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国行星科学起步较晚但起点高,依托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测工程建立的地外天体"绕落巡返"能力,迎来了加速发展,我国空间科技已成为科技强国进展的重要标志。
首先,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建立并取得重要进展。
2011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下称“专项一期”)启动,目标是通过自主和国际合作的科学卫星计划,实现科学上的重大创新,带动相关高技术跨越式发展。
专项一期在“十二五"期间开展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以及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4颗科学卫星的研制工作,正式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科学卫星系列。
2016年8月,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入选《“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空间科学的发展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继续推动中国空间科学发展,中科院实施了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二期),部署的科学卫星工程包括“爱因斯坦探针”、“夸父一号”、中国科学院一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微笑计划”、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怀柔一号”等4个新的空间科学卫星任务。目前,专项二期的科学卫星研制进展顺利,已全部进入工程研制或发射运行阶段。
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建立的科学卫星系列为开展建制化空间科学基础研究提供了先进平台,使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第一次有了系统性的支持计划,助力中国空间科学家走近世界空间科学舞台中央,提升了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
其次,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的空间科学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载人飞船阶段(1992~2006)和空间实验室阶段(2007~2017)完成了80余项科学实验。2020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开启,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空间实验室取得了一批科学前沿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例如国际首台空间冷原子微波钟完成原子激光冷却和操控,取得迄今最高频率稳定度的实验结果。2022年全面建成并运营的中国空间站为开展大规模系统性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与此同时,与空间站同轨飞行的2米口径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2024年发射,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还将部署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有望使中国空间光学天文巡天、空间暗物质搜寻和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探月工程与“天问一号”任务成功实施,为中国行星科学研究快速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提供了重要平台。“嫦娥五号”的首批科学成果已为完善月球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使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此外,202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大学自主设置行星科学中国垂奔加快律设穿阅科常强圆《2021中国的航天》由波或指出中国将实施探一级变奥学科加姆律图继续卖危特星探测主程和料星秤学研究影响深迅。
月工程四期,开展小行星探测、火星采样返回等任务,力争在2049年实现太阳系边际探测。
(摘编自《瞭望》2023年3月《逐梦星辰追根问源·中国空间科学10年跨越》)
材料二:
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字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行星科学起步晚、起点高,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测工程加速了我国行星科学的发展,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空间科技领域的科技强国。
B.2011年启动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一期,在“十二五”期间开展了多项工作,正式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科学卫星系列。
C.巡天空间望远镜的发射、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的部署,将侦中国空间光学天文巡天、空间暗物质搜寻和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中国空间站为开展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研究提供历史性机遇,“嫦娥五号”提供的首批科学成果作为关键科学证据,完善了月球演化历史。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B.因为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所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C.宇宙神秘非常,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前者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后者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
D.虽然人类探索宇宙的夙望会冒犯“天神”,但是作者相信,探索宇宙的奥秘并不
是在做无谓的空想,而是有实际意义的。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样是关于宇宙探索话题,材料一介绍了中国空间科学近年来取得的进展,材料二侧重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
B.材料一中所介绍的我国在空间科学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是材料二所说的“向大海涉足”的一些具体表现。
C.材料一提到的空间暗物质搜寻、高能宇宙辐射探测等科学活动,体现了材料二中所讲述的人类对神秘宇宙的探索。
D.材料二说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材料一我国行星科学发展也可以说是"朝气蓬勃,前途无量"
4.同为科普类文章,材料二在语言表达上与材料一有明显区别,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4分)
5.班级在中国航天日(4月24日)举行“逐梦星辰”主题班会,请你结合材料,列出几条关于中国空间科学建设意义的发言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夫妇两口
桂鹏程
吕有怀奉命到铁路工地上的一个工 担任党委书记。到工地的头一天,工程处的负责同志都不在。
他放下行李,出去转悠。工程处前后山上都是工点,旁边有职工宿舍、汽车库和一排仓库。仓库前边有个停车场,五六个工人站在车场边的汽车上,搬卸水泥。一边卸一边喊:“四百号水泥二千五百袋!”“二百号水泥六千七百袋!”……有位老头,指挥大伙把水泥卸完以后,坐在仓库门口。他的脸,又黑又长。微微翘起的下巴上,长着毛蓬蓬的胡子,像是用火燎过似的又卷又黄。蓝制服上尽是油渍和铁锈。最惹人注意的是他穿的那双布鞋,足有二斤重。膝盖上放片纸,很吃力地记录着数字。
工人们喊:“老主任!不要把数字划错了!
那位被称为“老主任”的人,把小旱烟锅拿下来在鞋帮上磕一磕,算是回答。吕有怀思量:这位“老主任”,看守各种材料也许丢不了一个螺丝钉,叫他当材料主任嘛,恐怕不合适。
“似乎有点用人不当!”吕有怀点起一支烟,一边想一边信步走去。"同志!你摇摇摆摆是赶集上庙吗 "一个女人在喊。
吕有怀仔细一看,只见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盘着腿坐在材料仓库旁边的土窑洞门口纳鞋底。
吕有怀笑了笑,走到老太太跟前。
“你没长眼 ”她用鞋底指着对面的墙壁。
吕有怀一看墙上有四个大字:"严禁吸烟!"连忙用指头把烟头捻灭。
老太太绷着脸,纳着鞋底,把麻绳拉得吡吡响。看来,她满肚子的火气还没有消!
吕有怀说: “老大娘!听口音,你像延安人。说不定咱们还是乡亲哩!”她说:“乡亲能当饭吃 你看悬不悬,就敢在汽油库跟前抽烟!”她虽然还在责备吕有怀,可是口气缓和多了,还打量吕有怀的模样,看他像不像延安人。
这工夫,十几辆拉材料的汽车,开到仓库门前的停车场里。汽车吼叫,灰尘飞扬。百十名搬运工人又跑来搬卸材料,一时喊声四起。
老主任黑成威,转眼之间变成另外一个人了。他猛然站起来,把小旱烟锅往衣服领子里头一插,大声喊:“小黑妈!来!扶我一把!”车场意急是去像意急走去像是听到了紧急命令。丢下鞋底,把袄襟上的土和线头拍了拍,向停“来!扶我一把!”这句话,别人听起来也许不在意,这位老太太每次听到这句话,就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早先,材料主任黑成威的老父亲用二斗包谷,从一个逃荒人手里给儿子换来一个童养媳。自从他俩当着刘志丹的面,在红旗下面举手宣誓以后,不平常的生活开始了。此后二十多年,“来!扶我一把!”这句话,一从黑成威口里说出来,这女人就豁出一条命去干。或者装个讨饭的女人,到白军巢穴中去侦察敌情;或者通过九死一生的境地去给刘志丹率领的红军主力部队送鸡毛信;或者拿上梭镖去放哨,让她的丈夫带上红色游击队员,趁黑夜去袭击熟睡的敌人。
老太太一走到停车场,搬运工人们都互相丢眼色,仿佛说: “小心!老太太上阵了!”
这时光,汽车司机打开引擎盖,收拾车子。搬运工人来回飞跑,材料员们呐喊着。材料主任黑成威,精神抖擞,虎彪彪地像个年轻后生。手里拿个记录本,耳朵后面别半截铅笔,跳上汽车,好像指挥着几十路人马似的吼喊: “小伙子!不要把机器零件往下扔!”“四百号洋灰不要和二百号洋灰放到一块儿!”“嗨!灰小子!不听指挥小心我拧你的耳朵!"他的声音像炸雷似的,压住了汽车吼声和百十名工人的喊声。而且,他随时把他健壮而又利索的老婆指派到最重要的岗位上去:“小黑妈!掌握搬运洋灰的工人!”
老太太像能征惯战的士兵似的,立刻顺着丈夫的手指跑到搬运水泥的工人们跟前,三下五除二就把那里混乱的情况扭转了。没有一个年轻工人,敢调皮捣蛋不听老太太指挥。
吕有怀暗暗叫好。他从南到北在各个建设工地跑了五六年,还没有见过老夫妻两口配合得这么得心应手!
老太太刚刚帮助丈夫卸完了材料,一帮家属妇女叫嚷开了:"老党员,快去!二百零三号报到啦!”“好热闹的日月啊!”老太太急急地走过去,把鞋底、麻绳收拾了一下,转身回到窑洞,头上包了一块黑帕子,出来,咔嚓一声,锁了门。
“把我捎到‘四十公里’!”老太太过了水渠,到了公路上,手一抬,一辆拉材料的汽车就猛然停住了。"快上来,老党员!"司机喜眉笑眼地让老太太坐在驾驶室里,好像她能坐这辆车,对司机来说,是挺大的光荣。
汽车呼地飞走了!一阵尘土遮住了吕有怀的视线。他用拳头打了一下手掌,喊:“好一个能干的老太太!”赞叹、尊敬和兴奋的心情控制了他,过往汽车带起的尘土扑在他脸上、身上,也没觉着。
随后,他向站在窑洞旁边的妇女们打问老太太的情况。她们告诉他,材料主任的老婆虽然是职工家属,在这建设工地里却是一位十分重要的入物,身兼十几职:职工家属支部的支部书记、家属主任、工会委员、节约队队长、义务接生员……哪个工人的老婆要生孩子,老太太总是随叫随到,风雨无阻,又卫生又安全,还不要报酬!“二百零三号报到”,这就是说,她现在出发去接第二百零三个孩子了。在上下百十里的铁路工地上,她是资格最老的党员之一,因而被人称作“老党员”。时间长了,大伙儿反而忘记了她的真实姓名,连选工会委员的时候,在候选名单上,也写着“老党员”。
这一切,使吕有怀想起了陕北的千山反岭,想起了延安的宝塔和古城,想起了那山沟里的小小村落。那里,是他出生和战斗过的地方、一草一木他都十分熟悉,十分喜爱。现在是古历七月,大概延安一带的谷子和糜子长了半人高:庄稼林里不时地送出高昂而优美的山歌。
(节选自《延安人》,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地、宿舍和仓库,工人们忙碌着搬运水泥,社会大建设时期的繁忙气息扑面而来。
B.“油渍和铁锈”和鲁迅《祝福》中祥林嫂"我真傻"都在细节之中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C.“头上包了一块黑帕子,出来,咔嚓一声,锁了门”一连串动作说明人物做事风风火火。
D.大伙儿忘了她真实姓名而称呼其为“老党员”,这其中蕴含着群众对她高尚品德的赞美。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将主要人物放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设时期这两个典型的环境中进行刻画,突出人物的本质特征。
B.小说中吕有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全文随着他的心理变化,抑扬结合,更立体全面展现老两口的形象。
C.这篇小说中多处使用了短句,在助力于刻画人物形象的同时,加快了小说的节奏,彰显了鲜明的时代气息。
D.小说补充交代“老两口”的往事,卧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强化了人物的英雄色彩。
8.小说是如何叙述老两口的故事的 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4分)
9.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但这篇小说却极具真实感。这篇小说是如何增强其真实性?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唐天宝后,历肃、代,藩镇不复制。太祖即位罢藩镇权择文臣使治州郡至今百余年,生民受赐。每一诏下,虽拥重兵,临大众,莫不即时听命。建隆二年,太祖谓宰臣曰:“五代以来,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朝廷置而不问,刑部之职几废。且人命之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 令诸州决大辟讫,录案闻奏,委刑部覆视之。”奏案自此始。
太祖尝读《虞书》,叹曰:“尧舜时,四凶之罪止从投窜,何近代宪网之密耶。”盖有意于措刑也。故自开宝以来,犯大辟,非情理深害者,多贷其死。
上尝御便坐,录京城系囚,至日旰,近臣或以劳苦过甚为言。上曰:“不然,倘惠及无辜,使狱讼平允不致枉挠,朕意深以为适,何劳之有。"因谓宰相曰:“国家设官分职,本为治人。如受任外官悉能尽公决断,焉有不治之事 古人宰一邑,治一郡,致飞蝗避境,虎渡凤集。臣下为政尚能致兹感应,若帝王用意惠民,申理冤滞,岂不感召和气 朕孜孜求治,今得天下安泰,亦其效也。"宋琪曰:“天下治乱,系在一人。陛下临御十年,勤劳致治,寰海宁谧。每日前殿所谈,止在刑政;退朝惟观古史,究历代兴亡善恶之事,以法古成宪。上资神圣,中外幸甚。”
灵州河外寨主李琼以城降贼,有司将坐其家属。上曰: “穷边孤垒,又无援兵,缘坐之法,朕不忍行也。"二年,契丹入边,边将言文安、大成二县监军弃城遁走,请以军法论,上遣中使诛之。既行,谓之曰:“此奏尚有疑,得无所部召之耶 当详而后决。"使至,讯之,果乾宁军令部送民入城,非擅离所部,遽释之。上之明察如此。
(节选自《宋朝事实·兵刑》)
10.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句读,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上的方框内。(3分)
太祖A即位B层藩C镇D权E择文臣F使治州郡G至今且百余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覆,指又,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中的“覆”字含义相同。
B.刑,指刑罚,与《鸿门宴》中"刑人如恐不胜"的"刑"字含义不同。
C.治,指天下安定,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 ”的“治”字含义不同。
D."有司将坐其家属"中“坐"指因受牵连而受罚,和现代汉语中“连坐”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太祖看到了五代以来法纪松弛造成的弊端,认为姑息养奸就是对人的生命的不尊重,朝廷应该强化刑部的作用。
B,宋太祖翻阅书籍,借鉴历史上的做法,亲自参与很多案件的复核审理,从而宽免了开宝年间以来的一些死刑犯。
C.宋太祖认为只要能纠正冤屈,自己的辛苦也是值得的;他也认识到如果官员都能够尽心断案,哪里有不能治理的事情。
D.宋太祖处理事情时考虑较为全面没有被表面现象迷惑,他对于监军弃城遁走这件事的分析,充分体现了他明察秋毫的特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尧舜时,四凶之罪止从投窜,何近代宪网之密耶。
(2)退朝惟观古史,究历代兴亡善恶之事,以法古成宪。
14.太祖在刑罚上做了哪些改变 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江汉【注】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杜用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今荆州市)、公安
等地,写下了这首诗。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地处长江和汉水之间,所以诗称“江
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A、诗人在首联对自我进行了定位,“思归客”写出了诗人晚年漂泊之苦、思归之切;“一腐儒”是诗人的自嘲,虽满腹经纶,但仍未摆脱穷困。
B、颔联用到了"片云”"孤月"等经典意象,用“共""同"等词将自然与人融为一体,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情、孤单之思。
C、颈联中“落日”为虚写,比喻诗人年老,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老,但仍怀雄心壮志;“秋风”为实写,秋风飒飒而至,诗人的病情渐渐好转。
D.尾联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不必取长途”意为不必使用老马走长途,诗人借老马为喻,表达了自己不被重用的郁闷之情。
16、必修下册选入的杜甫的《登岳阳楼》同样写手太历三年,请比较《登岳阳楼》与《江汉》两首诗所表达情感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指出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老子>四章》中用“ , ”劝诫人们不要自我夸耀,应低调内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任什么主题都不需要
契诃夫对别的作家说:“任什么主题都不需要。生活里是没有主题的,一切都搀混着:深刻的与浅薄的,伟大的和渺小的,悲惨的与滑稽的。”
博主(童庆炳):长期以来我们的作家和读者总是要追问作品的主题。作家要调动一切资源表现出一个主题来,读者要想尽办法表现出一个主题来,实际上,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很难用一段话甚至一句话把一个主题概括出来。 ① 至今仍然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楚。根源就在《红楼梦》所表达的不是什么主题, ② 一种“意蕴”。作家需要的是“情致”,读者需要的也是“情致”,而不是什么可以用一根思想丝线表达出来的主题。
大狗小狗都得叫
契诃夫说:“自从莫泊桑凭自己的才华为创作定下那么高的要求以后,写作就变成难事了,不过还是得写,而且在写作上得大胆。有大狗,也有小狗;可以小狗不应因了大狗的存在而张皇失措;所有的狗都得叫,各自用上帝赐给它的声调叫。”
博主(童庆炳):大狗是由小狗变成的。他如果还是小狗的时候不叫,那么就永你如果在"小狗"时不叫,你怎样才能远不会变成大狗。 ③ 变成“大狗”呢 契诃夫所讲的基本上是人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的问题,信心对于从小狗变为大狗至关重要。
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0.博主(童庆炳)对契诃夫的观点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评论很有特色。请对博主(童庆炳)两则评论的特点进行简要概括。(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寒风在耳边呼啸。我只露着两只眼睛,尖利的风,刀子一样刮过眼角,面前白色连着白色。这时开始盘旋进山。近处的山坡上整整齐齐地种着一排排黄绿色的松树苗,远处的山头飘着蓝色的雾霭,山上黑森森白茫茫,白的是雪,黑的也许就是参天大树了。公路上的厚雪被车轮碾压得光滑锃亮,像一条银带蜿蜒而上。
我们已经看不太清楚眼前的东西了,口罩里哈出的热气,使得眼圈四周布满了白霜,白霜像冰碴子一样磨着眼皮。我真害怕我的眼睛被冻僵,因为两只脚已经完全没有知觉了。我们像一个个白胡子"老爷爷"似的,互相看着好笑,却笑不动。因为,脸上的肌肉也被冻僵了。
汽车驶过一片河谷,两边的坡地上都是密密麻麻的灌木。忽见一股清亮的山水,湍急地从上游冲下来,敲击着溪流两岸的薄冰,发出那么脆朗的叮咚声。岸边的水草被白雪愿盖,水总便复是从雪中能出来的,闪着蓝色的幽光.....冰天雪池之中,怎么会有不冻的山泉 我们都降大了眼睛,疑感不解。
21.下列句子中的“那么”与文中打点的“那么”意义同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准这么,不准那么,谁要是犯了,就要受到处罚。
B.如果你认为这么办是可行的,那么咱们赶紧去办吧。
C.别看油菜花那么小,它们挤在一起,就是一派处烂。
D.我虽然只见过他那么一两次,但对他的印象很深刻。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政成:"如此冰天雪地之中,竟会有不冻的山泉。"表达效果为什么不如原文好 (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送东阳马生序》中有言:"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高考以后,准大学生掀起了整容热,整容项目主要集中在五官上,如害双眼皮、隆鼻、改脸型等。去做手术的极少是为"修残补缺",更多的是为"锦上添花"。面对整容,学生说,整容是为了漂亮,上大学后有一个全新的形象。
③美国《福布斯》杂志这样介绍马云: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拿破仑一般的身材深凹的面颊,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个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
[注意]①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答案
【答案】1.B
2.C
3.A
4.①整体上:材料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感染力;材料一语言朴实客观,体现客观性、严谨性。②表达方式上:材料二在说明中自然地夹议论、抒情,如开头对于宇宙探索的真切感受,表达观点又引发共鸣:材料─则以说明性文字为主,介绍了中国空间科学发展。③手法上:材料二多用比喻、拟人,如末段关于宇宙大海的描述,形象化的表述,富有浓郁的人文色彩材料─则以科学、客观的语言介绍,用具体事实和成果说话。④用词和语句上:材料二多用富有感彩的词语和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如第二段,情感饱满又含义隽永;材料—则不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5.①助力我国向科技强国迈进。②提升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③进一步表明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④进一步激发人类探索神秘宇宙的勇气。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A.“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空间科技领域的科技强国”错,原文是“我国空间科技已成为科技强国进展的重要标志”而不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
C."将使”错,原文是“有望使中国空间光学天文巡天、空间暗物质搜寻和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有望使”而不是“将使”。
D.“为开展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研究提供历史性机遇”错,原文是“为开展大规模系统性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完善了月球演化历史”错,原文是"…嫦娥五号'的首批科学成果已为完善月球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是“提供科学证据”而不是"完善了月球演化历史”。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错,原文是“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
B.“因为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所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强加因果,原文“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没有因果关系。
D.“人类探索宇宙的夙望会冒犯·天神错,原文是“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是“可能”。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方法”错,材料二侧重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整体上:材料二“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运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情感饱满,富有想象力、感染力;材料一“目前,专项二期的科学卫星研制进展顺利,已全部进入工程研制或发射运行阶段”语言朴实客观,体现客观性、严谨性。
②表达方式上:材料二在说明中自然地夹议论、抒情,如“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开头对于宇宙探索的真切感受,表达观点又引发共鸣:材料一“为继续推动中国空间科学发展,中科院实施了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二期),部署的科学卫星工程包括‘爱因斯坦探针’、‘夸父一号'....…”以说明性文字为主,介绍了中国空间科学发展。
③手法上:材料二多用比喻、拟人,如“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末段关于宇宙大海的描述,形象化的表述,富有浓郁的人文色彩。材料—“专项一期在‘十二五'期间开展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载人飞船阶段(1992~2006)和空间实验室阶段(2007~2017)完成了80余项科学实验”则以科学、客观的语言介绍,用具体事实和成果说话。
④用词和语句上:材料二多用富有感彩的词语和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如第二段“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情感饱满又含义隽永;材料一如“我国行星科学起步较晚但起点高,依托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测工程建立的地外天体‘绕落巡返'能力,迎来了加速发展,我国空间科技已成为科技强国进展的重要标志”则不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结合材料—“依托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测工程建立的地外天体‘绕落巡返'能力,迎来了加速发展,我国空间科技已成为科技强国进展的重要标志”可知,助力我国向科技强国迈进。
②结合材料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建立的科学卫星系列为开展建制化空间科学基础研究提供了先进平台,使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第一次有了系统性的支持计划,助力中国空间科学家走近世界空间科学舞台中央,提升了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可知,提升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
③结合材料二“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可知,进一步表明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④结合“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可知,进一步激发人类探索神秘宇宙的勇气。
【答案】6.B
7.D
8.①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视角展开记叙,使叙事更加客观全面。②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层次清晰。③大量运用不同人物间的对话来展开故事,使故事内容丰富集中。④注重场景描写、心理描写和客观叙事相结合,细腻传神。
9.①真实元素。小说中多次提到延安和刘志丹等内容,这些真实历史背景和真实革命人物符合历史真实,增添了作品的真实性;②人物真实。人物形象优缺点并存,符合普通人特征。小说中老两口既有看似粗俗鲁莽一面,更有不畏牺牲、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等特点。③细节真实,抓住两口语言和动作等方面种种细节,符合生活实际,增添了作品的真实性。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直接体现人物性格”错误。小说中蓝制服上尽是“油渍和铁锈”能够体现人物的身份和外在的形象特点,难以直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我真傻”是语言描写,也不直接体现人物性格,间接表现人物麻木迟钝的精神状态。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D.“补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错误。所写往事是插叙,而不是补叙,同时本文重人物形象展现而不重情节,也没有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分析文章人物描写的手法的能力。
全文写吕有怀奉命到铁路工地上的一个工程处担任党委书记第一天放下行李,出去转悠的所见所闻,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展现建设工地的盛况,以及两个主人公老主任、老太太的形象。可见,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视角展开记叙,使叙事更加客观全面。
根据文中依次出现的“他放下行李,出去转悠”"有位老头,指挥大伙把水泥卸完以后,坐在仓库门口”“吕有怀点起一支烟,一边想一边
信步走去”“这工夫,十几辆拉材料的汽车,开到仓库门前的停车场里”“这时光,汽车司机打开引擎盖,收拾车子”“老太太刚刚帮助丈夫卸完了材料,一帮家属妇女叫嚷开了”可知,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层次清晰。文中出现多处“老主任!不要把数字划错了!”“小黑妈!来!扶我一把!”“同志!你摇摇摆摆是赶集上庙吗 ”“老大娘!听口音,你像延安人。说不定咱们还是乡亲哩!”“老党员,快去!二百零三号报到啦!”等人物对话,通过对话的主体、对话内容等引出故事情节的转变,使故事内容丰富集中。
文中,有“仓库前边有个停车场,五六个工人站在车场边的汽车上,搬卸水泥。一边卸一边喊”“这时光,汽车司机打开引擎盖,收拾车子。搬运工人来回飞跑,材料员们呐喊着。材料主任黑成威,精神抖擞,虎彪彪地像个年轻后生”等的场景描写,有“吕有怀思量:这位‘老主任',看守各种材料也许丢不了一个螺丝钉,叫他当材料主任嘛,恐怕不合适”"似乎有点用人不当! '吕有怀点起一支烟,一边想一边信步走去”"吕有怀暗暗叫好。他从南到北在各个建设工地跑了五六年,还没有见过老夫妻两口配合得这么得心应手”展现的吕有怀的心理变化,也有对老书记和老太太过往经历的客观叙事,这些手法相结合,使得文章细腻传神。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文体特征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文中“听口音,你像延安人”“这一切,使吕有怀想起了陕北的千山万岭,想起了延安的宝塔和古城,想起了那山沟里的小小村落”提及的延安是真实的红色革命文化圣地,而叙述老两口过往经历“自从他俩当着刘志丹的面,在红旗下面
举手宣誓以后,不平常的生活开始了”中的刘志丹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些真实历史背景和真实革命人物符合历史真实,增添了作品的真实性。
作者在文中展现的老两口形象,并不是雕塑图画的一味讲求伟光正的形象,而是人物形象优缺点并存,符合普通人特征。比如一开始,吕有怀看到老主任“那位被称为‘老主任'的人,把小旱烟锅拿下来在鞋帮上磕一磕,算是回答”的
粗鲁表现,会“思量:这位‘老主任’,看守各种材料也许丢不了一个螺丝钉,叫他当材料主任嘛,恐怕不合适”和“似乎有点用人不当!”的想法。写老太太时也表现她“你没长眼”的粗鲁语言。但通读全文后,我们能看到他们“.....这女人就豁出一条命去干。或者装个讨饭的女人,到白军巢穴中去侦察敌情......”的光荣过往,或了解他们如今“哪个工人的老婆要生孩子,老太太总是随叫随到,风雨无阻,又卫生又安全,还不要报酬......时间长了,大伙儿反而忘记了她的真实姓名,连选工会委员的时候,在候选名单上,也写着‘老党员"”的当下。可见,文中人物形象优缺点并存,符合普通人特征,作者既展现了他们看似粗俗鲁莽一面,更集中精力描写了他们不畏牺牲、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等特点。
小说中,对老两口行为的一些细节描写,如“把小旱烟锅拿下来在鞋帮上磕一磕,算是回答”“老太太绷着脸,纳着鞋底,把麻绳拉得吡吡响”,都非常真实,符合生活实际,增添了作品的真实性。
【答案】10.BEG
11.A
12.B
13.(1)尧舜时,四凶这样的罪罚仅仅采用流放的办法,为什么近代法网如此严密。
(2)退朝只看古代史书,推究历代兴亡善恶这类的事,效法古代的律令来立今天的法规。
14.①推行奏案,重视刑部的作用。②宽待罪犯,减轻刑罚的惩罚力度。③强调官员分权负责,尽心尽力为民。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宋太祖即位后,免去藩镇的权利,选择苦山门士治理州部现在已经一百年文臣派道他们去治理州到现在红多了。
“太祖即位”为完整的主谓结构,B处断句;“罢”的宾语是“藩镇权”,E处断句;“治”的宾语是“州郡”,G处断句。故BEG三处断句。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
A.“含义相同”错误。又、再/覆没。句意:交付刑部再次审查。/到了覆灭的地步。
B.刑法/惩罚。句意:大概就想置刑法而不用。/对人用刑只担心不能用尽。
C.天下安定/惩处。句意:天下稳定和混乱。/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D均为“因受牵连而受罚”的意思。句意:主管官员将要连坐惩罚他的家属。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从而”错误,原文写到“上尝御便坐,录京城系囚”,但这与他宽免了开宝年间以来的一些死刑犯没有关系,“从而”所体现出的关系原文没有。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止”,仅仅;“投窜”,流放;“何”,为什么。
(2)“之”,这;“法”,效法;“成”,建立。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朝廷置而不问,刑部之职几废。且人命之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 令诸州决大辟讫,录案闻奏,委刑部覆视之。'奏案自此始”可概括为:推行奏案,重视刑部的作用。依据“故自开宝以来,犯大辟,非情理深害者,多贷其死”可概括为:宽待罪犯,减轻刑罚的惩罚力度。
依据“国家设官分职,本为治人。如受任外官悉能尽公决断,焉有不治之事 古人宰一邑,治一郡,致飞蝗避境,虎渡凤集。臣下为政尚能致兹感应,若帝王用意惠民,申理冤滞,岂不感召和气 朕孜孜求治,今得天下安泰,亦其效也"可概括为:强调官员分权负责,尽心尽力为民。
参考译文:
自从唐朝天宝年之后,历经唐肃宗、唐代宗,藩镇不再设置,宋太祖即位后,免去藩镇的权利,选择文臣派道他们去治理州郡,到现在已经一百年多了,百姓接受了他的恩赐。每次诏令一下,即使是拥有重兵,统治百姓的官员,没有不立即听从诏令的。建隆二年,太祖对大臣们说:“五代以来,诸侯们飞扬跋扈,执法者破坏法规杀人,朝廷放置不问,刑部的职责差不多废除。况且人的性命是最重要的,却无原则地宽容藩镇,怎么能这样呢 (自今以后)各州判决死刑时,记录囚犯罪状的案卷一定要禀报上奏,交付刑部再次审查。”上奏案件就从这时开始。
太祖曾经读《虞书》,感叹说:“尧舜时,四凶这样的罪罚仅仅采用流放的办法,为什么近代法网如此严密。”大概就想置刑法而不用。因此从开宝以来,犯有不是情理难容的死罪的人,多数能够宽怒死罪。
太祖曾经驾临厢房,亲自审问京城关押的囚犯,到日暮,近臣有的用(这样)过于辛苦作为进言。皇上说:“不是这样的,如果能惠及无辜人身上,使案件诉讼公平公正,不导致冤屈偏私,我心中会感到非常满足,哪里有什么辛劳的呢 ”于是对宰相说:“国家设立官府,分派职权,本来是为了治理百姓。如果接受任命的朝廷外宫都能够尽心断案,哪里有不能治理的事情 古代人掌管一邑,治理一郡,能够让飞蝗躲避这个地方,贤才聚集。臣子处理政事尚且能产生这样的感应效果,如果帝王用心惠民,依法处理滞留未申的冤狱,难道不能感召天地,使万事万物充盈着雍睦和谐的自然之气。我不懈地追求社会的安定与繁荣,现在获得了天下的安定太平,也是这样的功效。”宋琪说:“天下稳定和混乱,都在一个人身上。陛下您治理国家十年,十分辛苦地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四海安定。每天前殿所说的,只是刑罚和政事。退朝只看古代史书,研究历代兴亡善恶这类的事,效法古代的律令来立今天的法规。皇上你天资神圣,朝廷内外十分幸运
啊。
灵州河外寨主李琼带领全城人投降贼人,主管官员将要连坐惩罚他的家属。皇上说:“偏远的边疆,孤立的营垒,又没有援兵,牵连治罪这样的法律,我不忍心实施。”过了两年,契丹侵犯边疆,边疆将领说文安、大成两县监军弃城逃跑.请求按照军法论罪.皇上派遣中使诛杀他们。已经出行,皇上又对中使说:“这篇奏章还有疑点,该不是他们的上级部门诏令他们吧 应当详细调查后再判定决断。”中使到了,审问他们,果然是乾宁军命令地方送百姓进入城里,并非擅自离开管辖部门,立即就放了他们。皇上的明察秋毫就像这样。
【答案】15. D
16. 同:都表达了诗人的晚年漂泊之苦,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心系国家的情怀。
异:《登岳阳楼》主要写出了诗人晚年孤单漂泊、衰老生病的凄凉境况,表达了对国家战乱、时局动荡的忧思;
《江汉》却流露出了诗人虽已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解析】回乡而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天上飘着云彩,长夜中的月亮更让诗人感到孤独。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思归客”“天共远"“月同孤"等表达了作者的思乡和孤独之情。诗的颈联“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是写诗人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壮心不已,秋风吹来,感觉自己的病体都将要痊愈。此句表明作者虽然年老多病,当仍壮心不已的心情。最后,在诗的尾联“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中,诗人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诗人自比为“老马”,意在表明自己并非已经毫无用处。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为国家做贡献的拳拳报国心。
《登岳阳楼》,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预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 -字”, 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 飘流湖湘,以舟为家, 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上”首尾呼应。
故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晚年漂泊之苦,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心系国家的情怀。不同之处在于:《登岳阳楼》主要写出了诗人晚年孤单漂泊、衰老生病的凄凉境况,表达了对国家战乱、时局动荡的忧思;《江汉》却流露出了诗人虽已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答案】17.(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3)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答案】18.作家要调动一切资源表现出一个主题来,读者要想尽办法分析(概括)出一个主题来,实际上,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很难用一句话甚至一段话把一一19.①《红楼梦》主题是什么②而是一种“情致”③同样的道理
20.①针对性强,都紧扣契诃大的话语关
键词展开,观点明确。②形象生动,将复杂的
问题简单化,生活化。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 读者要想尽办法表现出一一个主题来”不合逻辑,读者不能“表现”“主题”,可改为“分析(概括)出一个主题来”;
二是语序不当,结合“很难用一段话甚至一句话把一个主题概括出来”可知,“一 段话甚至一句话”,逻辑顺序不当,可改为“很难用一句话甚至一段话把一个主题概括出来”。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原文“很难用一段话甚至一句话把一个主题概括出来”“至今仍然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楚”可知,此处是说《红楼梦》的主题,故可填“《<红楼梦)》 主题是什么”;
第二空,结合原文“不是什么主题...一种“意蕴”。作家需要的是“情致’,读者需要的也是‘情致’”可知,此处要填的是与“不是”对应的关联词语“而是”,以及和后文对应的“情致”,故可填“而是一种‘情致”。
第三空,结合原文“他如果还是小狗的时候不叫,那么就永远不会变成大狗.... .你如果在‘小狗’时不叫,你怎样才能变成‘大狗'呢”可知,此处是说的同一个道理,故可填“同样的道理”。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结合和原文“任什么主题都不需要...悲惨的与滑稽的”“作家需要的是‘情致’,读者需要的也是‘情致’,而不是什么可以用- -根思想丝线表达出来的主题”“自从莫泊桑凭自己的才华为创作定下那么高的要求以后....各自用上帝赐给它的声调叫”“契诃夫所讲的基本上是人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的问题,信心对于从小狗变为大狗至关重要”可知,针对性强,都紧扣契诃大的话语关键词展开,观点明确。
结合原文“大狗是由小狗变成的....你怎样才能变成‘大狗’呢”“契诃夫所讲的基本上是人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的问题,信心对于从小狗变为大狗至关重要”可知,形象生动,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生活化。
【答案】21. C .
22.①原文"怎么会"表达疑问语气,表现出“我们"突然发现白雪覆盖下的水流的
惊奇和疑问;改句的“竟会"表达肯定语气,强调的是白雪覆盖下出现水流的现象出人意料。②原文的疑问语气与下文“我们都睁大了眼睛,疑惑不解语意连贯;改句的肯定语气不能与下文形成连贯的语意。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一般词语词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中的“那么”是代词,指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
A.代词,泛指行为和动作,常和“这么”配合使用。
B.连词,表示顺着.上文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或作出判断。
C.“那么' '是代词,指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
D.放在数量词前,表示估计数目。
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怎么”改为了“竟”,考生从语气和上下文连贯的角度分析两者的不同表达效果。“怎么"是疑问代词,表达疑问语气,其中还有感叹语气,表现出“我们”突然发现白雪覆盖下的水流的惊奇和疑问;且与下文“我们都睁大了眼睛,疑惑不解”语意连贯;“竟"是副词,表达肯定语气,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此处强调的是白雪覆盖下出现水流的现象出人意料,改成这样的肯定语气就不能与下文形成连贯的语意。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