波到13s后收到信息,超声波传播的路程
s1=v声t=1500m/s×13s=19500m
(2)由 可得,从发射超声波到13s后收到信息,“奋斗者”号下潜的深度
s2=v奋斗者t=20m/s×13s=260m
(3)收到信息时,“奋斗者”号距海底的距离
(4)由 可知,收到信息时,潜水器下潜所用的时间
t′=t+t0=13s+51s=64s
下潜的深度
s′=v奋斗者t′=20m/s×64s=1280m
海域的深度
h=s+s′=9620m+1280m=10900m
答:(1)从发射超声波到13s后收到信息,超声波传播的路程为19500m;
(2)从发射超声波到13s后收到信息,“奋斗者”号下潜的深度为260m;
(3)收到信息时,“奋斗者”号距海底的距离为9620m;
(4)此海域的深度为10900m。
16.(1)1000m;(2)9000m;(3)450s
【详解】解:(1)由知道,潜水器下潜50s的深度
s1=v1t1=20m/s×50s=1000m
(2)由知道,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
s2=v2t2=1500m/s×12s=18000m
潜水器悬停处距海底的距离
(3)由知道, “奋斗者”号潜到海底的时间
答:(1)潜水器下潜50s的深度为1000m;
(2)潜水器悬停处距海底的距离为9000m;
(3)“奋斗者”号还需450s潜到海底。
17.(1)1360m;(2)1400m
【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声音到达悬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即
则他与悬崖距离为
(2)从喊话到听见回声汽艇行驶的路程为
声音通过的路程为
则喊话时离崖壁的距离
答:(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1360m;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1400m。
18.4500m
【详解】解:由可知
s=vt=1500m/s×6s=9000m
海洋深度
答:此处海的深度是4500m。
19.600m
【详解】由题可知,v声=1500m/s,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为
t=×0.8s=0.4s
那么这里的水深为
s= v声t=1500m/s0.4s=600m
这里的水深为600m。
答:这里的水深为6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