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_16.1 阿房宫赋 (第三课时)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_16.1 阿房宫赋 (第三课时)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8 20:2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高一下册—统编版—语文—第八单元
阿房宫赋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杜牧以“赋”达意,如何体现警示价值?
2.辞赋本色是谏书
——探究《阿房宫赋》中的理性表达。
“唐家帝业艰难致,终笑明皇学始皇。
不戒前车成后辙,华清宫殿胜阿房。”
——金人刘仲游
“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
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
——刘勰《文心雕龙 诠赋》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扬雄《法言·吾子》
问题一:杜牧以赋达意,如何体现警示价值?
杜牧
晚唐杰出诗人
具有强烈忧患意识
和历史使命感的士大夫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采华丽的一篇美文。
鲜明的政治意义
和现实的警示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文心雕龙·诠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时间
空间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从广度上
地势走向上
奢侈与豪华
简洁的概括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夸饰
概括
对比
概括
把阿房宫的建筑群
与生活在其中的帝王统一在一起,奠定了全文的揭露与申斥的基调。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视觉
嗅觉
听觉
极尽笔墨写出了宫中 “妃嫔媵嫱”们的奢侈的梳妆。而写这些奢侈梳妆和骄奢生活,
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暴露出帝王生活的糜烂
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
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罗列六国,掳掠广泛
掳掠时长,掳掠量多
极端的奢侈与靡费
秦疯狂掠夺之后的狂妄姿态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六个对比
强烈的愤慨
鲜明对比——覆灭结局——必然命运
富丽堂皇
淋漓尽致

骄奢淫逸
揭露批判
给当朝统治者以警醒
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体物”
“写志”
问题二:理性的声音,从何切入?
“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
——司马迁《史记》
杜牧如此写《阿房宫赋》,意义何在?目的何在?
“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杜牧《上知己文章启》
“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杜牧《与人论谏书》
问题三、理性的声音,如何表达?
第一步:创造情境,听者入境
第二步:逻辑严密,懂得取舍
第一步:创造情境,听者入境
阿房宫(感同身受)
理性表达
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主旨表达
更真切,更易为君王接受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一个典型的有取舍的理性表达:他是为了突出:经过如此不易建立的江山,竟如此轻易地丢掉了。建立它时如此声势浩大,一朝灭亡竟无回击之力,与开头的“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文铺陈夸饰奢华的宫殿,就是为了反衬其毁灭后的萧条与落寞!这种落差越大,越促人深思,发人深省!
第二步:逻辑严密,懂得取舍
对国家的担忧和对君王的劝谏
阿房宫赋
理性表达
警示价值
杜牧《阿房宫赋》
苏洵《六国论》
借古喻今——理性表达——家国情怀
杜牧纵横驰骋的想象力和文采,
心系国家的忧患意识和敢于直击时弊的谏诤精神,
化思想于语言,将理性的声音理性地去表达的强大说理逻辑。
课后思考
1.阅读下面所引《史记》中的一段文字,与《阿房宫赋》第1段描写阿房宫的语句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内容和表达上的异同点,体会赋文铺陈夸张的语言魅力。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2.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1.阅读下面所引《史记》中的一段文字,与《阿房宫赋》第1段描写阿房宫的语句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内容和表达上的异同点,体会赋文铺陈夸张的语言魅力。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答疑:
(1)从描写的内容看:两者同样突出阿房宫的雄伟,但《史记》主要是从整体上介绍说明,《阿房宫赋》则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突出宫殿的壮丽。《阿房宫赋》首先写阿房宫的外在形势,“覆压三百余里”到“流入宫墙”,表现了阿房宫占地之广、楼阁之高、依山傍水的非凡气势。接着写阿房宫的主体构筑:“五步一楼”到“不知西东”,先写重楼叠阁、长廊高檐、细致精巧、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楼阁之奇丽。最后深入宫殿内部,写歌舞生活,这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写美女充盈宫室做铺垫。
(2)从描写的手法看:《史记》平实记叙了阿房宫的基本情况,《阿房宫赋》则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再创了阿房宫的辉煌。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宫殿的广与高,“长桥卧波”两句用比喻兼疑问的手法突出了长桥、复道的壮美,等等。
《阿房宫赋》中第1段文字,由远及近,由外及里,多角度、全方位地渲染了阿房宫,再加上大量对偶排比句式和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阿房宫雄伟奇丽的盛态显现于读者眼前,这也体现了赋文善于铺陈的本色。
(3)两文的写作目的也不同:《史记》是史书,重在历史事实的记述,所以语言平实;而《阿房宫赋》是文学创作,重在文学艺术的想象和夸张,而且作者是要借阿房宫来表现秦始皇宫廷生活的奢侈,所以极尽赋体铺陈之能事来表现宫殿之壮丽。
2.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答疑:
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所以,先从六国写起。六国何以会灭?赋中说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之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王”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
因此,开篇“六王毕四海一”六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