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请听,再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观潮
钱塘江大潮真是_____啊!
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啊!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苏东坡(北宋)
作者是在哪一天、
在哪里观看钱塘江大
潮的呢?
罩 屹 鼎 沸
贯 崩 恢
宽阔 薄雾 屹立 奔腾
沸腾 笼罩 恢复 依旧
横贯江面 若隐若现 风平浪静
人声鼎沸 昂首东望 水天相接
漫天卷地 山崩地裂 齐头并进
我来记
笼罩: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屹立:高耸挺立。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很多。
人声鼎沸: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rǎng),就像煮开了锅。
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也比喻平静。
沸腾:形容喧嚣嘈杂( xuān xiāo cáo zá)
我来记
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
浩浩荡荡: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
山崩地裂: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霎时:形容极短的时间。
漫天卷地:比喻来势汹汹,规模庞大,无法抵挡。
风号浪吼:形容风浪很大。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
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横贯江面
两丈
多高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声音
形状
隆隆的响声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一条白线
横贯江面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两丈多高的水墙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
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
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
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
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
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
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
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
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
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
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运用比喻、夸张的句子: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来,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描写观潮人数的句子: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读完课文,想一想,本文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钱塘江潮那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真是天下罕见啊!我们祖国的广大疆土上还有很多或壮观或奇特的自然景观,它们都是大自然对我们无私的馈赠。我们在欣赏与赞美这些美景的同时,也应该懂得珍惜和保护,这才是对大自然最好的回馈。
品读感悟
有关钱江潮的名诗句:
范仲淹: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杜甫: 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王在晋: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李廓: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长触山回.
孟浩然: 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
李白: 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资
料
袋
全文总结
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群如潮,但在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构思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的结果。
课后作业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你们知道我国还有哪些类似的自然现象吗?试着课后去搜集一下,然后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