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_庖丁解牛1.3 《庄子》(第一课时)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_庖丁解牛1.3 《庄子》(第一课时)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9 06:3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庖丁解牛》第一课时
—统编版—语文—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注重朗读,增强文言语感。
2.了解庄子的散文特色。
3.品读庖丁解牛的场面,感受庖丁高超的技艺,欣赏庖丁解牛之美。
庄子其人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曾经做过漆园吏。他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文章题解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关于“养生主”的解释有以下两种:一是“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二是“生主”二字连读,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这里“养生主”指保养精神。
任务一 回顾庄子散文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总结庄子散文特点
1.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构思巧妙。
2.想象奇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3.语言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节奏鲜明,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通过文章的学习,你觉得《论语》《孟子》《庄子》在体例、语言、说理等方面各自有什么特点?
《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论语》辞约义丰, 直接议论,语言平实简约而思想深邃。
《孟子》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气势雄伟,感情激烈,论辩中善施机巧。
《庄子》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汪洋恣肆的行文艺术: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哲理; 结合《庄子》种的其他文章可以看出,常以极度夸张的笔法,非常奇特的构思进行形象塑造和景物描写,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语汇丰富,造语奇特,文辞富丽。
任务二 初读课文,梳理文意
1.听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进行注音。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生词
庖(páo)丁 膝之所踦(yǐ)
砉(xū)然向然 奏刀騞(huō)然
技盖(hé)至此乎 批大卻(xì)
导大窾(kuǎn) 技经肯綮(qìnɡ)
而况大軱(ɡū)乎 新发于硎(xínɡ)
彼节者有间(jiàn) 怵(chù)然为戒
謋(huò)然已解
2. 请速读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首段):
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
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读1-2段,圈点勾画出不理解的实词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倚(靠)
履(名词用作动词,踩)
踦(抵住)
砉然(象声词,皮骨相离的声音)
向(同“响”,响声)
奏(进)
騞然(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
中(符合,合乎)
音(音律)
乃(又)
会(节奏)
盖(同“盍”,何、怎样)
为(介词,替、给)
解(剖开、分割)
所触(接触,所+V构成名词性短语:所接触的地方)
任务三 品读文本,赏析解牛之美
(一)解牛场面
阅读1-2段,简要分析庖丁是如何解牛的?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声音(砉然、騞然,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二)赏析作者描写庖丁解牛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排比,“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比喻、夸张,“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思考
一般屠夫解牛肮脏污秽,解牛过程惨不忍睹,然而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简直就是奇妙的舞蹈音乐艺术表演,作者为什么这么虚拟寓言呢?
作者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
引起文惠君的惊奇和赞叹。
为下文写庖丁“游刃有余”做铺垫,这一段所渲染的奇妙无比的完美表演,靠的正是庖丁“游刃有余”的技术支撑。
为文末写文惠君“得养生焉”做铺垫。
(三)文惠君的赞叹
作者写文惠君的赞叹,用意何在?
一是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
二是“技盖至此乎”这句发问,开拓了文路,引起了庖丁的议论。
思考
庖丁所达到的境界真的只是技艺的娴熟吗?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庖丁解牛》)
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庖丁解牛》)
动词,形成
动词,成为
介词,替,给
动词,解/介词,因为
两个“为”同义,因为。
两个“为”同义,因为
介词,替,给
动词,认为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梦游天姥吟留别》)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登泰山记》)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劝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庖丁解牛》)
中间,当中
名词作状语,从中间
动词,符合,合乎
动词,符合,合乎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齐桓晋文之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屠乃奔倚其下。(《狼》)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
代词,这样
代词,你的
副词,竟然
副词,才
连词,于是,就

副词,却,反而
探究庖丁与庄子之通
通读全文,找出一个字来形容庖丁和庄子的共同之处
“游”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技术的“游刃有余”
庄子曰:“人有能游,且得不游乎 人而不能游,且得游乎 夫流遁之志,决绝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覆坠而不反,火驰而不顾,虽相与为君臣,时也,易世而无以相贱。故曰至人不留行焉。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且以稀韦氏之流观今之世, 夫孰能不波 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彼教不学,承意不彼。”
庄子的“游”是顺应天理,顺应规律,达到保身
时代背景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想在复杂的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