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变色龙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能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
2.说说作者是怎样刻画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
【教学重点】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断一件案子:
一个首饰匠拿着烟头去戳一条小猎狗,结果被狗咬了一口,一个手指头被咬伤,现在狗被抓住,狗的主人还不知是谁,假如你是一位法官,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提供法律依据:
1.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家犬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犬若伤人,追查犬主。犬主应负责被咬伤者的全部医疗费用及造成的一切损失。
(默读、概括、交流)
二、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通过刚才我们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个案子并不难判。但它却难倒了一位深谙法律条文的专业人士,他在转瞬之间,就将这个案子的结果更改了好几次。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课文。
1.简介作者: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
2.下面就请大家来分析分析原因。请大家默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奥楚蔑洛夫对狗咬人的案件判了几次?每次的断案结果是怎样的?每一次他又是如何来称呼这只狗的?
3.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读完后思考并交流。
4.提问:奥楚蔑洛夫多次改判的原因是什么?
5.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跳读课文,分析语言
其实,奥楚蔑洛夫态度变化如此之大,跟他的性格特点密切相关。首先他的性格特点在他的语言中就有所体现,下面请大家跳读课文,找一找这样的典型语言。
要求:找出相应的语句,把握好语气并朗读揣摩,并说说该语句体现的是他的哪种性格特点。
例: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重读“够得着”“那么小”“这么魁梧”“一定”“异想天开”“赔偿费”等词语,通过狗与人在实力上的对比,以及赫留金带有的主观目的,来表现奥楚蔑洛夫“变色”的理由看似十分充分,体现了他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教师先进行对比阅读,第一次不带语气读,第二次带有语气读。让学生先进行揣摩。)
学生模仿示例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在小组交流。
四、细读课文,分析细节描写
像这样的一篇短片小说,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没有一处闲笔。例如课文中有关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的细节描写。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课文中有关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请大家再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次数 军大衣的位置 作用
第一次 穿在身上 身份标志、装腔作势的道具
第二次 (脱下) (掩饰狼狈)
第三次 (穿上) (掩饰恐慌)
第四次 (裹紧) (掩饰恐慌)
五、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到这里,我们来把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总结一下,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认为奥楚蔑洛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析总结: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见风使舵
六、分析小说的主题
本文的题目是《变色龙》,请大家思考一下,小说为什么要以《变色龙》为题?
1.让学生说说对变色龙的理解并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2.学生思考交流。
3.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为揭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请大家说说本文通过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4.在学生交流后出示本文的写作背景。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请你说一说如何来学习一篇小说?
1.学生总结回顾。
2.归纳:
(1)刻画了怎样一个人?(人物形象)
(2)如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为什么要刻画这样的人物形象?(小说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