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1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9 06:5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1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阿房宫赋》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这篇文章写于唐朝日渐衰落之际,是借古鉴今、针砭时弊的名篇。《阿房宫赋》是一篇赋,铺排描写,夸张扬厉,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阅读这篇文章,要结合作者写作的社会政治背景,总结作者的观点及论述的思路,思考作者撰文反思历史的现实针对性,体会其中所表现的古代人士家国天下的情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积累文化常识。
2.把握文言知识,疏通文意,把握各段内容及文章主旨。
3.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论证方法,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4.学习本文多用对偶、比喻、夸张、排比等手法的语言风格。
5.背诵全篇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情景导入(2min)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 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第一课时
环节一 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杜牧(803-853),晚唐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称“杜樊川”,自号“樊川居士”。后人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合称为“小李杜”。
他出生名门,是唐宰相杜佑之孙,26岁中进士,在地方和中央都曾任职,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在文、赋、诗方面皆有建树。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议论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
文 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是继韩愈、柳宗元之后的散文大家。有《樊川文集》传世。
赋 受“唐宋古文运动”影响,推动赋由骈俪走向散文化,《阿房宫赋》历来被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
诗 成就最为突出,诗风清丽自然,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2.相关背景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作者曾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政治的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针对这种形势,杜牧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拓展:
唐敬宗李湛,唐穆宗长子,824年穆宗死,继帝位,时年16岁,在位3年,荒淫程度更甚其父。
“游戏无度,狎昵xiá nì群小”,
“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
“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
“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
3.解题
①阿房宫,宫殿名,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这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
②赋,文体名。
4.文体常识——赋
(1)“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起来,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2)赋体的流变:短赋——先秦诸子散文中;骚赋——屈原为代表;辞赋——汉代,赋的体制便正式确立;骈赋——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律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向律体;文赋——宋代多以散文方法作赋,别创一格。
(3)赋的特点:铺采螭文,体物写志。
①形式上:注重铺陈,讲究声韵之美,使用华丽词藻 着上绚丽色彩。
②内容上:摹写事物,抒发情感,表达思想。
③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5.文化常识
(1)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妃”指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和“嫱”都是古代宫廷中的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是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锱铢: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3)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人”即“民”,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改“民”为“人”。
所谓避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加以回避。避讳分两类:国讳和家讳。国讳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家讳又叫私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祖名。
(4)鼎:青铜器最重要的器种之一,最初是一种炊具,后来上升为礼器,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环节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骊(lí) 囷(qūn) 矗(chù) 霁(jì)
媵(yìng) 嫱(qiáng) 辇(niǎn) 辘(lù)
摽(piāo) 铛(chēng) 逦(lǐ) 迤(yǐ)
铢(zhū) 椽(chuán) 槛(jiàn) 庾(yǔ) 锱(zī)
呕(ōu) 哑(yā) 戍(shù) 嫔(pín) 杳(yǎo)
2.成语积累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后多写成“勾心斗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参考课文注释,准确翻译第一段,积累相关文言知识;(重点)
2、掌握第一段的内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难点)
教学过程:
一 疏通文意,品读内涵
鉴赏第一段
活动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六王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四海一(数词作动词,统一),蜀山兀(光秃),阿房出(出现,意思是建成)。覆压(覆盖)三百余里,隔离(遮蔽)天日。骊山(名作状,从骊山)北(名作状,向北)构而西(名作状,向西)折,直走(趋)咸阳。二川溶溶(水盛的样子),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名作状,像腰带一样)缦(名作状,像绸子一样)回(曲折),檐牙(屋檐翘出如牙齿的部分)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盘盘焉(盘旋的样子),囷囷焉(曲折回旋的样子)蜂房(名作状,像蜂房一样)水涡(名作状,像水涡一样),矗(矗立)不知其几千万落(座)。长桥卧波,未云(名作动,出现云)何龙(名作动,出现龙)?复道行空,不霁(雨后初晴)何虹(名作动,出现彩虹)?高低冥迷(分辨不清),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和暖的样子);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古义:一天之内的冷暖状况;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不齐。
活动2:解读内容
思考1:整体写了什么?什么顺序?分几层来写的
明确 建筑之奇;由外向内,由整体到局部。可分三层。
第一层(“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
起笔突兀,连用四个“三字句”,声律急促。“六王毕,四海一”写出了阿房宫建筑的历史条件,秦王统一天下,志得意满,追求享乐,于是大兴土木,营建宫室。“蜀山兀,阿房出”砍尽了蜀山的树木,才建造了阿房宫,可见劳民伤财到何等地步。
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伟瑰丽。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
第三层(从“歌台暖响”到段末)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
思考2:鉴赏“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明确 ①以动写静,动静结合,长桥坐落的端庄静态与复道曲折蜿蜒的动态,相互映衬。
②比喻、反问,写出了它们形态的高大、色彩的绚丽。从惊叹语气中表达了建筑物的观感,且给客观描写涂上了浓烈的抒彩。
思考3:鉴赏“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明确 ①互文,写出宫内处处轻歌曼舞的盛状;
②对比,写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用“春光融融”和“风雨凄凄”两种相反的感受来形容阿房宫的歌舞,既写出它繁华的一面,又写出繁华背后的隐藏着的凄凉。“一日之内,一宫之中,而气候不齐”,是从上面“暖”“冷”两种不同的感受推引出来的,用气候的瞬息变换衬托歌舞的纷繁变幻。
【当堂检测】(PPT呈现)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兀(wù)  水涡(wō) 不霁何虹(jì) 妃嫔媵嫱(yìng)
B.矗立(zhù) 辇车(niǎn) 雷霆乍惊(zhà) 鼎铛玉石(dāng)
C.逦迤(yǐ) 锱铢(zī) 架梁之椽(chuán) 直栏横槛(kǎn)
D.参差(cēn) 仓庾(yǔ) 金块珠砾(lì) 盘盘囷囷(jūn)
【答案】A
【解析】B项,“铛”应读“chēng”;C项,“槛”应读“jiàn”;D项,“囷”应读“qūn”。
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答案】A
【解析】A项,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并非李贺。
鉴赏第二段
活动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妃嫔媵嫱(“嫔”和“嫱”都是宫中的女官名,地位低于“妃”;“媵”指陪嫁的人,把它与“妃、嫔、嫱”并列,是用来足成四音节词语。),王子皇孙,辞(离开)楼下(名作动,走下)殿,辇(名作状,乘坐辇车)来于秦。朝(名作状,在早上)歌(名作动,唱歌)夜(名作状,在夜晚)弦(名作动,弹琴),为秦宫人。明星荧荧(明亮的样子),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绿云”,比喻头发黑而密,古人常用它来代指妇女的美发;“扰扰”,这里是“纷乱的样子”的意思;“晓鬟”指“晨妆”,“鬟”是一种环状发髻。>;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突然使人惊骇,突然响起),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远)不知其所之(到)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美丽)<“尽态极妍”——这里的“尽”和“极”是互文,都是“尽量、极力”的意思。整个词语是指用尽心思使姿态美好,用尽一切办法使容颜妍丽的意思。>,缦立(久立)远视,而望幸(宠幸)焉。(被动句)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动词做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韩魏之经营(动词做名词,同上文的“收藏”),齐楚之精英【古义:动词做名词,同上文的“收藏”;今义:(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出类拔萃的人】,几世几年,剽(掠夺)掠其人,倚叠(堆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名作状,把鼎)铛(名作动,当作铁锅)玉(名作状,把玉)石(名作动,当作石块),金(名作状,把金)块(名作动,当作土块)珠(名作状,把珠)砾(名作动,当作沙砾),弃掷逦迤(连续不断),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活动2:解读内容
思考1:第2段主要写什么 内容可分几层
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本段内容可分三层。
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
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用“明星、绿云、涨腻、雾横”等词语比喻和夸张的手法间接地写出美人之多,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
思考2:鉴赏“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明确 ①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铺叙:照镜、梳头、洗脸、熏香;
②采用倒置暗喻,喻体在前,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本体在后,解释原因,印象深刻。
③排比、夸张,铺陈渲染,极力表现宫女之多,生活之奢靡。
④判断句、短句,音韵和谐。
课堂小结
1.①两段分别从哪一方面描写阿房宫 ②两方面又各从哪些方面铺陈夸饰 目的是什么 ③从思路看,这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简答后,教师点拨)
两段分别写宫殿建筑、宫内生活两个方面。
写宫殿建筑,所铺陈夸饰的一些方面,是要极力写出亡秦统治者所追求的,是规模的宏大壮伟,楼阁廊檐的精妙密集,长桥复道的美丽冥迷,歌台舞榭的繁多美盛,而这一切,是不惜倾“六王”的财富,“四海”的人力、物力来兴建的,可见他们“纷奢”到了什么程度。写宫内生活,主要写宫人,其次写珍宝。写宫人,所铺陈夸饰的,是要突出她们来源之众广,生活之空虚,命运之悲惨,来反映秦皇荒淫的罪恶到了什么程度;写珍宝,所铺陈夸饰的,是要突出秦皇奢糜的罪恶到了什么程度。
这两段属于“体物”部分,是后面议论部分的基础,它的作用,是为秦皇荒淫奢靡自取灭亡这一中心思想的揭示预作铺垫,给读者以充分、具体、形象的感受。
结语:这节课,我们领略了杜牧的华美的语言,希望同学们课后反复诵读和咀嚼,模仿运用,只有如此,文章才有望增华。
当堂检测(6min)
1.学生再次齐读第二段,并试着背诵第2段。
2.理解性默写
①文章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宫女们清晨梳妆打扮时头发如同乌云一般纷纷扰扰。
③文中用互文的手法写六国宝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②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 ③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
鉴赏第三段
活动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判断句)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重量单位,极言细微),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状语后置)架梁之椽(椽子),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有棱角的样子。这里形容钉头突出),多于在庾(谷仓)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栏杆),多于九土(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而自汉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 ,又称为“汉地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语出《孟子》,特指众叛亲离的残暴君主,这里指秦始皇。)之心,日(名作状,一天天地)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攻占),(被动句)楚人一炬(名作动,放火),可怜【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焦土(名作动,变成焦土)!
活动2:解读内容
思考1:第3段主要写什么 内容可分几层
本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用之如泥沙”以上为一层。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两句,“秦”、“人”并提,说明并无高低贵贱的区别。接着以“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愤慨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用“嗟乎”表感叹开头,继以“奈何”诘问相承接,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
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为第二层。用六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由一个“使”字领起,摆出了秦统治者把自己的奢侈享乐建立在人民痛苦生活之上的罪证。一连串用准确的比喻构成的排比,前后对比,尽情夸张,形象地表现了“秦”与“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一乐一苦的两种情形,跃然纸上,可谓精彩妙极!
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简练地概括了战争的始末,秦王朝灭亡的过程,且含无尽感慨于其中,又开启了后文的议论。
戍卒叫,指的是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点燃了全国反抗秦国暴政的火焰。陈胜吴广是楚国人,都是戍边的士兵,因为在赶往边关的途中由于路途遥远和天气原因,误了时间,按照当时的秦法是要杀头的,所以干脆起义了。
函谷举,指的是函谷关被反秦义军攻克,但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应该是秦朝的灭亡。因为函谷关是秦最重要的关隘,咸阳地处关中平原,函谷关是咸阳的屏障,从东进攻秦咸阳的毕竟之路,函谷关被攻破,咸阳也就不保了。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指项羽进入咸阳后,火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项羽放过两把火,一是烧阿房宫,二是挖秦始皇陵放火烧陵。在秦灭楚之际有一句传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巧合的是,最先反秦的陈胜吴广是楚国人,后来灭秦的主力项羽,刘邦也都是楚人。
思考2:第三段中的大段排比是围绕哪两个对立方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三段中的大段排比是围绕“秦始皇”和“老百姓”两个对立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秦始 皇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老百姓在辛勤劳作。老百姓的怒气已经积压在心中了,只是不敢说罢了。
【当堂检测】(PPT呈现)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蜀山兀,阿房出 出:建成
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走:趋向
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朝:朝廷
D、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妍:美丽
【答案】C
【解析】朝:早晨。
背诵第三段
鉴赏第四段
活动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名作动,灭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假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依次传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使动用法,使……灭族)也?秦人不暇(暇”的本义是“闲空”,文言中常用“不暇”来表示“来不及”。)自哀,而(连词,表承接。)后人哀(为动用法,为……哀)之;(宾语前置)后人哀(为动用法,为……哀)之而不鉴(意动用法,以……为鉴)之,亦使后人(后来的人)而复哀后人也。
活动2:解读内容
思考1:“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呜呼”之后的四句话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 “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触,加强感彩,起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的作用。“呜呼”之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思考2:“嗟夫”后用假设语气要说明什么
明确 “嗟夫”后用假设语气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
思考3: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
明确 原因都是不爱其民;段意是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整体鉴赏
思考1:赋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它的谋篇布局一般是通过体物写志,请找出本文中的“体物”与“写志”部分。
明确 体物:第1、2段,铺叙渲染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和宫中荒淫、奢侈的生活。写志:第3、4段,议论秦朝因骄奢淫逸、横征暴敛而亡国,在篇末点题、警戒。
思考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①文章从三个方面描写了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的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的美女之多,三是写阿房宫的珍宝之富。
②作用:文章前面所进行的描绘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坚实的基础。文章极尽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旨在说明秦统治者已奢侈腐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了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思考3: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那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明确 ①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的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的衰亡为铺垫。六国为何会灭亡?赋中说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的灭亡,是不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了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国”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若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至于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
②开头十二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思考4:秦始皇修建了雄伟瑰丽的阿房宫,但是尚未完成就被项羽一把火烧掉。对于项羽该不该烧掉阿房宫,众说纷纭,请谈谈你的观点。
明确 (观点一)应该烧。秦始皇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修建了供自己享乐的阿房宫,把全国的美女、财宝集中在那里供自己享用,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项羽灭秦朝,烧毁了阿房宫,是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观点二)不应该烧。阿房宫虽然是秦朝统治者享乐的巢穴,但它浸透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是他们勤劳智慧的结晶。如果项羽不烧掉阿房宫,那将是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不菲的财富,所以项羽烧掉阿房宫是对人类文化的摧残,秦朝统治者纵然有罪,可建筑物并没有罪,项羽这样做实在是不应该。
总结
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任务活动二 分析特色,学以致用
思考1:结合赋的特点,探究《阿房宫赋》的写作特色。
明确  ①想象、比喻、夸张的使用。杜牧根据有关资料“再造”了阿房宫,通篇是驰骋瑰丽的想象。比喻、夸张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②骈句散行,错落有致。如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四个三字短句,节奏急促,写出了修建阿房宫的背景及耗资,接着用几个长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写占地面积和走势,再用“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等四字句描写规模。第1段将骈散结合得非常好。
③描写、议论与铺排结合。文章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写法。如第3段对秦人奢侈的议论,一口气用了六个排比句。
④结构严谨,层次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