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综合训练
一 、选择题
1.有一本杂志名叫《科学世界》,推荐同学们在课余阅读, 这个学期开设了《科学》课程,同学们都很
喜欢, 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留心观察, 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永远是正确的
D.学习前人所积累的科学知识
2.2018 年 9 月 8 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 ”生命科学奖的科学家是( )
A. 杨利伟 B.袁隆平
C.莫言 D.屠呦呦
3.以下实验器材中,用来加热的是( )
A.试管 B.天平 查
C.酒精灯 D.显微镜
4.科学无处不在, 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下列现象与相应的科学发现(发明)没有 第 1 页(共 11 页)
直接联系的是( )
A.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
B.水的沸腾顶起壶盖——发明蒸汽机
C.悬挂的灯晃动——手表
D.挤奶女工没有患天花——种牛痘预防天花
5.实验室里量取 8mL 水并进行加热,下列需要用到的化学仪器组合正确的是( )
①带铁夹的铁架台②10mL 量筒③100mL 量筒④酒精灯⑤石棉网⑥试管⑦试管夹⑧胶头滴管
A. ②④⑥⑦⑧ B. ①③④⑥⑧ C. ①②④⑥ D. ①②④⑤⑥
6.下列几种常见的测量工具中,其刻度线的分布不均匀的是( )
A.量杯 B.温度计 C.刻度尺 D.体温计
7.观察如图所示各种实验器材,其中名称全部对应正确的是 ( )
A.晾衣夹、汽油灯、玻璃棒、烧杯
B.试管夹、酒精灯、温度计、烧杯
C.试管夹、滴瓶、玻璃管、玻璃杯
D.晾衣夹、酒精灯、温度计、烧杯
8.走进科学, 关注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要进入科学世界, 下列说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
B.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提问着手
C.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D.学习科学就是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
9.下列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烧杯 B.试管 C.蒸发皿。 D.燃烧匙
第 2 页(共 11 页)
10.下列哪项设备 在我们的初中实验室一般是没有配备的是( )
A.安全锤 B.急救箱 C.灭火器 D.消防桶
二 、填空题
11.下列仪器中,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 ,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用作少量物体反应
的容器的是 (填序号)。
a.烧杯 b.滴管 c.酒精灯 d.试管 e.药匙
12.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名称填入空格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填写名称, 下同) ;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用 ;用
于取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
13.在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 ,用来取少量固体药品的是 ,用来滴加少量液
体的是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 ,常用来搅拌的是 。
①烧杯 ②滴管 ③玻璃棒 ④酒精灯 ⑤药匙 ⑥试管
14.小明在家中做饭时发现他家的菜刀生锈了。小明仔细观察发现, 菜刀上的锈斑大都在水滴的边缘,
呈圆形,而水滴的中间大多 (选填“有 ”或“没有”)生锈。请提出一个问
题: ?并根据生活经验探究一下钢铁生锈的条件。
15.科学研究是从 开始的。只要留心 ,从发现周围的 着手, 我们都可以
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 、实验题
16.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1) Ⅰ:如图是酒精灯的火焰的示意图, 如图的火焰中的①是 ;②是 。
Ⅱ: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定性研究: 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 放入酒精灯火焰中, 1~2 秒后取出, 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
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 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第 3 页(共 11 页)
定量研究: 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由上表得出结论: (填“焰心 ”、“ 内焰 ”或“外焰”)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 结果产生疑虑, 老师对该小组同学对该问题质疑的胆量表示赞赏, 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 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最多,酒精灯加铁丝网或防风罩有利于
外焰温度的提高。
(2)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
(3)交流反思: 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 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
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
是 。
四 、解答题
17.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 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1)对于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 正确的做法是( )。
第 4 页(共 11 页)
(2)甲同学取一根小木棒放在酒精灯的焰心部位, 一定时间后观察现象,对于“一定时间"较合理的
是( )。
A.10 分钟 B.3 秒 C.30 秒 D.5 分钟
(3)该小组同学通过 判断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
18.从图中找出同学们的哪些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请试写出两条。
第 5 页(共 11 页)
1.1-1.2 综合训练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C
【解析】科学探究精神是不怕艰辛, 坚持不懈的探索,不懂就问, 学会积累先辈的经验,常常思考对
错。
善于观察,认真观察,探究问题从身边着手,先辈的经验是付出辛劳换来的成果因此值得学习与积累,
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不一定是正确的, 因此要学会分辨, 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2.B
【解析】根据科学家们获得的主要成就及所获荣誉知识解题。
解: A.杨利伟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B、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其在 2018 年 9 月 8 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 ”生命科学奖。
C、莫言是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D、屠呦呦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
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故答案为: B。
3.C
【解析】根据常见实验器材的用途分析判断。
A.试管可以放在酒精灯上对液体加热,或者用于少量液体的反应, 故 A 不合题意;
B.天平用于称量物体的质量, 故 B 不合题意;
C.酒精灯是热源,对液体进行加热, 故 C 符合题意;
D.显微镜用于观察微小的物体, 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C。
4.C
【解析】根据现象与相应的科学发现(发明)之间的关系分析解答。
A:地球对表面及附近的物体都存在引力的作用,通过苹果落地现象以及其它类似现象,得到地心引力
的存在,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第 6 页(共 11 页)
B:水沸腾时顶起壶盖,实现了内能到机械能的转化,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发明了蒸汽机, 是因为两者之
间存在直接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悬挂的灯晃动, 晃动周期是一定的,人们据此发明了摆钟用来计时, 但手表工作原理与此不同,两
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故符合题意;
D:挤奶女工经常接触牛痘,没有出现天花,并且大量的接触牛痘的人都没有出现天花, 说明接种牛痘
可以抵御天花, 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5.A
【解析】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此时同样应选取略大于所需液体体积的量筒。
量筒 100mL 量程过大,因此不适合, 该实验不需要带铁夹的铁架台,水较热需要酒精灯,装水的器皿
用到试管, 用试管夹夹取试管, 胶头滴管吸取多于的水分,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6.A
【解析】根据常见测量工具的特点分析判断。
温度计、刻度尺和体温计,它们上下粗细一致,刻度均匀,故 B、C、D 不合题意;
量杯上口大,下口小,因此上面的刻度并不均匀, 故 A 符合题意。
故选 A.
7.B
【解析】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
根据图片可知, 从左到右依次为:试管夹、酒精灯、温度计和烧杯。
故选 B。
8.D
【解析】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只要留心观察, 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4、科学是无止境的, 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
展与进步。
第 7 页(共 11 页)
A: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认识正确, A 错误;
B: 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提问着手。认识正确, B 错误;
C: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认识正确, C 错误;
D: 学习科学就是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认识不正确,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基础, D 正确。
故选 D
9.B
【解析】根据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判断。
试管、蒸发皿和燃烧匙, 都是可以直接进行加热的仪器, 但是只有试管是玻璃仪器;烧杯不能直接加
热, 故 B 符合题意, 而 A.C、D 不合题意。
故选 B。
10.A
【解析】根据对实验室常用器材的了解判断。
急救箱、灭火器和消防桶都是实验室必备的器材和设备, 而安全锤只有在车辆上才会使用, 一般不会
配备, 故 A 正确,而 B、C、D 错误。
故选 A.
二 、填空题
11.e;b;d
【解析】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及用途分析。
药匙是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仪器;滴管是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试管可用作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
故答案为: e;b;d。
12.试管; 烧杯;量筒; 胶头滴管
【解析】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分析解答。
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 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烧杯;量取一定体
积的液体用量筒;用于取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13.④; ⑤; ②; ⑥; ③
【解析】烧杯可用作配制溶液和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玻璃棒用于搅
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酒精灯用于加热;药匙用于取用少量粉末状或细粒状药品;试管用作少
第 8 页(共 11 页)
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故答案为: ④; ⑤; ②; ⑥; ③。
熟悉化学实验中的常用仪器和它们的作用,结合题目给出的仪器选择要求进行对应的仪器填写。
14.没有; 钢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析】阅读题关键是要看清楚题目所给的信息, 往往在题目中已经隐含了所要的答案。
题中所给的信息告诉我们菜刀上的锈斑大都在水滴的边缘,所以第 1 空填的答案为“没有 ”。题目中
主要在讲钢铁生锈的条件,所以我们提出问题可以这样提:钢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故答案为: 没有;钢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15.疑问; 观察;问题
【解析】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是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从而进行持续研究,最终发现了电流 的磁效应。因此,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
们身边。熟记课本内容可回答此题。
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
学就在我们身边。
故答案为: 疑问;观察; 问题
三 、实验题
16.(1)外焰;内焰; 外焰;内焰
(2)A
(3)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温度传感器放的位置不同,温度传感器放的时间长短不同等。
【解析】考查常见实验仪器的用途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1)酒精灯的 火焰可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 三层的温度不同,可以使木条不同程度的碳化。(2)使用酒精灯 的注意事项:在熄灭酒精灯时不可以用嘴吹, 只能用灯帽盖灭,盖灭时轻轻提一下灯帽,防止温度降 低导致压强减小,下次使用时不易打开。(3)加热试管液体应放于温度最高的火焰上, 使液体的受热 面积增大化而达到充分加热的目的;(3)测量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差异和火焰的大小、测量的时间等都
有关。
(1)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①是外焰,②是内焰, 三层的温度不同,可以使木
条不同程度的碳化, 温度越高, 碳化程度越明显。实验中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 第 9 页(共 11 页)
酒精灯火焰中,1~2 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由上述现象可得出结论是外焰的温 度最高。根据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的表格分析:内焰的温度最高。(2)加热试管 的合理方法是 A;(3)据实验分析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 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温度传感器放的位置不同,
温度传感器放的时间长短不同等。
故答案为:(1)1、外焰;2、内焰;3、外焰;4、内焰;(2)A;(3)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温度传感
器放的位置不同,温度传感器放的时间长短不同等。
四 、解答题
17.(1)①③
(2)B
(3)木棒的颜色变化程度
【解析】(1)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判断;
(2)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 据此分析判断;
(3)将相同的木棒加热相同的时间后,木棒的颜色越深, 说明所在火焰部分的温度越高。
(1)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 会使酒精灯内酒精流出引发火灾: 用嘴吹灭酒精灯,容易使火焰
沿着灯芯进入酒精灯内, 引发火灾, 则②④错误, ①③正确;
故选①③。
(2)虽然酒精灯的内焰温度较低,但是也远远高于木棒的燃点,如果时间过长, 那么木棒就会燃烧起
来或者颜色与在其它位置时差不多, 从而不能得到应有的结论,因此 3s 是合理的, 故选 B。
(3)该小组同学通过木棒的颜色变化判断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
18.不应在实验室里打闹;不能在实验室里吃喝食物。
【解析】做化学实验时, 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程.化学实验室是学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场 所,实验室内化学物品种类繁多,且本质区别有部分是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做分组实验是学生理论 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 每个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实验课, 珍惜每一堂实验课.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操作的一些注意事项, 学会
处理常见的意外事故的方法
解: 1 学生在实验前要认真作好预习, 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步骤以及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不 第 10 页(共 11 页)
预习不准做实验.
2 进实验室时要保持良好秩序, 按实验小组顺序就座,实验时要遵守纪律, 不准喧哗、打闹.
3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实验步骤,操作要规范,仪器的连接和安装要稳固,取用药品要适量,点火 加热, 接触药品时要注意安全.实验时如发现异常现象或仪器损坏等情况后,立即停止实验并及时向
教师报告, 不得擅自处理.
4 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仔细分析思考,实事求是做实验记录.不经教师允许,不得做规定
以外的实验.
故答为:不应在实验室里打闹; 不能在实验室里吃喝食物。
第 11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