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 综合训练
一 、选择题
1.在科学研究中, 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有许多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描述、图形描述等, 下列观察结
果的记录比较适合采用表格描述的是( )
A.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
B.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
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D.参观实验室时, 观察室内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
2.要测量 1 元硬币的厚度, 为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好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 1 枚 1 元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 10 枚 1 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 再除以 10,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量 1 枚 1 元硬币的厚度, 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 10 枚 1 元硬币的厚度, 然后求平均值
3.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使用温度计前应该甩一甩
B.使用体温计测热水温度时,要注意使玻璃泡全部浸入热水中
C.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人体体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D.温度计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垂直
4.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表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七年级体育测试,小金 100 米赛跑的成绩约 8 秒
B.我们上课的教室面积约为 260 平方米
C.一瓶农夫山泉水的体积的 550 升
D.杭州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 42.8℃
5.科学计算需要熟悉常用的单位,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3.5 厘米=3.5 厘米×100=350 毫米
B.15 立方厘米=15×0.01 立方米=0.15 立方米
C.0.3 千米=0.3 千米×1000 米=300 米
第 1 页(共 12 页)
D.4.5 平方分米=4.5×100 平方厘米=450 平方厘米
6.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读数为 15 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
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9 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 6 毫升 B.大于 6 毫升 C.等于 6 毫升 D.无法确定
7.如图所示, 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其中刻度尺放置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12 页)
A.
C.
B.
D.
8.身高 160 cm 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教室宽 5 庹,约 8 m(庹: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 10 步幅, 约 30 m(步幅: 走路时, 两脚脚尖之间的距离)
C.课桌长 4 柞,约 2.8 m(柞: 张开手, 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科学课本厚 1 指宽, 约 10cm
9.在温度是 20 ℃的房间里,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当水银面经过“20”到“100”之间的某
一刻度时, 温度计的示数表示( )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什么也不表示
10.如图所示为巧测一高度为 l 的薄瓶的容积的示意图,用刻度尺先测出瓶底直径为 d ,瓶 口向上倒 入一定量水,测出水面高度为 l1 ;然后再堵住瓶口,将瓶盖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 的高度为 l2 ,则瓶
子的容积约为( )
1
A.
4
(
4
) (
1
)πd2l1 B.
πd3
1
C.
4
πd2 (l1+l2)
1
D.
4
πd2 (l1 ﹣l2)
二 、填空题
11.鸡蛋的形状是 。鸡蛋的内部有一个空气囊,它位于鸡蛋 (填“稍大 ”或 “稍小”)的一端。将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的浮沉状况是 ;然后在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
并搅拌使之溶解,鸡蛋会慢慢 。
12.如图温度计,甲图温度计记为 ,读作 ;乙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时温 度显示-2℃,用它来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 103℃,如图乙所示是用该温度计测量某液体温度时 显示, 则该液体的真实温度是多少 ℃。用该温度计测量 ℃的液体时, 测量值与真
实值的大小相同。
13.某同学测量液体温度时的方法如图甲所示:
(1)他操作时的错误之处是 。
(2)此错误造成的后果将使测出的温度偏 (填“高 ”或“低”)。
(3)纠正错误后, 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该液体的温度是 。
14.用 10mL 量筒量取液体如右图所示,请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数为 。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 体后, 把量筒放平稳,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读数为 2.4mL,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
4.4mL(填“ < ”,“ > ”或 “=”)。
第 3 页(共 12 页)
15.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科同学做了很多实验:
(1)小科同学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 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如图的量筒内,读出水的体 积 V1 ,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低后, 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 V2 ,V2 与 V1 的差
值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你认为她的这种操作可行吗? 并说明理
由: 。
(2)在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因矿石体积较大, 小科同学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求
矿石的体积为 厘米 3 , 这种测量方法叫 法。
(3)同学们对小科的测量结果提出了疑问,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大了,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小了。请谈谈
你的意见, 并说明理
由:
。
三 、实验题
16.我市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 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 阅资料得知 17 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 的玻璃管, 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 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 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 ”的工作过程,课题小
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示的测温装置,
图中 A 为一个小塑料瓶, B 为饮料吸管, 通过一个软木塞与 A 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
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 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第 4 页(共 12 页)
在不同温度下, 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 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 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 Δh(cm) 5.1 5.2 5.1 M 5.2
根据表中数据, 计算出空格 M 内的相邻高度的高度差数值为 m,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
结论:
①水柱高度 h 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升高 ”、“ 降低 ”或“不变 ”);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 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 依次是
(选填:“ 由大到小 ”或“ 由小到大”);
四 、解答题
17.水银体温计在医疗领域和普通家庭被广泛使用,它的发展过程大致如下:
(1)1714 年, 德国人华伦海特发明了水银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银的 的性质
来指示温度。
(2)1865 年,英国人阿尔伯特发明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水银体温计,特点是储存水银的细管里有一狭道,
实现了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如图体温计中的哪个结构与狭道的作用相同 。(填序号)
(3)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公告:自 2026 年 1 月 1 日起, 我国全面禁止生产水银体温计。用电子体
温计等替代水银体温计的理由可能是 (可多选)
A.水银中毒对人体的伤害很大 B.水银体温计价格便宜
C.水银体温计测量比较准确 D.电子体温计使用更便捷
18.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 50℃时测量值与实际值相同, 当实际温度是 10℃时, 该温
度计显示为 14℃。
(1)将此温度计分别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 温度计的示数各为多少
(2)现用 T 表示测量值,用 t 表示实际温度, 请写出 T 与 t 数学关系式。
第 5 页(共 12 页)
1.3-1.4 综合训练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B
【解析】表格法是根据测试的目的和要求,将测量数据制成表格, 然后再进行其他的处理的方法。表 格法显示了各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反映出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进一步处理数据的基础。表格法具
有简单、方便, 易于参考比较和发现问题等优点。
A. 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 每个人的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不相同,因此采用图形描述更合
理; 故 A 不符合;
B、 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含有数据,通过表格描述法更合理; 故 B 符合;
C、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描述观察结果用图形描述更合理; 故 C 不符合;
D、 参观实验室时, 观察室内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用文字描述更合理;故 D 不符合;
故答案为: B。
2.B
【解析】对于微小的物理量,直接测量误差会比较大,此时可以使用“累积法 ”,测出 n 个物理量的
和,然后除以个数, 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测量 1 元硬币的厚度,为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好的是:用刻度尺多次测量 10 枚 1 元
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 再除以 10,求平均值, 故 B 正确,而 A.C、D 错误。
故选 B。
3.C
【解析】根据对温度计使用方法的认识判断。
A.使用普通温度计前不用甩几下,而使用水银体温计时需要甩动几下, 故 A 错误;
B.沸水的温度为 100℃, 而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 35℃~42℃, 因此体温计不能测量沸水温度,故 B 错误;
C.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人体体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故 C 正确;
D.温度计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故 D 错误。
故选 C。
4.D
【解析】根据对速度、面积、体积和温度的认识判断。
第 6 页(共 12 页)
A.七年级体育测试,小金 100 米赛跑的成绩约 8 秒,那么平均速度为:v = = = 12.5m/s ,超
出了正常范围, 故 A 不合题意;
B.我们上课的教室长约 10m,宽约 8m,则教室面积约: 10m×8m=80m2 ,故 B
不合题意;
C.一瓶农夫山泉水的体积的 550mL,故 C 不合题意;
D.杭州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 42.8℃,在正常范围内, 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5.D
【解析】单位换算: ①方法: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 除以进率;
②注意事项:在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换算后的单位, 且写在进率的后面; 除以进率通常
不用“÷”,而是写成分数或十的负指数形式。
A.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毫米 ”,故 A 错误;
B.立方厘米和立方米的进率是 106 ,因此换算过程中应该是:15×10-6 立方米, 故 B 错误;
C.换算过程中不能有两个单位, 故 C 错误;
D.平方米化平方厘米,是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 100,且唯一的单位“平方厘米 ”写在进率的
后面, 故 D 正确。
故选 D。
6.B
【解析】首先根据“俯视大仰视小 ”的规律确定倒出液体后的体积变化,再根据 V=V1-V2 分析实际倒出
液体的体积变化。
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 15 毫升, 因此 V1 是准确的; 倒 出部分液体后, 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9 毫升,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剩余液体的体积
V2 偏小, 根据 V=V1-V2 可知,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偏大, 故 B 正确,而 A.C、D 错误。
故选 B。
7.B
【解析】根据刻度尺测量长度的使用规范判断。
A.厚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物体,故 A 错误;
第 7 页(共 12 页)
B.厚刻度尺的刻度贴近被测物体,尺面与被测物体的边线平行,物体对准刻度尺上的某个刻度, 故 B
正确;
C.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的边线平行,故 C 错误;
D.刻度尺没有贴近被测物体,被测物体也没有对准整刻度,故 D 错误。
故选 B。
8.A
【解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体的长度有个初步的了解, 并熟悉长度的各个单位, 找出符合
生活实际的选项。
A.教室的宽一般接近 10m;故 8m 符合生活实际; 故 A 正确;
B、教室的长度一般在 15m 左右, 达不到 30m;故 B 错误;
C、单人课桌长在 1m 以内,双人课桌长在 1.5m 左右,不会达到 2.8m;故 C 错误;
D、物理课本厚约 1cm,达不到 10cm;故 D 错误;
故选 A
9.C
【解析】根据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分析判断。
温度计的测温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后, 它里面的水银柱的温度开始升 高,体积膨胀, 于是液柱高度增大。当水银柱的温度与沸水的温度相同时, 体积不再增大, 于是液柱
的高度保持不变,故 C 正确, 而 A.B、D 错误。
故选 C。
10.C
【解析】根据 V=SL 分别计算出水的体积和空白部分的体积,然后相加得到瓶子的容积。
根据图片结合公式 V=SL 可知,水的体积为 V 水=S×l1;
空白的体积为 V 空=S×l2;
则瓶子的容积 V=V 水+V 空=S×l1+S×l2=S×(l1+l2);
而瓶子的底面积 S=πr2=π 2 = πd2;
则瓶子的容积: V=πd2 (l1 + l2).
故选 C。
第 8 页(共 12 页)
二 、填空题
11.近似椭球形;稍大; 下沉;上浮
【解析】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鸡蛋的形状是近似椭球形。鸡蛋的内部有一个空气囊,它位于鸡蛋稍大的一端。将鸡蛋放入清水中, 由于鸡蛋密度比清水大鸡蛋会下沉, 然后在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 并搅拌使之溶解,此时鸡蛋密度会
小于盐水, 所以鸡蛋会慢慢上浮。
故答案为: 近似椭球形; 稍大; 下沉;上浮
12.25;零下 25 摄氏度;20;40
【解析】(1)根据图片确定甲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2)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 t,显示温度
为 t',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 ,据此分析计算即可。
(1)根据图片可知,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 刻度值向下增大,则在 0℃以下,示数为-25℃,读
作零下 25 摄氏度或负 25 摄氏度。
(2)①根据乙图可知, 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 刻度向上增大, 则温度 t'=19℃。
第 9 页(共 12 页)
根据 = 得到: =
解得:t=20℃;
②当测量值和真实值相同时,根据
(
103℃
(
2℃
)
) 19℃ ( 2℃) ;
(
103℃
(
2℃
)
)= t‘ ( 2℃) 得到:
(
100℃ 103℃
(
2℃
)
) t = t ( 2℃) ;
解得:t=40℃。
13.(1)温度计上的玻璃泡触到容器底部
(2)高
(3)69.0℃
【解析】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
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底部;
(2)烧杯的底部再加热,玻璃泡接触底部时, 温度计测出的温度是偏高的;
(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读数是 69.0℃;
故答案为:(1)温度计上的玻璃泡接触到容器底部;(2)高;(3)69.0℃。
14.6.8mL;<
【解析】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看清楚量筒的分度值,一般不需要估计值。当俯视
读数时测量值会大于实际值,当仰视读数时测量值会小于实际值。
由图可知,所量液体的体积为 6.8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稳,仰视液体凹液面的 最低处,读数为 2.4mL,因为仰视读数所以得到的 2.4mL 小于量筒内实际剩余的体积,所以实际倒出的
液体的体积<4.4mL。
故答案为: 6.8mL;<
15.(1)不合理, 大头针的体积过小,排开水的体积也就很小,液面上升十分不明显难以读数。
(2)70;排水法
(3)测量结果偏大,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部分液体,液体从量筒倒入烧杯后筒壁上会附着一部分液体,
这两部分液体都会被认为是矿石本身的体积。
【解析】(1)每种测量工具都是有分度值的, 如果所测的物理量小于分度值,那么就不能测出; 即使
大于分度值,测量出结果也会误差很大;
(2)烧杯内补充进的水的体积, 也就是前后两个量筒的示数之差, 就少矿石的体积;测量不规则物体
的体积,通常使用排水法;
(3)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 不可避免的要带出部分水,因此测出的体积是矿石体积和带出水的体积
之和, 那么测量结果会偏大,据此分析解答。
(1)我认为她的这种操作不可行,理由是:大头针的体积过小,排开水的体积也就很小,液面上升十
分不明显难以读数。
(2)矿石的体积: V=200mL-130mL=70mL=70cm3 ;这种测量方法叫排水法。
(3)我认为测量结果偏大,理由是: 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部分液体,液体从量筒倒入烧杯后筒壁上会
附着一部分液体,这两部分液体都会被认为是矿石本身的体积。
三 、实验题
16.0.052;降低; 由小到大
【解析】比较表格相邻的两组数据可知,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等于相邻两组数据中水柱高度的差;
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水柱高度 h 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第 10 页(共 12 页)
②根据水柱高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分析吸管上刻度的大小变化规律。
根据表中数据, 空格 M 内的相邻高度的高度差数值为: 14.6cm-9.4cm=5.2cm,即 0.052m;
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水柱高度 h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②水柱的高度 h 越小,刻度越靠下, 那么对应的温度越高,因此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 依次
是由小到大。
四 、解答题
17.(1)热胀冷缩
(2)②
(3)A;D
【解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据体温计的结构和功能解答;
(3)哪个选项中描述的是水银温度计的缺点或电子温度计的优点, 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1)1714 年, 德国人华伦海特发明了水银温度计,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指示
温度;
(2)在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而弯的玻璃管, 这个结构保证它离开人体后示数不下降,故选②。
(3)A.水银中毒对人体的伤害很大,描述的水银的缺点,故 A 符合题意;
B.水银体温计价格便宜, 描述的水银温度计的优点,故 B 不合题意;
C.水银体温计测量比较准确,描述水银温度计的优点, 故 C 不合题意;
D.电子体温计使用更便捷,描述电子温度计的优点,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AD。
18.(1)冰水混合物中沸水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5℃; 示数为 95℃
(2)T = 0.9 t + 5 ℃
【解析】(1)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 因此显示温度的变化量和实际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冰水 混合物的显示温度为 x,废水的显示温度为 y,因此实际温度 100℃与显示温度(y-x)是对应的;将显
示温度 50℃和 14℃列出比例式与它联立, 建立方程组计算即可;
(2)根据上面的结果列出两个温度的关系式即可。
(1)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因此显示温度的变化量和实际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
第 11 页(共 12 页)
设冰水混合物的显示温度为 x,废水的显示温度为 y,
那么得到: = ①;
(
100℃
10℃
) (
y x
14℃ x
) = ②;
①②式联立解得:x=5℃ , y=95℃;
(2)将冰水混合物和沸水的温度代入①式得到:
= ;
那么得到: T = 0.9 t + 5 ℃ 。
第 12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