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活动 人文地理户外考察
新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运用地图等工具协助调查,了解区域地理特征。2.综合思维:运用整体性观念,分析看待考察中发现的地理事象。3.人地协调观:在社会调查过程中,树立人地协调发展观念。4.地理实践力:通过动手绘制调查图表,野外考察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地理能力。
[新知导入]
下面是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去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考察时考察日记中的一段文字:适逢暑假,步行街上中外宾客摩肩接踵,估计全天人流量不下百万人。街道两边除百联世茂、永安、第一百货等大商厦外,还有许多“老字号”特色商店,例如字画店“朵云轩”、糕点店“真老大房”等。另外,高档服装专卖店也不少。
据观察,这里的商品价位适合不同的消费需求。例如,河南路“热卖”几十元一件的T恤衫,而百联世茂购物广场则专售几千元一件的毛衣。
……
不禁由衷感慨:南京路真不负“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
[思考]
“南京路真不负‘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这一结论的得出必须符合什么样的原则。
提示: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1.目的:培养自己户外观察、思考的习惯,并用自绘的地理草图、专题地图展示所观察的地理事象。
2.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人文地理户外考察,也可以通过独立观察、记录(撰写考察日记、游记等),拓展地理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并使自己的观察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得到锻炼。
【微思考1】 小区域调查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吗?
提示:不是。小区域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一个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
3.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地理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及考察结论的得出等,都须排除主观因素干扰。
(2)科学性原则:地理户外考察的过程以及结论等,都必须科学合理,并具有实证性和逻辑性。
(3)系统性原则:将考察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分析,了解其内在规律和本质。
(4)学以致用原则: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开展地理考察和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提高能力,获得真知。
4.基本步骤
选定地点→收集信息→确定路线→实施考察→总结成果
【微思考2】 区域调查方法有多种,若想了解人们的旅游动机,最经济和适合的调查方法是调查访问。这句话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区域调查方法有多种,若想了解人们的旅游动机,最经济和适合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
5.动手做:考察商业街
(1)收集资料(如城镇政区图、交通旅游图等),在考察区域中选择一条商业街。
(2)阅读地图并实地观察,初步判断该商业街在当地商业区的级别。
(3)沿街考察并手绘一幅沿街商铺分布图。
(4)分析这条街道上商业网点布局是否合理。
(5)总结成果:展示考察成果,并与同学交流考察中的收获和体会。
【微思考3】 北京的市中心并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这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
提示:历史因素。
1.户外考察的原则
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
客观性原则 地理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及考察结论的得出等,都须排除主观因素干扰
科学性原则 地理户外考察的过程以及结论等,都必须科学合理,并具有实证性和逻辑性
系统性原则 将考察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分析,了解其内在规律和本质
学以致用原则 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开展地理考察和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提高能力,获得真知
2.户外考察的基本步骤
以考察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为例进行说明:
下图为上海某学校同学绘制的该市一居住小区的平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同学对小区的居民进行了“爱我城市,共建家园”的民意调查,小区居民集中反馈的问题如下:①高架公路需改线;②化工厂和火电厂应搬迁;③西北绿地改建为学校;④小区的绿地面积太少。你认为反馈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该同学建议小区应在甲处增加商业区,其合理性是因为甲处( )
A.人口密集 B.交通方便
C.近学校 D.近市中心区
[思维流程]
[尝试解答] __________
解析:第(1)题,高架公路穿过居住区,有噪声污染;火力发电厂在东南部,位于夏季主导风的上风向,故应搬迁;西北绿地应保留;小区的绿地面积应适当增加。第(2)题,图中甲处位于住宅楼之间,这里人口密集,属于符合便民最优原则的商业区布局类型。
答案:(1)B (2)A
最佳的商业区位能使付租后净利润达到最大。某地理小组经过实地考察后绘制了某城市地租、某商业企业付租前利润与市中心距离关系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仅考虑利润因素,该商业企业的最佳区位是( )
A.O B.M
C.N D.P
(2)该商业企业最可能是( )
A.建材批发业 B.高档服装零售业
C.日用品零售业 D.通信器材零售业
(1)D (2)A 解析:第(1)题,付租前利润与地租之差为盈利水平,P点差值最大,为正值,说明利润最高。故选D。第(2)题,建材批发业占地面积广,需要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该地点离市中心较远,地租较低,适合发展建材批发业,A正确;其他的企业最佳区位应是市中心的商业区,B、C、D错误。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现代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等。与其一起备受欢迎的便是各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某景点委托一课题组开发红色旅游产品,课题组首先对该景点的革命历史背景进行调研,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对革命历史背景的调研最好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野外实地考察 B.调查访问
C.问卷调查 D.随走随问
2.其调查对象主要包括( )
①纪念品生产厂家 ②该景点的文献研究人员 ③各红色旅游点的参观者 ④相关革命事件的参与者及其亲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B 2.D 解析:解答该题要明确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如革命英雄人物及他们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战争地点、重要革命会议会址等),要调查这些内容,必须与了解这些内容的有关人员接触才能获得,所以需要调查该景点的文献研究人员和相关事件的参与者及其亲友。
下图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所在城市主要商业网点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地区最有可能成为商业街的是( )
A.a B.b
C.c D.d
4.下列关于a、b、c、d四地按商业网点经济效益的高低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b>a>d>c
C.d>c>a>b D.b>c>d>a
3.B 4.D 解析:第3题,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最易形成商业街。图中b位于城市的内部,人口最为集中。故选B。第4题,影响四地商业网点经济效益的因素主要是其服务区的人口数量。b位于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c位于交通便捷的交通干线上,d位于地形平缓的丘陵地区,a位于地形较陡的山区。故选D。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北方M市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将老城区钢铁厂、柴油机厂、拖拉机厂、水泥厂等多家产能落后的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造、搬迁,全力建设宜居宜业的商业、住宅、工业和文教聚集区。
材料二 M市城市规划图。
(1)在城市规划图的绘制前,测绘工作者要先将该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分析,这体现了户外考察的哪个原则?
(2)在城市规划图中,①表示的功能区是________,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其中表示工业区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城市各功能区的布局特点和要求进行分析。市中心一般形成商业区,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外围,交通要便利,同时考虑环境要求。
答案:(1)系统性原则。
(2)商业区 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3)③ 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郊外;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沿交通干线分布
[学业达标]
某城市东西相距25 km,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的不同区域。下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根据收集的资料绘制的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
A.甲区 B.乙区
C.丙区 D.丁区
2.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B.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用地和绿地为主
C.丙区以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丁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1.B 2.C 解析:第1题,土地价格最高的地区是城市的核心区,往往分布中心商务区。故选B。第2题,人口密度较小且地价低的地区为工业区,A错误;土地价格高的区域为商业区,B错误;人口密度最大的应该是住宅区,C正确;若丁区基础设施完善,则土地价格不会低,D错误。
下图是某地理小组根据我国的相关资料绘制的我国城镇面积和城镇人口增长率折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 )
A.人口城镇化推动了土地城镇化的发展
B.必定会出现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C.土地城镇化速度超过人口城镇化速度
D.中国城镇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4.上述反映的现象带来的问题是( )
A.城镇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B.环境污染加重
C.失业人数增加
D.土地利用率低
3.C 4.D 解析:第3题,从两条折线的走势看,绝大部分的时间段城镇面积的增长率高于城镇人口的增长率,说明土地城镇化速度超过人口城镇化速度,因此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不可能是人口城镇化推动土地城镇化,C正确,A错误;如果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可以避免,B错误;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D错误。第4题,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也就是所谓的“浅城镇化”或者“伪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镇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镇居民拥有同等待遇,在城镇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房屋。片面扩大城市的面积,只会降低土地利用率。故选D。
地理小组对某城市进行考察,绘制了该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示意图,草图如下。读图,完成5~6题。
5.该草图中绘制的功能区布局明显不合理之处是( )
A.居住区占地面积太大
B.预留工业用地在城市郊外
C.城市建设呈现多核心模式
D.部分工业区位于盛行风上风向
6.该城市有一所百年中学,在草图中的位置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D 6.C 解析:第5题,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居住区是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因而居住区占地面积最大;工业用地多布局在郊外;受河流制约,建设成多核心模式是因地制宜之举;工业区的西南部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易对城市造成大气污染。D错误,符合题意。第6题,中学面向学生群体,并且是百年老校,一般布局在居住区内。故选C。
7.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下图为某考察小组绘制的“某城市区域示意图”,图中②为石油化工区,③为电子工业区(附近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④为水泥厂。
(1)从城市功能区看,图中①处最有可能形成__________区,其外围主要是__________区。随着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市区的工厂纷纷向外搬迁,其主要目的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城镇化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三大方面?
解析:第(1)题,①处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形成商业区。①处外围靠近商业区,面积广大,是城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模式,应是住宅区。随着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郊区相比市区地价低,工厂向外搬迁可降低土地成本,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第(2)题,城镇化主要是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城市土地不断扩大,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绿地减少;工业和生活产生的各种污染,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问题,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社会问题严重,失业率增加、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等。
答案:(1)商业 住宅 降低土地成本 保护城市环境
(2)①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②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问题;③社会问题严重
[能力提升]
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和拥堵的交通备受关注。下面两幅图是某户外考察小组通过实地考察后绘制的。图1是我国某城市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平方米)分布示意图,图2是该城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图。据此完成8~11题。
图1
图2
8.图1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
A.依山傍水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有公路线交汇,交通便捷
C.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D.地势平坦,有工厂在此集聚
9.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住宅区是城市中仅次于工业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
B.郊区高级住宅区的地价低于市中心地价
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因素
D.住宅区趋向于沿街角路口分布
10.图2反映的地区最可能是图1中的( )
A.M B.F
C.O D.P
11.目前,一般城市选择在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价格 B.地租支付能力
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率
8.D 9.B 10.A 11.A 解析:第8题,工厂聚集地环境污染较严重,环境条件差,所以房价最不可能偏高,D符合题意。第9题,读图可知,市中心M地的房价超过4500元/平方米,而郊区房价偏高的P地房价不超过4500元/平方米,B正确。第10题,图2显示,该区地铁早上乘客以流入为主,傍晚乘客以流出为主,说明该区白天人口多,夜间人口少,这是中心商务区人口流动的典型特征,M点符合题意。故选A。第11题,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是因为远郊土地价格低,是经济因素造成的。故选A。
小明同学根据材料绘制了1982—2010年不同时段广州市人口空间变化模式图。读图,完成12~13题。
注:图中a为老城区,b为中心区,c为近郊区,d为远郊区,→示意人口迁移方向。
12.1982—2010年,该市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的是( )
A.老城区 B.中心城区
C.近郊区 D.远郊区
13.据图可推测,该城市( )
A.处于城镇化初期阶段
B.出现郊区化现象
C.老城区衰退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缩小
12.A 13.B 解析: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老城区人口一直在外迁且没有人口迁入。故选A。第13题,外来人口先迁往中心城区,后迁往近郊区和远郊区,该城市出现了郊区化现象,B正确;该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迁移,城市用地范围会不断扩大,故该城市不可能处于城镇化初期阶段,A错误;该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老城区是否有明显衰退现象,从图中不能得出,C、D错误。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学校开展了“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远景规划”的课题研究,下图为该校学生绘制的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
“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远景规划”研究报告:
(1)“辨身份”。甲、乙、丙表示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商业区。
(2)“做参谋”。王同学的父母打算在①②两地在建楼盘中选购住宅,①②地中地价较低的是______,购物方便的是________。
(3)“当代表”。该市准备在③地规划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园,在④地规划以微电子企业为主的高新技术园。作为学生代表,请判断其中选址不合理的是________(③或④),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谋发展”。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该市将不断向北发展,限制其向南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为打造“文化厚重、生态宜居”的新城区,该市应采取的对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图示甲分布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带,应是工业区;乙主要分布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上游带,靠近风景好的地区,应是住宅区;丙分布在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是商业区。第(2)题,影响住宅区地价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便捷度及环境状况等;①区靠近工业区,环境相对较差,地价较低;②在城市中心,靠近商业区,地价高,且出门购物方便。第(3)题,重化工业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而③地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上游地带,在该处建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园,会加重城市的环境污染,不合理;微电子企业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带,④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上游地带,靠近风景区环境好,在④地规划以微电子企业为主的高新技术园合理。第(4)题,由图示可以看出,城市北部地形平坦开阔,南部多山,限制其向南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为打造“文化厚重、生态宜居”的新城区,要从生态宜居和文化两方面提出,该市打造“生态宜居”应合理规划各类用地,减少城市病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文化厚重”应注重保护文物古迹、弘扬传统文化等。
答案:(1)工业区 住宅区
(2)① ②
(3)③ 位于主导风向上风向,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污染城区水源
(4)地形 合理规划各类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护文物古迹、弘扬传统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