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 教学设计+ 配套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精卫填海》 教学设计+ 配套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9 09:1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精卫填海》(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很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2.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猜故事,激趣导入
师:神话是各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探索和美好愿望。我们先来玩一个看图猜故事的游戏,你们准备好了吗?
(四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盘古开天地 后羿射日 愚公移山)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都猜对了!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精卫填海》。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书写了生字。这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继续去探索这个神话故事吧!
二、新授
(一)、了解山海经
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共18卷,它分为《山经》《海经》《荒经》。
记载了我国古代山川、各地民俗、物产资源以及大量神异鬼怪的传说。
《山海经》是一部集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也是我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古书。
(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1.听范读,划分节奏
2.自读课文
3.指导朗读
注意:少女要读四声 shào
(三)品读课文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这个故事讲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因此变成了精卫鸟。精卫经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小石子来填塞东海。
2.精卫为什么要把大海填平?
填海的起因:女娃游于东海。游:游玩
填海的经过:溺而不返,故为精卫。溺:溺水,淹没。故为精卫。故:因此。
填海的结果: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常是经常;西山之木石是西山的树枝和石头。堙:填塞。
3.读完这句话,你们想到了什么?
我想到的情景是,精卫衔着一个石子,挥动着翅膀飞到东海。东海波涛翻滚,卷起了层层巨浪。精卫在衔西山之木石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4.面对这些困难,精卫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精卫没有放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往返于西山、东海之间。
生:面对寒冬酷暑,精卫不怕辛苦,继续坚持着。
(四)感悟精神
1.我们看到大海与小鸟之间鲜明的对比!同学们。精卫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东海是无边无际的,而精卫鸟却不怕困难。衔着小小的树枝石子填塞东海。
生:东海一东一西,说明路途遥远。可是精卫却从没有放弃。
生:我体会到了精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坚韧执着的精神。
师点评:同学们说的可真好。要想把大海填平,仅仅靠决心是不够的。常衔西山之木石,我们读出了精卫的坚持不懈,尽管困难重重,但精卫奋力填海方向从未改变。
2.请你们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吧。
我们可以借助注释,把课文中的文言词语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意思讲述。语言要流畅生动。
生:很久很久以前,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字叫女娃,炎帝非常喜欢她。有一天女娃撑着一条小船来到东海游玩,玩的开心极了。可是海上突然掀起了风浪,小船被打翻了,女娃溺水身亡,他变成了一只精卫鸟,经常衔着西山的树枝、石子,想把东海填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没有放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往返于西山、东海之间。
师点评:这位同学讲的可真好,他能结合课文注释、和插图,把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的很清楚,还能加入适当的想象。
3.如果你见到了这只勇敢,顽强的精卫鸟 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生:精卫,我想对你说.我要学习你这种永不放弃、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做一个敢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人。
4.让我们带着感受,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三、小结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让人感动和励志的神话故事,神话流传至今,经久不衰,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山海经》里还有很多有趣的神话故事,希望同学们课后去选择这样的小古文读一读。同学们,再见!
配套练习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注音后的括号内打“√”。
shǎo( ) rì( ) wéi( )
少女 名曰 故为精卫
shào( ) yuē( ) wèi ( )
二、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
少女:
溺:
故:
堙:
三、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溺而不返。
四、课内阅读。
1.按原文填空。
炎帝之少女,( )女娃。女娃游于( ),( ),故为精卫,常( ),以堙于东海。
2.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3.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
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参考答案
一、shào yuē wéi
二、小女儿。淹没。 因此。 填塞。
三、(1)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2)溺水而死未能回来。
四、1.名曰 东海 溺而不返 衔西山之木石
2.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到底的精神
3.我在祖国的边疆战士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
4.示例:这个神话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鸟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