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盐碱( ) 涝( )洼窝 瘟( )神 窟( )窿 麦穗( )
汹涌澎湃( ) 脱坯( ) 屹立( ) 噙( )着泪 闭塞( )
堌( )阳 淤塞( ) 渍( )死 噙( )泪 欺侮( )
泡( )桐
2.解释词语
滔滔不绝:
来龙去脉:
印把(bà)子:
神情自若:
巍(wēi)然:
不辞劳苦:
白帐子猛雨:
滔滔不绝:
泣不成声:
二、文本研读
1. 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体会“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一句的含义。
2. 下面这句话表现了焦裕禄的什么精神?有一次,焦裕禄从兰考县堌阳公社回县的路上,遇到了白帐子猛雨①。大雨下了七天七夜,全县变成了一片汪洋。焦裕禄想:“嗬,洪水呀,等还等不到哩,你自己送上门来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3. 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思考本段是如何刻画焦裕禄这一人物形象的? 那是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过了会儿,他又走回来,对办公室的同志们严肃地说:“在这大风大雪里,贫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接着他要求县委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几件雪天工作。他说:“我说,你们记记: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访贫问苦,安置无屋居住的人,发现断炊户,立即解决。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深入牛屋检查,照顾老弱病畜,保证不许冻坏一头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内副业生产。第四,对于参加运输的人畜,凡是被风雪隔在途中的,在哪个大队的范围,由哪个大队热情招待保证吃得饱,住得暖。第五,教育全党,在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的情况迅速报告县委。”办公室的同志记下他的话,立即用电话向各公社发出了通知。
4. 鉴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事隔一年以后,1965年春天,兰考县几十个贫农代表和干部,专程来到焦裕禄的坟前。贫农们一看见焦裕禄的坟墓,就仿佛看见了他们的县委书记,看见了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个人。
一年前,他还在兰考,同贫下中农一起,日夜奔波在抗灾斗争的前线。人们怎么会忘记,在那大雪封门的日子,他带着党的温暖走进了贫农的柴门;在那洪水暴发的日子,他拄着棍子带病到各个村庄察看水情。是他高举着毛泽东思想的红灯,照亮了兰考人民自力更生的道路;是他带领兰考人民扭转了兰考的局势,激发了人们的革命精神;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
5.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节选部分加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这时候,张钦礼看到焦裕禄在全力克制自己剧烈的肝痛,一粒粒黄豆大的冷汗珠时时从他额头上浸出来。他勉强擦了擦汗,半晌,问张钦礼:
“我的病咋样?为什么医生不肯告诉我呢?”
张钦礼迟迟没有回答。
焦裕禄一连追问了几次,张钦礼最后不得不告诉他说:“这是组织上的决定。”
听了这句话,焦裕禄点了点头,镇定地说道:“啊,我明白了……”
6.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节选部分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多么严重的灾荒的景象啊!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但是,焦裕禄是带着《毛泽东选集》来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36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鲜血解放出来的90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一时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要杀出条路来。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装点祖国的秀美河山,描绘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要抒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实践,抒写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团结的中国,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没有历史感,文学家、艺术家就很难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文学家、艺术家要结合史料进行艺术再现,必须有史识、史才、史德。
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同英雄伟大动机相伴随的,往往是伟大的社会效果”。英雄烈士不仅以其顽强抗争推动了历史进步,更以其坚定信念、无畏气概和高尚人格,充实了民族的精神殿堂。透过长征将士,人们惊叹于“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走近抗战军民,人们感佩于“一寸山河一寸血”;品读革命故事,人们更深刻理解,为什么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回望历史的天空,正是无数先贤英烈,挺立起民族精神的万里河山。对于“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的历史之问,无论任何时候,我们的回答不应有改变。行程万里,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然而社会转型期,总有奇谈怪论制造杂音噪音,混淆世人的历史认知。或是以“还原真相”“历史揭秘”之名,行曲解历史、虚无价值之实;或是以审丑、炫丑为能事,通过诋毁英雄、嘲弄高尚来哗众取宠、从中牟利;或是宣扬、美化侵略战争,损害国家尊严,伤害民族感情。历史观、英雄观扭曲了,轻则精神缺钙、是非颠倒,重则思想滑坡、国家崩溃。李大钊在100年前就指出,“故历史观者,实为人生的准据,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先有数典忘祖,后有祸起萧墙,历史上、国际上不乏这样的案例。
《旧唐书》里说得好,“但立直标,终无曲影”。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各种形式纪念英烈、表彰先进、慰问英模,到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尊崇英雄、褒奖英模已成为一项国家大事。抹黑英雄、虚无历史注定不得人心,近年来各界人士抨击曲解历史、恶搞先烈、侮辱英雄的错误言行,让英雄形象更为生动,让公众认知更为深刻,浚通了民族的精神血脉。从今年5月1日起,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以法律形式“布大信于天下”,为全社会唱响新时代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正气歌,注入强劲正能量。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无论卫戌边疆安宁、挺立抗灾一线,还是养浩然之气、励鸿鹄之志,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更加迫切呼唤群英荟萃,更加需要激荡雄风浩气。没有革命英雄主义成就不了英雄军队,没有英雄气质塑造不出英雄国家。英雄是鲜活的价值观,是无比珍贵的精神富矿。礼赞英雄、学习英雄,高举英雄烈士们传递过来的火把,新时代的英雄史诗将由我们这一代人书写。
(摘自《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人民日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
A. 礼赞英雄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塑造英雄需浓墨重彩,使其形象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
B. 历史能帮助人们认清世界和自我,文学艺术家可以凭借无限的想象描写历史,为我所用。
C.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的历史之问,无论何时,都可以回答是树立民族精神的先贤英烈。
D. 民族复兴大业离不了英雄气质,仍需要革命英雄主义,更加迫切呼唤英雄激荡雄风浩气。
8.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英雄创作和历史之间的关系,但二者论述的重心不尽相同。
B. 文学创作要从历史中汲取养料,这就要求作家有史识、史才、史德,不能戏弄历史。
C. 社会转型期容易产生一些驳杂的思想,只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不致于数典忘祖。
D. 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的目的就是对曲解历史、恶搞先烈、侮辱英雄的言行加以惩罚。
9. 下列选项, 不 适 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红色经典塑造的英雄人物让读者耳熟能详,如《红岩》中的江姐。
B. 根据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戏剧《智取威虎山》曾经家喻户晓。
C. 由《戏说乾隆》开启的戏说类电视火爆,在几大电视台同时播放。
D. 电影《小兵张嘎》中倔头犟脑而又聪慧勇敢的嘎子深受儿童喜爱。
10. 请结合材料说说当下我们为何需重塑和礼赞“英雄”。
11. 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塑造的焦裕禄书记为何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典英雄形象。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12.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是千千万万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产党员和贫下中农革命英雄的代表。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这一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13. 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选段,按照要求答题。
县委一位副书记在乡下患感冒,焦裕禄几次打电话,要他回来休息;组织部一位同志有慢性病,焦裕禄不给他分配工作,要他安心疗养;财委一位同志患病,焦裕禄多次催他到医院检查……焦裕禄的心里,装着全体党员和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21964年春天,正当党领导着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腿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对自己的病,是从来不在意的。同志们问起来,他才说他对肝痛采取了一种压迫止疼法。县委的同志们劝他疗养,他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焦裕禄暗中忍受了多大痛苦,连他的亲人也不清楚。他真是全心全意投到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去了。
本段是如何刻画焦裕禄带病坚持工作的?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5. 最近几年,网络上频繁出现恶搞甚至诋毁英雄的现象。如有人恶搞邱少云“火烧不动违反生理学”;有人质疑黄继光“身堵枪眼与常识不符”;有人在节目中暗嘲人民公仆焦裕禄;有人诋毁雷锋,说雷锋“爱显摆,好自我表现”“干好事,本身有他的动机”“写日记是想给大伙儿看”;等等。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短评,表明你的观点,20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一、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盐碱(jiǎn) 涝(lào)洼窝 瘟(wēn)神 窟(kū)窿 麦穗(suì)
汹涌澎湃(paì) 脱坯(pī) 屹立(yì) 噙(qín)着泪 闭塞(sè)
堌(gù)阳 淤塞(sè) 渍(zì)死 噙(qín)泪 欺侮(wǔ)
泡(pāo)桐
2.解释词语
滔滔不绝:意思是像流水一般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来龙去脉:指山形地势像龙一样连贯着。现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印把(bà)子:指行政机关的印信的把儿,借指政权。
神情自若:神情态度仍和原来一样。自若:自然,不变常态。
巍(wēi)然:形容山或建筑物雄伟的样子。
不辞劳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白帐子猛雨:雨下得又密又猛,好像天地间挂了白色的帐子。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泣不成声: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二、文本研读
1.【答案】由后文可知,这是焦裕禄亲口说过的话,将其作为标题,通俗易懂,表现出焦裕禄注重亲自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通过文本阅读可知,“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是焦裕禄同志亲口说过的话,把它作为文章第二部分的标题,有着特殊的含义。这部分主要写焦裕禄率领的调查队经历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焦裕禄率领的调查队通过调查研究掌握规律,验证了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没有充分的调查研究,科学决策便无从谈起的道理。把“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作为标题,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表现了焦裕禄注重亲自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2.【答案】这句话表现了焦裕禄对困难的藐视及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首先找出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来解答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意。从“大雨下了七天七夜”可知,这是一个不小的困难,可焦裕禄“等还等不到哩,你自己送上门来了”的话,足以显示他对困难的藐视及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
3.【答案】本段对焦裕禄形象的刻画主要采用了三种描写方式:①动作描写。如“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②神态描写。如“严肃”。③语言描写。如“在这大风大雪里,贫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这些生动的描写表现了焦裕禄一心为群众着想、思路清晰、行动果断的形象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首先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再根据文中人物的具体言行综合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个角度进行概括。
由“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的动作描写,可看出焦裕禄对群众雪天生活的担心和忧虑;由“对办公室的同志们严肃地说”的神态描写,可看出焦裕禄对群众雪天生活的担忧的真切;由“在这大风大雪里,贫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我说,你们记记: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访贫问苦,安置无屋居住的人,发现断炊户,立即解决。……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的情况迅速报告县委”的语言描写,可看出他思路清晰、办事果断、雷厉风行的精神和一心为群众着想的高尚品质。
4.【答案】“是他……;是他……;是他……;是他……”,运用排比句式,表现了焦裕禄在兰考做出的贡献,是回顾也是怀念,是铭记也是讴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回顾鉴赏句子的角度,如修辞角度、描写方式角度、遣词造句角度等等,然后分析句子所写的内容,把握句子使用这些手法达到的效果。“是他高举着毛泽东思想的红灯,照亮了兰考人民自力更生的道路;是他带领兰考人民扭转了兰考的局势,激发了人们的革命精神;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句中的“他”是指焦裕禄,这段文字连用四句“是他……是他……是他……是他”的结构一致的句子,这是使用排比的手法,句式非常整齐,很有气势,表现焦裕禄对兰考的影响,给兰考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表现出对焦裕禄的怀念、讴歌。
5.【答案】“点了点头,镇定地说”,焦裕禄知道自己病情后的平静,与前文赵文选“人像傻了似的”“突然放声痛哭起来”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焦裕禄不把个人安危放在心上,甘为人民群众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结构方面考虑与前后文的关系,是否有照应、铺垫,是否是承上启下。内容方面则需要考虑主旨、感情、形象方面的作用。
划线句子是对焦裕禄知道自己病情后的描写,结构上,与前文“赵文选呆了一下,突然放声痛哭起来”的表现形成对比;内容上,“点了点头,镇定地说”是动作、神态的描写,“啊,我明白了……”是语言描写,表现他知道自己病情后的平静。面对自己的病情,焦裕禄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性格,表现了他为了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与崇高精神。
6.【答案】“黄沙”“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色调的变化,形象地展现出兰考遭受灾荒的严重景象,暗示出焦裕禄责任之重大、工作之艰难。
三、现代文阅读
7~11.【答案】B、D、C、【参考答案】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②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进而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③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我们更加迫切呼唤群英荟萃,更加需要激荡雄风浩气。④礼赞英雄、学习英雄,高举英雄烈士们传递过来的火把,方能书写新时代的英雄史诗。、【参考答案】①焦裕禄书记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典英雄形象,离不开穆青的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宣传,这正体现了“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装点祖国的秀美河山,描绘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的观点。②焦裕禄同志身先士卒、鞠躬尽瘁,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就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标杆、“闪亮的坐标”,是“最可爱的人”,因此他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传遍了华夏神州。③焦裕禄同志用顽强的精神带领兰考人民搞建设,促进了兰考县的面貌大改变。他的坚定信念、无畏气概和高尚人格,充实了华夏民族的精神殿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解析】1. 【试题分析】B选项“文学艺术家可以凭借无限的想象描写历史,为我所用”的说法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说“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即文学艺术家不可以凭借无限的想象描写历史,而应有自己的历史观,应尊重历史事实。
2. 【试题分析】D选项“目的就是对曲解历史、恶搞先烈、侮辱英雄的言行加以惩罚”的说法以偏概全。从材料二倒数第二段“从今年5月1日起,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以法律形式……唱响新时代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正气歌,注入强劲正能量”可知,崇尚英雄、争做先锋,进而注入强劲正能量才是主要目的。
3. 【试题分析】C选项“由《戏说乾隆》开启的戏说类电视火爆,在几大电视台同时播放”不符合材料一“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的观点,因为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
4. 【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回答当下我们为何需重塑和礼赞“英雄”。
从材料一第一段“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装点祖国的秀美河山,描绘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可以概括出要点一: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
从材料一“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可提炼出要点二: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进而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从材料二最后一段“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更加迫切呼唤群英荟萃,更加需要激荡雄风浩气。没有革命英雄主义成就不了英雄军队,没有英雄气质塑造不出英雄国家。英雄是鲜活的价值观,是无比珍贵的精神富矿”“礼赞英雄、学习英雄,高举英雄烈士们传递过来的火把,新时代的英雄史诗将由我们这一代人书写”等语句可以概括出要点三和要点四: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我们更加迫切呼唤群英荟萃,更加需要激荡雄风浩气。礼赞英雄、学习英雄,高举英雄烈士们传递过来的火把,方能书写新时代的英雄史诗。
5. 【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回答焦裕禄书记为何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典英雄形象。
回答此题,要结合材料关于英雄形象的观点以及对穆青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大致了解。
首先,焦裕禄之所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典英雄形象,与穆青的宣传报道有关。而穆青的人物通讯正是“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装点祖国的秀美河山,描绘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的具体表现。
其次,通讯中详细介绍了焦裕禄的英雄事迹,他的言行举止,他率先垂范的点点滴滴,正是英雄身上“坚定信念、无畏气概和高尚人格”的集中表现,是新时期的“国之干,族之魂”,因而其形象广为流传。
最后,正如材料一所说“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焦裕禄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给兰考县人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我们精神的坐标。
12.【答案】首先要把握结尾段的内容,“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是千千万万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产党员和贫下中农革命英雄的代表。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概括交代文章的中心内容,“你不愧为……”“不愧为……”“不愧为……”“你将永远活在……”表达作者对焦裕禄的崇敬赞美之情,同时这是一段抒情性的文字,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焦裕禄所做的事情以及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可以引发读者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然后思考结构上的作用,“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是对全文的总结,同时“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呼应了这一节的小标题“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答案:
①结构上,照应这一节的小标题,总结全文。②内容上,点明了文章中心,深化了文章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③阅读效果上,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语段作用的能力。语段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作答。
广泛深入阅读考试大纲中规定的重点作家作品,掌握作品的内容、手法、技巧、感情,结合语境准确分析。
13.【答案】“很多人都发现,……”属于侧面描写,借旁观者的视角写焦裕禄忍着病痛的动作;“他才说他对肝痛采取了一种压迫止疼法。县委的同志们劝他疗养,他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是引用了焦裕禄的话语,来表现带病工作的,属于正面描写。
答案:
采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借旁观者的视角写焦裕禄忍着病痛的动作,引用焦裕禄对病痛的理解来写他这样做的原因。对细节的刻画,表现出焦裕禄心中装着人民,全心全意忘我工作的形象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刻画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刻画人物形象的一般从两个方面,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解答本题,要在把握文段整体的基础上,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展开思考。
考查形式:
多以选择的形式考查,少数题目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考查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如:分析现代文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关键词句等。
14.【答案】(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解析】第一步:确定基准句。根据画线句子的结构特点,可以将“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作为基准句。第二步:寻找重复性用语。在画线句子中,可以将“是”作为重复性词语,即排比句的标志性词语。第三步:将剩余句子加上重复性词语改成与基准句结构相似的句子。
15.【答案】略
【解析】写作时应结合材料,明确点出此类现象出现的原因、危害等。比如,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我国古语云:“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英雄、自己的先辈都要恶搞,甚至诋毁,那我们这个民族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