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章 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9-19 17:3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检测题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19 20 21 22 23 24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其余两个内角的和,则这个三角形必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2.如图,在△ABC中,AD是高,AE是角平分线,AF是中线,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BF=CF B.∠C+∠CAD=90°
C.∠BAF=∠CAF D.S△ABC=2S△ABF
3.下列各图中,作△ABC边AC上的高,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
B.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外部
C.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
D.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
5.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 cm,其中一边长为3 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
A.7 cm B.3 cm C.9 cm D.5 cm
6.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BE⊥AC于点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AC,∠CAD=25°,则∠ABE的度数为(  )
A.30° B.15° C.25° D.20°
7.已知△ABC中,∠A=80°,∠B、∠C的平分线的夹角是(  )
A.130° B.60° C.130°或50° D.60°或120°
8.如图,∠ACD是△ABC的一个外角,CE平分∠ACD,F为CA延长线上的一点,FG∥CE,交AB于点G,若∠1=70°,∠2=36°,则∠3=(  )
A.36° B.40° C.34° D.70°
9.如图,六边形的内角都相等,,,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10.如图,在中,和的角平分线BE,CF相交于点G,过点E作于点M,交CF于点K,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有( )个.
(1);
(2);
(3);
(4)点P为AB边任意一点,于点Q,PN平分,则.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大桥钢架为了坚固采用三角形结构,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
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 cm和8 cm,则它的第三边的长等于________.
13.如果一个正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35°,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14.△ABC中,∠B=40°,D在BA的延长线上,AE平分∠CAD,且AE∥BC,则∠BAC= .
15.如图,五边形ABCDE中,AE∥CD,∠A=147°,∠B=121°,则∠C= .
16.图中共有三角形    个,其中以AE为边的三角形有    个.
17.如图,防城港市的一条公路修到海边时,需要拐弯绕海而过,如果第一次拐角是,第二次拐的角是,第三次拐的角是,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之前的道路平行,则度数为______.
18.如图,五边形ABCDE,将沿BD折叠与∠F重合,若,则度数为______.
三.解答题(共46分,19题6分,20 ---24题8分)
19.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少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
20. 如图,已知D为△ABC的边BC的延长线上一点,DF⊥AB于F,交AC于E,∠A=35°,∠D=42°,求∠ACD的度数.
21.如图,在△ABC中,BD是∠ABC的平分线,CE是AB边上的高,且∠ACB=60°,∠ADB=97°,求∠A和∠ACE的度数.
22.如图,在Rt△ABC中,∠ACB=90°,D是AB上一点,且∠ACD=∠B;求证:CD⊥AB;
23.如图,∠AOB=n°,C、D两点分别是边OA、OB上的定点,∠ACE=∠ACD,∠FDO=∠CDO,射线CE的反向延长线与射线DF相交于点F.
(1)若n=60,∠CDO=75°,求∠F的度数;
(2)若n=75,则∠F=   .
(3)随着n的变化,∠AOB与∠F数量关系会发生变化吗?如不变,请求出∠AOB与∠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4.问题情境:
(1)如图1,AB∥CD,∠BAP=120°,∠PCD=130°,求∠APC的度数.
(提示:如图2,过P作PE∥AB)问题迁移:
(2)如图3,AD∥BC,点P在射线OM上运动,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ADP=α,∠PCB=β,α、β、∠DPC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点A、B、O三点不重合),请你直接写出α、β、∠DPC之间的数量关系.(提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C B D C C B C
二、填空题
11.三角形的稳定性 12.8 cm 13.解:∵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35°,
∴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45°,
∵多边形的外角之和为360°,
∴边数n=360÷45=8,
∴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8.
故答案为:8.
14.100°
15.92°
16.解:(1)①△BDO,△ABO,△AOE,共3个;
②△ABD,△ADC,2个;
③△ABE,△BCE,2个;
④△ABC,1个;
综上,图中共有共8个三角形;
(2)以AE为边的三角形有:△AOE,△ABE,2个;
故答案为:8;2.
17.150°
18.
三、解答题
19.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
依题意得(n-2)×180°=3×360°-180°,
解得n=7.
∴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7.
20.解:∵DF⊥AB,∴∠DFA=90°.
∵∠D=42°,∴∠B=∠DFA-∠D=48°.
∴∠ACD=∠A+∠B=35°+48°=83°.
21.解:∵∠ADB=∠DBC+∠ACB,
∴∠DBC=∠ADB-∠ACB=97°-60°=37°.
∵BD是∠ABC的平分线,
∴∠ABC=74°,
∴∠A=180°-∠ABC-∠ACB=46°.
∵CE是AB边上的高,
∴∠AEC=90°,
∴∠ACE=90°-∠A=44°.
22.
【分析】(1)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而得出c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
(2)①根据偶数的定义,以及x的取值范围即可求解;
②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出即可.
【解答】解:(1)因为a=4,b=6,
所以2<c<10.
故周长x的范围为12<x<20.
(2)①因为周长为小于18的偶数,
所以x=16或x=14.
当x为16时,c=6;
当x为14时,c=4.
②当c=6时,b=c,△ABC为等腰三角形;
当c=4时,a=c,△ABC为等腰三角形.
综上,△ABC是等腰三角形.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c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
 
23.解:(1)在△ODC中,∠AOB+∠CDO+∠OCD=180°,
又∵∠AOB=60°,∠CDO=75°,
∴∠OCD=45°,
∵∠OCD+∠ACD=180°,
∴∠ACD=135°,
∵∠ACE=∠ACD,
∴∠ECD=∠ACD=90°,
∵∠ECD+∠FCD=180°,
∴∠FCD=90°,
∵∠FDO=∠CDO,
∴∠CDF=∠CDO=50°,
∵∠F+∠FCD+∠CDF=180°,
∴∠F=40°;
(2)若n=75°,则∠F=50°;
∵在△ODC中,∠AOB+∠CDO+∠OCD=180°,
又∵∠AOB=75°,∠CDO=x,
∴∠OCD=105°﹣x,
∵∠OCD+∠ACD=180°,
∴∠ACD=75°+x,
∵∠ACE=∠ACD,
∴∠ECD=∠ACD=(75°+x)=50°+x,
∵∠ECD+∠FCD=180°,
∴∠FCD=130°﹣x,
∵∠FDO=∠CDO,
∴∠CDF=∠CDO=x,
∵∠F+∠FCD+∠CDF=180°,
∴∠F=50°;
故答案为:50°;
(3)不会发生变化.
设∠AOB=x,∠CDO=y,
在△ODC中,∠AOB+∠CDO+∠OCD=180°,
∴∠OCD=180°﹣x﹣y,
∵∠OCD+∠ACD=180°,
∴∠ACD=x+y,
∵∠ACE=∠ACD,
∴∠ECD=∠ACD=(x+y),
∵∠ECD+∠FCD=180°,
∴∠FCD=180°﹣(x+y),
∵∠FDO=∠CDO,
∴∠CDF=y,
∵∠F+∠FCD+∠CDF=180°,
∴∠F=x,
∴∠F=∠AOB.
24.解:(1)∵AB∥CD,∠PAB=120°,∠PCD=130°,
∴∠PAB+∠APE=180°,∠EPC+∠C=180°,
∴∠APE=180°﹣120°=60°,∠EPC=180°﹣130°=50°,
∴∠APC=∠APE+∠EPC=60°+50°=110°;
(2)∠CPD=∠α+∠β,
理由如下:如图3,过P作PE∥AD交CD于E,
∵AD∥BC,
∴AD∥PE∥BC,
∴∠α=∠DPE,∠β=∠CPE,
∴∠CPD=∠DPE+∠CPE=∠α+∠β;
(3)①当P在OA延长线时,∠CPD=∠β﹣∠α;
②当P在AB延长线时,∠CPD=∠α﹣∠β,
①当P在OA延长线时,∠CPD=∠β﹣∠α;
理由:如图4,过P作PE∥AD交CD于E,
∵AD∥BC,
∴AD∥PE∥BC,
∴∠α=∠DPE,∠β=∠CPE,
∴∠CPD=∠CPE﹣∠DPE=∠β﹣∠α;
②当P在AB延长线时,∠CPD=∠α﹣∠β,
理由:如图5,过P作PE∥AD交CD于E,
∵AD∥BC,
∴AD∥PE∥BC,
∴∠α=∠DPE,∠β=∠CPE,
∴∠CPD=∠DPE﹣∠CPE=∠α﹣∠β.