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 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1《谏太宗十思疏》 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9 08:3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谏太宗十思疏
―统编版―语文―第八单元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把握文学常识。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在历史上,比干因劝谏昏庸的商纣王而被挖心,临死前,他说“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来表明自己的心志。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诠释了古代士人的忠诚与勇气,责任与担当。
解题
《谏太宗十思疏》
劝谏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
是本文的内容,即十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是一种古文体,属于奏议类
点明本文的写作目的
关于“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是古文体的奏议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专用文体。奏议类文章是封建时代臣下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疏的用途十分广泛,包括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
著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论积贮疏》(贾谊)等。
辨析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隐微不显。
知人论世
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巨鹿人,谥号文贞。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魏征为李密召为文学参军,掌书记。魏征随李密投奔李渊,后为太子李建成侧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计前嫌,引为太子东宫詹事府主簿,拜谏议大夫。此后渐为太宗信任,历任重臣,加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在他从政期间,前后劝谏两百多次,奏疏长达数十万言,以“犯颜直谏”闻名于世,其大部分谏章保留在《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书中。
创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文本学习
1.听课文朗诵,试着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并概括段落大意。
2.文章的题目叫做《谏太宗十思疏》,请围绕“思”来梳理文章结构。
段落大意
第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的重要性。
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的道理。
第三段:指出具体做法,即“十思”。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为什么思
思些什么
1.提出问题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2.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
(以“固本思源”为喻,比喻立论)
(总结历史教训)
(提出具体做法)

行文脉络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1.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2.浚:疏通水道。
3.德义:德行和道义。
4.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
5.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第一段文言知识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当神器之重:掌握帝王的重权。当,主持、掌握。神器,指帝位。
2.居域中之大: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
3.休:喜庆,福禄。
4.戒奢以俭:戒奢侈,行节俭。
第一段文言知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比喻
排比
正面
反面
观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1、第一段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固其根本”和“浚其泉源”说起?
比喻论证,形象地引出自己的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魏征所说的德义具体是指什么 从第一段中找出相关的内容。
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人君当思
为什么思
思些什么
比喻
排比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问题一】
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红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人君当神器之重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C.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虽董之以严刑
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而况于明哲乎
【解题关键】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把握。
【答案解析】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项均为目的连词,来。C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D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递进。
【参考答案】B
【问题二】
下列各句中,标红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D.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解题关键】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
【答案解析】B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参考答案】B
【问题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关键】本题考查全文的理解及背诵熟练程度
【答案解析】(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思路引领】1.抓住题干关键信息
2.联系上下文
3.筛选合乎题意的句子
谢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