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了解老子、孔子的学说。
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破镐京
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
东周建立
春秋开始
公元前476年
春秋结束
公元前475年
战国开始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战国结束
公元前256年
东周灭亡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东周
壹
社会之变
郑国祭祀坑九鼎
政治之变;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疑问1:诸侯九鼎是否符合周礼?
疑问2:秦王举鼎说明了什么?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对比“春秋列国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指出从春秋到战国政权名称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桓公
(前685——前643)
晋文公
(前636——前628)
楚庄王
(前613——前591)
吴王阖闾
(前514——前496)
越王勾践
(前496——前465)
秦穆公
(前659——前621)
宋襄公
(前650——前637)
齐威王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1、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权力下移,礼崩乐坏。
2、郑、卫、宋消失 兼并战争,政治动荡
权力下移、兼并战争、政治动荡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政治之变表现——列国纷争
华夏(自称)
北狄
西戎
东夷
南蛮
华夏
诸侯国数量减少,局部统一
对比地图,找出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和各民族的变化?
秦楚两国融入中原文化圈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各族同源共祖的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局部统一形成,国家日益趋向统一
政治之变表现—民族关系
2、华夏认同
融入
吸收
修筑长城,抵御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侵扰
中原民族先进的社会发展
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民族
华夏认同 趋向统一
贰
为何而变
铁制农具 青铜牛尊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审分》
井
公
私
新
私
私
私
私
私
私
私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大发展
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变革
铁犁
牛耕
农业
进步
井田制瓦解
佃农自耕农
小农经济初现
新兴地主
私田开拓
公田不治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货币
圆奁
扁壶
漆盂
漆
勺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与商业得到了发展。
疑问3:秦地的陶器为什么会大量出现在楚地的墓葬里?
云梦睡虎地漆器
经济之变
农业
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
兴建水利灌溉工程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工商业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民营手工业崛起
货币流通广泛
涌现一批中心城市
工商业主阶层兴起
奴隶主贵族没落,封建地主阶级崛起
要求建立封建政治、经济新秩序
政治之变
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权力更迭、宗法制和礼乐制遭到破坏
礼崩乐坏
如何应对
阶级之变
?
叁
如何应变
材料: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昔日以等级分封制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为大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改变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纷争的现象。—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必然性:
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富国)
各国兼并战争需要建立君主集权制度。(强兵)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需要调整旧的生产关系
(一)应变之因--变法背景
思考:据材料分析列国变法的必然性?
原因类:①看时间②想史实:把抽象语言转化为具体史实
基础梳理
商鞅变法 (1)内容
内容 作用
政治
经济
社会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废分封,行县制,君主任免
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官僚政治建立
“废井田,开阡陌”推行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展(小农经济) (富国)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实行什伍连坐制,互相纠察告发。
有利于增加赋税;
加强了户籍管理。(弱民)
(二)应变之策-变法运动
强兵
集权
重点探讨
相关史料
商鞅变法
(1)内容:
(2)性质:
(3)特点:
(4)影响: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抓捕商鞅。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理由是“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商鞅只得黯然离去,最后商鞅被车裂而死。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
①积极:
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②消极:
刑法严酷、赋税沉重、加重人民剥削与压迫
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一)变法运动
厨师伊尹该不该赞?
甲骨文
注解:伊尹生前劳苦功高,死后得到商王高度尊重。但就其以厨师的身份,讨好商汤后才得以重用的经历,诸子百家争论不休。有的学派认为伊尹不应自贬人格、向权贵谄媚;有的学派认为只有得到君主的重用,有了权势才能救济苍生沧。
伊尹
学派
代表
主张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德治、有教无类
性善论、仁义礼智、仁政
性恶论、隆礼重法
道家
老子
庄子
道、朴素辩证法、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逍遥自由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
韩非
变革、法治,中央集权
阴阳
邹衍
相生相胜
小组合作探究:厨师伊尹该不该赞?请结各学派的主张,给出合理的理由。
要求:
1.从儒、道、墨、法、阴阳家中任选一个学派。
2.主张明确、逻辑合理、表达清晰。(3分钟)
意义: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的反映,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②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
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其主张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课堂总结
变
变革之象
应对之策
政局之变
夷夏之变
经济之变
阶级之变
百家争鸣(思想家)
变法运动(政治家)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力提高
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